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年輕人開始喜歡存錢了。2023年初,“年輕人報復性存錢”的話題開始發(fā)酵。
外界習慣于給年輕人打上標簽,而他們的真實狀態(tài)或許與此不同。存錢對應了他們的金錢觀,也間接關聯(lián)到他們的消費理念。這屆年輕人,不僅有存錢的熱情,還有消費的冷靜。
2023年春節(jié)前,電商平臺的年貨節(jié)悄然展開,李玲決定不再參加。她想擺脫類似滿減的優(yōu)惠陷阱,也不想被琳瑯滿目的商品本身誘惑。
臨近年關,除了采買必要的年貨,買上幾件心儀已久的商品作為禮物送給家人或送給自己,是很多人的習慣。然而抵御消費沖動的人越來越多。對李玲來說,變化不是今年春節(jié)才發(fā)生的,2022年的“雙十一”“雙十二”,她都沒怎么參與。
消費習慣的變化,是受工作的影響。李玲和丈夫的工作都跟互聯(lián)網有關,去年互聯(lián)網大廠紛紛裁員,在外界環(huán)境的波動下,夫妻倆被動開始精打細算。
有時候,李玲會為此情緒低落,內心焦慮,不過慢慢地,她也從中發(fā)現(xiàn)了好處。因為有了省錢的念頭,李玲在“買買買”時會瀏覽更多平臺,而不是按照之前的消費習慣不假思索地下單,這讓她發(fā)現(xiàn)了更有性價比的商店?;ǔ鋈サ腻X,更有效率;存下的錢,則讓她更為安心。
實際上,生活和工作的變化成為一個催化劑,帶來更多關于消費的思考。
“一部手機,你用多久會換新?”中國移動終端實驗室給出的數(shù)據是24個月,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給出的數(shù)據是28個月,網上普遍的反饋是2年到3年,而在一個引發(fā)數(shù)百人討論的豆瓣帖子下,大家給出的回復不少是5年、6年,甚至有人使用一部手機超過10年。
這番討論,出自一個與消費有關的豆瓣小組。眼下,有超過36萬人聚集于此,他們統(tǒng)一的名字是“驕傲的倔降”。在此起彼伏的“5、4、3、2、1,上鏈接”的呼喊聲和流連于直播間忙碌搶購的身影之外,他們是逆消費潮流而行的一群人。
濟南90后女生米諾就是“驕傲的倔降”小組中的一員。米諾在一家信息技術服務公司上班,月收入約5000元,另外每月有500元到900元不等的獎金。雖然薪資待遇不算高,不過吃住在家,即便除去每月給父母買東西的花費,米諾每月也能有3000元左右的結余,所以生活還算自在。
可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米諾的公司取消了業(yè)績考核和獎金發(fā)放?,F(xiàn)實的轉變,體現(xiàn)在了米諾的消費上。自從收入減少,米諾對“買買買”有了警惕,消費越來越冷靜。
米諾以前買衣服,首要的一點是喜歡,至于質量和使用頻次,她都不會在意。結果便積攢了很多當季的衣服,穿都穿不過來,而現(xiàn)在,她把衣服這類消費壓縮到每月500元以內。米諾的消費越來越傾向于實用性,甚至在油價上漲后,她刻意減少了開車的次數(shù)。
雖然縮減了開支,但生活并沒有因此發(fā)生多大的損失,反而給米諾一個重新認識生活的機會。一次,她在豆瓣首頁看到相關小組的推薦,就點進去看了看,她發(fā)現(xiàn)竟然有這么多善于攢錢的人。一扇新世界之門就此開啟。
很多習以為常的消費,都可以找到更經濟的備選方案。只要打破慣性,就能看見別樣的生活。
關于如何順利實現(xiàn)省錢目標,不少人總結過實用的經驗。
比如,沐浴露買大瓶裝而并不是小瓶裝;專業(yè)書可以從買新書轉向二手,不影響使用,用完還可以賣掉回血;家電產品多作比較,國產品牌可能以不到一半的價格,提供跟國外品牌相似的功能。但最重要的并不是這些具體的省錢“閥門”,而是對消費理念的思考。
一個網友在網購26萬元后,列出了一份在“買買買”之前可以問自己的問題,其中一條是:“如果缺少,會有什么影響嗎?”
跟“斷舍離”有關的日劇《我的家里空無一物》,在豆瓣拿下8.4的高分,其中傳遞了一種理念:絕大部分東西,擁有會很好,沒有也無妨。一個網友感慨:“能算得上生活必需品的物品其實不多,請盡情享受空間和時間吧,而不是享受物品?!?/p>
實際上,豆瓣消費降級小組的成立,并不提倡一味省錢或是減少消費。
組長“l(fā)omo36”表示,建立小組的意義,本來是想討論消費降級這件事本身,即我們在這樣一個時代要怎樣消費。
一個小組成員對此回應:“減少消費的最終目標不是 ‘忍耐’,而是脫離消費系統(tǒng)的荼毒,對物品價值的判斷不被標價左右?!?/p>
實際上,對關注消費降級的人士來說,都不會只關注價格的高低。大家謀求的是以較少的費用換取相似或更好的商品、服務和生活質量。消費降級的背后,其實是性價比層面的消費升級。
米諾最近查看了自己的淘寶賬單。當手機屏幕跳出這些年自己的消費總額時,她腦海中的第一反應是:假的!她調侃:“沒想到自己這么有錢?!?/p>
一個小組成員感慨:“我們常常把錢消耗在莫名其妙的地方。”關閉花唄多年的網友“灰灰葉”反思,之前有段時間受到身邊朋友的影響,會去購買大牌商品,覺得可以提高自信心,但后來她忽然意識到,其實大家的消費水平和經濟狀況本就不同。如今,她在一家企業(yè)擔任市場部主管,收入不低,而消費理念卻更加傾向于回歸生活本身。
其實,在消費中,重要的是感受自己真正的需求,并分出主次。當按照需求付出自己滿意的價格時,我們便會感受愉悅。無論存錢還是消費,說到底,應該是服務于我們自己。
(摘自七一網 七一客戶端/《博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