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建軍
技法導入
所謂虛實結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說同具體的描寫結合起來,或是把對眼前現(xiàn)實生活的描寫與回憶、想象結合起來。
寫作時,大家應遵循以下原則:眼見為實,聯(lián)想、想象為虛;現(xiàn)實生活為實,回憶、幻境為虛;正面描寫為實,側面烘托為虛;敘述描寫為實,議論抒情為虛。
怎樣做到虛實結合呢?
一、實寫眼前所見,虛寫追憶或遙想。作者在對眼前的景物進行細致描寫的同時,如果是曾經熟悉的景物,就會情不自禁地回想過去。如,劉禹錫在看到烏衣巷口夕陽斜照之景時,不禁想起這里曾經的繁華,恰巧此時眼前有燕子飛過,于是吟出了“舊時王謝堂前燕(虛寫),飛入尋常百姓家(實寫)”,空間景物因加入時間元素,引發(fā)了讀者對世事滄桑的感慨。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在寫小山圍著的濟南城一片“溫晴”時,不禁暢想:“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如此俏皮的幻想,突出了濟南冬天不冷的特點。
二、實寫客觀事物(人物),虛寫幻想夢境。即由眼前的事物(人物)產生聯(lián)想和想象,一旦想象的閘門被打開,其特點就會被放大,讀者就能獲得更加鮮明的閱讀體驗。如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里挑燈看劍(實寫),夢回吹角連營(虛寫)”,只是眼前的一把劍,卻借著作者的夢境回到了浴血奮戰(zhàn)的戰(zhàn)場,殺敵報國之心躍然紙上。而李白的一首《清平調》:“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則用精妙的詞語、豐富的想象,將楊貴妃衣飾華麗、氣質高貴的形象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堪稱虛實結合的典范。
三、描寫為實,抒情為虛。寫景是為了抒情,所以先描寫后抒情也是一種常見的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王灣在北固山下看見春到江南的壯闊之景時,不禁設問“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鄉(xiāng)愁便飄蕩在異鄉(xiāng)的青山綠水間了。朱自清的《春》在描繪了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之后,春便如一幅繽紛的畫卷,在讀者面前徐徐展開;文章的結尾自然轉入對春天的贊美中,因有了前面描寫的襯托而更顯情真意切。
文題亮相
陶淵明東籬采菊,堅守一份自適;李太白醉酒狂歌,堅守一份狂傲;杜子美茅屋疾呼,堅守一份關懷;托爾斯泰高齡出走,堅守一份平民的情懷……閱讀上面的文字,請以“堅守”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題目自擬;(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4)不少于500字;(5)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個人信息。
作文展示
那一份堅守
薛葉南
濃重的夜幕下,黑漆漆的鄉(xiāng)村愈發(fā)顯得沉寂,偶爾從遠處傳來幾聲狗吠,每到這個時候,爺爺才慢悠悠地從田里回來。我真有點兒不理解,農田到底有什么魅力,讓爺爺寧愿整天與泥土打交道,也不愿和我們去城市生活。他就像村口的那棵老槐樹,倔強地立在那里。
到爺爺?shù)男Q豆地需走過一段窄窄的泥路,我?guī)е鴰捉z忐忑,提著手電筒一路小跑趕過去。遠遠地,就瞧見爺爺彎著腰,快速地摘著蠶豆莢,身后已經鼓鼓囊囊裝了好幾包了。
見我來了,爺爺直起腰,拎著袋子,上下晃了個結實,自豪地告訴我:“沒想到這么大點的地方,竟收了五袋子蠶豆莢!”我顯得不屑一顧:“又值不了多少錢,干嘛這么起早貪黑的,累壞了身子可不值呀!”爺爺摩挲著飽滿的豆莢,仿佛輕撫著襁褓中的嬰兒。他向我解釋道:“不都是為了賣,我也給你們準備了好幾袋子剝好的青蠶豆,城里可吃不到這么新鮮的綠色食品!”借助電筒微弱的光,我瞧見爺爺龜裂的手,眼眶不由得濕潤了……
微風帶來陣陣馥郁的泥土香味,往日的一幕幕在那一刻涌入我腦海。這一塊地,爺爺已經守候了多年。記憶中,我兒時的大部分時光就是隨爺爺在地里度過的。到了種紅薯的時節(jié),爺爺?shù)匿z地聲不絕于耳,鋤頭飛濺起塊塊泥土,再將其翻轉、搗碎,聚成道道溝壟。最開心的事情,莫過于收土豆,爺爺揮舞著鋤頭,我則在一旁打下手。夕陽下,爺爺?shù)匿z頭抬起又揮下,揮下又抬起,一個個肥碩的土豆被我整整齊齊地放在籃子里。爺爺在一旁笑著檢閱他大半年的成果。這些年,我們回城時,汽車的后備箱里總是被爺爺種的瓜果蔬菜塞得滿滿的。
回過神來,月亮已越過樹梢,我跟在爺爺身后,看他推著滿當當?shù)莫気嗆嚕谔锕∩狭粝乱坏郎钌畹霓H印。抬起頭,我又望見了村口那棵老槐樹,它也在深情地望著這片廣袤的田地,這祖祖輩輩一直勞作、一生堅守的地方。
或許多年之后,我也會像爺爺這般依戀這片土地。望著那星星點點的燈火,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這樣一幅畫面:大片碧綠的農田,果園飄香、雞犬相聞,我和爺爺一起坐在那棵老槐樹下,延續(xù)著那份堅守……
【江蘇如東縣河口鎮(zhèn)于港初中】
點評
習作通過回憶陪爺爺摘蠶豆莢的一次經歷,表達了小作者由開始對爺爺堅守土地的不理解,到后來對祖祖輩輩農人將深情寄予土地的領悟,表達了青少年對故土的眷戀以及對像土地一樣默默奉獻的前輩的感恩。習作第四段運用插敘的手法,由實寫過渡到虛寫;最后一段運用了虛實結合法,使主題得到了升華。
(宋怡娟)
屋檐上的那抹綠
徐蘇婷
天空撕碎了藍色的幕布,僅留下屋檐上的那一抹綠,或許是鳥兒銜來的種子萌芽在了瓦礫間,怯生生地探出小腦袋。
那一次,雨從屋檐上猛地沖刷下來,狂風肆虐著大地上的一切。透過雨簾,我模糊地看見那株小苗瘦削的身軀在屋檐上左搖右晃。風這么猛烈,它一定支撐不到明天吧?果不其然,第二天一早,它就不見了蹤影。昨夜的狂風把瓦都掀翻了好幾片,估計這株小苗是活不了了。
父親爬上屋頂補瓦片,我在下面直嚷嚷:“爸,幫我看看屋檐上的那株小苗還在不在了!”父親費力地挪開散落的瓦片,隨著最后一片殘瓦被挪開,一抹綠跳進我的視野,“它竟然還活著!”我的眼眶頓時濕潤了……父親為了這個家,何嘗不像這被壓彎的小苗!他的工作是處理鎮(zhèn)上的污水,從不在意別人的冷眼,也從不抱怨生活的艱辛。前不久,父親在工作時扭傷了腰,只休息了三天就又去上班了,用他的話說:閑一天就少掙一天工資呀!
父親和我商量:“這株小苗長大了會影響屋頂,不如趁早拔掉!”我猶豫了半天,最終默默點頭。父親想把它從瓦縫中拔出,殊不知這株小苗竟牢牢地抓住身旁的瓦片。我不由自主地央求道:“爸,只要不礙事,咱們就留下它吧,給它一個生存的機會!”父親欣然應允。
幾天后,當我再次望向屋檐時,這株小苗竟抽出了新芽!這一抹綠雖飽受摧殘,卻依舊對這個世界投以微笑。我們身邊又何嘗沒有這樣的人?不僅僅是我的父親,那些鎮(zhèn)守邊疆的戰(zhàn)士們,無論環(huán)境多么惡劣,他們都恪守自己的一份初心,守土有責。還有那些任勞任怨的志愿者,那些不辭辛勞的支教老師,不也正如這一抹綠,扎根在每一個需要他們的崗位上嗎?他們用生命譜寫人生篇章,讓人肅敬,令人欽佩!
鳥翼劃開遠方的云,幾縷陽光從縫隙間流出,為這一抹綠鍍上了碎金。
人生路漫漫,雖歷經磨礪,卻綠意盎然。
【江蘇如東縣河口鎮(zhèn)于港初中】
點評
習作描寫了一株長在屋檐上的小綠苗,歷經狂風的肆虐和人為的拽拔,依然倔強地活了下來。小作者由小綠苗“雖飽受摧殘,卻依舊對這個世界投以微笑”聯(lián)想到了無私奉獻的父親、鎮(zhèn)守邊疆的戰(zhàn)士、任勞任怨的志愿者和不辭辛勞的支教老師,虛實結合,使主題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