我幼稚地問主席:“你看革命什么時候成功?”主席慈祥地說:“你指的是抗日戰(zhàn)爭嗎?需要十年八年。至于革命成功,也許二十年三十年,也許我們這一輩子都趕不上了?!?/p>
臧云遠(1913-1991),山東蓬萊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濟南華東大學、山東大學教授。
1938年秋,臧云遠來到延安,下榻在西北大旅社。剛開始,他拜訪幾位文化界的朋友,“當時,交際處長問我有什么要求,我脫口而出多年的渴望:‘我想見見毛主席。第二天他來回話:‘晩飯后,有位同志來接你去見毛主席。這一天是很不平靜的,我覺得鐘表走得太慢了”。下文為臧云遠的回憶。
傍晚的時候,有人領我先到一所窯洞,里面走出一位同志,熱情地接待我。由他掛了電話,又派另一位同志送我到一個院落。
只見土山下三間窯,毛主席正在靠南的窯窗前,伏案寫作。書案是長方木板。上面鋪著桌布,點了兩支蠟燭,案頭上放著一個半尺高的高爾基塑像。毛主席見我進來,就放下毛筆,同我握手,讓我坐在他對面的椅子上。我一看窯洞里有個木板床,墻上掛著一件大衣,我們的毛主席是這樣簡潔樸素!這時,他打開一筒小炮臺煙叫我抽。我說戒煙了。一位同志泡來兩杯茶。喝一口延河水,心里像延河一樣歡騰翻滾。
我看見他桌上有一摞稿紙,就是毛主席的光輝著作《論持久戰(zhàn)》。談話就從《論持久戰(zhàn)》開始。毛主席問我《論持久戰(zhàn)》在漢口文化界有什么反映,我說是茅塞頓開,心里亮堂了。離開漢口時,凱豐曾和我談到《論持久戰(zhàn)》這部光輝著作一下子銷售了一萬多冊,我向毛主席報告了。毛主席問我:“你是哪里人?”我回答:“山東蓬萊?!泵飨瘑枺骸澳抢锏貏菰鯓?,有山嗎?”我說:“膠東像個牛頭,蓬萊是牛角,突出在渤海,海里一串島嶼,是渤海南端的門戶……”毛主席點點頭。當時我不知道毛主席問膠東地勢是有打算派八路軍支隊去打游擊。以后毛主席派許世友將軍在膠東鋸齒牙山建立了敵后革命根據(jù)地。
毛主席問我在東京幾年,我說五年。接著我向毛主席報告了在東京留學生中革命文藝活動的情況……那時中華民族危急存亡,遠離祖國尋找真理的留學生,把希望寄托在井岡山。無論是劇團演出、詩歌座談,文藝界和文化界的集會,都在談論著紅軍的消息。而今夕,在燭光照耀下,紅軍的創(chuàng)建人、黨的主席就坐在面前,我的內(nèi)心是多么激動!
毛主席當時45歲,正當壯年,我不過是25歲的青年。我感到萬水千山、二萬五千里征途的戰(zhàn)火風云,仿佛都留在略顯消瘦的主席的面龐上,他的眉宇間閃動著指揮千軍萬馬的雄才智慧,蓬松的鬢發(fā)輕搖,似乎閃現(xiàn)出新中國締造者的謀略和圖景。我在他對面坐著,好像一粒沙子掉到大海里。
我又說:“有人提出,戰(zhàn)爭期間能否寫出偉大作品。這個問題引起了爭辯?!泵飨f:“過去十年內(nèi)戰(zhàn),革命文藝的中心在上海,革命武裝的斗爭在瑞金,中間叫國民黨反動派給割斷了。沒有革命的斗爭生活,怎樣寫革命的文藝呀?現(xiàn)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舉國一致打日寇,文藝跟革命生活相結合,反映偉大的人民革命斗爭生活,在戰(zhàn)爭年代里是可以寫出偉大的作品來的?!?/p>
我問毛主席對當時文化界提出的新啟蒙運動有何指示。毛主席說,資產(chǎn)階級的歷史使命,要由無產(chǎn)階級來完成。因為封建落后,反對愚昧,就要來個啟蒙。接著毛主席談了文化工作的兩重任務問題。他說,中華民族有那么悠久的歷史,留下那么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都還沒有來得及有系統(tǒng)地整理考證,理出頭緒,還他們的本來面目。這方面資料很多,雜亂散落,要下一番功夫,弄清楚事實,這是整理和考證的工作。然后,以辯證唯物論的觀點、歷史唯物論的觀點,掌握資料來分析批判,看哪些是好的、有用的,哪些是壞的、沒用的,壞的去掉,好的留下,要為新時代所用,這是文化工作的兩重任務,要一道來……
我當時感到在漢口文化界座談討論時,還只是幾個條條、一些概念化的理解,經(jīng)毛主席這一番指點,心明眼也亮了,看得遠了,仿佛新文化的燦爛前景出現(xiàn)在地平線上,能一眼看到了。
我向毛主席報告武漢抗戰(zhàn)詩歌的朗誦情況:“在文藝界座談中,提出通過朗誦詩的語言接近大眾語,大眾語也變成了詩的語言。如去年,飛機兩字不能入詩,詩人叫飛機‘鐵鳥;如今,飛機在生活中多起來,今年在詩歌中就叫飛機了?!?/p>
毛主席笑了,他說:“詩的語言,當然要以現(xiàn)代大眾語為主,加上外來語,和古典詩歌中現(xiàn)在還有活力的用語。大眾化當然首先是內(nèi)容的問題,語言是表現(xiàn)形式,要有民族風味,叫人愛看、愛誦、百讀不厭。”
燭光把毛主席魁梧的身影照在粉白的窯墻上,他對祖國文化和文藝問題的高瞻遠矚、親切教導,使我這一粒海邊的沙子,仿佛也明亮透光了,頓時感到這墻上窗上移動的身影高大起來。
夜深了,我想主席該休息了。我站起來要告辭,主席親切地說再談一會兒。我坐下來,幼稚地問主席:“你看革命什么時候成功?”當時我對新民主主義革命還沒有清楚的概念。我所指的是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和消滅反動派。主席望著我,停了一下,慈祥地說:“你指的是抗日戰(zhàn)爭嗎?需要十年八年。至于革命成功,也許二十年三十年,也許我們這一輩子都趕不上了。中國黑暗勢力,目前占百分之七八十,進步力量占百分之二三十,兩種力量對比,向著革命轉化,前途是光明的,斗爭還是很艱巨的呀?!?/p>
接著,毛主席又談論當時國內(nèi)外的形勢,仿佛整個地球都在毛主席手里轉動……時間不早了,我站起來告辭。毛主席與我握手告別。毛主席站在窯前,偉大的身影對著滿天的星斗。由一位同志伴我走出了院落。我覺得眼前一片光明,新的戰(zhàn)斗在向我召喚。
(責編/陳小婷 責校/張超 來源/《第一次見到毛澤東》,華敏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