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xué)樸
我們游覽名山大川或考察名勝古跡時,經(jīng)常會看到文人墨客的墨跡、碑文銘記、摩崖石刻等文化遺產(chǎn),這些不同形式的漢字書體傳遞出華夏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和悠遠歷史,不僅具有歷史文化價值,也體現(xiàn)出書法藝術(shù)的獨特魅力。
自古以來,先賢就把“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相提并論?!叭氯仗鞖庑?,長安水邊多麗人。”(《麗人行》杜甫)“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保ā短K堤清明即事》吳惟信)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在他那千古不朽的名篇《岳陽樓記》中寫道:“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比藗冊谟螝v華夏的巍巍名山、滔滔江河、浩瀚林海、翠綠原野以及悠久燦爛的歷史勝跡時,不僅可以賞心悅目,獲得娛樂和休息,而且可以增長見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心胸也隨之豁然開朗。于是古人在旅游中,每到一地,觸景生情,往往借助揮毫題詞來直抒胸臆。無論是在重巒疊嶂的懸崖險峰之上,還是在巧奪天工的樓臺亭閣之中,歷代君王、文人留下的書法和石刻,都可供人們細細吟誦。
安徽滁州的醉翁亭聞名遐邇。醉翁亭最初只是一座不知名的小亭,自從歐陽修寫了《醉翁亭記》以后,聲名日隆。真是文因亭立,亭以文傳。當時的太常博士沈尊慕名而來,觀賞之余,創(chuàng)作了琴曲《醉翁吟》,歐陽修親為配詞,現(xiàn)醉翁亭馮公祠前的楹聯(lián)“泉聲如聽太守操,海日高照瑯琊山”,說的便是此事。其后,文人墨客、達官顯貴,紛紛前來尋古探幽,題詩刻石,王安石、曾鞏、宋濂、文徵明、李夢陽、王世貞等,均在此留下足跡,并作有詩文以記其勝。歐陽修的學(xué)生蘇軾還書寫了《醉翁亭記》的全文,刊石于此,字字豐勁跌宕,是難得的書法藝術(shù)精品。這種文化上的逐漸積疊,使得醉翁亭的建筑文化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紹興的蘭亭也是如此,因“書圣”王羲之在此寫出了著名的《蘭亭集序》,故而名傳后世,盡人皆知。而此間建筑的審美價值,也好像全部體現(xiàn)在那與書法藝術(shù)相關(guān)聯(lián)的文脈典故之中。
先賢留下的碑文石刻不僅表達了文人墨客寄情于自然景色時,不同的思想感情,也為后來的旅游者展示了眾多的人文景觀。登泰山峰巔,當雄渾有力的“極頂”兩字映入眼簾,人們的眼前會頓時為之一亮,心中馬上涌起“會當凌絕頇,一覽眾山小”的意境。紹興“越王臺”、蘇州“滄浪亭”……這些神來之筆亦增添了風景名勝之地的美感。這些書法本身就是景中之景,在光彩中它們顯得那樣和諧,披著風露賜予的層層生動的色彩,令游人產(chǎn)生憑吊和景仰的感慨。
蘇州的“獅子林”是四大名園之一,以湖石假山馳名中外,吸引歷代眾多的游客。乾隆皇帝下江南,也曾到“獅子林”游玩。乾隆在假山里越玩越有勁,一時高興,便寫了“真有趣”3個大字。陪同乾隆游玩的末科狀元黃熙感到題字雖好,但語言不免有點俗氣,把中間的“有”字去掉更好,但他不敢直言,就轉(zhuǎn)彎抹角地說:“皇上,把中間的‘有字賜給下官吧?!鼻∫宦牐匀幻靼讓Ψ降囊馑?,就把“有”字剪下,成了“真趣”二字。后人便在假山對面筑真趣亭,乾隆親筆的真跡匾額一直保存至今?!秴情T百詠》有一首詩就記錄此事:“御題真趣狀元家,兩度宸游駐翠華;獅石千年仍突兀,五松無處覓槎椏?!?/p>
書法文化是中國歷史發(fā)展中物質(zhì)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結(jié)晶,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是中國歷史帶給當今世界的文化遺產(chǎn)。碑文石刻的書法文化歷史之悠久、內(nèi)容之豐富、價值之巨大,令人嘆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