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敏 姜梅紅
一、場景引入——“開心男孩”們的故事
師:每個小孩都有自己快樂的童年,請你分享一件你的童年趣事。
(生分享童年趣事)
師: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在《開心男孩》這本書中,給我們講了一群男孩在生活中令人捧腹的事兒。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其中的一個故事,認識兩位跟我們差不多大的男孩,其中有一位還自稱是剃頭大師。剃頭大師就是——
生:剃頭技藝特別高超的人。
師:稱得上“大師”的人很厲害,請你來讀課題。(生讀)一個小孩怎么會是剃頭大師呢?來吧,讓我們?nèi)?/p>
二、場景連接——那些有趣的人
任務一: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思考:“剃頭大師”是誰?文中這樣有趣的人還有誰?
(生自由讀課文,完成預學單。)
師:這些多音字的讀音你能讀準嗎?誰來試試?(出示《補充習題》第二題)
(預學單投影,生匯報預學單上練習題完成情況。)
生:“剃頭大師”是文中的“我”。文中這樣有趣的人還有老剃頭師傅,也就是“害人精”,另外還有小沙、姑父。
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我”“老師傅”,板貼“剃頭大師”“害人精”。)在小沙眼中,老師傅不僅是“害人精”,還是仇人、冤家。那小沙是個什么樣的人呢?(板書:小沙)瞧,他來了——
(出示句子,指名讀: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膽小,他怕吃藥,怕做噩夢,還怕剃頭。)
師:你們看,小沙怕這怕那,我們稱這樣的人為膽小鬼。(板貼:膽小鬼)請你們把這個稱呼寫在預學單上小沙的名字旁邊。文中這些有趣的人,我們也可以趣說他們是什么“鬼”?請你們讀讀找找。
生:小沙是“小氣鬼”“倒霉鬼”,而“我”是“機靈鬼”“調(diào)皮鬼” ……
師:你們看,漢字是不是很神奇,一個“鬼”字讓我們讀出了這么多有趣的人。
三、場景浸入——剃頭那件有趣的事
師:這些有趣的人被一個人的一件事聯(lián)系在一起。那就是—— “我”的表弟小沙要去剃頭。誰給大家講一講這個“剃”字?
生:剃字的立刀旁表示刀具,剃就是用刀具刮去毛發(fā),通常男孩子理發(fā)叫剃頭。
師:(出示剃刀圖片)這锃亮的剃刀讓小沙一看就怕得不得了。怕剃頭怕剃頭,還得去剃頭。
生:文中講了兩個人給小沙剃頭,一位是理發(fā)店里的老師傅,一位是“我”,課文因此分為兩部分。
師:老師傅給小沙剃頭,小沙怕得不得了,于是就改變策略——“央求我替他剪頭發(fā)”。誰再來講講“替”字?
生:“替”字最初像兩個人的樣子,表示接替、替換。文章前后一比,我們知道,老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師:具體講講有哪些不同。
(生說不同)
師:你們看,“我”接替老師傅給小沙剃頭,過程是不同的。漢字真神奇,一個“替”字讓我們讀出這么多不同又有趣的事。老師傅給小沙剃頭時,小沙感覺就跟受刑一樣。為什么呢?
任務二:默讀課文第1~6自然段,畫出小沙有受刑般感受的句子。選擇其中一句,圈畫關鍵詞語,體會小沙的心情,與小組內(nèi)同學交流你的想法。
(生畫句子,圈關鍵詞,交流想法。)
(出示句子: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進理發(fā)店的,而且,姑父還得執(zhí)一把木尺在一旁監(jiān)督,否則,小沙準會奪門而逃。)
師:你們進理發(fā)店是被押進去的嗎?這些動詞很有畫面感,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們看這一個押,一個怕,越怕越押,越押越怕。這就讓小沙有受刑般的感受。我請一組同學來讀讀這兩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畫面。
(出示句子:老師傅耳朵不好,聽不清小沙的抗議,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規(guī)規(guī)矩矩由老師傅擺布。)
師:想想小沙會怎么抗議。我找一位同學和我演一演。
(生表演:小沙不??棺h,老師傅聽不清抗議。)
師采訪:大家都笑了,你笑什么?
生:一個耳朵不好聽不清,一個膽子太小,不??棺h。
師:(手拿實物)我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現(xiàn)在我做剃頭師傅,你們做小沙?!昂茫∩硜硖觐^了。先坐好,把頭低一點——再低一點——頭向左側一下——現(xiàn)在坐正不能動——好了?!笔裁锤惺埽窟@種感受就叫“擺布”。你們看,聽不清抗議,還得任其擺布,說不得,動不得。借助表演我們理解了小沙受刑般的感受,請你來讀出這種感受。
(出示句子:最痛苦的是,老師傅習慣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會咬住一綹頭發(fā)不放,讓小沙吃盡苦頭。這還不算,老師傅眼神差了點兒,總把碎頭發(fā)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癢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這一會兒痛一會兒癢的,跟受刑一樣。)
師:(手拿實物介紹推剪,播放視頻,定格在“咬住一綹頭發(fā)不放”。)男同學們,以你們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如果剃頭時這樣一綹頭發(fā)被咬著是什么感覺?女同學們,你們的頭發(fā)有被皮筋絞過嗎?那你也深有體會,請你讀。
(生讀)
師換一生追問:“哧哧笑”換成“哈哈笑”好不好?
生:不好?!斑赀晷Α笔侨擞滞从职W時忍不住的笑。
師:請你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生讀)
師:真是哭笑不得、痛癢難忍,難怪說跟受刑一樣。你們現(xiàn)在是不是理解了小沙?但是小沙自己有一件事不能理解呢——
(出示:最讓小沙耿耿于懷的是,每次剃完頭,姑父還要付雙倍的錢給“害人精”。)
師:說說看,什么樣的人是“害人精”。(盡干壞事、專門害人的人)請你讀出憤恨的感覺。
(生讀)
師:當姑父付錢的時候,小沙心里會怎么想?請你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是啊,這“害人精”聽力不好,剃刀那么亮,推剪還那么老,感覺處處都是有意害小沙受苦受刑,現(xiàn)在還得多花錢,真是滿肚子的不痛快。像這種不愉快的事一直留在心里,難以忘懷,就叫——耿耿于懷。
師:接下來我們來合作朗讀,回顧一下小沙剃頭的慘痛經(jīng)歷。
四、場景思辨——真假“害人精”
師:現(xiàn)在你覺得老師傅還是“害人精”嗎?說說你的想法。
(生說想法)
師:你們看,漢字真神奇,一個“刑”字,我們先是讀出了老師傅是個“害人精”。讀著讀著,我們發(fā)現(xiàn)其實都是因為小沙膽小,怕讓老師傅剃頭,于是給老師傅起了個“害人精”的外號??磥?,老師傅“害人精”的名號并不符實。
五、場景延展——那些有趣的字
1.出示生字:膽、鬼、表、差、罵、雖、仇、付、倍。
2.分類指導。
(1)注意結構:如“膽”左邊瘦高,右邊扁寬。
(2)注意主筆畫:獨體字“鬼”要注意主筆畫—— 長撇和豎彎鉤。
(3)注意變化:如“表”“差”注意眾多橫畫間距相當,長短不一?!傲R”“雖”各有兩個“口”,寫時注意大小?!俺稹薄案丁薄氨丁倍加袉稳伺裕际亲笳覍?。
3.教師范寫,學生練習。
《剃頭大師》選自秦文君的小說《開心男孩》,課文講述了“我”給表弟小沙剃頭的故事,情節(jié)有趣,展現(xiàn)了童年生活的純真與趣味。課文以“剃頭大師”為題,而文中的“我”其實并沒有剃頭的經(jīng)驗,只是小沙為了擺脫“害人精”的折磨,病急亂投醫(yī),才使“我”有機會成為“剃頭大師”?!拔摇碧觐^的水平與“大師”這一稱號形成了強烈反差,從而產(chǎn)生了戲劇性的表達效果。課文語言風趣幽默,略帶調(diào)侃的意味,讀來令人忍俊不禁。王慧敏老師依據(jù)兒童的認知特點和思維特點,用引入、連接、浸入、思辨、延展等策略把兒童、書本知識和生活三者連接起來,借助具體化的場景建構,進一步改進和優(yōu)化教學,促進了兒童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一、在場景創(chuàng)設中精準達標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了解老剃頭師傅給小沙剃頭的過程;二是明白“剃頭大師”和“害人精”分別指誰,為什么這樣稱呼他們。王老師緊扣目標,首先通過場景引入揭題,然后通過場景連接,讓學生初識文中那些有趣的人,又讓學生在場景浸入中深入理解“剃頭”這件有趣的事。對于像“害人精”這樣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詞語,王老師引導學生通過老剃頭師傅給小沙剃頭的過程來進行“頭腦風暴”。除了讓學生結合情境理解詞句外,王老師還設置“場景思辨”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明晰小沙把老師傅稱為“害人精”的原因。事實上,能為小沙這樣的顧客順利地剃個頭,還是要有點真本事呢!王老師引導學生從這一角度理解老剃頭師傅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害人精”。
二、在場景創(chuàng)設中發(fā)展學生思維
新課標強調(diào)語文學習的情境化,“情境”是立足于語文課程設置的一個教學場景,這一教學場景最大的特征是以學生的活動為中心。新課標強調(diào)四大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王老師特別注重在場景學習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例如在介紹推剪環(huán)節(jié),王老師手拿實物告訴學生:“推剪是一種傳統(tǒng)的剃頭工具,上下各有一排鋼齒,手握把柄,上下咬合,就能把頭發(fā)剃下來。有的使用時間久了,鋼齒斷了,就像人老了掉牙了一樣,真成了老掉牙的推剪。這樣的推剪是怎么給人剃頭的呢?”說到這里,王老師播放了視頻,視頻中恰巧有“咬住一綹頭發(fā)不放”這一鏡頭。學生邊看邊聯(lián)想自己的經(jīng)歷,感同身受。王老師還請一位學生做小沙,師生合作表演“小沙不??棺h,老師傅聽不清抗議”這一片段。這種直觀、有趣的場景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而場景思辨環(huán)節(jié)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三、在場景創(chuàng)設中關注語用
語文課程標準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yǎng)”的變遷,反映了教育理念從“學科本位”到“以生為本”的轉變。而作業(yè)作為語文課程的基礎,不僅是鞏固課堂教學中知識與技能的工具,更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保障。在這節(jié)課上,王老師除了利用語文書讓學生進行識字、寫字外,還充分利用補充習題適時進行課堂練習,讓作業(yè)伴隨教學全過程。這堂課以“識字與寫字”為重點,強調(diào)學生的“在場與在思”,特別是讓學生對字形進行觀察,體現(xiàn)了新課標提出的“梳理與探究”的要求:把文字還原到具體可感的場景中,利用動畫,讓學生在情境中體會漢字部件之間的關系。此外,王老師還關注課后練習的落實,指導學生掌握知識并加以遷移和運用,從而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本文系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四期立項課題“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場景元素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21JY14-L45]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三牌樓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