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糖橘
不被泛濫奔涌的潮水裹挾著往前,也不因為別人取得的成就而自我懷疑陷入焦慮。
小時候,我的一天可以干什么呢?
大清早,我可以趴在灶臺邊,看著灶洞里跳躍溫暖的火光添上根木柴,看著奶奶在沸騰的大鍋里下把面條,再慢騰騰地吃掉。
中午,我可以在暖烘烘的陽光下坐在小凳子上幫媽媽掰豆角,可以就著爸爸繪聲繪色的新奇故事,扒下大碗的米飯。
吃過午飯,門外就傳來小伙伴的呼喚聲,匆匆抹掉嘴上沾著的油漬就和爸媽說聲“出去玩兒”,然后跟著小伙伴一路穿梭在田埂間,在野草漫過腳踝的時候去采摘豌豆菜新綻的花;拿著糊好的蛛網(wǎng)去追逐,黏上只漂亮的蝴蝶;去廢棄的材料地玩?!牧系鼐驮诖彘T口,躺在大石頭上談天說地,可以撿塊潔白的石英石忽悠小伙伴說是水晶,還可以在河沙里挑出來些漂亮石頭、貝殼。
在太陽西沉黃昏之際,在母親的呼喚聲中從快樂中抽離,回到家里匆匆扒飯。洗腳后守著電視看最喜歡的《大風(fēng)車》,或者是坐在天井里看著夜空里閃爍眨眼的星星,于是快樂充實的一天伴著我的美夢溜走了。
可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時間好像被明碼標記出來了刻度。
長大后,我的一天可以干什么呢?
我清晰地感覺到,時間越來越快了。
快到我需要6:30起來,在15分鐘內(nèi)洗漱完畢跑到教室晨讀。
快到我在下課鈴響后就要跑向食堂,來不及品味飯菜的味道就要趕回教室。
快到我做試卷需要掐著表,分秒和時間賽跑。
匆匆溜走的時間被標注在課表上,在假期生活作息上,在每一堂課上……
我不禁想著,為何小時候的一天這樣漫長,而長大后的一天卻又如此短暫?
在這天上語文課時,我找到了答案。
那天老師講的是《長歌行》。
我努力地把老師講的知識點記下來,突然看見“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困惑我已久的問題似乎找到了答案。
隨著年歲的增長,時間對我們來說越來越重要了。
我們迫切地需要在短暫的時間里追求到理想的結(jié)果。
在網(wǎng)絡(luò)普及的時代,我們隨處可見的是“21天成功大法”“教你一個月逆襲成為學(xué)霸”“半年的時間我居然實現(xiàn)人生小目標”……這樣的標題賺足人眼球,人們懷著好奇紛紛點進來,不知不覺中被內(nèi)容吸引,不自覺地心中會形成個對比。
對比自己與他人所取得的成就,所以也就壓榨著時間,想在最短期的時間獲得理想化的成績。
這是不對的嗎?也不是,在高速的現(xiàn)代化生活里卻是需要注重結(jié)果成績。
但是片面地追求結(jié)果,而忽略沿途的風(fēng)景不免是種缺憾。
作為學(xué)生的我們又應(yīng)該如何做呢?不被泛濫奔涌的潮水裹挾著往前,也不因為別人取得的成就而自我懷疑陷入焦慮,找到屬于自己的節(jié)奏點,堅定緩慢地朝著目標一步步靠近。
拉住時間的角,找到屬于自己的時區(qū),然后堅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