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芝
一
春末夏初的一個清晨,天空下起了小雨,乘車一個多小時,我到達曹市輝山革命烈士陵園。雨中尚有寒意,微風在樹林間輕輕吹拂。我拾級而上,腳步放輕,唯恐驚擾沉眠的英靈。
渦陽縣曹市鎮(zhèn)輝山村位于渦陽縣東部,距離渦陽縣城29千米,縣道渦宿路自東向西穿村而過,交通極其便捷。村內共有10個自然村莊,14個村民組,1142戶,總人口5106人,人口密度較大。輝山革命烈士陵園就坐落在輝山村,內有“新四軍第四師十一旅渦北抗日殉國烈士紀念塔”和新四軍犧牲烈士紀念碑,是皖北最早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園,于2003年被命名為亳州市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筑保護單位暨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輝山頂上,細雨擋不住塔碑上“新四軍第四師十一旅渦北抗日殉國烈士紀念塔”20個燙金大字的光芒。陵園中,一塊一塊矗立著的紀念碑下,埋葬著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烈士。紀念碑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曾經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中大都是20歲左右的熱血青年,最小的只有16歲。在烈士陵園大門東側,有一棵被火燒焦的泡桐樹特別顯眼。從殘缺的外觀看,這棵樹原本很粗壯,經過大火的燒灼,如今只剩下一側的樹皮,被人為焊接的鐵架框在里面。樹身被大面積燒空,向南的一側全都黑了。
我以為它死了,鐵架的支撐只是告訴人們,這里有一棵曾被火燒過的樹。直到我的目光循著樹身轉到另一側時,我驚訝地發(fā)現,樹的根部竟然又長出一棵樹,粗壯的樹干沖向天空,茂密的樹葉遮蓋著老樹的枯枝,在雨中,生命以前仆后繼的方式,展示著不屈與執(zhí)著。
望著支撐老樹的鐵架,我暗自慶幸。在鄉(xiāng)里,這種枯樹通常會被人砍下來,挖出老根,拿回家燒火。我慶幸有人保護了它,這棵樹又得以生長出新芽,長成參天大樹。
最先提出保護老樹的人,是侯傳宇,也是我今天要采訪的人。
侯傳宇,輝山革命烈士陵園守陵人,侯家三代守陵人中,他是第二代守陵人。
在烈士陵園西側的忠烈祠,我見到了68歲的侯傳宇,細雨中的他,個頭不高,身材微瘦,像一棵松柏站在臺階上。
走進忠烈祠,我簡單說明了來意,請他說說這些年的經歷?;蛟S是因過往回憶的觸動,他眼眶濕潤,神情有些激動。隨著話題慢慢展開,我被帶進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
二
1944年夏,新四軍第四師十一旅馳騁于豫皖蘇邊區(qū),先后拔掉日偽據點新興集、袁店集等。在攻打袁店集戰(zhàn)斗中,24名優(yōu)秀戰(zhàn)士壯烈犧牲,他們的遺體就埋在輝山腳下。
1944年8月,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率第十一旅和第九旅主力挺進津浦路西,在夏邑八里莊戰(zhàn)斗中,彭雪楓師長不幸被流彈所傷,壯烈殉國。我軍同仇敵愾,英勇奮戰(zhàn),逐步收復路西革命根據地。我十一旅和分區(qū)所屬部隊在收復路西根據地的數百次戰(zhàn)斗中,300余人光榮犧牲。1945年夏,部隊在龍山休整時,根據十一旅司令部首長指示,決定在灰山修建一座革命烈士公墓,把一年來渦北抗日陣亡的將士安葬在一起,責成三十二團政治處宣傳股長丁永年同志主持此事。
同年12月,革命烈士陵園落成。同時中共雪渦縣人民政府發(fā)布公告,決定改“灰山”為“輝山”,將建于唐朝開元五年(公元717年)的“大圣寺”改名為“輝山忠烈祠”。
那時候侯傳宇的父親侯小臣20多歲,是一名熱血青年,他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烈士陵園的建設。
三十二團政治處宣傳股長丁永年到達輝山后,成立了陵園建設籌備委員會,李晨任籌備委員會會長。他們邀請地方開明紳士,請來木、石、泥、畫等師傅,多次召開商談會。全體人員分工具體,密切配合,群策群力,1945年12月,工程全部竣工。
緊接著,丁永年又要趕赴前線了,臨走時,他找到侯小臣,托付他以后多照看一下烈士陵園。憨厚的侯小臣沒有猶豫,立即就答應了,并承諾侯家將世代守護輝山革命烈士陵園。
為了這一句承諾,侯家三代人已守護陵園77年。侯小臣守了39年,直到他晚年疾病纏身,行動不便,才把守陵的任務傳給了兒子侯傳宇。
三
1946年6月,蔣介石發(fā)動了全面內戰(zhàn)。當地的土頑帶著偽軍破壞了輝山烈士陵園。他們拆掉圍墻,扒倒牌坊,砸斷對聯,打碎碑石,拆除亭子,毀壞匾額,并強迫群眾拉倒紀念塔,挖掘烈士墓。侯小臣帶著群眾與偽軍周旋,終于保住了碑塔,護住了主碑石。
1947年,我軍展開大反攻,取得了全面勝利。解放區(qū)政府緬懷烈士功績,關心烈士陵園,對輝山革命烈士陵園進行了第一次修復,全國解放后,1964年進行了第二次修復,1979年進行了第三次修復。多次的加固修復,干活的人群里,都有侯小臣的身影。
在侯傳宇家中,我看到了侯小臣的畫像,眉宇間透露著與侯傳宇相似的地方。我突然感覺繪畫手筆似曾相識,好像在什么地方見過。直到回家后,在網絡上看到一幅神筆警探林宇輝為犧牲烈士畫的畫像,才判斷侯小臣的畫像是神筆警探林宇輝的手筆。
侯小臣是革命烈士陵園的守陵人,也是侯家第一代守陵人。他守護的,不只是一座陵園,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座豐碑。
四
侯傳宇兄弟四人,大伯家沒有孩子,家中老人便做主把他過繼給了大伯家。1984年,年邁多病的侯小臣把二兒子侯傳宇叫到家中,叮囑他接替自己,守護好烈士陵園。
此時的侯傳宇,正值青春年華。父親找到他時,他有些不情愿。理由很簡單,一個血氣方剛的小伙子,天天爬上爬下打掃衛(wèi)生、擦拭墓碑,他感到有點磨不開面子。
父親沒有說話,悶頭狠吸了幾口煙,在門檻上磕磕煙袋想開口,卻先紅了眼眶,嘴唇嚅動半天,哽咽道:“人家年齡那么小,都能為咱死在這里,咱給人家守護好,也是應該的。只要咱老侯家有人在,就得守好這片陵墓?!?/p>
望著父親堅定的眼神,侯傳宇陷入沉思。他們兄弟四人,大哥在隊上做會計,三弟參軍去了部隊,四弟年齡還小,如今父親年邁,疾病纏身,自顧不暇,只有他能擔起重任。不過,他還得征求一下養(yǎng)父母跟新婚媳婦的意見。侯傳宇小聲跟父親說:“等我回家說一聲,可好?”說完轉身向家跑去。
媳婦只說了一句“俺隨你”,就洗手做飯去了。養(yǎng)父母雙雙贊成。自此,侯傳宇接替了父親,成為侯家第二代守陵人。
從大路到陵園有一條長200米、寬4米的路,38年來,無論刮風下雨,每天清晨,侯傳宇都要仔細清掃一遍。晚上放了工,他再到陵園巡視一遍。陵園里面的每個碑記,他都挨個擦拭一遍。
侯小臣病情緩和時,也會來陵園,一邊看著侯傳宇打掃,一邊給他講烈士的事跡。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侯傳宇對新四軍保家衛(wèi)國、舍身為民的歷史熟稔于心。
平時侯傳宇是守陵人,遇到有人來掃墓祭拜,他就是講解員,講述輝山烈士的英雄事跡,直到陵園里分配了講解員。
五
再次采訪侯傳宇,是在十天以后。立夏的晌午,陽光普照,暖風微燥。烈士陵園山腳下,侯傳宇正與幾個年齡相仿的人,坐在樹蔭下聊天。
與眾人打過招呼后,我順勢坐在烈士陵園路邊的石臺上,隨口說了句,這石臺坐著真方便。
人群中有人指著侯傳宇說:“這多虧他出的點子?!?/p>
大概是看出我的疑惑,侯傳宇接話說:“搭臺階的時候,我插了句嘴,說這個樣式的好,結實耐用,還方便人坐著歇歇?!?/p>
聽完他的話,我仔細打量了一下,高矮適中的石臺,圍住了登上烈士陵園的臺階,看起來肅穆隆重,兩旁的樹蔭正好遮蓋住石臺。由于經常有人坐在上面休息,石臺光亮如新。
于是我問老侯,在烈士陵園修復過程中,還有沒有其他可行性的建議。老侯想了一會兒說:“最頂端的臺階跟這些臺階不一樣,是過去的建筑。當初修復時,要扒掉重建,我給的建議是,老物件,能留就都留著,讓老年人也看著親切?!?/p>
我特意走上去看看,頂端的一段臺階,保留了原貌,盡管凹凸的縫隙中,被填了水泥,讓臺階看起來平整,但保留下來的臺階,年代感依然很強,只看一眼,便足以讓人思緒萬千。
六
聽說侯傳宇為陵園的事跟人吵過架,而且不止一次,嚴重的時候差點動手。
第一次吵架,時間有點久遠了。當時,烈士陵園旁邊有所忠烈小學,因年久失修,泥臺子的課桌塌了,有人就搬了陵園碑石做課桌,臨時過渡一下??蓪W生年幼不知事,用小刀在碑石上劃刻。侯傳宇看到后急了,上前制止,聲音急切嗓門高,家長知道后不愿意了,帶著孩子找到老侯,怨老侯多管閑事,嚇唬小孩。
老侯梗著脖子上前:“這閑事,我管定了。只要有俺姓侯的人在,誰損壞烈士陵園都不行?!?/p>
看到老侯的耿直,學校領導也意識到了錯誤,趕工趕點做好了課桌,將碑石放回了原位。
聽說第二次吵架更嚴重,我笑著請老侯自己說說是咋回事。
老侯低著頭悶聲悶氣:“上級撥款買來沙子和水泥,要修復陵園。有婦女夜晚上來搬磚,說是要搬回家搭鍋臺。你說我怎能讓她搬,俺倆吵起來,她上前就罵人,還想動手。要不是有人拉著,我就動手了?!?/p>
聽到這里,我豎起大拇指:“老侯你做得對?!?/p>
烈士陵園修復期間,老侯白天干活,晚上在烈士陵園里面鋪張席子,睡覺都守著。
村里有老人告訴他,晚上不興睡在墓地里,對身體不好。
他堅定地回答:“陵園里睡的都是為了咱犧牲的烈士,就是保護咱老百姓的?!?/p>
七
時間一分一秒地走,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家里家外,瑣事比樹葉還稠,轉眼間,20多歲的侯傳宇被時間打磨成了老侯。
最初父親侯小臣守陵,是滿腔熱忱無私付出。10年之后,政府每個月發(fā)給侯小臣幾塊錢的補助。雖然隨著經濟發(fā)展,補助也在慢慢地增加,但跟當時的人均收入比,補助還是很少,根本不夠補貼家用。
1984年,侯傳宇接替父親守陵,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一守,就是8年。進入20世紀90年代,政府開始每個月給侯傳宇發(fā)放工資。
說到這兒,侯傳宇說了父親當年說過的一句話:“本來俺就不是為錢守的,政府給不給錢,俺都要守下去。”
老侯也有頂不住的時候。老侯老婆走得早,一雙兒女已慢慢長大,轉眼就到了兒子說親娶媳婦的時候。老侯東拼西湊借錢蓋了房,給兒子說了親,將兒媳娶進門??汕返馁~終究是要還的。
老侯心里盤算了很久,準備外出打工。
臨行時,老侯找到兒子,再三囑咐,要他守護好烈士陵園。得到了兒子的保證后,他踏上了打工的列車。
在外地的老侯,很快找到了工作??蓻]過幾天,就接到兒子打來的電話,說忠烈祠的鑰匙被有關領導收走了。
老侯仔細詢問兒子后得知,兒子年輕貪玩,幾次趁著沒活時,找人打閑牌,沒顧上掃烈士陵園。領導知道后,鎖了忠烈祠的門,拿走鑰匙,說烈士陵園只有交給老侯他才放心。
老侯放下電話,沒有猶豫,當天就動身返回。
領導看到老侯,第一時間就把鑰匙遞還給他:“等你兒子成熟一點,再接替你,現在,烈士陵園還得你守?!?/p>
自此,老侯徹底打消了外出打工的念頭,踏踏實實,安安心心,每天守護著輝山烈士陵園。
2018年4月,侯傳宇入選“亳州好人”;2021年4月,侯傳宇入選“安徽好人”;2021年7月,侯傳宇入選“中國好人榜”。
八
2020年的一天,在烈士陵園打掃完衛(wèi)生,老侯回到家中,突然感到頭暈腦漲,一側手腳不聽使喚。他想去醫(yī)院看看,可還沒走兩步,就倒在地上起不來了。周圍鄰居看到后,幫忙打了120急救電話。經醫(yī)生確診,老侯得了腦梗,必須立即住院治療。
病情穩(wěn)定后,醫(yī)生建議老侯回家休養(yǎng)。出院后的老侯,半邊身子麻木,胳膊彎曲,腿腳無力,走路困難。雖然從外地趕回來的兒子跟兒媳婦不離左右地照顧他,老侯還是開心不起來,天天唉聲嘆氣,愁眉不展。
好在兒子明白他的心結,跟媳婦一左一右攙扶著老侯,來到烈士陵園,扶老侯坐好。接著,兒子二話不說,帶著媳婦就開始打掃衛(wèi)生,看著兒媳細心打掃,老侯心里有了主意。
回到家中,老侯把兒子、兒媳叫到跟前,直截了當地提出,讓兒媳接替他,做侯家第三代守陵人。兒子滿口答應,并跟媳婦打趣:“好好干,不能偷懶啊。”
侯傳宇的兒媳婦劉紅麗,侯家第三代守陵人,40多歲,中等個頭,麥色皮膚,渾身散發(fā)著利落干練的氣質。
前些年,她和丈夫在外地做生意,收入不錯,有了些積蓄。如今他們的一雙兒女在外地上學,正是花錢的時候。但是這些都不重要,用公公的話說,老侯家,守好烈士陵園是最大的事。
作為兒媳婦,她心里早就把守護烈士陵園當成自家最重要的事情。自從嫁進侯家,這么多年,公公風里來雨里去,每天悉心打理陵園,劉紅麗看在眼里,記在心中,當公公提出讓她回家接替他守陵時,她二話沒說,很痛快答應下來。
自從成了侯家第三代守陵人,劉紅麗每天早起晚歸。巡查打掃烈士陵園,成了她每天必做的事。
當我問起劉紅麗兒女們的看法時,她利索地回答:“俺爸說了,只要俺姓侯的有人在,就有人守護輝山革命烈士陵園,兒女也是這個意思?!?/p>
有了第三代守陵人,侯傳宇能回家養(yǎng)老了嗎?絕對不可能。只要還能動,只要有口氣在,不讓他去烈士陵園轉轉看看,能把他憋壞了。
病情稍有好轉,侯傳宇就讓兒媳婦開著三輪車,拉著他去烈士陵園。他像父親當年看他一樣,看著兒媳婦打掃衛(wèi)生,擦拭石碑。
多數時候,老侯都是拿著馬扎,在臺階上靜靜地坐著,一坐就是半天,看松柏樹干筆直,看碑林屹立高聳,看路邊大樹枝葉茂盛,生機勃勃,這里是他要守護的地方,一生都要守好。
九
輝山烈士陵園山腳的樹蔭下,聊天的人群年齡相近,可聊的話題也多。無論什么話題,最后都會化為對時代變遷的感慨。
一個老人感慨道:“想想咱那時候真苦,天天干累活,夏天積肥、冬天挖溝,家里還窮得吃不上飯。看看現在的年輕人,真享福,開著小汽車,玩著手機,天天有飯吃,頓頓還想吃好的。唉!咱那時候咋沒有這個福?!?/p>
旁邊有人接話:“誰說你沒有福,想想埋在陵園下面的人,他們打跑小鬼子,建設新中國,現如今換來你坐涼快地里聊天,誰能說你不滋潤?你說你可有福?”
“就是就是,他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光想跟現在的年輕人比??茖W進步得快,現在的人當然要比過去的人有福,以后的人,保準比現在的人還要有福呢?!迸赃叺睦先颂岣呱らT說道。
我抬頭看向烈士陵園,兩旁的翠柏,樹干挺拔;陵園中,碑石莊嚴肅穆;遠處田間,麥穗漸黃,豐收在望。
當年侯小臣的一句承諾,換來侯家三代人守護輝山烈士陵園77年。77年的風風雨雨,2萬多天的堅守,需要多么強大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