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旭
【模擬金題】
以“不一樣的美”為題,寫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思路導引】
寫作此文題,注意以下三點:
1.關鍵詞“美”。美有淺層的美和深層的美。淺層的美是外表的美,深層的美是內在的美,比如精神美、意蘊美等。既然要體現“美”,那么語言也盡可能地美一些,使文章具有渾然一體之感。文章的語言盡量采取這兩種風格:一是優(yōu)美清麗,以契合美之對象、美之主旨,在文中可以適當引用關于“美”的名人名言,增加文學色彩;二是真誠質樸的語言,以體現真情實感,以情動人。
2.美體現在哪里需要詳寫,這是作文的主體內容??蛇\用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美表現在哪些地方。寫人之美,可以用人物描寫方法(動作、語言、心理、肖像等等);寫物之美,可以用動態(tài)描寫與靜態(tài)描寫,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將物寫生動,寫具體?!懊馈币拿枥L,越具體細致越好。
3.要體現“不一樣”,就需要找個參照物。大眾所認可的或者生活中常見的美是怎樣的,“你”發(fā)現的不一樣的美又是怎樣的,有了比較,才能體現“不一樣”。比如《愛蓮說》一文,就是以菊花和牡丹為參照物,通過正襯和反襯來凸顯蓮花的品格。要落實“不一樣”,必然會有轉折,比如:從前未發(fā)現他(她/它)的“美”,經歷了某些事之后你的眼光發(fā)生了改變,從而看到“不一樣的美”;或者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先寫他(她/它)“不美”,再通過某些事凸顯其“美”的一面。
【佳作示例一】
不一樣的美
復旦大學第二附屬學校
◎楊叢笑
社會的發(fā)展節(jié)奏越來越快,電腦制作的各種便捷的電子簽開始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替代了古老的手工印章。電子簽風格不一,有的瀟灑飄逸,有的可愛活潑,它們的精美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而我卻著迷于手工篆刻那不一樣的美。
周末的下午,街邊的店鋪人來人往,一家別樣的小店吸引了我的注意。小店的面積不大,我走進店里,便看到一個已經兩鬢斑白的老人端坐在木桌前,低著頭,專注于手上的一方未刻完的石章。青色的石料泛著光,在他的刻刀下留下均勻有力的刻痕,一筆一劃組成流暢美麗的小篆字??痰秳澾^石料時發(fā)出清晰的“嚓嚓”聲,在這嘈雜的鬧市區(qū)顯得格格不入。
方方正正的石料、熟悉的篆書,讓我不禁想起那次書畫展。展廳的墻上懸掛著各方名家的作品,琳瑯滿目,各有千秋。觀賞之時,我注意到每幅作品的一角都有一枚朱紅色的篆刻印花。往日只見慣了各式各樣的電子簽名,這還是我第一次見到這種鑲嵌在宣紙上的“紅寶石”。它們有的四四方方,有的呈不規(guī)則狀,在它們的點綴下,畫面顯得格外靈動,為作品增添了獨有的文化韻味,可謂點睛之筆。篆刻印章散發(fā)著歲月的古樸與寧靜,與一旁的一方山水、一絲墨香互相掩映,使習慣了奔波的人們不自覺地慢下來,沉醉于它不一樣的寧靜美。
與店中的老人攀談幾句,我得知他是一名從業(yè)40多年的篆刻匠人。“現代人已經很少用手工印章了,只是我從年輕時便喜歡這門手藝,也害怕手藝失傳,才一直堅持著?!崩先艘贿吘従彽卣f著,一邊繼續(xù)完成手頭的刻章。小店再次被清脆的“嚓嚓”聲籠罩,我不禁靠近細細觀賞。只見老人穩(wěn)穩(wěn)地握著刻刀,將刀刃抵在石料表面,嫻熟地一推,帶著微微弧度的一橫一豎便一點點地被描繪出來。小篆字靜靜地躺在章面上,本就纖細苗條的身形在老人巧妙的加工下愈顯風度,字間互相呼應,起伏離合,使印章布局在參差不齊中尋得和諧統(tǒng)一。將印章修整完,老人又在章面上用刀刃輕敲幾下,將邊框削得有些圓缺?!笆篱g萬物都不是完美的,章也一樣,自然得有些殘缺才有靈氣。”老人輕輕撫摸著章面說道。沾上印泥,在紙上小心蓋下,便留下朱紅的印花,而老人敲出的殘破又為它添上一筆獨有的韻味。相比于精致而完美的電子簽乃至電腦篆刻,它以金石的美感和虛實相生之趣向世人展現著不一樣的美。
與現代化的電子簽不同,篆刻印章擁有著它不一樣的美——它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更有著千百年來刻章匠人代代相傳的精神果實,和他們的巧思所賦予的靈氣。它獨特的美,使我動容,令我沉醉。
【佳作示例二】
不一樣的美
復旦大學第二附屬學校
◎謝悠佳
“苜蓿重沽酒,芝麻旋點茶。愿人長似舊,歲歲插桃花?!绷胰债斂障?,成熟的芝麻如黑夜里的星星般璀璨耀眼,奶奶搓著黝黑起皮的雙手,歲月拂過的笑容被汗水浸濕,那是我從未見過的不一樣的美。
世人對美的定義向來狹窄又刻薄,外表的光鮮亮麗被推上美的神壇,抓住了世人的目光與關注。在那趟回老家之前,我大體是認同世人對于外表之美的定義的。
那年立秋時節(jié),我跟隨著爸爸回老家,最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奶奶的笑容,還有她眼尾堆疊起來的下垂的贅肉,以及蒼老的臉上再也掩飾不住的層層皺紋。這些都是時間流逝后在她身上留下的刻痕,一種不會被定義為“美”的滄桑。
第二天,奶奶非要帶著我去收割老家的土特產——芝麻。到了芝麻田,只見一株株的芝麻桿莖排著整齊的隊列,高昂著頭,挺立著,而沉甸甸的芝麻蒴果則有序地密密匝匝地隱藏于碩大的葉片中,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我從沒做過收割芝麻的農活兒,一時有些手足無措。奶奶便笑吟吟地指點我,只有那些蒴果已經發(fā)黃的芝麻桿方可收割。隨后,她便先走下田,隨著微風的清淺吟唱,彎下腰,在無邊起伏的芝麻浪中,手起刀落,將一根根芝麻砍倒,揮汗如雨。
收割好芝麻后,就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了。先把芝麻桿放到鋪好的布上,摘掉桿上的葉子,再用棍子敲打。只見奶奶揮動著那棱角分明的木頭棍子,結結實實地一下一下打在顫顫巍巍的芝麻上,震天動地,如驚雷般轟鳴。我在一旁揮舞著體型小些的棍子,一邊跟著敲打,一邊賣力地吆喝著號子。在烈日的烘烤下,皮膚的水分被快速蒸發(fā),燥熱與疲乏隨之而來,我感覺雙手如有千斤,難以再揮舞起來??墒钱斘铱聪蚰棠?,她那雙黝黑起皮的手卻未曾停下分毫,汗水如同噴涌而出的泉水般打濕了她的衣裳,濕漉漉地貼合著那充滿力量的肩膀。我怔住了,奶奶臉上堅毅如磐石卻又明媚的笑意如烈日下的清泉,吹走了我的煩躁與疲憊。我竟看得呆住了,移不開自己的目光。
奶奶身上呈現的,是一種不一樣的美。那是勞動者堅持不懈的頑強之美,那是飽經風霜的身體所蘊含爆發(fā)的力量之美,是由內而外散發(fā)出的堅韌的歲月之美。
原來,美不只局限于皮囊,而應由內心散發(fā)的芳香與堅毅所鑄成,那種勞動者身上所展現的獨一無二的美,仿若秋夜的月亮,高懸夜空,朗照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