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線上博物館數字展覽存在許多問題,尤其是相較于實體展示,缺乏令人滿意的用戶體驗??紤]到ViP設計法則的普遍適用性,其可能為線上博物館展示設計提供新的思路。因此,文章探討ViP設計法則在線上博物館展示設計領域的指導意義,并提出展示設計的創(chuàng)新策略。首先采用類比分析法,將ViP設計法則的主要理論和思維模式與展示設計領域的獨特性進行比較分析,提取不同領域中展示情境的潛在“因素”并集合成因素群,展開設計預見,提出聲明,以此確定設計目標。其次,通過垂直思考方法,深入探討ViP設計法則中愿景層、交互層和產品層三個層級之間的因果關系,在線上展示領域構建一個未來展示場景的設計策略框架。最后,采用案例研究法,分別對所構建的三個策略進行價值檢驗。該設計策略框架可以為線上博物館的展示設計提供新的設計思路和愿景描述,推動設計師探討未來線上博物館的展示情境,發(fā)現更多潛在的設計機會點。
關鍵詞:ViP設計法則;線上博物館;展示設計
中圖分類號:G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3-0-03
展示設計對線上博物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有深遠影響,可能影響使用者的訪問效率和體驗效果。目前“云展覽”存在許多問題,相較于實體展覽,其體驗感不佳。多年實踐證明,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創(chuàng)立的ViP設計法則[1]能為產品確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定位,并適用于任何創(chuàng)新活動流程,將這一法則介入線上展示設計領域,能為線上博物館設計和創(chuàng)新提供新思路。
1 ViP設計法則的相關理論
ViP設計法則是一種情境驅動的、以交互為中心的設計方法論,它提出了一個看待設計產品的獨特視角——產品層、交互層、情境層三層模型[2]。利用三層模型對現有產品進行解構是ViP設計流程的準備階段,解構可以引導設計師從習慣于思考“是什么”轉變?yōu)樗伎肌盀槭裁础?,從先入為主的設計思維中解放出來。在設計階段,先建立對未來情境的預見,發(fā)出“聲明”,清晰地描述該產品如何被用戶理解和體驗,指出設計方向和最終目標;明確設計立場后,定義交互方式,確定什么樣的交互特征可以實現這個聲明;再由交互特征引申出產品特質,挖掘什么樣的產品特質在目標情境下是有意義的,最終形成產品設計的概念化基礎。
2 ViP設計法則指導下展示情境的設計因素
在開展設計活動之前,研究現有展示情境的潛在因素,不能盲目涉足未知領域,還需要類比分析ViP準備階段的思維方式和線上展示設計領域的獨特性。可以從不同領域中提取因素[3],本文通過類型領域列表,對線上展示情境六個不同領域的因素進行了提取,如表1所示。
一組優(yōu)質的食材并不代表能制作出一道美味佳肴,一組合適的因素也并不一定能夠構建出所期望的情境。因此,需將多樣性的因素統(tǒng)一化,轉化為連貫統(tǒng)一的因素群結構。表1中“知識有時給人以優(yōu)越感,成為一種象征”“人們希望感受表達自我的樂趣和創(chuàng)造事物的樂趣”,這兩個看似無關的因素可以形成新的因素群,即人們期望創(chuàng)造價值與自我實現。因素的組合不應導致多樣性的消失,而應強化其多樣性的特點。
3 ViP設計法則指導下構建未來展示情境的設計預見
根據收集到的展示情境因素,首先歸納出12個因素群,然后將參觀態(tài)度和體驗感分為正反向,并搭建展示情境因素框架(見圖1),歸納出突破精神困境、追求知識、多維體驗、創(chuàng)造價值和自我實現、認知成本增加、經驗社交、展示的敘述性、探索未知、惰性思維、教育學習、技術設備和快餐知識這12個因素群。完成搭建后提出明確性的設計聲明,即希望觀眾在線上博物館參觀過程中既能被合理地引導,發(fā)掘其敘事趣味,又能鼓勵觀眾主動探索,創(chuàng)造自我價值。這樣有別于傳統(tǒng)陳列展示的設計聲明,為線上博物館提供了一個新的展示設計發(fā)展方向。
4 未來展示情境的設計策略框架提出
設計聲明是設計師明確表達的設計方向[4],但還需深入探討ViP設計法則中三個層級之間的因果關系,才能實現有效的產品設計。因此,通過垂直思考,將ViP設計法則的三個層次推廣到線上展示設計過程中,形成相對應的設計策略框架(見圖2),包括塑造線上博物館中“演員”角色、建立觀眾與線上博物館互助協作的關系、注重線上博物館特性與交互特征的一致性。
4.1 塑造線上博物館中“演員”角色
在探索設計道路時可以采用類比法,當設計師發(fā)現與解決方案具有相似交互特征的情境時,便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戶的需求和行為。線上博物館這個虛擬的文化空間具有網絡和新媒體特有的語義環(huán)境,技術信息結構復雜,參觀實踐中存在一個或多個感官介入的模式,且隨著展示內容的多樣化,這些情境關系會變得多層次和多維度[5]。因此,可以將展示情境視為一場大型舞臺劇,其中觀眾是演員,整個展示網絡空間是舞臺。通過敘事性設計,利用社群媒體與數字眾包的協助,讓觀眾感知“劇本”進入表演者的角色,主動與收藏品互動,甚至成為共創(chuàng)者。因此,設計愿景主要是塑造觀眾的“演員”這一角色,而展覽能有效引導“演員表演”,并鼓勵他們將自己期望的一面在情境中演繹出來。
創(chuàng)立于2017年的史萊姆引擎創(chuàng)作出多個顛覆傳統(tǒng)“白盒子”概念的數字藝術作品,其中《海洋2.0》運用虛擬空間的優(yōu)勢,將超過百位藝術家的作品置于“大?!敝幸浴肮聧u”的形態(tài)展示。在為觀眾提供可發(fā)掘線索的同時,史萊姆引擎還考慮到觀眾個體之間的需求不同,鼓勵他們在觀展活動中形成更強的主動探索意識。首頁將作品塑造成“寶石”來串線,簡明的展示引導讓觀眾在整個展覽中有清晰定位;同時具有個性化追求,比如一鍵隨心飛讓觀眾自由旅行,以及所有藝術品都有自己獨特的航班標識,觀眾可以就藝術品發(fā)表評論和解讀,也可以查看其他人的評價并參與討論。這些信息不僅可供展覽方參考,還可直接整合到展品旁邊,變成展覽的一部分,為觀眾提供個性化視角。通過多角度的觀展情境設計,每個觀眾都可以在展覽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扮演自身在潛意識中期待的角色,激發(fā)觀眾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更好地投入觀展過程。
4.2 建立觀眾與線上博物館互助協作的關系
與演員和導演之間相互信任的關系類似,觀眾與線上博物館之間也需要建立互助協作的關系。根據前文的分析,可以將觀眾的參觀態(tài)度分為消極被動和積極主動。在被動的情況下,觀眾的參觀獨立性較弱,往往依賴于線上博物館提供的輔助指引功能,這容易導致過度強調產品,觀眾的需求被忽略。而觀眾具有較強獨立性時,線上博物館的功能往往被認為不需要,從而難以獲得觀眾的信任。因此,在觀展活動中,為建立起相互依賴的關系,線上博物館所設計的功能目的在于了解觀眾的深層需求,提供相應的協助,同時激發(fā)觀眾的反饋與建議。只有在互動中體現價值,才能促進雙方信任關系的建立。
曾獲獎無數的國際婦女博物館是一個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線上博物館,該博物館通過在線展覽和社區(qū)連接全球觀眾,從而激發(fā)全球行動[6]。該博物館是一個女性作品的展覽空間,為觀眾提供了獲取知識和思想交流的機會,同時也是一個涵蓋女性話題的網絡社區(qū),提供了表達工具和資源,鼓勵觀眾與世界各地的人們討論關于女性的熱點話題。諸多話題形成自己的討論社區(qū),觀眾與博物館形成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關系,觀眾可以通過提交故事、探討變革話題、在線捐贈等方式獲得最新知識并創(chuàng)造自我價值;同時,博物館能夠收集大量數據并幫助自身進行精確合理的系統(tǒng)優(yōu)化。國際婦女博物館最初僅被認為是一個線上展覽空間,到后來成功轉型成為一個獲得依賴與回報的生命體,為女性話題展覽帶來無限的可能性和創(chuàng)造力。這樣相互促進的互動形式,有助于雙方的自我價值體現,形成良性循環(huán)。
4.3 注重線上博物館特性與交互特征的一致性
定義了交互關系后,為了滿足這種互動關系,產品還需要有一定的屬性才能讓用戶以設計師預想的方式體驗/使用產品,ViP設計法則稱之為產品特質[7]。產品特質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產品自身的特性,二是傳達產品的使用和操作[8]。產品特性是產品給人的印象,因此可以使用形容人的詞匯形容產品特性,比如開放、有力等。除了產品特性,還需思考產品如何暗示用戶,引起他們怎樣的使用行為。前文提出了交互層面的互助協作設計策略,因此產品設計應突出產品特性和操作的一致性,共同傳達交互愿景所表達的信息內容,以確保產品的易用性和友好性,增進雙方之間的信任關系。如果這兩種品質相互矛盾,就容易導致用戶感到困惑和使用上的混亂,從而影響用戶體驗。
許多觀眾會想象用新的方式觀賞甚至創(chuàng)造世界上的藝術品,但并非所有人都有藝術細胞、能夠創(chuàng)作出自己滿意的作品。大部分線上博物館沒有涉及自我創(chuàng)作的形式,這造成觀眾缺少與展品的互動與參與感。Gen Studio由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微軟、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創(chuàng)建,觀眾可以從真實的藝術藏品中提取對應特征,自由創(chuàng)作自己想象中的藝術作品。從該線上博物館的產品特性來看,其界面外觀設計簡潔大氣,體現了“精簡高級”的個性,而白灰色搭配及合理的界面布局,給人自然舒適的心理感受。從互動屬性來分析,Gen Studio先讓觀眾從不同風格、材料和形式的藏品中汲取靈感,然后用線段將這些產生靈感的真實藏品連接起來,并在交接處設計一個動態(tài)圓點,給予觀眾可隨心移動的暗示;左側圖片則實時呈現創(chuàng)作的藝術品外觀,提示觀眾將圓點靠近喜歡的現實藏品以達到創(chuàng)作的理想效果。由此可見,在具體設計線上展示時,合理把握博物館的兩個關鍵品質,即產品特性和交互操作的一致性,有助于引導用戶理解和體驗展覽,增強主動探索與決策的能力,從而增進用戶和產品之間的信任
關系。
5 結語
本文研究發(fā)現,在線上博物館展示設計中,ViP設計法則對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可以為展示設計提供新的設計思路和愿景描述,希望對相關設計學者和實踐者推動博物館的數字化轉型發(fā)展有所啟發(fā)。
參考文獻:
[1] 趙雅鑫,鮑懿喜.基于P設計法則的美妝收納系統(tǒng)設計策略[J].設計,2021,34(21):52-55.
[2] 楊玲,李洋,Marcel Borgen.面向用戶體驗的交互式產品設計方法及其應用[J].制造業(yè)自動化,2018,40(8):35-38.
[3] 黃瑩,鄧嶸. ViP設計法則指導下的康復醫(yī)療設計策略[J].包裝工程,2020,41(20):151-156,168.
[4] 李敏敏.博物館、展覽與設計為大眾服務的立場:以MoMA為例[J].裝飾,2017(3):124-125.
[5] 紀曉宇.泛在化連接:數字時代博物館藏品的展示與傳播[J].東南文化,2021(2):152-158.
[6] 凱瑟琳·惠特尼,常靜.將虛擬技術應用于全球博物館社區(qū)[J].內蒙古藝術學院學報,2020,17(3):48-52.
[7] 郭敏锜.基于ViP設計法則的文創(chuàng)數字產品設計研究:以線上博物館的心流體驗設計為例[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20.
[8] 蘇恒.產品語義學研究:隱喻運用于產品設計中的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4.
作者簡介:吳婷(1998—),女,安徽馬鞍山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