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錦平
貓娜麗莎是一個比我小十歲的微信好友。參加佳木斯作家協(xié)會的活動時,我與她打過幾次照面。她小巧玲瓏的模樣,月牙似的笑眼,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貓娜麗莎這個網(wǎng)名很特別,會讓人想起達(dá)·芬奇畫筆下的蒙娜麗莎。她們都是愛笑的女人,但是國籍不同,她又多了一份愛貓的情懷。
貓娜麗莎是市重點高中的一位語文教師,我對她的了解多半來自她發(fā)布的朋友圈。平時,我對朋友圈的關(guān)注并不多,她的朋友圈是個例外。屏蔽了微商廣告、怨天尤人的碎碎念和不著邊際的“凡爾賽”,我的朋友圈清凈了許多,貓娜麗莎的朋友圈便如一股清風(fēng),吹走了燥熱浮華,吹來了鳥語花香。
貓娜麗莎的朋友圈設(shè)置了三天可見,你一旦錯過了時間,就錯過了她的精彩。她的朋友圈記錄了生活的點點滴滴,如同催化劑,讓平凡的、干瘦的日子在不斷的驚喜中發(fā)酵。
貓娜麗莎愛讀書,她的頭腦裝滿智慧,影響著身邊的人。每年,她要讀上百冊書,涉獵廣泛,文學(xué)、哲學(xué)、科學(xué)、藝術(shù)等無所不讀。書籍是她如影隨形的伙伴,即使假期出游,她也不忘在背包里塞上兩三本書,用于旅途中消遣時光。一個背著書籍上路的女人,書香四季,走到哪里都披著陽光做的霓裳羽衣。
讀書讓貓娜麗莎心胸豁達(dá),安享歲月靜好,也不懼風(fēng)暴突襲?!霸杆械膫潭寄荛_出一朵花”,書中有黃金屋、顏如玉,也有向陽而生的信念。她捕捉到人生的意義,用微笑面對過往與未來,真正活成一朵花。
貓娜麗莎愛貓,她養(yǎng)了一只灰色的小貓,取名“小滿”。用她的話講,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十分圓滿,不可多得,顯得奢侈,小滿豐盈有度,易得,也讓人知足常樂。她有“小滿”為伴,生活多了許多情趣。
貓娜麗莎讀書時,“小滿”蜷在書本一側(cè)讀她;貓娜麗莎執(zhí)筆寫教案時,“小滿”伸出前爪,梳理她散落的發(fā)絲;貓娜麗莎望向窗外時,“小滿”直起身子,也留一個背影;貓娜麗莎上床睡覺時,“小滿”團(tuán)成絨球,貼著她的腳……一幅幅溫馨的畫面都在講述貓娜麗莎和“小滿”的故事。
貓娜麗莎喜歡跑步,晨起日跑數(shù)千米是常態(tài)。奔跑是一種運(yùn)動,也是一種生活的姿態(tài)。一直奔跑在路上的人,必然有足夠的耐力和信念。在有陽光的日子、陰晦的日子、風(fēng)雨交加的日子,貓娜麗莎都以奔跑的姿態(tài)釋放健康的活力,呈現(xiàn)的恰恰是蓬勃的生命活力。
貓娜麗莎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一日,她路過一家自行車修理鋪,看見敞開的鏤空鐵門上爬滿牽牛花的藤蔓。牽牛花根植的花盆竟然是被擦拭一新的、廢棄的白色馬桶。她斷定自行車修理鋪的主人是個熱愛生活,又會生活的人,便禁不住走進(jìn)去觀看。正如她所料,自行車修理鋪從內(nèi)到外透著潔凈,室內(nèi)外的日常家用都是廢物的二次利用、多元化組合和再創(chuàng)造。她由衷地感慨,生活的質(zhì)量和你對生活的態(tài)度有關(guān)系。
貓娜麗莎懂得尊重下一代人的意愿,以欣賞的眼光、快樂的情緒融入年輕人的世界,她成了不老的童話,在不知不覺中當(dāng)了“領(lǐng)頭雁”。假期,她喜歡帶著兒子囤囤去旅行,跑遍全國各大城市的各種博物館;周末,她陪著囤囤去畫畫,十幾年如一日。當(dāng)囤囤的畫從生動形象向著畢加索的方向進(jìn)展,她與囤囤的談話也跟著抽象起來。囤囤愛讀書、愛思考的樣子像極了她,潛移默化中,囤囤漸漸長大,母子和諧共處的交集也越來越大。這種讓人羨慕的親子關(guān)系,在流淌的歲月里,無聲勝有聲。
一位朋友曾說,微信中的朋友圈不是用來刷的,而是用來尋的,我深以為然。貓娜麗莎的朋友圈便是那種我愿抽出時間去尋,去扣開門扉的“花園”,那里有賞心悅目的美、沁人心脾的香、令人回味的眷戀。她讓我覺得,即使久不謀面,我們的距離也不會遠(yuǎn),因為我在她的圈內(nèi),她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