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注重養(yǎng)生的人,平日里都愛泡些花草茶。但是,浙大一院近日接診的一位患者,恰恰是因為常喝一種茶,險些引發(fā)腸壞死。
3月下旬,52歲的老劉被送到浙大一院慶春院區(qū)急診科。他腹痛難忍、惡心嘔吐、臉色蒼白、冷汗不止。老劉告訴醫(yī)生,自己腸胃一直不太好,半年前開始莫名其妙地右下方肚子痛,吃了點“腸炎寧”“嗎丁啉”后情況有所好轉,但腹痛仍反復發(fā)作。最近幾個月,腹痛頻次更高,還出現了便血。
浙大一院消化內科張冰凌主任醫(yī)師結合一系列檢查,診斷老劉為特發(fā)性腸系膜靜脈硬化性結腸炎,并已誘發(fā)缺血性腸梗阻。在老劉與專家的深度交流中,“元兇”漸漸浮出水面。原來,上了年紀后,但凡對身體有益的養(yǎng)生方法,老劉都會嘗試。因為總覺得口干口苦、愛上火,十多年前,聽朋友說用梔子泡茶可清熱、瀉火,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宿便,是很好的養(yǎng)生茶,老劉便馬上安排上了。老劉又是個“長情”的人,梔子“保健茶”一喝就是十多年,基本上未有間斷。
張冰凌意識到,這又是一例長期飲用梔子茶引發(fā)的腸病。自2018年以來,浙大一院消化內科接診過數例和老劉相似的患者。老劉泡茶所用的梔子是茜草科植物梔子的干燥成熟果實,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等作用。正確合理地飲用,對身體有一定好處,老劉的問題在于喝得太多。
梔子中含有的梔子苷(又稱“京尼平苷”)成分,可致小腸菌群失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誘發(fā)腸系膜血管纖維化增厚、腸黏膜缺血和潰瘍等病理改變。專家介紹,在國內外文獻中,均有報道長期、過量使用梔子苷可以引發(fā)特發(fā)性腸系膜靜脈硬化性結腸炎。
茶文化博大精深,中草藥餐飲因其獨特的養(yǎng)生保健、防病療疾作用被人們所喜愛。然而,浙大一院專家提醒,中草藥茶飲并非人人適合,建議到正規(guī)醫(yī)院中醫(yī)科進行咨詢,根據自身體質選擇茶飲,切忌自己開方抓藥。此外,中草藥茶飲不宜長期不間斷飲用,應當注意節(jié)制。如果長期服用含有梔子苷成分的中草藥,建議定期進行腹部CT及消化內鏡檢查,及時發(fā)現輕微病變,防患于未然。
(摘自《浙江老年報》文/徐小翔)
近年來,因缺少運動、飲酒過度、攝入過量高脂飲食等原因所致的脂肪性肝病患者增加。醫(yī)生指出,大多數脂肪肝患者可以通過調節(jié)飲食和運動療法來控制病情。
脂肪肝患者需盡早明確診斷,盡早干預,調整生活習慣,盡量少飲酒,堅持低糖、低脂飲食,遠離霉變食物,堅持科學運動,保持吃動平衡,控制體重,可有效預防脂肪肝演變成肝硬化。
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和柔韌性訓練比較適合脂肪肝人群。有氧運動可選擇慢跑、游泳、跳舞、騎自行車、打羽毛球、快走等,每次運動時間以30~60分鐘為宜,每周堅持3~5次。柔韌性訓練可增加肌肉柔韌性及關節(jié)活動范圍,可選擇瑜伽、八段錦、太極等項目,每次訓練時間以半小時為宜。
(摘自新華網 文/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