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有忠
摘要:本文對楠竹的低產林改造進行了研究,楠竹在我國有較為廣泛的種植面積,有較高的食用價值、觀賞價值,并且是高強度、高韌性的優(yōu)質竹材,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場景。從竹林的產量和經濟效益考慮,應當對楠竹低產林采取一定的改造措施,提升楠竹的產量和質量。本文對楠竹的生長習性進行了研究,分析了楠竹低產林出現的原因以及不同原因所導致的不同楠竹低產林類型,并提出了相應的楠竹低產林的改造技術,管理人員需要做好墾復工作,科學施肥,加強林間管理,合理挖筍、伐竹,調整竹林的年齡結構和林相,保障林地中新竹的良好比例,提高林地對病蟲害抗性,促進竹林的高產量和高質量。
關鍵詞:楠竹;低產林;改造
楠竹可作為優(yōu)質的竹材使用,并且擁有良好的藥用價值、食用價值和環(huán)保價值,具有較高的經濟性、觀賞性和生態(tài)性。楠竹能夠應用在竹炭生產、造紙、醫(yī)療與化工等多個領域,也可風景園林景觀、水源涵養(yǎng)等。楠竹在我國分布廣泛,繁殖能力較強,可以采用壓桿育苗等多種繁殖方式進行繁育。楠竹很容易栽培成活,但繁殖速度較慢,需要良好的栽培、撫育技術來保障楠竹的繁育工作,因此本文對楠竹低產林改造進行了研究。
1 楠竹介紹
楠竹在我國分布廣泛,是品種優(yōu)良、高商業(yè)價值的竹類植物。楠竹由竹條、竹葉、花、竹根、竹鞭、竹輿等部分組成,生長良好的楠竹可高達10m,竹竿直徑可至18cm,楠竹稈籜較厚,楠竹的竹竿生長高大,葉片則較為細小。楠竹喜愛高溫、濕潤的生長環(huán)境,從全球范圍看,楠竹廣泛分布在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qū),跨越熱帶、亞熱帶和暖溫帶。在我國,楠竹集中分布在溫度較高、雨量較大的南方地區(qū),一般年降水量高于800mm且年均溫度高于15℃的地區(qū)都可種植楠竹,如江浙、四川等地,種植楠竹也是當地農民重要的經濟來源。
楠竹鞭生長在較深的土層,因此也擁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冬季不易受凍。楠竹在長江流域分布廣泛,長江流域土壤水分充足,竹筍在土地內膨大并長成新竹,在春天天氣轉暖后破土而出,而干旱的土壤則會導致竹筍生長緩慢,已經出土的竹子出現“干退”現象,竹子干癟死亡,也可能竹子難以出土的現象,竹筍在出土前就干旱死亡,稱為“悶頭退”。除水分、溫度等要求外,楠竹的生長對土質有一定要求,楠竹喜愛排水性良好的濕潤土壤,尤其是呈現弱酸性、深厚肥沃土壤,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區(qū)種植楠竹,則會導致其根部腐爛。楠竹根系分布較為密集,生長速度快,在山間等土地空間較為富足的地方種植楠竹林地更為適宜。
楠竹的生長在短期內一次性完成,無次生生長,楠竹為散生型竹種,竹竿的壽命一小于10年,楠竹的開花周期較長,擁有強大的分生繁殖能力,靠營養(yǎng)體分生進行繁殖,竹鞭由竹節(jié)組成表面光滑而且堅硬,竹節(jié)側芽可發(fā)展成為筍或竹鞭,竹鞭依靠端部的鞭梢生長,鞭梢外表堅硬,生長良好的楠竹行鞭粗壯、芽肥、根系較多,發(fā)展成為健碩的竹鞭,而在干燥瘠薄、雜灌叢生、氣候條件不夠良好的區(qū)域,楠竹形態(tài)畸形,無法生長高壯,芽瘦,根少,成竹也矮小,難以作為竹材使用。
楠竹在夏季展開新的竹枝葉,抽出淡黃色的新鞭,竹鞭逐漸充實,在第二年之后部分側芽肥大并大發(fā)展成為勢芽,楠竹第三年開始產筍,之后三年進入之后產筍的旺盛時期,三年過后逐漸衰老。
2 楠竹低產林形成原因
2.1 楠竹低產林的概念
楠竹低產林是指天然生長殘次的楠竹林或者人工林中難以產生價值的楠竹林。楠竹低產林往往立林不夠茂密,林分質量無法達到要求,楠竹林的生長速度較為緩慢,竹林的生產效益較低,楠竹無法作為優(yōu)良品種進行培育。判斷楠竹林是否為低產林,主要通過楠竹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指標進行判斷,楠竹低產林產量、產值、利潤等指標不符合預期,林地收入達不到經營目標。
2.2 楠竹低產林的原因
楠竹低產林出現的原因包括林地管理、自然條件、技術管理等多種原因。林地缺乏管理,會導致林地出現灌木雜草、荒地,雜草灌木消耗竹林的水分和養(yǎng)分,土壤愈發(fā)貧瘠,土壤養(yǎng)分、土質、水分難以滿足楠竹的生長需求;土壤自身的條件不良,林地坡度偏陡,土層較為淺薄,林地土壤中有較多石頭、樹頭,不及時清理雜草、廢枝,楠竹林患病蟲害的概率也會增高,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竹林砍伐不加節(jié)制,無計劃、缺乏管理,亂砍濫伐會影響竹林的林間結構,使竹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失衡,老竹、新竹、細竹、粗竹比例失調,立竹稀疏或過密,影響了新竹的數量和質量,過度挖冬筍使竹林遭到嚴重破壞。
缺乏先進技術對楠竹林地進行管理,由于經營者經濟條件、管理水平、知識水平有限,缺乏良好的技術支持,林間管理勞動力不足,竹齡的結構不合理,葉面積指數低,降低產量。
2.3 楠竹低產林的種類
楠竹低產林可分為荒蕪型、草木混生型、立地貧瘠型、采伐過度型等多種類型,在應對楠竹低產林技術改造問題時,需要分析楠竹低產林產生的問題,從不同角度提出解決低產林問題的方法。
荒蕪型的低產林?;氖徯偷牡彤a林主要分布在勞動力不足的區(qū)域、坡度較大的區(qū)域以及交通不便的山區(qū),該林地少有人打理,雜草叢生,長此以往竹林逐漸荒蕪,在灌木、雜草叢生的土壤中,土壤養(yǎng)分不足,楠竹的竹鞭、葉、根的發(fā)展也會受到阻礙,逐漸楠竹難以生長,林地荒蕪。未能合理開發(fā)土地資源,楠竹難以充分發(fā)揮其經濟價值。
草木混生型低產林。竹林和雜草、灌木同生長,共同競爭土壤、水分、光照、空間條件,管理者的過度開發(fā)會導致雜草叢生,新竹很難生長,竹林結構不合理,需要管理者費用良好的服務管理措施,調整竹林的林間結構,控制竹林的密度和新竹、老竹的結構分布,通過適當的管理和調整,該類型的楠竹低產林能夠有效提高楠竹的產量和質量,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立地貧瘠型。該類型的竹林生長在自然條件較差的環(huán)境,土地貧瘠、氣候干旱,自然環(huán)境的限制導致難以生長發(fā)育,新竹發(fā)育矮小,成竹質量較低,對該類型的低產林來說,惡劣的環(huán)境條件難以改善,該地區(qū)不適合楠竹的生長,管理者很難進行改造,楠竹的生產能力有限[1]。
采伐過度型低產林。管理者站在短期利益的角度,對竹林過度砍伐,過度開挖竹筍,導致新竹的產量逐漸降低,砍伐竹林時缺少對竹林結構的考慮,將品質良好的幼竹過度砍伐,忽略竹子的生長規(guī)律,破壞了竹林本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導致竹林的產量和質量降低,出現較多病竹、弱竹,楠竹的郁閉度較低,新竹產量低。對于過度砍伐的竹林,需要管理者加強經營管理,加強技術的學習,使用合理的管理技術,對楠竹林進行科學養(yǎng)護,合理砍伐,提高楠竹低產林的效益。
自然災害型低產林。受到洪澇、干旱、雨雪冰凍等自然因素的影響,楠竹林可能受到物理破壞,出現折斷、傾倒、腐爛、破裂的情況,除此之外,遭受病蟲害的入侵,也會導致竹林的大面積破壞,經營者需要提前根據氣象情況做好防護,根據病蟲害規(guī)律及時采取林間養(yǎng)護、化學防治等手段,提高楠竹林對病蟲害的抗性。
3 楠竹低產林技術改造
3.1 墾復
采用墾復的方式進行楠竹低產林的改造,采用帶墾、全墾等墾復方式,當低產林的生長地位于15°以下的坡度時,采用全墾的方法進行墾復,當低產林位于15°以上坡度時,則使用帶墾。竹林有大年、小年之分,在大年時,應當選擇冬季進行墾復,小年的竹林則選擇夏季或秋季進行墾復。管理人員在進行墾復之前,首先需要對楠竹林中生長的雜草灌木進行清理。在墾復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墾復的深度,在沒有立竹的區(qū)域,墾復深度較深,立足區(qū)域應當墾復淺,按照土質的不同,在沙土地墾復應當較淺。將墾復的深度控制在23cm左右,墾復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導致竹筍、鞭根受到損傷,墾復過程中及時清理土壤中的碎石、枯根等雜物。進行全墾的過程中,墾復可能導致水土流失,因此應當在墾復時保留一定的原生植物,用于預防水土流失的發(fā)生,保留植物應當遍布山頂、山腳等各處。帶墾過程中同樣需要注意帶墾的寬度,當坡度角度較大時,帶墾寬度應當較窄??蓪⒉煞ミ^后的剩余物進行腐爛發(fā)酵處理,作為促進竹林生長的肥料,并有防止水分蒸發(fā)的功效[2]。
3.2 護筍疏筍
對竹筍的開挖進行嚴格管理,禁止挖冬筍、春筍,定期進行竹林撫育,為竹林去除多余的雜草、灌木、枯枝,控制竹子的砍伐量,留筍養(yǎng)竹,提高新筍的產量,確保竹林中存在較多的換葉竹和孕筍的竹株??刂坪贸鐾林窆S的數量和質量,在竹筍出土之前的幾天進行疏筍,去除竹筍中的病損、蟲筍及歪筍、小筍等長勢不好的竹筍,提高主新竹的質量和數量。
3.3 施肥鉤梢
做好楠竹林的施肥工作,施肥過程中,應當保證土壤中含有竹林生長必需的化學元素,保證土壤中含有足夠的鈉、硅等元素,為竹林的生長提供養(yǎng)分。土壤需要足夠厚實,有適當的疏松度,保障良好的施肥,有效促進竹林的生長。施肥應當控制肥料的使用量,避免過度施肥造成土壤酸化等負面影響的出現。施肥過程中應當考慮作業(yè)方式,使作業(yè)方式和施肥充分結合,小劑量的肥料多次施肥有良好的吸收效果。做好土壤的測試,在測量土壤中各微量元素含量的情況下,了解土壤的肥力情況,針對性地對土壤施加肥料,保證土壤中含有多種營養(yǎng)元素,并根據當地的光照、溫度等情況,合理施肥,最大程度發(fā)揮肥料的增產能力。
利用綠肥、堆肥等,為竹林的生長提供養(yǎng)分。當對楠竹林地施加的為氮磷肥時,肥料的施加時間應當在墾復前,在墾復過程中將撒在土壤上的肥料翻入土地,每年可使用復合施肥處理竹林中的雜草,稀疏的地方需要松土,為竹邊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空間,這樣新竹才會生長壯大,可以盡量選擇坡度較小的林地進行施肥松土,促進新竹的生長[3]。
鉤梢可用于預防大風、冰雪等氣象災害對竹林造成的損壞,一定程度上避免楠竹在風、雪中被壓倒。鉤梢的。時間應當選10月~12月,控制好鉤梢的強度,避免過度鉤梢導致楠竹林的葉面積下降,影響竹林的光合作用。在新竹抽枝時,適當進行斷梢,使新生竹葉變大,增強光合作用的效果。
3.4 調整竹林結構
調整林相。調整混交林為優(yōu)良品種的組合,或直接將混交林調整成為純林,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發(fā)展優(yōu)良的楠竹,最大限度利用好地上和地下的空間。當采用混交林時,應當將松樹、槐樹等作為主要的混交樹種,混交樹在竹林中點狀分布,提高竹林對風雪的抗性,維持的生態(tài)平衡,根據當地的環(huán)境選擇適宜的樹種及混交密度。在土壤肥沃的地區(qū)可以選擇將混交林改造成為純林,例如在山谷等土壤條件良好、交通便捷、經營水平較高的竹林區(qū)域種植純林。做好林相改造,當竹林的林相不齊或種植不合理時,應當適當砍去其他樹種,保持純林的良好發(fā)育[4]。
調整均勻度。在砍伐楠竹的過程中需要選擇好竹林區(qū)域,在密度較大的竹林可適當砍伐,密度較小的竹林則盡量不砍伐,保留新的竹筍,確保新竹逐漸壯大,合理疏筍留筍。
調整地下空間。做好劈山除草工作,及時清理枯萎、死去的竹鞭,采用深翻墾復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新竹的產量,避免水土流失導致楠竹的根鞭受到損害。根據竹林土壤的類型,因地制宜選擇墾復的深度,礫石較多的土壤應當淺翻,將深度控制在5cm左右,泥土土壤則適宜深翻,使土壤疏松,促進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改善土壤的性質,為鞭根的生長提供養(yǎng)分。在春筍期結束后應當進行一次深翻,處理掉土壤中埋藏的死鞭、老鞭、淺鞭,將分布位置較淺的竹筍埋藏至深部位置,并在埋鞭時施加一定的肥料[5]。
調整地下空間。做好劈山除草工作,及時清理枯萎、死去的竹鞭,采用深翻墾復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新竹的產量,避免水土流失的發(fā)生。導致楠竹的根鞭受到損害。根據竹林土壤的類型,因地制宜選擇墾復的深度,礫石較多的土壤應當淺翻,將深度控制在5cm左右,泥土土壤則適宜深翻,使土壤疏松,促進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改善土壤的性質,為鞭根的生長提供養(yǎng)分。在春筍期結束后應當進行一次深翻,處理掉土壤中埋藏的死鞭、老鞭、淺鞭,將分布位置較淺的竹筍埋藏至深部位置,并在埋鞭時施加一定的肥料。
調整竹齡結構。竹林中應當含有較高比例的青壯竹,這樣才能保證竹林良好的生命力和繁殖力,適當砍伐老竹促進新竹的成長,及時處理竹林中的弱小竹、病蟲竹,改善楠竹林的年齡結構,保證竹林產量。
3.5 做好病蟲害防治
竹林在生長過程中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害,導致竹葉、竹竿受到損害,影響竹子自身的生長,嚴重也可導致竹子的大面積死亡,大大降低新竹的產量。在改造低產林的過程中,土壤等環(huán)境條件更加利于新竹的生長,新竹患病蟲害的概率也有所增高,需要做好相應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改善林地的立林條件,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根據竹林的生長發(fā)育特點,做好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采取積極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保障竹林的健康生長。
4 結語
在實際生產過程,撫育技術、種植技術、勞動力成本等因素會導致楠竹低產林的出現,管理者需要應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加強技術管理,使楠竹實現低產到豐產、豐產到高效的轉變。
參考文獻
[1] 賴庭林.毛竹栽培及低產林改造關鍵技術研究[J].種子科技,2021,39(19):119-120.
[2] 徐敏.毛竹低產林改造技術初探[J].南方農業(yè),2021,15(21):95-96.
[3] 吳衛(wèi)權.毛竹低產林改造技術及效益分析[J].南方農業(yè),2021,15(2):66-67.
[4] 郭紅蘭.淺談毛竹低產林改造主要技術措施[J].現代園藝,2020,43(1):77-78.
[5] 莫啟祥.淺談毛竹低產林改造的措施及市場前景[J].農業(yè)與技術,2019,39(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