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周敦頤和趙抃的君子之交

      2023-07-06 22:21:06周慶
      文史雜志 2023年4期

      周慶

      摘 要:北宋思想家周敦頤與成都知府趙抃都是清正廉潔的真君子。兩人在仕途上頗有交集,且有不打不相識的故事;又互相欣賞,惺惺相惜,是一對難得的知己。

      關鍵詞:君子品行;不打不相識;惺惺相惜

      北宋文學家黃庭堅在《濂溪詞并序》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好讀書,雅意林壑。初不為人窘束世故,權輿仕籍,不卑小官,職思其憂。論法常欲與民決訟,得情而不喜。其為少吏,在江湖郡縣,蓋十五年,所至輒可傳。任司理參軍,轉運使以權利變其獄,茂叔爭之不能得,投告身欲去,使者斂手聽之。趙公閱道,號稱好賢。人有惡茂叔者,趙公以使者臨之甚威,茂叔處之超然。其后乃悟曰:‘周茂叔,天下士也。薦之于朝,論之于士大夫,終其身?!?/p>

      這段文字中提到了兩個人,一個是周茂叔——北宋思想家周敦頤,一個是趙公——北宋名臣趙抃,而這兩人都是北宋臺面上的真君子。君子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人,他們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君子也可以是不打不相識的。

      一 二人的君子品行

      從黃庭堅的《序》可以看出,周敦頤這個人不僅喜歡讀書,志趣高遠,而且還人品甚高,胸襟開闊,光明磊落,如雨后初晴的天空干凈而透徹,又如雨雪過后天晴時的風清月明。他初入社會時,不為世俗的人情世故所羈絆;初入仕途,不以官小而卑微。他盡心職守,常為民訟。初到江西分寧縣主簿任上,他連板凳尚未坐熱,便遇到一起棘手的舊案。他雖涉世未深,也無辦案經(jīng)驗,但卻能秉承正直與公允,靠著自己的智慧,沉著應對,一審便使案情大白于天下。在南宋禮部侍郎度正撰寫的《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中有如下記載:“先生初仕分寧,縣有疑獄,久不決,先生至,一訊立辨。邑人驚詫。曰:‘老吏不如也。由是士大夫交口稱之?!边@正好應了“公生明,廉生威”那句話,只要你懷揣公正,你就能明辨是非。周敦頤初出茅廬,就辦了這件漂亮的案子,讓當?shù)厝撕苁求@詫,說連久坐衙門的老吏都不如他;不用說更得到當?shù)赜忻氖考潅兊慕豢诜Q贊。

      周敦頤在江西與湖南多地的縣衙為官十五年,所到之處以洗冤澤物為己任。其勤政為民,百姓愛戴,官聲可傳。而在以勢壓人的權貴高官面前,他從來都不卑不亢。《年表》載:“南安獄囚,有法不當死,轉運使王逵欲深治之。逵苛刻, 吏無敢相可否,先生獨立力爭之。不聽,則置手版,歸取告身,委之而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逵感悟,囚得不死?!边@段文字是說周敦頤在南安軍司理參軍任上時,他的上司江南西路轉運使王逵,是這一路的最高行政長官。此人飛揚跋扈,地方官員都不敢得罪他;他定了的事也基本無人敢與之爭辨。周敦頤到任后,將在案的案子梳理了一遍,發(fā)現(xiàn)有個死囚案的判決疑點太多,便調來案宗細細分析,又到實地重新勘驗。他通過大量的調查分析后認為此案于情于理于法都不當判死罪,于是決定為民請命。一些同僚替他捏了一把汗,紛紛勸其放棄這一念頭,說此案已由王逵定審,你是扳不翻的。周敦頤卻不以為然。他挺身而出,在王逵面前據(jù)理力爭。面對這樣一個不識好歹的隸屬小官吏,王逵氣不打一處來,厲聲呵斥,堅決不允。周敦頤對王逵玩權弄法、草菅人命的做法極為憤慨。他狠狠地將笏板甩在地上,又將告身(宋時的委任狀)取出擲給王逵,并對王逵說道:“你這樣還配坐在這個位置上,殺人以獻媚一人,我可干不出來!”便拂袖而去。周敦頤的這身凌然正氣卻把王逵給震住了,令他對這個小生刮目相看。他再冷靜一想,人家依理依法,講得頭頭是道,這讓他暗自折服,于是改變了原來的主意,免去該囚犯的死刑。

      周敦頤不僅一身正氣,還為官清廉。好友潘興嗣在《濂溪先生墓志銘》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在南昌時(周敦頤知南昌縣),得疾暴卒,更一日一夜始蘇。視其家,服御之物,止一敝篋,錢不滿百,人莫嘆服,此予之親見也?!边@為潘興嗣親眼所見。當時他聽說周敦頤染疾而死(實為一種假死現(xiàn)象),便趕來為朋友料理后事,結果在一個堂堂七品知縣家中(家眷未隨行),除幾件換洗的官服衣物外,就只有一個平時裝衣物和書籍的破竹箱,里面銅錢還不滿百。這讓人見后嘆為觀止,肅然起敬!

      正因為周敦頤是位真君子,所以他能寫出《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樣表現(xiàn)高風亮節(jié)的佳句。他也能“上承孔孟,下啟程朱”,站上北宋思想的高點,被人尊之為理學開山;也才有黃庭堅對其“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這樣的贊譽。

      在《濂溪詞并序》中,黃庭堅還寫道:“趙公閱道(趙抃),號稱好賢。”的確如此,在北宋趙抃也是一個出了名的清官。他與包拯齊名,時有“安徽合肥人‘黑面包拯,浙江衢州人‘鐵面趙抃”之稱。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趙抃調任殿中侍御史職,掌糾察彈劾朝會班次儀節(jié)、諫諍言事之責,監(jiān)察對象都是朝廷官員。剛一上任他就給仁宗皇帝上表了一本奏折《論邪正君子小人》,表明他的政治觀點和用人標準,并用大量史料證明了用君子興國,用小人誤國的道理。說他鐵面,是因為他彈劾不避權貴。

      彈劾當朝宰相陳執(zhí)中。陳執(zhí)中是兩朝元老,并對仁宗繼位有功,任同平章事兼樞密使多年,深得仁宗皇帝信賴。正因為這樣,陳執(zhí)中的小妾張氏飛揚跋扈,在一個月內竟虐殺了三個使女。相府的殘忍引起滿朝議論,但大都礙于宰相的權威而只是議論議論罷了。而趙抃卻扭住此事不放,在半年時間內向仁宗皇帝連奏十二本,列舉陳執(zhí)中在相位上的八條罪狀:不學無術;措置顛倒;引用邪佞;招延卜祝;私仇嫌隙;排斥良善;狼愎任情;家聲狼藉。他表現(xiàn)出的“不除罪臣,誓不罷休”的決心,贏得了其他正直官員的響應和支持。宋仁宗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罷免了陳執(zhí)中的宰相之位。

      窮追猛打腐敗官員。北宋官員陳旭擅長溜須拍馬,結交宦官營私舞弊,在大家眼里他就是一蛀蟲。而就這么一個小人,仁宗皇帝卻被他蒙住了雙眼,任命他做了樞密副使。趙抃認為,把這樣一個人放在位高權重的位置上,豈不要禍害朝綱?他在不到五個月的時間里,執(zhí)著地連奏十幾本彈劾陳旭貪腐之事。起初趙抃對彈劾的難度認識不足,奏章也寫得較為簡單,仁宗皇帝不予答復。趙抃又連奏幾本,一針見血地指出陳旭“欺君罔民,貪濁不公,專務諂悅陛下左右”,“曲媚貴幸,交結宦官,私邪不公,干取柄用”等罪狀,建議皇上“黜旭遠方,削正邦典”。仁宗仍然置之不理。在連續(xù)碰了幾次軟釘子后,趙抃仍窮追不舍,接著又上了幾個奏本。這次他更多地是向皇上講述治國和用人的道理,陳明利害。然而,陳旭照舊坐在樞密副使的位子上。無奈之下,趙抃給皇帝出了個難題:在他與陳旭兩人中,必定一人有罪,有罪者應罷官,請仁宗皇帝作出決斷。而仁宗既舍不得陳旭這個會來事的貼己之官,又不愿放棄趙抃這個敢仗義疏言的清官,他依然不表一詞。陳旭遂向皇上提出辭呈。史稱趙抃在接連上奏十六本無效的情況下,最后一本提出自己到外地為官的請求。仁宗見此事鬧得不可開交,便各打五十大板,免去陳旭樞密副使的職務,改知定州;趙抃也被外放去知睦州。正因為趙抃在反貪路上的堅韌不拔,不屈不撓,鐵面無私,人們送了他個“鐵面御史”的稱號。他在殿中侍御史任上兩年,還糾彈了宰相劉亢違制之事,彈劾了宣徽使王拱辰的不法行為,彈劾了樞密使王德用、翰林學士李淑的不稱職等。

      趙抃的為官清廉,在當時也是出了名的。他對自己要求甚嚴,白天忙完公務后,每晚都要焚香拜天,口中念念有詞。有人好奇地問他在向上蒼密告什么?趙抃笑答說:“哪有什么密告,無非是將自己白天做過的事,一件件一樁樁地在心中說上一遍,借以檢點反思。倘若一個人連在這種場合都還不好意思啟口,那就必定做了什么虧心的事,自己就需要警醒了!”他累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卻一生“不治家產(chǎn)”,過著儉樸的生活。他的膳食以蔬菜為主,不得已也就是添碗肉罷了。趙抃在老家衢州的宅邸很狹小,弟侄為了討好他,曾出高價買下毗鄰的房子想為其拓寬。他知道后令弟侄立即退房,謝絕了其好意。他身居高位,為其生活服務的只有一老兵而已。他四次入川五任蜀官,一琴一鶴伴其身邊。他時常用鶴毛的潔白勉勵自己不貪不污;用鶴頭上的紅色勉勵自己赤心為國。連神宗皇帝都感嘆地對他說:“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乎!”(《宋史·趙抃列傳》)同時代的政治家、宰相韓琦評價其為“世人標表,蓋以為不可及”(同上)。大文豪蘇軾在為趙抃寫的像贊中,贊譽其人品操守“玉以其潔,冰擬其瑩”。他入蜀路過湔江時留下過一句“吾志如此江清白,雖萬類混淆其中,不少濁也”的誓言。他的這句誓言與周敦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名句內涵相似相通;因為他們都是真正的君子。

      二 兩位君子不打不相識

      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周敦頤在蜀中合州(今重慶合川區(qū))以“太子中舍”的京官身份簽書判官廳公事已三年了。這時趙抃第二次入蜀,任了梓州路(治所在今四川省三臺縣)轉運使一職,成了周敦頤的頂頭上司。其間,合州知州位置長期空缺,周敦頤以簽判(副長官)的身份經(jīng)常主持工作。在合州,周敦頤盡心職守,興辦教育,為民做了大量實事,因此深受人尊敬。蜀人拜他為師,各地來合州求學問道者不少。度正《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載:“蓋當時鄉(xiāng)貢之士,聞周子學問,多來求見耳?!边@也可從《蓬州志》記載得到印證:“士慕從之,多詣合與之游”,每年蓬地赴合州隨周子學的就有好幾批,每次都有十數(shù)人。周敦頤的學生,遂寧少年傅耆這樣稱道:先生“執(zhí)事以濟眾為懷,神所勞賚,故得高士與施至術,而心朋遠寓名方”。正因為他一心為民,忘我付出,傳學有方,所以,他的名聲在當?shù)胤浅:?。其“在郡四年,人心悅服。事不?jīng)先生手,吏不敢決。茍下之,人亦不從。既去,相與祀之南禪”(度正《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他辦事公允,合州人對他的信任度極高,后來的大小事務不經(jīng)過他的手,其他官吏都不敢隨意決斷;即使做了決定吩咐下去,百姓也不認可,不會聽從。當周敦頤離開合州后,合州人民在南禪這個地方為他建了生祠。這實屬罕見。他的后任者何預來合州后,領略到周敦頤的遺風,故而在其所撰《合州先生祠記》中說:“先生之道,如青天白日,不待書而傳之,以志晚學歸敬之意,且以永邦人無窮之思!”

      君子所為,往往會招來小人忌恨。他們搶先在剛來合州巡視的轉運使趙抃面前進讒言,說周敦頤擅權攬政,搞一言堂,別人的意見統(tǒng)統(tǒng)聽不進去。趙抃這次赴任梓州路時間不到一年,就又改任了益州路轉運使。但在這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他卻馬不停蹄地對梓州路所轄三府八州三軍一監(jiān)偌大的地盤巡察了一遍,當然只能是浮光掠影。因為沒有深入調查,就容易偏聽偏信。這位君子眼里一直是容不得半點沙子的。當他聽到別人反映周敦頤后,就把他劃入了“小人”之列;在周敦頤進見時,待之甚嚴,毫不客氣。此時周敦頤卻以君子坦蕩的胸懷,處之泰然。

      不是冤家不聚頭。趙抃與周敦頤是一對典型的不打不相識的君子。嘉祐六年(1061年),朝廷升遷周敦頤為國子博士通判虔州(今江西贛州)。很湊巧的是,這里的在任知州是對自己有過誤會的趙抃。這次虔州再度相逢,趙抃通過一段時間觀察,對周敦頤這人的學問和處事作風有了全新了解。黃庭堅在《濂溪詞并序》中記述:“其后(趙抃)乃悟曰:‘周茂叔,天下士也。薦之于朝,論之于士大夫,終其身?!倍日苍凇赌瓯怼分袑懙溃褐芏仡U“既至虔州,知虔州者趙清獻(趙抃的謚號)也。至是,孰視先生所為,執(zhí)其手,嘆曰:‘幾失君矣,今日乃知周茂叔也。薦之于朝,論之于士大夫,終其身?!睆狞S、度二人的敘述中可看到,當趙抃真正了解周敦頤后,便十分抱歉。兩個秉性相投的人就此結下終生的友誼。后來,趙抃在朝廷官員和有聲望的學者面前時常提到周敦頤,一有機會就向朝廷舉薦他。不然,像朝廷宰相韓琦、曾公亮、呂公著等人又怎么會知道周敦頤呢?又怎么會替他在皇上面前說話?能使趙抃折服的人,那一定是個有才有德之人!當治平元年(1064年)冬,虔州突發(fā)火災,周敦頤受到連帶追責時,韓琦、曾公亮等人都站出來幫他說話。周敦頤這才脫罪而移調永州通判。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趙抃從知諫院升任參知政事。他動員御使臺長官呂公著和他一起向朝廷舉薦周敦頤。呂公著在給皇帝的薦牘中這樣寫道:“臣伏見尚書駕部員外郎、通判永州軍事周敦頤,操行清修,才術通敏,凡所臨蒞,皆有治聲。臣今保舉,堪充刑獄、錢谷繁難任使。如蒙朝廷擢用,后犯正入己贓,臣甘當同罪。其人與臣不是親戚,謹具狀聞,伏候敕旨?!边@篇薦牘用詞之懇切,舉薦之得力,可看出他對周敦頤的極度信任。這年,周敦頤升遷為廣南東路轉運判官,后又擢升為廣南東路提點刑獄。

      三 兩位君子的惺惺相惜

      趙抃是一位為政簡易,又工詩善書,卻“鐵面無私”的清官。就連他死后的謚號“清獻”,皇帝都是費了好一番心思才賜予的,意在褒獎他一生清廉,終身奉獻國家。就是這樣一位名臣,在和周敦頤相識相交后,能夠放下身段,拋開世俗觀念,不論年齡(趙抃比周敦頤大9歲)尊卑,不論職位高低,只做朋友,而且終其一生。二人都是有著極高學問并注重教化的人,同署一州,志同道合,心心相印。他們或一起暢游在大自然中,吟風弄月;或一起講學于學齋,論道于天地間;或詩賦往來,共敘人間大道。現(xiàn)可查到的趙抃和周敦頤在虔同游的詩就有四首:《同周敦頤國博游馬祖山》《次韻周茂叔國博見贈》《次韻前人重陽節(jié)近見菊》《次韻前人不赴重九飲會見寄》?!囤M縣志》載:“嘉祐六年,知府趙清獻、通判周敦頤在贛水東玉虛觀講學。”這段時間兩人過得應該十分快活。但這樣的時間卻僅有短短的一年——第二年趙抃就被朝廷召回做侍御史知雜事,總管御史臺庶務。在送別時,周敦頤寫下《萬安香城寺別虔守趙公》詩,開頭寫道:“公暇頻陪塵外游,朝天仍得送行舟。”短短十四字,情深意篤,寫出了兩人相處的親密無間,別離時的依依不舍。趙抃亦深情地和詩回贈:“顧我入趨朝闕去,煩君出餞贛江頭。更逢蕭寺千山好,不惜蘭舟一日留?!?/p>

      趙抃兩任成都知府,任上都與周敦頤有書信往來,光趙抃與周敦頤題韻、贈答的詩作,流傳下來的就有八首。當然他們的書信與詩賦往來遠不止這些。

      不用說趙抃便是周敦頤生命中的一位真朋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四五月間,趙抃在成都府任上,當他聽說周敦頤因虔州火災之事受連帶責任而被調往湖南永州時,立即寫詩一首《寄永州通判周茂叔虞部》。詩曰:“君去濂溪湖外行,倅藩仍喜便鄉(xiāng)程。九嶷南向參空碧,二水秋臨徹底清。詩筆不閑真吏隱,松庭無事洽民情。霜鴻只到衡陽轉,遠緒憑誰數(shù)寄聲?!壁w抃在詩中既有對周敦頤歸鄉(xiāng)近家的慰藉,也有對他去邊就遠的同情。詩名中的永州通判為周敦頤的新任官職。永州離周敦頤老家道州很近(現(xiàn)在同為永州);虞部即虞部員外郎,是這會兒周敦頤的京官頭銜。三年后,趙抃回朝做了參知政事,他和呂公著一道薦周敦頤做了廣南東路轉運判官。

      熙寧六年(1073年),清獻公此時又以資政殿學士銜再次出知成都府。任上,當他得知周敦頤已辭官歸隱廬山,感到十分惋惜。他在周敦頤建成廬山書堂后賀詩一首《題茂叔濂溪書堂》。詩中末尾這樣寫道:“本源孕清德,游泳吐嘉話。何堂結良朋,講習取諸《兌》?!眱H從這兩句詩中也可看出,趙抃是最了解周敦頤學問和人品的人了,也一定讀過周敦頤的《太極圖說》;所以他能說出周敦頤在探明宇宙本源問題時,要以天道來育人清德,同時贊揚周敦頤在育人方面享有名聲(“游泳吐嘉話”)。接著他說,為何周敦頤每到一處都能結下這么多良朋?主要是他深明《兌》卦的意義而傳授于人。這個卦是同卦(下澤上澤)相疊。兩澤相連,兩水交流,寓意上下相和,團結一致,朋友相助,歡欣喜悅。兌為悅也,謂同秉剛健之德,外抱柔和之姿。是詩既贊揚了周敦頤的學問,也贊揚了周敦頤的人品德行。他覺得朝廷不用像周敦頤這樣一位才華橫溢,又非常有德有品的人,真是一大損失!于是,在成都任上,他再次向皇上拜章乞留,懇求皇上能重新考慮給周敦頤以要職。但可惜的是,當皇上采納了趙抃的意見,重新啟用周敦頤的任命送達家門時,后者已與世長辭了。然而,周敦頤有趙抃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朋友,一位知音、一位伯樂,此生足矣!

      会昌县| 外汇| 天津市| 盘山县| 武胜县| 孟津县| 施秉县| 尖扎县| 凤冈县| 名山县| 大兴区| 龙游县| 二手房| 泰和县| 浦县| 新巴尔虎右旗| 木里| 常熟市| 格尔木市| 灵台县| 洛扎县| 如皋市| 寿阳县| 黄陵县| 灌云县| 永川市| 大理市| 班戈县| 平塘县| 宁明县| 咸宁市| 南陵县| 平遥县| 保靖县| 兰考县| 疏附县| 昭觉县| 醴陵市| 鄂伦春自治旗| 汉阴县| 阜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