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有一次,孔子帶著弟子到魯桓公的廟堂參觀,看到一只傾斜易覆的器皿,就問守廟人:“這是什么東西?”守廟人回答說:“這叫欹器,是魯桓公用來警戒自己的器皿?!笨鬃诱f:“我過去曾聽說過這樣的器皿,空了它便傾斜,適中時它就端正,滿了就會傾覆。有志君王常將它放置于座位的右邊來警醒修身,因此又稱宥坐之器?!彪S后,孔子對弟子們說:“你們放水進去試試看?!钡茏勇阉嗔诉M去,恰到好處時,它便端正;然后繼續(xù)加水,水滿了它就傾覆了。
“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寓意“滿招損,謙受益”,這三點都能做到的人,好學(xué)上進,滿腹經(jīng)綸;適度中正,不偏不倚;謙虛謹(jǐn)慎,戒驕戒躁。為君可成明君,開創(chuàng)一代盛世,青史留名;為官可成能吏,造福屬下百姓,政績斐然;為民則可成賢良,立德立功立言,不虛此生。
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有世界文化遺產(chǎn)孔府、孔廟、孔林??鬃拥暮笕藶樘嵝炎约翰灰澬?,免受貪欲之害,在孔府給一只怪獸立壁存照,名曰“犭貪”照壁,左邊一個犬字旁,右邊一個貪字。這只怪獸長著龍的頭,麒麟的身子,獅子的尾巴,牛的腳,被稱為“四不像”。傳說它原是天上的一只神獸,非常貪心,不吃五谷雜糧,專吃金銀財寶,連八仙的寶貝都被它給霸占了,它卻還不滿足,還妄想吞吃天上的太陽,結(jié)果還沒能靠近就被太陽給烤死了,最后掉進了大海。
“犭貪”照壁警世孔氏子孫,切莫枉為圣裔,有悖祖德,做人要戒貪知止,知足常樂,為官要戒貪止欲,廉潔清明,經(jīng)得起良知的評判,人以金銀為重,我以不貪為重?!恫烁T》說:“人只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污,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貪為寶,所以度越一世?!闭f的是一個宋國大臣子罕,拒收宋人贈的美玉:“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币圆回潪閷毜淖雍?,清正廉潔,自重自愛,成了一代名臣。
以物喻人,修身養(yǎng)性,以器警世,防微杜漸,是中國古代先賢常用的自我激勵之術(shù)。但有沒有實際效果,是否起到作用,則要取決于當(dāng)事之人對這些器物引發(fā)的道理和寓意是不是真相信,真服膺,真受教,真踐行。平心而論,宥坐之器誰都能買一個裝裝樣子,可真正能成為明正之君、賢達之士的卻鳳毛麟角。
而在家里設(shè)個“犭貪”照壁,也很簡單,找個畫師,照貓畫虎來個“犭貪”像貼在墻上,很醒目、很別致,也很唬人,但能不能言行一致,篤信不疑,真正引為鑒戒,那就不好說了。由此可見,無論是宥坐之器也好,“犭貪”照壁也好,家里掛的勵志字畫也好,還有歷代志士仁人都很欣賞的梅蘭竹菊,皆有不凡意趣,不俗寓意,也都有一定勵志警戒作用,但關(guān)鍵是要做到知行合一,心口如一。否則,就是前后院都種滿竹子,也學(xué)不來竹子的“凜凜冰霜節(jié),修修玉雪身”;就是左右都擺滿宥坐之器,也難成飽學(xué)之士,謙恭之君,就像那個裝模作樣的魯桓公,其實也是一個志大才疏器識有限的君王。君不見那些落網(wǎng)貪官家里的墻上都不乏“清正廉潔”“官清如水”的字畫,有不少還是出自名家之手,可除了裝裝樣子,騙騙外人,還有什么作用呢?
這也就是王陽明心學(xué)揭示的“知易行難”的道理。一個人如果真正做到了“此心光明”,那么,有無“欹器”與“犭貪”照壁,都會是磊落君子,堂堂丈夫。
圖:付業(yè)興?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