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悅
【摘要】問題是問題串的核心,問題串是發(fā)展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解決抽象、枯燥的問題,開展有意義的深度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通過深入分析高階思維和問題串的內涵,結合學生高階思維培養(yǎng)對問題串設計的要求,從問題串教學的科學性、邏輯性、啟發(fā)性、新穎性等方面,構建基于問題串教學的學生高階思維培養(yǎng)評價指標體系,并指出問題串教學評價的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高階思維;問題串教學;評價
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采用科學化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問題串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構建與課程教學相匹配的問題串教學評價體系,發(fā)揮教學評價的激勵與診斷功能,以完善問題串教學的優(yōu)化設計,提高問題串教學的可操作性與適用性,借助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幫助學生記憶、理解、應用知識,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一、高階思維和問題串的內涵
1.高階思維的內涵
“高階思維”是指發(fā)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認知能力,R.布魯斯·威廉姆斯在《高階思維培養(yǎng)有門道》中指出了對比、分類、歸納、演繹、錯誤分析、構建支持、分析觀點、抽象、調查、問題解決、實驗探究和發(fā)明等13種高階思維技能。抽象思維、邏輯思維、模型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和批判思維等都是高階思維,高階思維具有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靈活性、深刻性、批判性、敏捷性、復雜性等品質。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教學活動目標、內容和評價的優(yōu)化設計,高階定位、高階建構、高階反思,發(fā)展學生高階思維,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彰顯高階思維的張力,進而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1]。
2.問題串的內涵
問題串也稱問題鏈,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按照一定邏輯結構設計的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問題群。問題串教學法就是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導向,利用具有邏輯順序的問題串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教師圍繞探究目標設置一系列“問題串”提供認知支架,引導學生知識建構和反思,驅動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促進學生學會分析、推理、解釋、思考等思維過程,加快知識遷移運用,從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不斷發(fā)展,利用現有知識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更深刻地理解探究活動的精髓[2]。
3.高階思維與問題串的內在關聯(lián)
問題串是高階思維能力教學的抓手和著力點,高階思維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由一系列具有啟發(fā)性、漸進性的“問題”引發(fā)與啟迪的。高階思維是高品質的思維,不斷推動學生反思問題、生成探究、批判性解決問題,使學習走向深入,對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問題是培養(yǎng)高階思維的載體和抓手,在教學中必須堅持以具有開放性和挑戰(zhàn)性、能引起學生深度思考的問題為導向,設計符合學生思維發(fā)展特征的問題鏈,加強知識內容的重構與整合,重視問題的探究與生成,有效發(fā)展學生的問題意識,將思維過程顯性化。
二、學生高階思維培養(yǎng)對問題串設計要求
問題串的設計要圍繞課程教學目標,有層次、有梯度、關聯(lián)性強,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思維,而且所有的問題用一條明確的主線貫穿于教學內容中,讓學生依據邏輯關系合理串聯(lián)零碎的知識點,實現舊知與新知銜接,溫故而知新,達到完善學生知識結構的目標。問題串的設計要符合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客觀學習規(guī)律,接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探討問題、分析問題及解答疑問的過程中構建知識框架,使學生主動發(fā)現解決問題的規(guī)律性及減少培養(yǎng)思維能力過程中的盲目性。
問題串設計圍繞教學重難點,將問題作為課程教學進程的核心,以問題為載體引導學生思考來開展教學。基于真實簡潔、科學創(chuàng)新、逐層推進、合作互動及開放評價的原則,不但要設計出與專業(yè)實踐相貼近的問題,將課程知識的廣度、難度、發(fā)散維度、創(chuàng)新度層層遞進、緊密聯(lián)系,為學生揭示知識形成脈絡和問題的解決過程,并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實踐操作,明確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幫助學生內化知識,形成穩(wěn)定的知識結構。引導學生梳理原因經驗、鞏固拓展,優(yōu)化學生內在知識結構,采用“問題串”教學,要按照教學活動的內在邏輯關系和學生的思維特點精心組織設計問題群,問題的呈現形式多樣、新穎。而對學生具有更大挑戰(zhàn)意義的問題鏈能夠引導學生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高階思維也能夠得到長時間的刺激,持續(xù)引發(fā)學生思考,在深入思考的過程中,延展學生的表現空間,構建完善的學科內容知識體系,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知識遷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反思實踐能力等高階思維能力,并促進科學概念的建構,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采用問題串教學,要精心構建學習環(huán)境與設計科學合理的問題,全面分析學生的需求與學情,按照課程內容的知識聯(lián)結點、擴展點、關鍵點來設計問題串,教師將課程教學內容“濃縮”,并以“問題串”的方式傳遞與呈現,能達到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與拓展,通過設計彈性的問題鏈,發(fā)揮師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也能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在有序的問題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高階思維能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推動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將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與問題情境結合在一起,深入研讀教材與課程標準,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才能使得設計的系列問題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問題組,以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4]。
三、問題串教學評價的指標體系分析
“問題串”的設計要緊貼教學內容、層層遞進,強調問題串的目的性、科學性、層次性和啟發(fā)性,策略主要集中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培養(yǎng)三方面,問題的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體現在不同的課型、不同教學模式、不同的學科,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
科學性。要求問題的設計要符合科學性要求,要與教學內容緊密配合,以科學性、教學性為指導,以課程實際要求為依據,注重課程內容的事實性與實效性,各個問題的設計要層層遞進。
啟發(fā)性。問題的設計要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思考、質疑,同時還要具有啟迪性,讓學生主動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采用討論法、合作學習等方法進行學習,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思維性。問題的設計要能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幫助學生理解學科的知識與學科的科學素養(yǎng),要能從知識的發(fā)散性、情感性等方面出發(fā),緊緊圍繞學科的教學目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
新穎性。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問題的設計要求形式新穎多樣,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的內容要與最新的知識點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能適應不同形式的問題,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實效性。問題的設計要注重實效性,要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自然現象相結合,并與當前學科前沿問題結合在一起,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學科前沿內容的興趣,達到真正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高階思維的目標。
邏輯性。問題串的設計要具有系統(tǒng)性,豐富多樣,結構合理,內容結構要具有嚴密的結構性與邏輯性,目標層次合理,落實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還要具有一定的區(qū)分度,難易程度要體現出一定的梯度,體現出問題的層次性與多樣性。
針對性。問題串中每一個問題的作用都要十分明顯,針對性較強,要能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與高階思維,問題設計與教學內容的知識要緊密聯(lián)系,具有很強的適應性,體現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要求學生在通過努力學習之后,能完整、準確地回答問題。
四、基于問題串教學評價實施策略
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合理設計問題串來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引導學生能夠抓住問題的本質意義,層層深入地理解與掌握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還要對問題串教學采取有效的評價方式,以提高學生參與探究性活動的積極性,通過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能發(fā)現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發(fā)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對教師設計的問題串進行診斷分析,促進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回頭看”,進行反思,從而更有針對性地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的高階思維發(fā)展。
1.以教學目標為引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對問題串教學進行評價時,要求突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應用”“情感態(tài)度”三方面的目標,以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和核心素養(yǎng),目標既是始點,也是終點,評價要結合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依據制定的評價標準,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也要對學生實施個性化的評價。例如,評價體系的實效性主要涉及對學生知識技能方面的評價,邏輯性主要對學生的知識理解、構建系統(tǒng)的知識網絡進行評價,要能夠做到邏輯結構合理;思維性評價主要基于學生學習中的知識建構過程,評價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發(fā)散思維、批判思維,以及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傊?,在“問題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選擇合作、展示、提問、討論等方式展示學習成果,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都要求以學習目標為引領,滿足學生自我實現的需求[5]。
2.評價方式靈活多樣,貫穿教學活動的各個階段
對于問題串教學的評價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與教學的各個階段,要針對學生的高階思維變化,設計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加強過程性的評價,要從課前、中、后等階段展開,在不同的教學階段,設計不同的問題串,賦予學生不同的教學評價任務,以提高問題串教學的實踐性與可操作性,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與知識應用能力。利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采用針對性問題設計,要求問題的設計能發(fā)揮最佳作用,提高評價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在課前,用不同的問題對學生的原有知識進行檢查,便于學生把控知識學習的重點與難點,也便于課中開展針對性的“問題串”教學,引導學生圍繞問題串展開交流、討論與合作,對學生在知識理解、思維發(fā)展等方面進行反饋,采用靈活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后,教師可以采用問題串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綜合性的評價,而問題的操作方式多樣,可以是研究性的課題,也可以綜合性的測試,對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利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
問題串的教學評價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需要將過程性評價、綜合性評價、個性化評價、學生自我評價、檔案袋評價等方式進行多元化整理,還可以采用互動評價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客觀性的評價。學生面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就會體現出不同的學習需求,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與行為,還有可能發(fā)生一些不在教師預期范圍內的現象,如果采用單一的“問題串”評價方式就顯得比較單一,這就需要采用綜合的策略,對學生的每一點變化進行評價。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時,問題串教學還應結合其他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客觀性的評價,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例如在問題串設計時,可以采用現代教學媒體,給學生以多重感官刺激,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問題串評價標準要符合教學要求
問題串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還需要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中心,在評價類型上要符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要求,在評價理念上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評價模式,注重過程性評價,可以采用檔案袋的評價方法,將學生的進步記錄下來,便于學生可以隨時查看自己的進步與變化情況,綜合性考察學生的知識、思維等認知方面的發(fā)展與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情況,同時還要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等一些非認知方面進行評價,如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精神等?;凇皢栴}串”教學評價,強調過程性評價為主,將學生的能力綜合在一起,以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為目標,關注學生在認知與非認知方面的發(fā)展,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五、結束語
在學生的高階思維培養(yǎng)過程中,采用靈活多樣的“問題串”教學模式,邊實施教學邊引導學生思考,使得學生的思維高度集中,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對問題串教學模式進行評價時,要注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要強調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性,將教師評價、學生自評、生生互評結合在一起,將學生的知識掌握、實踐操作結合在一起進行綜合評價,并嚴格按照制定的評價指標體系,對“問題串”教學進行綜合性評價,并及時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便于教師與學生進行反思,在實踐中發(fā)揮問題串教學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魏銳,劉堅,白新文等.“21世紀核心素養(yǎng)5C模型”研究設計[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02).
[2]夏雪梅.在傳統(tǒng)課堂中進行指向高階思維和社會性發(fā)展的話語變革[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05)
[3]劉艷軍.培養(yǎng)高階思維營造高階課堂[J].教育實踐與研究,2020(01).
[4]肖建民.基于中小學生高階思維培養(yǎng)有效策略的實踐研究[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19(03).
[5]王后雄.“問題鏈”的類型及教學功能—以化學教學為例[J].教育科學研究,2019(0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淮安市“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高階思維培養(yǎng)的中職數學問題串教學實踐研究”(編號:Hazy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