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文獻梳理分析大學生入黨啟蒙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運用深度學習去破解學習上的難題。提出了入黨啟蒙教育深度學習的內涵和特征,分析入黨啟蒙教育深度學習的實施條件,設計了開展入黨啟蒙教育深度學習的實施路徑,從而增強入黨啟蒙教育的效果,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關鍵詞:入黨啟蒙教育;深度學習;大學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保持黨員隊伍先進性和純潔性”,這對高校開展黨員的教育培養(yǎng)提出總體要求。作為黨員教育培養(yǎng)最基礎的環(huán)節(jié),入黨啟蒙教育的效果決定著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入黨啟蒙教育是高校面向所有大一學生開展黨的基本知識教育,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性修養(yǎng)、端正入黨動機。
入黨啟蒙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1.教育的實效性不足,與教育目的存在差距。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定義,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之后,取得的實際效果與教育目標相符合的程度。[1]參照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解釋,入黨啟蒙教育實效性是學生接受入黨啟蒙教育實際效果與教育目標的符合程度,即學生的理想信念是否堅定、黨性修養(yǎng)是否增強、入黨動機是否端正。
在實際教育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中,吳躍峰(2015年)指出存在教育培訓實效性不強的問題。[2]葉卉等(2020年)也指出部分高校在入黨教育中存在學習內容形式單一、教育效果不佳。[3]周靜(2019年)指出學生的入黨動機很難被量化,存在功利化、實用化的傾向。[4]黃武南(2013年)指出學生的入黨動機存在狹隘的功利主義傾向。[5]房曉軍等(2020年)指出大學生的立場不夠堅定,黨性修養(yǎng)需要進一步加強。[6]可以看出,入黨啟蒙教育實效性方面存在不足,對黨員隊伍先進性和純潔性是不利的。
2.教學模式不夠創(chuàng)新,知識點之間缺乏關聯(lián)。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形成穩(wěn)定教學結構形式。[7]入黨啟蒙教育的教學模式是在教學過程中保持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之間的穩(wěn)定平衡,既注重教師與學生的教學互動關系,又注重教學內容對學生政治理論素質的培養(yǎng)。
廉思(2017年)指出教學中存在灌輸型教學模式,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8]林仕堯(2016年)指出思想教育、專業(yè)知識教育與學生的生活教育聯(lián)系不密切。[9]戴衛(wèi)義(2016年)等人指出黨員教育的碎片化、形式化,對學生培養(yǎng)較少。[10]可以看出,入黨啟蒙教育在教學模式上忽略教師榜樣引領作用,教學知識點之間缺乏結構關聯(lián)。
3.思想認識存在差異,評價體系不夠標準。陳朝勇(2018年)在研究中指出忽視了受教育主體“人”的要素,忽視了受教育主體的特殊性。[11]曹靜(2020年)等人指出部分高校入黨啟蒙教育的質量參差不齊,教育質量評價體系須進一步完善。[12]秦嶺(2022年)指出大學生對黨的認識存在思想差異。[13]可以看出,入黨啟蒙教育存在著教育針對性不足,無法滿足學生思想認識差異化的需要,教育質量的評價需要進行科學的論證。
深度學習的內涵和特征
教育領域的研究者們運用深度學習開展理論和實證研究,去破解學習上的難題。1976年,馬頓和賽爾喬指出深度學習是理解性的學習。[14]作為我國最早研究深度學習的黎加厚研究團隊(2005年),指出深度學習能夠將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解決學習問題[15]。 埃里克·詹森(Eric Jensen,2010年)和黎安·尼克爾森(LeAnn Nickelsen,2010年)認為,深度學習是知識經(jīng)過教師的分析與加工,學生吸收之后轉變思想觀念和行動[16]。郭華(2016年)認為深度學習離不開教師和學生主體的作用[17]。美國卓越教育聯(lián)盟(2011年)指出深度學習向學生傳遞豐富的核心內容,引導他們有效學習,還能將其所學付諸應用。[18]
綜上得出,入黨啟蒙教育深度學習的內涵是在教師黨員榜樣引領下,學生能夠圍繞保持黨員隊伍先進性和純潔性這一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思想進步、獲得成長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把握思想成長的本質和規(guī)律,形成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從而解決入黨啟蒙教育實效性不足、教學模式不夠創(chuàng)新、學生思想差異等問題,保持黨員隊伍先進性和純潔性。
入黨啟蒙教育深度學習不同于一般的學習,須對入黨啟蒙教育進行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施,能夠改變大學生原有的舊思想,培養(yǎng)他們高階思維學習模式,引發(fā)他們主動地、理解性地學習黨的知識,并對知識點進行深層次的整合、建構以及轉化,不斷提升他們的黨性修養(yǎng)。通過對比,入黨啟蒙教育深度學習具有三個方面特征:
1.注重教師黨員榜樣引領作用。入黨啟蒙教育深度學習更加注重教師黨員榜樣引領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榜樣的作用就是要幫助學生作為主體不斷挑戰(zhàn)自我,把對黨的認識提高到更高的層次。教師在教學中發(fā)揮主動引導作用,能夠掌握學生知識水平,創(chuàng)造學習情境,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導。學生深度學習的初階狀態(tài)是能夠自主自發(fā)地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并能從中獲得收獲。
2.注重課程知識的建構。入黨啟蒙教育深度學習更加注重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建構。入黨啟蒙教育的知識內容不是零散、碎片、雜亂的,而是有邏輯、結構和體系的,能夠為學生的思想成長打下深厚的基礎。學生以建構的方式將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將黨的理論知識進行個人化的關聯(lián)和建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深度學習的中階狀態(tài)是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
3.注重對知識的遷移運用。入黨啟蒙教育的深度學習更加注重對知識的遷移運用,是一種有目的、解決問題的學習,實現(xiàn)知識向學生個體經(jīng)驗轉化,實現(xiàn)對知識的掌握。學生對黨的理論知識不斷深入理解,對關鍵要素進行判斷和把握,可以在類似的情境中不斷延伸和發(fā)展,學生深度學習的高階狀態(tài)在新的學習情境中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如果學生對入黨啟蒙教育知識只是簡單的復制、常規(guī)的記憶,不僅無法深刻領會知識的精髓,更不能達到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效果。
實施條件
1.建立深度學習的理念。在深度學習的背景下,師生需要建立深度學習的理念。深度學習的“深度”建立在對學習本質的認識上,是培養(yǎng)學生超越自我的一種科學理念。入黨啟蒙教育開啟的是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無限探索,追求共產(chǎn)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教師應當具有科學的、正確的教育觀念,并且與思政課教師、學生工作隊伍、黨務干部等多元主體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共同關注學生的收獲,而不是聚焦“教師教了什么,學生工作隊伍做了什么”。
2.發(fā)揮教師黨員的榜樣引領作用。深度學習倡導的是師生之間形成一種平等和進步的關系。入黨啟蒙教育不單是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也不是以學生為主的課外活動,教師的身份發(fā)生了轉化,從一名教育者變成一名榜樣引領者。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和思考邏輯,利用“翻轉課堂”或“探討式教學”的教育方式,能更好地去研究如何開展入黨啟蒙教育,為他們的思想成長制定科學的方案。
3.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特別是學習動機由被動轉變?yōu)樽陨淼某砷L和社會的需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黨課的學習中,與教師、教學內容形成統(tǒng)一的整體。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止于黨的基本理論知識,還應該主動了解黨的百年歷史,了解并認同黨史背后蘊含的情感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高級的思維情感,成為我黨堅定的擁護者。
實踐路徑
為更好地開展入黨啟蒙教育,使學生達到深度學習和深度啟蒙的效果,本文設計了入黨啟蒙教育的實踐路徑。
1.對教師開展深度學習理論培訓。入黨啟蒙教育深度學習對教師榜樣引領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對思政課教師、學生工作隊伍、黨務干部等多元主體進行深度學習理論方面的培訓。培訓內容圍繞深度學習的本質和特征、作用、實施途徑等方面進行有效的培訓。在培訓形式上,要讓受訓教師充分體驗到深度學習的過程,如果教師不能體驗深度學習的理念,就很難在自己的工作中進行深度學習的教學和實踐。
2.對學生進行預評估。面對學生固有的思想和學習方式,教師在開展入黨啟蒙教育之前需要對學生思想狀況進行預評估。預評估,能夠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對黨的認識,利于明確教學內容,解決學生實際困難。預評估內容包括學生現(xiàn)階段的思想狀態(tài)、學習習慣和方式等。通過預評估,使得教師尊重學生思想差異、掌握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特點和需求。這樣,教師站在學生成長的立場上進行教育供給,設計出符合學生思想成長的教學安排,在學習中進行指導,利于教育培養(yǎng)效果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建立起聯(lián)系。
3.對課程開展深度互動。預評估之后,還要在課程中與學生進行深度互動。課前,由于學生對入黨啟蒙教育的課程和授課教師不夠了解,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重點是幫助學生了解這門課程,可以提供課程中黨的基本知識、黨的歷史基本信息,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的安排,增強他們對黨的了解,并建立對教師的信賴,從情感上不斷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課中,發(fā)揮教師黨員榜樣引領作用,進行探究式的學習,讓學生在黨的理論學習中有切身的體驗,將知識建構成為他們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增加黨史的案例分享、情景劇等環(huán)節(jié),學生針對具體的案例內容發(fā)表見解,教師對學生的見解進行引導,促進學生進行知識構建,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課后,教師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學習效果直接反映了學生的思想和學習態(tài)度,要用恰當?shù)姆绞胶饬拷Y果。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提交的學習報告或者調研報告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還可以進行自我評價,促進他們對知識點進行遷移,加強對黨的基本知識的理解。
參考文獻:
[1]楊洪澤.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2]吳躍峰.大學生黨員發(fā)展質量保障體系研究——基于下沙高教園區(qū)的調查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3):73-75.
[3]葉卉,劉剛. 新時代高校入黨教育范式構建的基本原則和實踐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7):42-44.
[4]周靜.大學生黨員發(fā)展質量現(xiàn)狀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1):51-53.
[5]黃武南,蔣韜.高校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現(xiàn)狀及改善對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6):79-82.
[6]房曉軍,馬燕芳. “兩個維護”:新時代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的首要任務[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8):22-24.
[7]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74-81.
[8]廉思.“95 后”大學生入黨狀況的新特征——基于全國 157 所高校的實證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9):89-92.
[9]林仕堯.高校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態(tài)化審視[J].思想理論教育,2016(5):72-75.
[10]戴衛(wèi)義,張萬茂.新常態(tài)下大學生黨員培養(yǎng)教育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4):141-144.
[11]陳朝勇.藝術類大學生黨員培養(yǎng)的二元困境及其對策[J].學生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2):46-48.
[12]曹靜,吳曉培,曹盧,等.大學生“浸潤式”入黨啟蒙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學生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5):50-52.
[13]秦嶺,李文超.大學生入黨啟蒙教育的新訴求、新轉變與新路徑[J].北京教育(高教),2022(8):58-60.
[14]彭紅超.智慧課堂環(huán)境中的深度學習設計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9.
[15]何玲,黎加厚.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計算機教與學,2005(5):29-30.
[16]JENSEN E,NICKELSEN L.深度學習的7種有力策略[M].溫暖,譯.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0-11.
[17]郭華.深度學習及其意義[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25-32.
[18]Alliance for Excellent Education. A time for deeper learning:Preparing students for a changing world[R]. Washington:Alliance forExcellent Education,2011.
[責任編輯: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