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塬
本文主人公
別聽95后科普博主安森垚說話一股“大碴子味兒”,講起地理、歷史知識來,他可是一本正經(jīng),毫不含糊。500多條視頻、700多萬粉絲、1.2億次播放,截至目前,他已是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頭部科普博主。從“土耳其是個什么樣的國家”“為什么我們看外國人都長得一樣”到“圓周率咋算出來的”“為什么茶叫作Tea”等等,但凡和地理、歷史沾邊的冷知識,都在安森垚的講解范圍之內(nèi)。
2015年年底,20歲的留學生安森垚背井離鄉(xiāng),獨自待在日本京都一處偏遠的小房子里。這里經(jīng)常下雨,天色陰沉,窄窄的街道上都是陌生面孔,一股強烈的孤獨感籠罩著這個年輕人,導致他總是失眠。
一天,心情抑郁的安森垚拿起手機,打開知乎閑逛,無意間看到一個問題:大化改新(日本社會政治變革運動,發(fā)生于645年)之前的日本是什么樣的?往下翻看,幾個簡單、零散的回答,都不得要領。他心想:這我也能行。于是,他拿著手機就敲了2000多字,從日本人種的組成、部落時期、農(nóng)耕文明一直講到改革的核心人物中臣鐮足,把大化改新前的日本歷史脈絡順了一遍。
“寫完再去看發(fā)現(xiàn)有100多個點贊,挺不可思議的。我覺得自己挺適合干這件事?!卑采瓐惢貞浀?。從小他就有把一件事情講明白的天賦,總能講出一些讓人感嘆“原來如此”的“冷知識”。
為啥食物一染上藍色看起來就讓人沒食欲?因為不同的色彩帶給人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暖色調(diào)讓人感到溫暖,冷色調(diào)帶有寒意。所以保險柜大多是黑色,食品店暖黃色的燈光激發(fā)食欲,而許多人喜歡藍色的床單被套,是因為冷色系鎮(zhèn)靜安神,能讓人更快速地入眠。
有人說抽干地球表面所有的水,地球看起來就像個土豆一樣,根本不是球體形狀。事實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約8848米,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在海平面以下11000米左右,兩個地方的高度差不到20公里,而地球這一不規(guī)則球體的最小半徑也有6300多公里?!斑@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把地球等比縮小成一個乒乓球那么大,別說土豆了,它比你大爺盤了20年的珠子還圓潤?!卑采瓐愲S口講道。
“其實所謂的冷知識,在我看來很多都是常識。我這不是在‘凡爾賽?!卑采瓐愋χf,“在知乎寫文章多了以后,我慢慢意識到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普通人對于很多東西缺乏常識。比如,大家可能以為歐洲在我們的正西邊,但其實英國倫敦和黑龍江漠河的緯度差不多,歐洲整體要比我們更靠北。上海對應埃及開羅,所以中國很多區(qū)域是跟非洲在同一緯度范圍的。”
就這樣,將冷知識娓娓道來,3年間,安森垚在知乎上回答了近200個問題。但他并不滿足于圖文科普的形式,“密密麻麻一大段文字,讀起來很辛苦的?!?019年1月,安森垚轉(zhuǎn)戰(zhàn)短視頻平臺,開始把他珍藏的各種冷知識放到抖音上,而這產(chǎn)生的效果大大出乎了他的預料。
“都說中國是世界面積第三大的國家,到底有多大呢?”只見視頻中,安森垚站在素凈的背景墻前,他一邊講,頭上的地圖一邊轉(zhuǎn)動,連接起中國西部的喀什、北部的黑龍江撫遠和美國最北部的阿拉斯加,發(fā)現(xiàn)阿拉斯加到撫遠的直線距離比喀什距后者還要短1000公里左右。而從新疆阿爾泰出發(fā),到廣東湛江的直線距離和到芬蘭赫爾辛基差不多?!拔覀冋f北歐是看極光和馴鹿的神秘地方,但這么一看好像沒有那么遙遠?!苯?jīng)安森垚這么一對比,960多萬平方公里的抽象概念,突然變得清晰具體起來,原來中國國土的跨度如此之大。
“福建人為什么總喜歡往外跑”“‘漢族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甘肅為什么這么長”……幾個短視頻下來,不到半年時間,他就輕松積累了幾十萬粉絲。刷他的視頻,既能聽歷史,也是看地理,講到哪兒,地球轉(zhuǎn)到哪兒,古往今來、世界各地的知識空白就被填補到哪兒,這樣的學習方式直接、高效,像拼圖一樣充滿樂趣。
“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看地圖。老媽從小就給我屋掛了一墻的地圖,還買了厚厚的地圖冊讓我學習。我沒事就愛站在地圖前看呀看,看到這些奇奇怪怪的國家、山川、河流,我就開始好奇這一切到底都是怎么形成的,這些地方的人又在過著什么樣的生活?!睂Π采瓐悂碚f,關于歷史、地理的知識儲備,很大程度上要歸結于他對地圖的一究再究。而一究再究的動力則來源于安森垚的“強迫癥”——不允許自己的知識體系出現(xiàn)大面積空白。
“有人對很多東西都不求甚解,只想著差不多得了?!卑采瓐愓f,他卻是連打游戲時都要問個為什么。他曾經(jīng)玩過一個游戲,里面的怪獸以《山海經(jīng)》中的異獸命名,武器也都效仿古代名器。好奇心驅(qū)使下,他開始研究《山海經(jīng)》、煉金術、傳奇小說等奇怪的知識?!盀槭裁此绪吟?,這個叫干將?我的強迫癥讓我不停地看書、上網(wǎng)查資料、請教別人,每發(fā)現(xiàn)一個認知空白我就希望趕快把它填滿。同時在遇到新的知識的時候,我也不允許它是孤立的,會把它歸檔到自己知識體系里對應的位置。慢慢地,就懂得越來越多。”
“科普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卑采瓐惖目破帐鼙姴粩鄶U大,700多萬粉絲里有95后、00后,也有青年教師、都市白領。他讓冷知識熱了起來,粉絲們在評論區(qū)熱火朝天地探討視頻中的知識點,也分享自己的學習體會:“我是個初中地理老師,聽你講覺得特別有意思,下次講給學生聽”“不說地理說不明白歷史,小安哥帶我打開了新世界大門”“每天打卡一個知識點,我也能成學霸”……
在安森垚看來,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就像在建造大樓,每次學習新知識就像是在大樓的鋼筋框架上,澆筑混凝土,前提是必須搭牢框架?!八宰隹破盏娜?,知識脈絡必須扎實完善。我講的很多是歷史比較語言學、歷史地理學的東西,但很多人其實不需要了解那么學術的內(nèi)容,我就負責把這些知識講給大家聽,還要講得有趣。”安森垚如此定義自己的工作。
“當你感到人生失去目標的時候,不妨去開拓一下自己的大腦。知識的積累比任何財富的積累都容易,只要去學,就能夠獲得?!卑采瓐愓f。
當古往今來的歷史變遷遇上一幅幅五顏六色的地圖,學科之間的邊界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人們腦海中碎片化的知識漸漸串聯(lián)起來,變得越來越系統(tǒng)化。這正是安森垚一直在樂此不疲做的事,“就像大腦里的神經(jīng)元一瞬間被激活的感覺,這就是獲得知識時的快樂?!?/p>
摘自《環(huán)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