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曄旻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姑奶奶”一詞有兩個義項:一是指父親的姑母;二是娘家稱已經(jīng)出嫁的女兒。但在北京俗語里,“姑奶奶”有時候還可以指家中未出嫁的姑娘。
這其實是清代旗人語言在北京話里留下的痕跡。
“奶奶”一詞在旗人的語言里并不是指祖母。據(jù)《清宮遺聞》記載:“按旗人男稱爺,女稱奶,乃極尊貴的名稱?!痹凇都t樓夢》里,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賈璉的妻子王熙鳳,在賈府里就被稱為“璉二奶奶”?!都t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是出身清代內(nèi)務(wù)府正白旗,書中“奶奶”一詞,應(yīng)是旗人用語。
同樣在《紅樓夢》里,也能找到稱呼未婚姑娘是“姑奶奶”的例子。比如第四十六回里有這么一段話:“他嫂子臉上下不來,因說道:‘姑奶奶罵我,我不敢還言,這二位姑娘并沒惹著你,小老婆長小老婆短,人家臉上怎么過得去?”這是丫鬟鴛鴦的嫂子對鴛鴦?wù)f。鴛鴦尚未嫁人,但她的嫂子仍稱她為“姑奶奶”。到了五十七回,襲人哭道:“不知紫鵑姑奶奶說了些什么話”。紫娟也是一位未婚女子。
那么,北京旗人為什么會稱呼未出嫁的女兒為“姑奶奶”呢?要知道,滿族姑娘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高,父母、兄嫂都對她們表示十分尊敬。比如早晨哥哥遇見了妹妹,也要很客氣地說:“妹妹您早起來啦!早喝茶啦”。民國初年的徐珂在《清稗類鈔·風(fēng)俗類》里就寫道:“旗俗,家庭之間,禮節(jié)最繁重,而未字之小姑,其尊亞于姑”“京師有諺語曰:‘雞不啼,狗不咬,十八歲姑娘滿街跑。蓋即指小姑也。小姑之在家庭,雖其父母兄嫂,亦皆尊稱之為‘姑奶奶”。書中還特別注明,“小姑、姑奶奶指未出嫁之女兒”。
清代旗人對未出嫁的女兒如此尊重,其實出于一個非?,F(xiàn)實的理由。眾所周知,清代有“選秀女”制度,八旗出身的姑娘,在“選秀女”前不能擅自婚嫁,若被選中了秀女,就有可能成為妃子或者皇后。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旗人家庭既然有可能依靠姑娘“選秀女”而成為“皇親國戚”,那么日常生活里自然也就對姑娘顯得特別尊重,“姑奶奶”的稱呼也就應(yīng)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