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王陽明《復羅整庵太宰書》手札考

      2023-07-11 09:20:23黃曉丹
      貴州文史叢刊 2023年1期
      關鍵詞:傳習錄王陽明

      摘 要:《答羅整庵少宰書》是《傳習錄》中所收錄的王陽明與羅整庵論學的書信之一。該書札流傳另有貴州省博物館、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復羅整庵太宰書》石拓本一種和墨跡紙本二種,以往收藏界和學界普遍認為此即為《答羅整庵少宰書》原札。本文通過梳理這三種書跡的版本源流,考證其款署、文字內容和鑒藏印,對?!秱髁曚洝返榷喾N明代刻本,認為這三種手札字跡系出一人手筆,且非王陽明本人手跡。想該作偽者應慣偽陽明手跡,另有相關的兩種所謂“陽明墨跡”,也應是其所偽。

      關鍵詞:王陽明 羅整庵 傳習錄 手札辨?zhèn)?/p>

      中圖分類號:B248;K8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705(2023)01-81-89

      《答羅整庵少宰書》是《傳習錄》中所收錄的王陽明與羅整庵論學的重要書信。該書作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為陽明思想體系近于成熟時期所作。羅整庵(1465—1547),名欽順,整庵其號,江西泰和人,弘治六年(1493)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尚書,后辭官,隱居鄉(xiāng)里專心研究理學。王陽明與羅整庵的這通信札,顯示了宋明儒學兩大流派的爭歧。王陽明弟子錢德洪謂“格物為學者用力日可見之地,莫詳于《答羅整庵》一書”1。嘉靖三年(1524),陽明弟子南大吉、南逢吉兄弟首次增編陽明論學書信進《傳習錄》,該書即收在其中。由于陽明思想影響的擴大,其逝后,《傳習錄》經(jīng)后代學者多次重編重刻,版本繁多。因此,后世學者研究陽明學,文獻的厘清辨析是個難題。正緣于此,陽明尚流傳于世的墨跡,因文稿的原真性,為陽明文稿的輯佚??碧峁┲匾獏⒖家罁?jù),其文獻價值不言而喻?!稄土_整庵太宰書》有清末石拓本,現(xiàn)藏于貴州省博物館。近二十年來,尚有墨跡紙本二種流傳于世。以往收藏界和學界普遍以為,貴州省博物館藏本即《答羅整庵少宰書》原本,學者多利用其補正刻本所漏。然而,筆者通過考證認為,貴州省博物館藏本《答羅整庵少宰書》并非陽明手書真跡,應為明人偽作。然而,名家手筆,多有仿者,令人真假莫辨,使用前還需先審慎考證。

      一、《復羅整庵太宰書》三種的版本源流

      (一)《復羅整庵太宰書》石拓本2

      款署:三月四日,六和舟次,侍生王守仁頓首,太宰整庵羅老先生大人執(zhí)事,馀空。鈐?。翰?。鑒藏?。骸按髮W士章”“陳弘謀印”。

      該石拓包括《復羅整庵太宰書》和光緒五年(1879)羅文彬跋。跋文敘述得書過程、刻碑緣由并逐一校對書跡與傳世刻本的異同。羅文彬(1845—1903),字質安,貴陽人,同治十年(1871)進士,官禮部主事1。從跋文可知,光緒五年(1879)羅文彬重修貴陽陽明祠,從賀縣林肇元處得此書跡原本。羅文彬跋:“是書舊弆桂林陳文恭家,后歸賀縣林方伯,比重修陽明祠,方伯欣然出示。”2由此可知,該書先為乾隆時廣西桂林人陳弘謀所藏,后為林肇元先世遞藏,并帶到貴陽。羅文彬得書后,請人刻石于貴陽陽明祠并刻跋于后。今該碑石已毀,存有拓本藏于貴州省博物館。貴州省博物館藏拓片為《王陽明法書集》3《王陽明書法作品全集》4收錄,題為《答羅整庵書》。又為《貴陽陽明祠·陽明洞碑刻拓片集》收錄,題為《致羅整庵書》。另,北京大學圖書館亦藏有該石刻拓片,與藏于貴州省博物館的拓本相同,系同出于貴陽陽明祠該書石碑。

      (二)《復羅整庵太宰書》墨跡全本(“正本”)5

      尺寸裝幀:26×263厘米。共四紙,手卷裝幀。抬頭款:侍生王守仁頓首,啟復太宰整庵羅老先生大人執(zhí)事。末尾款署:泰和舟次,守仁再頓首,六月廿日,余。鈐?。翰玻ǘ危?。鑒藏印:道心淵靜、養(yǎng)正書屋、姜氏宗孝、沈景初印、慎靜齋(三次)、慎靜齋鑒藏璽、道光之寶、王問之印、趙憶孫過眼、先庚字上辛、孫氏文融。

      該墨跡還為楊儒賓、馬淵昌也主編的《中日陽明學者墨跡》1收錄。因墨跡本幅前有一“正”字,故藏家稱為“正本”。該書文字為束景南《陽明佚文輯考編年》所移錄2,黎業(yè)明亦用其落款補刻本中《答羅整庵少宰書》所缺系年3。

      (三)《復羅整庵太宰書》殘本4

      尺寸裝幀:冊頁裝幀,共十二頁,每頁尺寸28×17.5厘米。抬頭款:侍生王守仁頓首,啟復太宰整庵羅老先生大人執(zhí)事。鈐?。翰?。鑒藏印:南安太守、九思、孫氏文融、曹如傒印、沈乃捷印、姜氏宗孝、心澈冰壺神凝秋水、新篁、承點。該墨跡原文共二千二百一十字,末尾有缺,因此未見末尾款署。

      二、《復羅整庵太宰書》手跡真?zhèn)慰?/p>

      清光緒五年(1879),羅文彬在賀縣林肇元處得到此書跡原本,雖稍有懷疑,但對之進行一番考證后,亦不敢認為是贗作。羅文彬所考證對校材料,為兩個版本的《傳習錄》及李贄本《陽明先生年譜》。他將書跡與刻本內容逐一對校后,得出異文十五條,“有異而似非者,亦有異而實是者”,故只能推測陽明作此書時,“觀兵九江,校卒南贛”5,軍旅中匆匆作二千多言,行文時錯漏紕繆在所難免。對于落款時間“三月四日”與《年譜》抵牾處,羅文彬亦認為是年譜之誤。羅文彬為清同治進士,時人稱其為“自鄭(珍)莫(友芝)而后,博雅多能”之人,然而由于其手上之史料所限,未免有誤判之處。近年來,隨著另外二件墨跡在收藏市場的出現(xiàn),通過比勘可以發(fā)現(xiàn),三件手札字跡完全相同,并出于一人手筆。既為一人手筆,那么何以手札的石拓本與墨跡全本抬頭、落款有所不同?關于這個問題,束景南先生曾對之有所考證:

      《王陽明全集》卷二《傳習錄》中有《答羅整庵少宰書》,即此書,但缺開首與結尾多句,致不知此書具體所作時間,題作“少宰”亦未當。今貴州省博物館藏有陽明此書石刻拓本,字跡與此真跡同,為今人多所引用,但此拓本署作“三月四日六和舟次,侍生王守仁頓首,太宰整庵羅老先生大人執(zhí)事”,今人遂皆以為此書作于三月四日,實誤甚。按錢德洪《陽明先生年譜》:“正德十五年六月,如贛。十四日,從章口入玉笥大秀宮。十五日,宿云儲。十八日,至吉安,游青原山,和黃山谷詩,遂書碑。行至泰和,少宰羅欽順以書問學。先生答曰……”是陽明六月由南昌往贛,十八日至吉安,則二十日前后至泰和,與此書真跡所題“六月廿日”相合?!玛柮魃性谀喜垖捵?,決無往贛州經(jīng)泰和之事。六和在杭州,其時何來陽明三月杭州舟次之事?其署之謬自不待言?!柮鞔藭硕嘟?jīng)刻石,必是原刻石(或原拓本)后漫漶毀損,結尾署句殘泐不復可識,后人遂臆將“六月”之六與“泰和”之和拼湊為“六和”,又將開首“侍生王守仁頓首復太宰整庵羅老先生大人執(zhí)事”截取放到書末,湊成此不倫不類之署句。今幸陽明此書真跡復出,得以澄清此誤案也。1

      以上考證認為,墨跡全本的出現(xiàn)澄清了石拓本造成的誤案,確定了陽明答羅整庵書的確切時間和地點。而對于墨跡全本與另一私藏墨跡殘本之間的關系,束景南先生則認為前者為“正定”抄寫本,后者為原本,其考證如下:

      無字句修改處,可見是一個改正的“正定”抄寫本(書前有一“正”字),字跡稍有差異,則顯是當時抄錄的一個留存本,或是陽明弟子及幕下書吏仿陽明筆跡抄錄的留備本。蓋原本真跡已寄羅整庵,而留存抄本則歸陽明。……稱羅整庵為“太宰”(吏部尚書),乃是因為其時羅整庵先在正德十四年春升吏部右侍郎(少宰),羅整庵不赴任?!谀喜年柮鞑幻髌淝?,故書中稱其為“太宰”(吏部尚書)。到嘉靖三年南大吉增刻《傳習錄》,將《答羅整庵太宰書》選入。這時陽明已知道當年羅整庵是升任少宰(吏部侍郎)而不是太宰(吏部尚書),故陽明將書中的“太宰”改為“少宰”,對書中的個別字句又作了一點修改(如將“守仁”都改為“某”),收進《傳習錄》,這就是今本即《傳習錄》卷中的《答羅整庵少宰書》。2

      對于以上的考證和判斷,還需存疑。這幾件手札的書跡雖亦出于“王體”,但總體書風軟懦,無陽明書風之勁挺利落,點畫結體亦與陽明同時期作品不盡相同。關于這幾件手札是否為陽明手跡的問題,近有論者從書法的角度考辨其非陽明手跡3,在此不再一一贅述。這里要進一步考辨證明的是,這幾件手札既非陽明手跡,亦非陽明授意弟子或幕下書吏謄寫,而是他人偽作。下文詳列其依據(jù)所在。

      首先,稱呼問題。書中,陽明自稱“侍生”,尊稱羅欽順為“老先生大人”,不合理?!笆躺奔磳W生之意,王陽明與羅欽順是學術上的諍友,互相仰慕切磋,并非師生關系。而羅欽順生于明成化元年(1465),雖比王陽明年長七歲,亦不至于王陽明稱呼其為“老先生”。王陽明有另一手札墨跡《奉壽西岡羅老先生》,現(xiàn)藏浙江省博物館,《王陽明法書集》《王陽明書法作品全集》收錄。該墨跡末署“陽明山人侍生王守仁頓首稿上,時正德丙子季春望后九日也”,該書作于正德十一年(1516),西岡即為羅欽順家鄉(xiāng),但此處所賀壽之“羅老先生”,并非羅欽順。據(jù)《羅整庵自志》,羅欽順生于“成化乙酉臘月八日”1,王陽明不可能在三月為其賀壽。羅欽順“乙丑得告,奉侍先公還鄉(xiāng),因疏乞終養(yǎng)”,可知,弘治乙丑年(1505)后,羅欽順父親致仕還鄉(xiāng),羅欽順遂向朝廷申請回家奉養(yǎng)父親。時間地點與墨跡相符,所以,王陽明賀壽之“羅老先生”,當指羅欽順父親。羅欽順父親羅用俊,天順四年(1460)舉人,曾任青田縣學諭,安慶府府學教授,官至翰林院編修、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2。王陽明對其自稱“侍生”,是恰當?shù)摹?/p>

      其次,落款時間問題。由羅文彬跋可知,貴州陽明祠所刻書,來源于賀縣林肇元家藏墨跡,亦為全本,并非束景南先生所猜想“原刻石(或原拓本)后漫漶毀損,結尾署句殘泐不復可識”。從書跡上看,兩種手札皆出一人手筆,如若為陽明手下書吏仿陽明字體所謄寫,即使謄寫過程可能產生筆誤,也絕不可能將落款時間,一本寫作“三月四日”,一本寫作“六月廿日”。關于陽明作書的具體時間,除以錢德洪《陽明先生年譜》所載可為依據(jù)外,尚有幾條佐證。一是羅欽順《困知記》載,“庚辰春,王伯安以《大學》古本見惠”3,可知羅欽順接王陽明信并贈書,是在庚辰春,羅欽順隨后即回信與之論學,這通回信即《困知記》中所收錄《與王陽明書》第一通,其標題下標注小字“庚辰夏”,可知王陽明接信時間當在此之后,因而不可能是在三月回信。二是《答羅整庵少宰書》,末尾言“秋盡東還,必求一面”,據(jù)語意可推知王陽明作書時間應離秋季不遠,更可能在夏而不在春?!稄土_整庵太宰書》所謂“正”本,對落款時間和地點做了調整,這一修改過程透露出作偽者可能在一番斟酌之后,覺前一作落款時間地點明顯有破綻,再次進行修正。

      再次,文字內容的錯倒脫衍。光緒五年(1879),羅文彬將所見王陽明手札墨跡,與《傳習錄》幾個刻本對校,校出十五條異文。今墨跡全本(“正本”)出,與石拓本比勘,可以發(fā)現(xiàn)大部分“異文”已為“正本”所改正。而“正本”仍存有幾條內容與刻本異?,F(xiàn)以《傳習錄》嘉靖二十九年(1550)王畿本、《傳習錄》嘉靖三十年(1551)衡陽書院本、《陽明先生文錄》嘉靖十四年(1535)聞人詮本、《王文成公全書》隆慶六年(1572)謝廷杰本四個較早的刻本對校,按順序列舉兩條說明問題。

      第一,“便因以格物一段工夫也”句,“因”字,諸刻本皆作“困”。羅欽順《與王陽明書》中亦有“何必于入門之際,便困以格物一段工夫也”一句4,考羅欽順《困知記》嘉靖十六年(1537)鄭宗古刻本、天啟三年羅珽仕刻本,皆作“困”字??芍?,陽明信中引用的是羅欽順原話。又據(jù)書信上下文意,王陽明認為學者不必在入門之際,就受制于朱子格物之說。此處為“困”字意思更順暢。

      第二,“此不可以知格物之學乎”句,“不可以”,諸刻本皆作“可以”。據(jù)書信上下文意,王陽明認為理無內外、性無內外,故學也無內外之分。所以,“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性之德也,合內外之道也。此可以知格物之學乎”5。王陽明認為修身養(yǎng)性,與致用崇德是內外相統(tǒng)一的。懂得這個道理,便可以懂得“格物之學”。所以,此處應作“可以”,而非“不可以”。

      除以上兩條外,墨跡全本尚有幾條與諸刻本異。“平生于朱子之說如耆龜”句,諸刻本皆于“耆龜”二字前增“神明”?!按卣\有大不忍者隱與其中”句,“大不忍者”,墨跡殘本作“大不安者”,諸刻本皆作“大苦者”?!扒锉M東還,必求一會”句,“一會”,諸刻本皆作“一面”。

      綜上所校,可以看到,“正本”在對之前兩個抄本誤筆處進行修正后,雖大部分得以改正,但仍存留幾條未改凈之處。上文對校所選取的四種刻本,版本源流不一樣,其中《答羅整庵少宰書》,文字亦非完全相同。然而在以上所校幾條上,諸本皆同,而墨跡本異,即亦說明墨跡本抄寫有誤,或其抄寫時所據(jù)底本有誤。由以上對稱呼、落款時間、文字內容的考證可以判斷,《復羅整庵太宰書》所流傳三種,皆非陽明手跡,亦不可能是其手下書吏所謄寫,而三種皆鈐印“伯安”,作偽意圖明顯。

      三、偽作的年代及史料價值

      考墨跡全本(“正本”)的鑒藏印,其中姜宗孝、孫文融、沈景初皆為余姚人,生活于嘉靖、萬歷間。說明此偽作一開始在陽明家鄉(xiāng)余姚流傳。又,2001年,北京瀚海拍賣現(xiàn)姜宗孝書法一件1,鈐印“姜氏宗孝”,與此鑒藏印同,證明該印的真實性。

      據(jù)《余姚舊志人物》載,“姜子羔,字宗孝,號對陽。父應期,學于王守仁。子羔,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授成都府推官,累遷陜西副使。薦治行第一,有旨補邊方巡撫。時張居正為政,子羔出其門,素不屑依附,遂遷行太仆寺卿。尋罷。家居屏跡益發(fā)明良知之說。卒年七十八?!?考瀚海拍賣姜宗孝書法落款“作于萬歷二十七年……時年七十有七”,知姜宗孝生卒年為(1532—1600),因此偽作至少在其所生活的年代已流傳。

      由于萬歷后陽明的著作仍刊印不斷,魚魯豕亥,以訛傳訛者不少。偽作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傳習錄》早期版本的面貌,因此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如關于該書中陽明的自稱,在所對校的四個刻本中,發(fā)現(xiàn)僅有嘉靖二十九年(1550)王畿本作“守仁”,與這幾種手札墨跡同,而其馀諸本皆作“某”;嘉靖三十五年(1556)錢德洪定本后,通行諸本皆稱“某”。因南大吉在嘉靖三年(1528)首次刻《傳習錄》本,現(xiàn)未見存世,究竟是作“守仁”,還是作“某”,不得而知。只能說明陽明逝后其后學對《傳習錄》傳本的重刻,不只是補其漫漶與缺漏,也有編者據(jù)己意而篡改之處。

      四、與作偽者相關的其他“陽明墨跡”

      依據(jù)此作偽者書寫風格及其鈐印,再對照傳為王陽明的墨跡作品,還可以發(fā)現(xiàn),另有《寄何燕泉》《與王純甫》兩件手札墨跡,亦為該作偽者所作。

      《寄何燕泉》手札墨跡,今藏上海博物館,《王陽明法書集》《王陽明書法作品全集》收錄。該書文字為《王陽明全集補編》所收錄1。王陽明寄何燕泉書,共有二通,見于《陽明先生文錄》嘉靖十四年(1535)聞人詮本,編在外集卷五,《陽明先生文錄》十七卷嘉靖二十六年(1547)范慶刻本,編在卷四2。諸刻本在標目下系年“戊子”,即嘉靖七年(1528)。此《寄何燕泉》墨跡內容,即為第一通。該書作于嘉靖七年(1528)陽明扶病平廣西動亂之時。書中陽明言“地方事茍幸平靖,伏枕已逾月,旬日后亦且具疏乞還”,據(jù)《陽明先生年譜》,嘉靖七年(1528)十月十日,陽明上《乞恩暫容回籍就醫(yī)養(yǎng)病疏》3,由此減去“旬日”,知此書應作于九月末。而墨跡落款時間為“六月四日”,明顯有誤。墨跡抬頭款稱呼何燕泉作“老先生大人”,亦不合理。

      圖六 《寄何燕泉》手札墨跡

      何燕泉(1474—1536),名孟春,字子元,燕泉其號,郴州人。弘治六年(1493)進士,累遷右副都御史,巡撫云南。嘉靖初年,進吏部左侍郎?!按蠖Y議”之爭起,被貶南京工部左侍郎。嘉靖六年(1527)引疾歸。及《明倫大典》成,削籍,家居卒4。何燕泉為王陽明昔日同僚,亦兼學友、詩友,生于成化甲午年(1474),還比陽明小兩歲,更不可能有“老先生”之稱呼。對照《復羅整庵太宰書》和《寄何燕泉》兩偽作,作偽者之破綻顯而易見。

      《與王純甫》手札墨跡,今藏上海博物館,《王陽明法書集》收錄?!锻蹶柮魅ㄐ戮幈荆芬其洸⒖肌氨酒c明嘉靖十二年(1533)黃綰序刊本《陽明文錄》卷四《寄何燕泉》二幾乎一字不差,只是在末尾多出了‘不宣……等二十個字”1?!锻蹶柮魅a編》收錄并認為其為偽作2。錢明《〈王陽明全集〉佚文匯編考釋》則認為“本篇系陽明手跡,似無可懷疑。然從內容分析,又覺得此信不可能寫于三月二日”3。王陽明另有《與王純甫》書四通和《別王純甫序》一篇,均作于正德六年至九年間(1511—1514)。從《陽明先生年譜》看,陽明晚年并無與王純甫交游。從該書信中內容“兵冗中”“仆臥病四月,咳痢日甚,耳聾目眩,視聽皆廢”來看,其時陽明還在廣西平亂軍中,病情已非常嚴重。又,書中言對方贈之“珍集”,則應指何燕泉贈以新刻著述《馀冬序錄》??己窝嗳丁粹哦蜾洝敌颉罚浴拔熳佣c,夫予之為學,是閏,帙成六十馀卷,以歲陽為序,遂題曰《馀冬序錄》”4,可知其文集恰是在嘉靖七年(1528)閏十月刊行。從《寄何燕泉》前一通信言“臥病逾月”,至此通言“臥病四月”,陽明此書應作于十一月,離病逝不遠。顯然,該書內容是王陽明寫與何燕泉的第二通回信。作偽者將其錯當作寫與王純甫的信,又隨意編造時間,以致造成混亂。

      五、馀論

      陽明書跡藝術價值與學術價值兼?zhèn)?,既深受藏家珍視,也倍受學界關注。作者書跡是輯佚文一大來源。吳光先生等編校的《王陽明全集》、束景南先生所輯《陽明佚文輯考編年》《王陽明全集補編》,對流傳于世的陽明書跡多有收錄,以補傳世刻本之不足,但難免有誤收和失于考證之處。誠如束先生所言:“陽明身負重名,后世多有托名偽作,魚目混雜。故輯佚必當有考辨,真?zhèn)文?,反貽誤后人,甚或予陽明研究造成混亂?!?現(xiàn)存的陽明書法作品真?zhèn)位祀s,為保證史料的可靠性,學界亦對其關注有加。如計文淵先生已有《王陽明法書偽跡考論》2《王陽明〈西湖〉詩碑辨?zhèn)巍?等文考證偽陽明書跡多件。從這些考述來看,偽作早在明末清初即有之。上文所論及幾件偽陽明手札書跡,內容其實皆見于傳世陽明集刻本,有刻本供比勘校對,更有助于辨別真?zhèn)?,尤其是手札,對款署的考證尤易見出偽造破綻。昔者限于信息阻塞,史料傳抄等困難,輯佚者失于考辨,或為難免。近年,隨著文獻整理工作的深入,《王陽明文獻珍本叢刊》《陽明文獻匯刊》《陽明文獻匯刊二編》影印,“王陽明文獻典籍普查、復制和研究叢書”等成果問世,甚至陽明師友、陽明后學的諸多文集都得以整理刊行,為文獻辨?zhèn)慰紦?jù)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更有利于我們開展研究工作。通過上文對偽陽明書札的考辨來看,該偽者慣偽陽明手札,其偽作傳世或尚有其他,則還有待識別。

      Identification of the Letter Reply to Luo Zheng-an Taizai

      Huang Xiaodan

      Abstract:Answer to Luo Zheng-an Shaozai Shu is an important letter of Wang Yangming and Luo Zheng-an's discussion which was collected in Ch'uan-hsi lu.The letter with another name Reply to Luo Zheng-an Taizai which spreads as a stone rubbings and two ink papers.In the past , collection circle and academia field generally thought that is the original of Answer to Luo Zheng-an Shaozai .In this paper, through sorting out the editions of the three kinds of handwriting, textual research, the signature, text content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seal, and the verification of many Ming dynasty versions of Ch'uan-hsi lu, we believes that the three kinds of handwriting are written by one person, but not by Wang Yangming, and they are fake works of Ming dynasty, 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reflect the appearance of the early version of? Ch'uan-hsi lu , In addition, other two kinds of Yangming handwriting related to the forger are identified.

      Key words:Wang Yangming;Luo Zheng-an;Chuan-hsi lu;Identification

      (責任編輯:張 明)

      作者簡介:黃曉丹,女,1981年生,廣東汕頭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歷史文獻學、儒學文獻。

      1 王守仁著,王曉昕、趙平略點校:《王文成公全書》卷二《語錄二》,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49頁。

      2 按,《復羅整庵太宰書》石拓本貴州省博物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有藏。

      1 瞿冕良編著:《中國古籍版刻辭典》,蘇州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536頁。

      2 孫鳳岐主編:《貴陽陽明祠·陽明洞碑刻拓片集》,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6頁。

      3 計文淵編:《王陽明法書集》,西泠印社出版社1996年版。

      4 故宮博物院、紹興博物館王陽明研究院編:《王陽明書法作品全集》,故宮出版社2019年版。

      5 按,《復羅整庵太宰書》墨跡全本(“正本”)為私藏。

      1 楊儒賓、[日]馬淵昌也主編:《中日陽明學者墨跡》,臺大出版中心2008年版,第24~26頁。

      2 束景南編:《陽明佚文輯考編年》下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640~646頁。

      3 黎業(yè)明:《王陽明〈傳習錄〉中論學書年考證》,《明儒思想與文獻論集》,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第217~218頁。

      4 按,《復羅整庵太宰書》殘本為私藏。

      5 孫鳳歧主編:《貴陽陽明祠·陽明洞碑刻拓片集》,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頁。

      1 束景南編:《陽明佚文輯考編年》下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646頁。

      2 《王陽明〈復羅整庵太宰書〉原札賞析》,中山小欖攬月閣2019年自印本。

      3 王亦白:《王陽明〈復羅整庵太宰書〉考》,《收藏》2019年第八期,第40~51頁。

      1 羅欽順著,閻韜點校:《困知記》,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261頁。

      2 羅欽順著,閻韜點校:《困知記》,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263~267頁。

      3 羅欽順著,閻韜點校:《困知記》,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125頁。

      4 羅欽順著,閻韜點校:《困知記》,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216頁。

      5 陳榮捷:《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48頁。

      1 倪文東主編:《中國書法年鑒2001》,廣西美術出版社2006年版,第328頁。該件版圖收錄于雅昌藝術網(wǎng):https://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15000949/。

      2 余姚市史志辦公室編:《余姚舊志人物》,線裝書局2018年版,第86頁。

      1 束景南、查明昊輯編:《王陽明全集補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419頁。按,該編誤釋“泉何”為“永丁”,故將此篇題為《致永丁執(zhí)事手札》。

      2 劉悅等編纂:《王陽明著述篇目索引》,學苑出版社2019年版,第262頁。

      3 諸煥燦編著:《陽明先生年譜引證》,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210頁。

      4 邱樹森主編:《中國歷代人名辭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811頁。

      1 吳光、錢明、董平等編校:《王陽明全集(新編本)》第五冊,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820頁。

      2 束景南、查明昊輯編:《王陽明全集補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406頁。

      3 錢明主編:《陽明學新探——紀念王陽明逝世四百七十周年暨國際陽明學研討會》,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319頁。

      4 何孟春:《〈馀冬序錄〉摘抄內外篇》,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1頁。

      1 束景南編:《陽明佚文輯考編年》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3頁。

      2 計文淵:《王陽明法書偽跡考論》,《貴州文史叢刊》2019年第二期,第69~78頁。

      3 計文淵:《王陽明〈西湖〉詩碑辨?zhèn)巍?,《貴州文史叢刊》2018年第三期,第84~92頁。

      猜你喜歡
      傳習錄王陽明
      明·王陽明《傳習錄》
      山西水利(2023年3期)2023-07-27 03:21:32
      An Analysis of the Non-mandatory Explicitation in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Chuanxil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etics
      論王陽明的仁孝思想
      閱讀史視角下的《傳習錄》研究
      《傳習錄》選讀(下)
      《傳習錄》選讀(上)
      《傳習錄》“以象達意”式論述語言鑒賞
      王陽明“因時致治”法律思想探討
      法律史評論(2016年0期)2016-11-08 01:42:10
      淺析王陽明“知行合一”說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43
      關于王陽明的入仕之道
      手游| 齐齐哈尔市| 龙里县| 彰化县| 龙南县| 荆门市| 当涂县| 奉贤区| 安徽省| 修文县| 敦化市| 庆安县| 府谷县| 辉县市| 涟源市| 安康市| 连平县| 滨海县| 布尔津县| 德保县| 绥芬河市| 时尚| 商河县| 阿坝县| 甘孜县| 色达县| 宜丰县| 吐鲁番市| 汝阳县| 中卫市| 五台县| 师宗县| 当雄县| 钟山县| 西安市| 湘潭市| 深圳市| 沁源县| 肇源县| 大英县| 萨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