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加
在我國近現(xiàn)代史上,有一位杰出的女性,她有著多重身份:居里夫人的中國女弟子、九三學社創(chuàng)始人、許德珩的妻子、鄧稼先的岳母。她不僅自己聰慧過人,為國家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輔佐丈夫,成就了非凡事業(yè);她所教育出的子女,更是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她就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教育家勞君展。
遠大的人生目標和規(guī)劃
1900年,勞君展出生在湖南長沙的一個官宦世家,她的祖父勞崇光曾任廣西巡撫、廣東巡撫、兩廣總督和云貴總督等要職,是晚清著名重臣。上有5個哥哥的勞君展,自然是家族中的寵兒,她卻不恃寵生嬌和任性,自幼就知書達理,喜讀古典書籍,學識淵博。少年時期的勞君展目睹列強瓜分中國、軍閥混戰(zhàn)、百姓處于水火之中、婦女飽受壓迫的社會現(xiàn)實,激起了她的憂患意識,制訂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規(guī)劃,放棄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選擇一條艱苦的科教救國之路。
當時,湖南長沙有一所著名的女子中學——周南女子中學(簡稱周南女中)。它的創(chuàng)始人是近代著名革命教育家朱劍凡。朱劍凡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后于1905年把自家私家園林改辦成周南女子中學,聘請徐特立等人擔任老師。朱劍凡制定了“節(jié)制整潔、博愛仁恕、勤勉耐勞”的校訓。這是一所新式學堂,用民主和科學的思想培育學生,在湖南省第一個舉辦運動會,在當?shù)赜绊懛浅4蟆?/p>
1918年,勞君展考入周南女中。周南女中是當時較早成立女子籃球隊的學校,面對這項嶄新的球類運動,勞君展積極報名參加,很快成為?;@球隊的一名主力女籃隊員。在學校的歷次比賽和校外籃球賽中,勞君展總是一馬當先,為班級、學校爭得很多榮譽。
在周南女中,勞君展與向警予、蔡暢、魏璧結為好友,被稱為“周南四杰”。勞君展積極參加五四運動,擔任湖南學生聯(lián)合會宣傳部部長,參加毛澤東、蔡和森在湖南組織的新民學會。毛澤東創(chuàng)辦《湘江評論》后,她用筆名“翼儒”撰稿。同時,她還創(chuàng)辦報紙《女界鐘》,同樣成為湖南傳播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陣地,毛澤東也在此報刊登不少抨擊黑暗時局的文章。
1919年,勞君展以優(yōu)秀成績從周南女中畢業(yè),順利考進東南大學。
成為居里夫人的得意門生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一代青年肩負起振興中華的重任,留法勤工儉學在全國蓬勃興起。勞君展積極爭取到赴法國勤工儉學的機會,到上海準備出國。1920年5月8日,正在上海的毛澤東召集新民學會會員蕭三、勞君展等人聚會,暢談美好未來,在濛濛細雨中留影存念,還與新民學會的同仁到碼頭為勞君展等人送行。
1920年底,勞君展等乘郵輪前往法國,正好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前往歐洲考察,籌辦里昂中法大學,同乘一艘郵輪。他們由上海啟航,沿途??肯愀?,然后途經越南海防、西貢,新加坡,斯里蘭卡科倫坡,經印度洋到非洲的吉布提,過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到達法國的馬賽,全程共42天。由于旅途時日比較長,蔡元培利用他在上海買的法文課本教勞君展等人學習法文。勞君展他們每天苦讀苦練,到法國馬賽時,這些年青人已能用基本法語會話。
一行人到法國時已是1921年元月。抵法后,勞君展和女生們進入距巴黎不遠的當勒市一所女子中學學習法文和補習數(shù)學等功課。為了讓勞君展等人更快地學會法語,蔡元培找到已在法勤工儉學的北京大學畢業(yè)生許德珩,委托他幫助大家補習法語,勞君展因此與許德珩相識。
1921年9月,在蔡元培的幫助下,勞君展考入法國里昂大學,專攻數(shù)學。與她同時考入的還有好友魏璧。她們知道留學機會難得,因而十分勤奮努力,很快趕上同班的法國同學。閑暇時,勞君展常去看望在她之前赴法國勤工儉學的同學蔡暢以及蔡暢的哥哥蔡和森、母親葛健豪,還有向警予、陳毅、李富春、李立三等人。
1924年夏,勞君展取得里昂大學碩士學位后,又考入巴黎大學理科,師從波蘭裔物理學家、化學家居里夫人,成為居里夫人唯一的中國女學生。此時居里夫人已聲名大振,分別于1903年和1911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是世界上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勞君展與許德珩認識后,經常書信交流,接觸時間長了,兩人對彼此的性格都有深入了解。經過5年的交往,1925年4月16日,勞君展與許德珩在巴黎結婚。蔡元培從英國寄來親筆題寫的賀辭證婚:“愛結同心,互助互勵;學術事業(yè),勤奮無已?!毙毂?、劉半農、嚴濟慈、周炳琳、魏璧、何思源等都參加了他們的婚禮。
夫妻二人用盡積蓄辦學
1926年秋,勞君展和許德珩接到國立中山大學寄來的聘書,聘請勞君展為數(shù)學教授、許德珩為社會學教授,他們欣然應允??墒?,他們的錢不夠買兩個人的船票,就決定讓許德珩先回國。1927年1月,許德珩回到廣州,在中山大學講授社會學和社會主義史;同時,應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政治部主任熊雄邀約,擔任該校的政治教官。
許德珩湊夠旅費寄到法國后,勞君展才回到上海,這時已經是1927年6月。“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fā)生之后,因一直支持共產黨,許德珩早就被當局盯上,熊雄安排他盡快離開廣州避難。這時,惲代英正擔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常務委員兼總政治教官,并負責共產黨支部,邀請許德珩到該校任政治教官。于是,許德珩前往武漢,在武漢第四中山大學兼任教授,講授社會學。勞君展乘船到達上海時,許德珩冒著危險,化了裝去上海接她,然后轉船到達漢口。勞君展被武漢第四中山大學聘為數(shù)學系教授。在武漢,他們結識了一直很敬仰的宋慶齡,并與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927年夏,武漢發(fā)生“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勞君展、許德珩二人因支持共產黨,不得已離開武漢去上海,又轉赴廣州。1927年12月,廣州起義失敗,勞君展和許德珩又回到上海。他們在法租界霞飛路租了一間樓房,暫時安頓下來。勞君展擔任上海中國公學的數(shù)學教授以及暨南大學數(shù)學系教授,同時協(xié)助許德珩翻譯科學社會主義書籍,許德珩則到大陸大學任教。1928年8月,他們的女兒許鹿希在上海出生。
1929年5月9日,大陸大學突然被國民黨軍警以宣傳共產黨言論為由查封??粗笈膶W生失學,勞君展、許德珩很痛心,決心用個人的力量把大學辦下去,為祖國培育人材。他們把家里所有的積蓄,加上稿費、版稅等共9000多元拿出來,創(chuàng)辦了一所社會科學院,把大陸大學師生全部轉到該校繼續(xù)上課。經過二人的努力,1930年,他們又把社會科學院的全部學生轉入暨南大學,成為該校的正式學生。
后來,勞君展、許德珩帶著孩子乘船北上,來到北京。勞君展應聘為北平女子文理學院的數(shù)學教授,有時也到北京大學等校講課。許德珩被聘任為北平師范大學歷史社會系主任兼教授和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為了給學生補充參考資料,勞君展在教課之余,著手翻譯法國數(shù)學家韋希若和孟特爾的名著《高等數(shù)學大綱》。
機智營救丈夫許德珩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東北全部淪陷。次年12月,北京的憲兵第三團進行大逮捕,殘酷迫害進步師生。13日早上5時,憲兵第三團包圍勞君展的家,舉著槍帶走了許德珩。當時正值寒冬,室外氣溫零下十幾度,女兒許鹿希和3歲的兒子嚇得直哭,被鎖進冰冷的汽車房一上午。士兵在勞君展家里翻箱倒柜,聲稱要尋找窩藏的槍支,可她家書太多,他們找了一上午,什么都沒找到。中午,一個帶隊的士兵給上司打電話,勞君展非常冷靜,她偷看到帶隊憲兵打電話,便暗暗記下電話號碼。士兵一走,勞君展立即通過電話號碼本查到許德珩被關押的地方。
經過一番思考,勞君展有了好的對策。她外出租了一輛豪車,穿上從法國帶回來的時髦皮大衣,與年輕的保姆一起,直奔許德珩的關押地。到達后,勞君展根本不理會門崗,徑直往里走,門崗見她這副模樣,以為是哪位軍官的太太,不敢攔截。勞君展大模大樣走到接待處,還叫人拿來“犯人”名冊查看,果然發(fā)現(xiàn)許德珩的名字在名冊上,同時還看到前不久失蹤的教授侯外廬、馬哲民的名字。
回去后,勞君展馬上打電話給各報館、學校,告訴他們許德珩、侯外廬和馬哲民被關押的事,還特別通知《世界日報》名記者薩空了,又給北大校長蔡元培發(fā)了電報。第二天,薩空了就在《世界日報》上公布了這個消息,其他報紙紛紛轉載,消息很快傳遍國內外。社會各界對此都很震驚,北平各大學校組織聲援,學生走上街頭游行示威,全國各大學群起響應……隨后,宋慶齡、蔡元培、魯迅、楊杏佛等人多方奔走,發(fā)起營救。在聲勢浩大的輿論壓力下,被關押多天的許德珩和侯外廬、馬哲民終獲釋放。
釆購物資支援毛澤東
1935年,日本侵略者入侵山海關,直逼平津,制造了華北事變,國民黨政府卻節(jié)節(jié)退讓。民族危亡時刻,北平學生發(fā)動了“一二·九”運動,掀起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勞君展積極投身其中,并與在北平的中共地下黨徐冰、張曉梅夫婦密切聯(lián)系。勞君展夫婦自覺地與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每當薪金有一些結余,他們就把20元包成一包,放到抽屜里。一些進步學生準備投奔延安時,都會來向他們辭行,這時他們就拿出一包錢送給學生做路費。
1936年10月初,徐冰、張曉梅夫婦到勞君展家做客。交談中,勞君展夫婦了解到,由于國民黨當局的封鎖,延安的物資十分匱乏,甚至冬天來了,大家腳上穿的還是草鞋,邊區(qū)的生活十分困難。恰巧當時有一輛卡車要去延安,勞君展夫婦便將家里的全部積蓄都拿出來,購買生活用品,送到延安給毛澤東。為了縮小運送目標,勞君展帶著張曉梅一起,來到東安市場,買了十幾塊懷表、三十多雙布鞋和一些火腿,張曉梅用一輛人力車把這些食品、物品運走,裝上卡車送往延安。分手時,張曉梅問勞君展,是否需要毛澤東親筆寫收條,勞君展說,我們送給朋友毛潤之的東西,怎么能要收條呢。
1936年11月,毛澤東在收到這份禮物后很感動,雖然不知道具體是誰贈送的,但手書了一份致謝信留念:“各位教授先生們:收到惠贈各物(火腿、時表等),衷心感謝,不勝榮幸!我們與你們之間,精神上完全是一致的……為驅逐日本帝國主義而奮斗,為中華民主共和國而奮斗,這是全國人民的旗幟,也就是我們與你們共同的旗幟!”
盧溝橋事變后不久,北平淪陷。勞君展全家逃出北平,輾轉回到長沙老家后,特地去拜訪周南女中的恩師徐特立。1938年,國共已經開始第二次合作。勞君展和任江西抗敵后援會主任的許德珩,先后在江西和武漢從事抗日救亡工作。武漢失守后,勞君展全家搬遷到重慶。
積極參與民主活動
日軍的飛機在重慶瘋狂轟炸,從早到晚,勞君展一家的房子也在日機轟炸中損毀,只得到棗子嵐埡的半山腰處租一間土墻木板舊屋住下。在這樣的情況下,勞君展咬緊牙關,克服種種困難,堅持支持抗日救國活動。
面對民族危亡的時局,勞君展夫婦舉起五四運動民主與科學的旗幟,號召客居重慶的文教界知名人士組織起來,共同爭取民主,團結抗戰(zhàn)。他們經常以聚餐的形式舉辦座談會,共商時局國事及堅持抗戰(zhàn)之策。許德珩提議將這個時事座談會命名為民主科學座談會。戰(zhàn)時的重慶物資匱乏,物價飛漲,人民生活十分困難。許德珩經常熬夜為報社撰稿,用稿酬為子女繳納學費。盡管如此,他們仍節(jié)衣縮食,把節(jié)省下來的生活費用于舉辦民主科學座談會。
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為了反對內戰(zhàn),爭取和平民主團結,8月28日,毛澤東和周恩來、王若飛等飛抵重慶,與國民黨當局進行談判。經過徐冰的介紹,毛澤東邀請勞君展夫婦到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做客。毛澤東站在房前迎接他們,這次見面,距離在上海送別勞君展赴法勤工儉學已經過去26年。老友重逢,分外親切,同桌就餐的還有周恩來、華崗、熊子容、鄧穎超等。
毛澤東介紹解放區(qū)的概況后,勞君展說,我們給你帶過一些東西,你收到了吧?毛澤東才明白,原來多年前是老朋友在困難時伸出的援助之手,高興地表示,不僅物品都收到了,食物都“掐了”(湖南方言“吃”念“掐”)。勞君展夫婦向毛澤東介紹他們發(fā)起民主科學座談會的情況,毛澤東鼓勵他們將座談會發(fā)展成為一個永久性的政治組織。
1946年5月4日,九三學社在重慶正式成立,許德珩成為主要領導人,勞君展也是創(chuàng)始人之一。此后,許德珩帶著孩子去北平。
1946年,勞君展在重慶出任國立女子師范學院院長。國立女子師范學院創(chuàng)辦于1940年,校址位于江津白沙鎮(zhèn)新橋,是當時全國唯一的女子師范最高學府。勞君展上任時,學院剛遷址到重慶九龍坡,她遴選了宗真甫和朱世褆分別擔任教務長和總務長,協(xié)助她開展工作。
1947年5月,隨著人民解放戰(zhàn)爭節(jié)節(jié)勝利,國統(tǒng)區(qū)的政治、經濟、教育危機日趨嚴重,全國各地陸續(xù)爆發(fā)“反饑餓、反內戰(zhàn)、反迫害”的學生運動。勞君展與學生一起投身到運動中,積極營救被捕的教務長宗真甫及學生,國民政府教育部對此極為不滿,解除了她的院長職務。勞君展的處境十分危險,隨時可能被追責甚至拘捕,許德珩想盡一切辦法買到一張緊俏的機票,勞君展才得以平安飛回北平,一家人終于在北平團聚。
邁進新中國再做新貢獻
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部隊抵達北平城外,勞君展夫婦以九三學社名義發(fā)表宣言,響應毛澤東提出的八項和平主張,擁護召開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3月25日,中共中央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由西柏坡遷至北平。當日下午5時,勞君展、許德珩夫婦參加了在南苑機場舉行的歡迎儀式,迎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進入北平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勞君展繼續(xù)她的教育事業(yè),擔任中國人民大學數(shù)學系教授,一直到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接著擔任高等教育部研究員。之后,她還擔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市政協(xié)常委,第二、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婦聯(lián)執(zhí)行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委員等職務,為教育事業(yè)和民主政治協(xié)商作出了突出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勞君展教育子女有方。女兒許鹿希于1953年畢業(yè)于北京醫(yī)學院,留校在解剖學教研室任教,先后被聘為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為基礎醫(yī)學建設作出了貢獻;女婿鄧稼先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兩彈元勛”;兒子許中明曾就讀于重慶沙坪壩南開中學,1946年考入清華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中央廣播事業(yè)局工作,是電視技術專家,曾擔任廣播電影電視部副總工程師,是我國廣播電視事業(yè)的重要技術領導人。
1976年1月3日,勞君展因心臟病在北京去世,走完她76年波瀾壯闊的一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