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習澤
摘要:大量火災調查結果表明,消防安全管理意識不強,消防安全主體責任不落實,日常管理缺位,消防安全培訓、演練流于形式等都是引發(fā)火災的重要因素。面對復雜嚴峻的火災形勢,建立健全社會單位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工作的作用日益凸顯。因此,分析了當前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希望能夠對相關工作的完善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社會單位;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
消防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單位是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單元,管理模式的選擇直接影響管理水平的高低,只有進一步強化單位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及落實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機制,推進消防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才能有效消除火災隱患,減少火災事故的發(fā)生。如何實現(xiàn)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的不斷突破,如何真正做到“防得住,滅得了”,成為當前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議題。
1 當前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現(xiàn),雖然大部分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對消防安全工作比較重視,但消防主體責任通常僅體現(xiàn)在紙面和口頭上,普遍存在被動應付消防檢查、等靠消防部門的業(yè)務指導等問題,甚至一些單位只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了安全管理,消防安全培訓、演練成了“空口號”。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較多漏洞。具體表現(xiàn)在:
1.1? 消防安全管理意識不強,對規(guī)范標準不掌握
社會單位作為消防安全管理主體,其消防安全管理人員的能力直接反映單位的消防安全水平。部分單位的消防管理人員專業(yè)水準不高,且忽視對法律法規(guī)及標準規(guī)范的學習,尤其是存在兼職人員對相關工作標準的理解不到位等突出問題,一些單位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消防安全組織機構不健全,對應急預案的編制和演練不重視,心存僥幸,只是為了應付消防機構檢查,導致各級消防安全責任制無法落到實處,預案和實際嚴重脫節(jié)等現(xiàn)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擔當不起消防安全主體責任,一旦發(fā)生火災必將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1.2? 重效益而忽視消防安全管理,安全投入不足
從實踐看,部分單位由于消防工作資金投入不足,消防設施設備帶病運轉、不能完好有效,消防器材損壞、缺失,防災抗災能力下降。同時,部分企業(yè)經營者滋生了重效益、輕安全的思想,鋌而走險削減消防安全投入,導致消防安全管理松懈,部分設施設備嚴重損壞,對整改計劃及安全防范措施避而不談,對消防安全重點崗位人員要求不高,部分單位為了節(jié)約成本,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無證上崗的情況較為普遍,目前經過消防專業(yè)培訓持證人員較少,因薪資待遇等因素呈現(xiàn)流動性大的特點,導致相關人員無法完全掌握自動消防設施設備,存在較大隱患。歸其原因為安全發(fā)展理念不牢,沒有統(tǒng)籌好安全與發(fā)展關系,為火災事故的發(fā)生埋下了隱患的種子。如杭州冰雪大世界“6·9”較大火災事故,充分暴露出企業(yè)日常管理缺失,未建立消防安全責任制,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不完善等問題。其營業(yè)期間違規(guī)動火作業(yè),未落實動火審批手續(xù),違反規(guī)定組織無消防設施維修職業(yè)資格和電焊操作資格的人員進行消防管道維修,未安排專人進行現(xiàn)場監(jiān)管,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擅自關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消防安全巡查、檢查不到位等都是釀成慘劇的根源。
1.3? 日常管理流于形式,員工培訓缺失
部分單位雖然制定了相關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但是部分內容與單位實際結合不夠緊密,可操作性不強,執(zhí)行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防火檢查巡查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且未制定檢查的點位及頻次,導致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消除火災隱患,且缺乏消防安全管理考核機制,導致責任不明確,無法將責任落實到個人。部分單位不能定期組織員工參加消防安全培訓,或培訓內容過于單一且只停留在形式上,有些單位無崗前消防知識教育培訓,或推遲上崗前的培訓工作,導致員工不清楚本崗位的火災危險性,消防安全知識匱乏,自防自救能力差,無法處置突發(fā)事件。從昆山“8·2”爆炸事故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工作人員竟然不知道鋁粉會爆炸的基本常識。而一些單位負責人始終盲目樂觀地認為“不會著火”的情況依然突出。
1.4? 虛設滅火和應急預案,應急能力不足
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制定和執(zhí)行能力是評價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評價標準之一。應急預案的制定修改和演練都不是一次性的,應急預案的特性也決定了它是常改常新的,制定出來的預案需要通過實際演練來檢驗它的不足和欠缺,只有不斷地通過演練來修改完善預案,才能實現(xiàn)其針對性及實效性,才能使員工更加熟悉應急預案,才能解決火災發(fā)生時在場員工應該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現(xiàn),部分單位雖然制定了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但有一些存在照搬照抄的情況,敷衍應付,部分單位的預案很多內容和實際情況相去甚遠,內容籠統(tǒng)空洞,可操作性不強。因人員流動導致部分人員已不在本崗位或員工不清楚自己在預案中職責的情況較為普遍,甚至有些單位許多員工不知道本單位應急預案的存在,導致應急狀態(tài)下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社會單位雖然每年也開展相關的消防演練,但是演練效果不佳,想定的模擬火災場景過于簡單,參加演練人數(shù)過少,不能發(fā)現(xiàn)演練過程中的不足,對預案的修訂工作更是無從談起。如河南長垣縣一KTV火災,造成11人死亡,24人受傷。事故調查報告指出,該KTV經營期間沒有對員工進行消防安全教育,未組織員工開展滅火和應急疏散演練,員工不了解所在崗位的消防安全職責,不會操作使用消防設施器材,自救能力差,層層失守,最終導致悲劇的發(fā)生。群死群傷事故幾乎都暴露出應急預案不切實際、員工不熟悉預案、演練走過場或者不開展演練等問題,根本無法實現(xiàn)“小火不著大,著大滅得了,著火不死人”的目標。
2 加強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相關對策
結合工作實踐,基于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要做好社會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樹立憂患意識、底線思維,只有意識上真重視,行動才能跟得上;其次行動需要以合理健全的規(guī)章制度為依據(jù),只有配套的專業(yè)人員和配套設施的支撐才能保證行動的效率和效果;最后只有始終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進一步健全消防安全責任制,才能提高公共消防安全水平,預防和減少火災危害[1]。因此,需要結合各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特點,綜合以下幾個方面考慮進一步改進和加強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1? 進一步提升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意識
消防安全事關發(fā)展和民生,是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經營的安全屏障,企業(yè)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員要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切實增強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帶頭踐行一崗雙責,既要承擔業(yè)務工作,也要承擔分管領域的消防工作,統(tǒng)籌好業(yè)務工作與安全發(fā)展的關系,這既是法律法規(guī)對管理者的要求,也是職責所系。單位及部門要將消防工作納入日常工作決策,定期召開安全生產例會,要將日常的業(yè)務工作與消防工作相融合,做到業(yè)務工作拓展到哪里,消防工作延伸到哪里,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加強職工群眾學習相關消防法律法規(guī)的積極性,落實自身的崗位職責主動性,在提升安全水平上主動作為、恪盡職守,這不僅是對本單位、本場所的責任,也是對社會應盡的責任[2]。單位要以更加嚴密的制度,更加嚴實的舉措,進一步織牢織密安全責任鏈條,將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作為一項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始終繃緊消防安全這根弦,下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先手棋”,打好應對處置各類災害的“主動仗”,掌握消防工作的主動權。
2.2?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消防安全操作規(guī)程
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規(guī)程是單位日常開展消防工作的制度保障。消防安全管理人員應組織研究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的消防安全制度及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建立健全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規(guī)程,及時處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問題,并結合單位內部組織構成、崗位設置,逐級、逐崗位確定相應的消防安全責任人,督促落實火災隱患整改;明確相關人員的職責及任務,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全員化、崗位化及網格化,確保消防工作人人有責、各負其責。加強用火用電管理和消防設施維護保養(yǎng),落實日常重點崗位人員值班和巡查檢查制度,明確檢查的部位及頻次,切實消除火災直接致災因素;應當明確各部門消防安全責任人承擔本部門的火災應急處置工作,并逐級簽訂消防安全責任書,部門負責人組織制定本部門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應急預案;各崗位工作人員應積極參加單位和部門火災應急處置培訓和演練,做到“四懂四會”。單位應根據(jù)生產經營變化、人員變動、發(fā)生火災后及培訓演練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實現(xiàn)舉一反三、由表及里,查找管理上的漏洞及不足,及時對消防安全職責內容作出相應調整,并對各類管理制度及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以適應消防工作的需要。建立定期培訓和考核機制,對于不適合該崗位的人員及時更換。應加強特殊工種的培訓教育,開展人員持證上崗、動火作業(yè)等重點督察檢查;同時建立健全安全責任獎懲機制,切實厘清責任邊界,劃定紅線底線,并督促員工嚴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規(guī)程。只有切實汲取事故教訓,壓實消防安全責任,嚴密工作措施,才能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
2.3? 完善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并定期開展消防演練
應急預案為實戰(zhàn)提供了有力方案,也是展現(xiàn)一個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試金石”,是單位面臨突發(fā)火災事故時,為保證迅速、有效地開展滅火和救援行動、降低火災損失、減少人員傷亡的根本遵循及有效手段。日常培訓要覆蓋全員,應急預案應符合現(xiàn)場實際,切實可行,能有效應對各類事故和突發(fā)事件,確保人員能夠正確有效處置初期火災,一旦貽誤滅火的最好時機極有可能小火變成大火,小災成為大災,甚至釀成慘劇。單位應遵循法律法規(guī)制定符合實際的統(tǒng)一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對規(guī)模較大、功能業(yè)態(tài)復雜、有兩個以上業(yè)主、使用人或者多個職能部門的公共建筑,應當編制總體預案,各單位或者職能部門應當根據(jù)場所、功能分區(qū)或崗位實際制定相關的分預案,建立健全區(qū)域聯(lián)防機制,按照相鄰互助、共贏的原則,與周邊企業(yè)建立聯(lián)防聯(lián)控的消防安全機制,有條件的單位可以結合實際制定數(shù)字化預案及應急處置輔助信息系統(tǒng)[3]。按照相關規(guī)定并結合單位的火災危險性,合理制定演練的方案及時間節(jié)點。單位組織開展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演練,應當堅持“全員參與,全要素演練”,應選擇人員密集、火災危險性較大和消防安全重點部位作為演練的目標,參演人員應熟悉各自職責任務,按照方案要求實施相應的應急響應;演練后應對演練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取得的成效進行現(xiàn)場點評,進一步梳理消防安全管理責任,查找預案存在的不足,重點對演練活動的組織和實施、演練目標的實現(xiàn)、參演人員的表現(xiàn)以及演練過程中暴露的問題進行深層次評估。只有通過定期演練,才能不斷完善單位各部門、各崗位和人員的消防職責,提升全體員工的協(xié)作水平并及時對預案進行完善和調整,切實提高預案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使預案管理經常化才能發(fā)揮應急預案的應急作用,從而實現(xiàn)“救早、救小、救初起”的目標任務。
2.4? 積極開展消防安全知識教育培訓
員工是企業(yè)的基石,也是消防安全責任落實的“最后一米”,所以“個人”的責任必須重視和強調。推進員工積極參與消防、關注消防,自發(fā)產生消防安全意識,是保證企業(yè)單位消防安全的強大動力。企業(yè)要扎實開展好新員工入職的安全培訓教育,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嚴格執(zhí)行特種作業(yè)人員的培訓考核和持證上崗制度,同時創(chuàng)新消防宣傳教育途徑,充分借助手機媒體的傳播優(yōu)勢,向不同崗位的員工推送有針對性的消防宣傳短視頻、影視劇、讀物、動漫等系列宣傳教育產品,提高培訓的效果;利用建立的微信群、企業(yè)群,開展職工群眾“安全隱患隨手拍”及學習打卡等活動,將消防元素融入企業(yè)文化,進一步強化員工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讓員工時時意識到自身在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同時,在落實日常巡查檢查、重點崗位人員值班、消防設施的維護保養(yǎng)、報告火警、參與消防演習演練等工作中每名人員的職責定位,只有不斷提升每名員工的消防安全責任意識,才能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
責任重在落實,也難在落實。政府、部門、單位、員工四者是消防安全主體責任的重要構成,只有厘清四者職責、問題和對策,全面劃清各行業(yè)領域安全監(jiān)管責任和邊界,切實擔負起“促一方發(fā)展、保一方平安”的責任,筑牢齊抓共管的安全防線,才能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社會單位要以案為鑒,堅持安全自查、隱患自除、責任自負,認真履行法定消防安全義務,不斷為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思路,扎實推進消防安全主體責任落實,確保消防工作措施有效落實,及時消除事故隱患。只有不斷夯實社會單位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建設,才能將社會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落到實處,這既是做好消防工作的客觀需要,也是全社會實現(xiàn)消防安全的本質要求。
參考文獻:
[1]公安部消防局.《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釋義與解讀[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
[2]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消防安全責任制規(guī)定[Z].2020.
[3]GB/T 38315—2019 社會單位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編制及實施導則[S].
Problems of fire safety management in social units and countermeasures
Yue Xize
(Binhai New Area Fire and Rescue Division,Tianjin 300450)
Abstract: A large number of fire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wareness of fire safety management is not strong,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of fire safety is not implemented, the absence of daily management, fire safety training, drills are formal and other important factors that cause fire. In the face of the complex and severe fire situation, the role of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fire safety in social units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refore,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fire safety management of social units a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hoping to play a certain reference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related work.
Keywords: social units; fire safety; standardized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