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瑛
隨著大語文教育理念的深入發(fā)展,新課標背景下學習單在多種情境中的運用要植根于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情況和身心發(fā)展水平,在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中推進主題化教學,以開放的、發(fā)展的理念推進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究,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要在注重課程的階段性和發(fā)展性的基礎上,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建構語文學習任務群。在教學中,教師要在定位新課標學習任務群要求的基礎上,以主題化教學的開展為導向,在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的基礎上推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一)精準定位,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教師要在精準定位課堂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以主題化教學為引領,運用留白藝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學習和發(fā)展的空間。
(二)能力定位,完成自主探究目標
在教學中,教師要在能力定位的基礎上推進學生完成自主探究的學習目標。
例如,在《古詩三首》的學習單建構中,學生能結合背景深入體會古詩的內容和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能從題目分別分析三首古詩的寫作對象、寫作地點和寫作時間,能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嘗試用一個字或詞分別概括詩人內心的情感,這就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在預設與生成、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中推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在整合學習單內容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建構多元化情境,讓學生在明確任務、培養(yǎng)能力的基礎上提升素養(yǎng)。
(一)建構學習單,明確學習任務
在明確學習任務的基礎上,教師要推進學生的預設與生成的科學整合,指導學生在多元化情境的學習中實現(xiàn)知識的有效建構。
例如,在《圓明園的毀滅》的學習單的建構中,對于學習任務的明確主要從初讀課文、搜集資料、想象建筑之美、體會輝煌、延展感悟等維度進行,學生初讀課文,完成對生字詞的學習和課文內容的理解;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結合相關資料體會課文的表達特點,想象圓明園建筑之美;在體會歷史文物特點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圓明園曾經的輝煌。
(二)創(chuàng)新學習單,培養(yǎng)自學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創(chuàng)新學習單,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例如,在《憶讀書》的學習單的創(chuàng)新建構中,教師可以從“梳理好書標準”“故事我知道”“梳理作者讀書的隱藏信息”等三個維度的學習任務建構中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閱讀能力。一是在“梳理好書標準”的學習任務建構中,教師引導學生匯總和提煉閱讀書目、閱讀感受、好書標準,深化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二是在“故事我知道”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引領學生結合自己的讀書經歷,搜集相關資料,培養(yǎng)學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三是在“梳理作者讀書的隱藏信息”的過程中,從閱讀書目和閱讀方法兩方面進行分析,這個過程實現(xiàn)了對文本信息的系統(tǒng)梳理,鍛煉了學生分析和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三)整合學習單,提升核心素養(yǎng)
在教學中,教師要在整合學習單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古詩三首》的學習單整合中,教師可以從初讀古詩、搜集資料、思考詩題、步入內心、暢談心聲和課后回響等任務入手,從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等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學習元與語文教學的融合,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推進新型學習資源與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共建共享。
(一)注重生成,激發(fā)開放性思維
新課標背景下學習單在多種情境中的運用要注重生成,在激發(fā)學生的開放性思維的基礎上助力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例如,在《白鷺》學習單的運用中,教師可以在練習中以“解說詞”的方式將白鷺的外形和生活習性清晰、完整、自然地表達出來。
(二)關注智能,發(fā)展開放性思維
在教學中,教師要在關注學生智能提升的基礎上推進學生開放性思維的發(fā)展。
例如,在《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的學習單運用中,教師可以建構智能化情境和開放性情境,引領學生搜集納米科技的最新知識,深化學生對納米技術的認知,在智能化教學中引領學生思考如果讓自己利用納米技術,會把它運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發(fā)展學生的開放性思維。
總之,隨著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的深入發(fā)展,新課標背景下學習單在多種情境中的運用要扎根于語文基礎知識學習的基礎,以主題化教學為導向,在推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教學中強化課程實施的情境性,讓學生在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中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