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
渲染在白布上的一抹靛藍,亦是一份印刻在心中的責(zé)任與堅守。
——題記
老張是南通一藍印花布作坊的資深工匠,他從事這個行業(yè)30余年了。
近日,我有幸走近老張,走進他經(jīng)營的那家作坊,并一睹藍印花布制作的全過程。
這是一個并不算大卻很潔凈的工作間,工作間里堆放著一些已織好的白胚布。
柔和的光線將整間屋照亮,老張此時便端坐在工作臺前,用刻刀仔細地雕刻著圖案。他左手扶著板面,右手豎直持刀,一絲不茍地雕刻著。老張介紹道,雕刻花板時必須要果斷,否則鏤空的花型便會形成毛邊,影響美觀。我這才了解到刻板對于藍印花布的重要性。在老張手上,各式各樣栩栩如生的花紋圖案涌現(xiàn)出來,麒麟送子、鳳棲牡丹、二龍戲珠……著實令我驚嘆。
老張見我看得十分投入,沒有打擾我,轉(zhuǎn)身取來了黃豆粉和石灰粉,以一定的比例進行混合,調(diào)制成防染漿,加上適當(dāng)?shù)乃?,使其黏稠度適中,均勻刮于花板之上。
老張又將幾天前已曬干的花布依次放在了鐵籠子上面。他與另一位工友緊密配合,十分默契地將布前后隔開,又將鐵籠子懸掛在妙蘭草染料池之上。不同色度的布需要染的次數(shù)不同,淺色的話三四次就夠了,深色的話要十次左右。
第一次染的時候顏色為青藍色,隨著時間的推移,顏色會逐漸變成深藍色。當(dāng)看到鐵籠子從染料池撈出來的那一瞬間,水珠墜落,濺起漣漪,給人的感覺是十分驚艷的。
之后,老張又帶著我們來到屋后的院子里。只見地上鋪滿了印好的藍印花布,還有幾個工匠在遠處用工鏟將防染層上的灰鏟干凈。靛藍色的底紋這才顯現(xiàn)出來,摸起來有獨特的涼爽感,質(zhì)地十分堅實。手工制作的藍印花布產(chǎn)量極低,老張他們的工作收入并不高。但是老張說,選擇這份職業(yè)并不是看重金錢,而是享受這種過程,想要傳承、堅守它。
近日,在報紙上看到了這樣一則新聞:政府將加大對傳統(tǒng)工匠技藝進行保護與傳承的投入。附著的一張照片,正是老張喜氣洋洋的笑臉。
(指導(dǎo)教師:崔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