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萬林
60年前的夏日里,看露天電影是人們乘涼娛樂的好去處。
當時,電視還沒有進入百姓家,看電影只能到電影院,不但要花上幾角錢,還要跑很遠的路。露天電影一般在機關(guān)、學校、部隊的大院放映,雖然影片大部分都是電影院很早就放過的老片,但對于住在大院附近又很少去電影院的居民百姓來說仍是很新鮮。再說看露天電影只需幾分錢,有的還免費,何樂而不為。我小時候住在東直門羊管胡同,在靠近南館公園東南方有一部隊大院,夏天常放露天電影。那時往往一聽說大院有電影,人們就忙不迭地提前吃飯,孩子們甚至顧不上吃飯,拿了板凳早早就去占地兒。
看露天電影,不僅看電影,還可以近距離地看怎么放電影,因而電影還沒放,電影機旁就圍滿了人,我也擠在人群中伸著脖子看放映員如何支起放映機,如何把片子熟練地放到放映機的片盒中,再把片子邊上的齒孔一一放入輪齒當中,比起在電影院看電影更有意思。沒想到以后到了北大荒農(nóng)場我還真當了幾年電影放映員,這是后話。
露天電影常常在公園里放映,稱為消夏電影晚會。當年,北海、景山、中山公園、勞動人民文化宮一到夏天,周六、周日都會舉辦露天電影晚會。晚會前兩天,公園都會在報紙上登出廣告,公園門口也都會懸掛舉辦電影晚會的告示,將日期、時間、放映點地址和放映的電影片名公布于眾,有的還將放映的電影宣傳招貼畫一一貼在告示旁。
每次晚會,每個公園都會設(shè)置幾處放映點。北海天王殿、小西天、東岸水電站及東門口附近,中山公園藍亭碑八柱亭附近,景山南門和少年宮門前等一些稍寬闊的場地和文化宮的露天勞動劇場都曾是放映點。放映點早早掛起了銀幕,銀幕旁掛著當晚放映電影的海報,銀幕前擺著幾排小馬扎,早來的觀眾就可以得到坐席,晚來的就只能站著看了。
每個放映點可以放映一至兩部片子,這樣,一晚上就會有多部電影先后在公園里同時放映,人們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觀看。有時候,還可以趕場,一個點的電影看完了,馬上趕到另一個點看剛剛開始放映的第二部電影。覺得一部片沒意思,可以立刻轉(zhuǎn)移戰(zhàn)場,到另外一個點看另外一部片,雖然是半截兒看起,遇到有意思的片子也看得津津有味。還有的人為了不放過自己喜愛的片子,在兩個放映點之間來回跑,交叉著看,結(jié)果哪個片也沒看全,但畢竟知道了大概劇情,也沒枉費了一番辛苦。
電影晚會上放映的片子往往是電影院放過不久的二輪三輪片,有的還曾經(jīng)是熱映片。為了滿足不同觀眾的口味,公園一晚上常常安排不同類型的影片放映。孩子們最愛看的自然是像《渡江偵察記》《狼牙山五壯士》一類的打仗片;《林則徐》則是大人們所愛;兒童們看起動畫片《大鬧天宮》則目不轉(zhuǎn)睛;老人們一進園往往直奔新鳳霞演的評劇《劉巧兒》而去。
參加公園消夏電影晚會,顧名思義,不但看電影,還能消夏逛公園。因此,有的是拖家?guī)Э?、扶老攜幼,有的是情侶成雙結(jié)對,還有的是學生搭幫結(jié)伙。從下午5點鐘晚會開始入場就來到公園,先欣賞公園美景、談情說愛、嬉笑打鬧,再看電影,真是一舉多得。在北海參加晚會,還可以租一條船,在水中盡情蕩漾,然后停在岸邊,坐在船里看岸上放映的電影,如果趕上放映的是《祖國的花朵》,隨著《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歌聲,影片中的北海和現(xiàn)實中的北海渾為一體,好像自己也融入影片之中,讓人流連忘返。
那時候,露天電影也是夏日社會活動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每年7月是中朝友好互助合作條約簽訂紀念日,9月是朝鮮國慶,都在夏日里。我上學的五中有個金日成班,為了慶祝這兩個日子,曾在學校操場上舉行電影招待會,待朝鮮駐華使館的官員、學校校長和金日成班的學生代表相繼講話后,便開始放露天電影。這時放的電影都是尚未公演的新片,記得一次放映的是《紅日》,還有一次放映的是《哥倆好》,張良一人扮演的孿生兄弟同時出現(xiàn)在銀幕上,讓同學們驚嘆不己。
就在我寫完這篇回憶時,從網(wǎng)上得知龍?zhí)豆珗@前些年也曾舉辦過消夏電影主題晚會,園內(nèi)五個放映點十多天放映了100部百年歷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每晚票價僅兩元,平均每天接待觀眾一萬人??磥黼娪安粌H僅在影院放,也該走進公園、走進社會、走進平民百姓。
編輯 宋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