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貴沖
閑時,翻翻舊雜志,讀讀老書,是我最近癡迷的事。
舊的老的《散文選刊》成了我的首選。我1998年參加工作,從1999年開始訂閱《散文選刊》,直到2006年止,后2012年又訂了一年,感覺讀起來再也找不到那種閱讀的快感了,遂罷訂。幸運的是,只有1999年度的丟失了幾期,其它的都在,厚厚的一疊,除沾滿了時間堆積的滄桑感外,并不影響翻閱。
其次是《文學自由談》,這份每年6期的雙月刊我訂閱的時間最長。最初知道這份雜志,還是在曲靖師專求學時期,看到一則免費贈閱廣告,廣告的正是《文學自由談》。我清楚地記得,是以韓石山批評謝冕的文章為廣告內(nèi)容,于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寄去了地址和郵資,不幾天果然收到了這期雜志。
閱讀后,我愛上了這份雜志,準確地說,是愛上了這份雜志中的特約作者李國文老師的文章。工作后,有了微不足道的工資供自己自由支配,訂閱《文學自由談》成了我每年的標配,閱讀李國文老師的文章成了我最甜蜜的記憶。如今,這份雜志我仍然訂閱著,只是從幾年前就再也讀不到李國文老師的文章了,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遺憾。
為了彌補這個遺憾,我花高價從網(wǎng)絡(luò)上購來了李國文老師獲獎的散文集《大雅村言》,如癡如醉地閱讀、咀嚼、反芻、消化,讀到令人拍案叫絕的句子,常常忍不住笑出聲來。如在《詩人的感覺誤區(qū)》(《文學自由談》1995年03期)中,李國文老師寫道:“歷史上有許多不安分的隱士,雖然身隱山林,但心向市廛,人在終南山里隱居著,搖著扇子做逍遙狀,但總是情不自禁地從窗戶里探出頭來,張望人水環(huán)繞的長安,一有機會就指手畫腳,指點江山。”道貌岸然假斯文之態(tài)倏然眼前。又如在《嵇中散之死》中,李國文老師又寫道:“所以,文學界的這些‘拒絕投降的爺們,不過嘴上功夫,說說而已,一到名利場,個個身手不凡,都是具有相當段級的武林高手。”口是心非、追名逐利之狀肉眼可見。如今,偶爾翻翻這本書,偶爾翻翻那些《文學自由談》雜志,都有一種時光倒流的感覺。
那些年訂閱的報紙雜志還有《隨筆》《詩刊》《小說月報》《小學語文教師》《中國教師報》等。正是這些報紙雜志,陪我度過了那些易使青春墮落的歲月。最近,找到它們,順手抄起其中的一本來,讀幾頁,成了我最快樂的時光。
這些,足見我是一個懷舊念舊的書呆子。有人說,當一個人念舊懷舊的時候,說明他已經(jīng)老了,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細思之,還真是!不過,還有老當益壯,老而彌堅,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古語,還在提醒著我們不斷前行,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回想幼時,嗜讀成性,尤喜讀詩?!短圃娙偈住贰端卧~選》《元曲選》添置案頭,諸多篇什,幾近能誦,雖不甚通其意,然別有一番滋味意趣。
及至他鄉(xiāng)求學,嗜讀之性未改,閱覽室、圖書館、書店……流連其間,癡迷忘返?;蚱诽諟Y明之散淡、李清照之清麗、馬致遠之蒼涼,或感海子之朦朧、顧城之低郁、舒婷之靈動……古詩今句,讀誦背抄,樂在其中。
工作后,常讀詩書以解孤寂,執(zhí)禿筆聊釋心憤。寫詩、填詞、度曲……淺斟低吟,澆盡胸中塊壘。每逢學校課外活動,指導(dǎo)學生讀小詩,寫童詩,興致所至,亦涂抹一二。幸蒙編輯不棄,拙作與學生小詩,亦常登報刊媒體,歡喜時上心頭。
歲齒漸增,心氣漸無,遠方漸近,腳步漸緩。少年的風云,鳥瞰丘雄,激浪盤江,漸漸演繹成中年的云和風,漂泊無根,來去匆匆。但是只要有一書在手,就是無限快樂的時光。
翻翻舊雜志,讀讀老書,其實是在翻舊日的時光,是在把逝去的時光再一次晾曬在陽光里,再一次散播在清風里,曬去氤氳在書間的霉氣,也吹去身上久歷歲月的陳氣。把它們再一次放置在心里重溫,別是一番滋味涌上心頭。
(作者單位:云南陸良縣活水鄉(xiāng)魯依小學)
責任編輯 成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