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侯文平 鄭永照 李曉光 孟令斌 孫盼盼 張艷輝 董本春
摘? ? 要:玉米是三大糧食作物之一,本試驗在東北中熟區(qū)通化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試驗田進行篩選鑒定,通過對40個不同品種表現(xiàn)的抗病性、抗倒伏性以及產量上表現(xiàn)的差異性,從而推選出適合當地生態(tài)條件的高抗、高產、穩(wěn)產玉米新品種。
關鍵詞:玉米新品種;高產;高抗;穩(wěn)產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08-0046-04?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13? ? ? ?文獻標志碼:B
基金項目:國家玉米產業(yè)技術體系項目(CARS-02-49)。
作者簡介:李 巖(1979—),女,漢族,吉林梅河口人,本科,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玉米育種。
通信作者:董本春(1970—),男,漢族,吉林通化人,本科,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玉米育種。
通過在東北不同生態(tài)區(qū)的篩選鑒定,選育適宜本地區(qū)生態(tài)條件的高抗、高產、穩(wěn)產玉米新品種,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品種支撐,本試驗為東北中熟試驗區(qū)[1-3]。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玉米品種為各育種單位提供的親本,來源清楚,品種名稱合法,品種數量為40個(包括對照)。指定對照為先玉335。參試品種的密度均采用當地品種區(qū)域試驗的規(guī)定密度75 000株/hm2,對照先玉335的密度為67 500株/hm2。
1.2 試驗方法
本試驗在通化農業(yè)科學研究院試驗地進行,此地塊前茬為玉米、肥力中上等。5月2日播種,試驗采用間比法排列,雙粒點播,每10個測試品種設置1個對照,每個品種或對照種植4行,行長5 m,不設重復,行距0.6 m,小區(qū)面積12 m2,實收中間2行計產,區(qū)道1 m,四周設不少于4行的保護行[4]。
田間調查記載各個生育時期,包括播種期、出苗期、吐絲期、成熟期、收獲期。在籽粒進入蠟熟期后,系統(tǒng)調查植株性狀及病害發(fā)生情況,成熟后收獲中間兩行,風干后計算產量[5]。
田間管理工作及施肥水平同當地生產條件一致。施用尿素1 500 kg/hm2、磷酸二銨2 700 kg/hm2、硫酸鉀1 200 kg/hm2、硫酸鋅225 kg/hm2,追施尿素4 500 kg/hm2。播種前使用1次苗前封閉除草劑,6月初按品種的適宜密度定苗,6月中旬中耕除草。由于收獲期遭遇連雨天氣,導致收獲期較往年偏晚,10月中旬收獲。
2 結果與分析
2.1 參試品種生育期的變化
由表1可知,由于春季溫度較低,出苗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遲,延遲天數10 d左右,部分試驗地遭受病蟲害,導致出苗率降低。進入7月持續(xù)干旱,導致通化市農科院試驗區(qū)玉米授粉質量下降,玉米灰斑病發(fā)生較嚴重,空稈增多(部分品種達到10%左右)、禿尖增多(個別品種達到1.5 cm),生育期延遲10 d左右,同時收獲期遭遇連雨天氣,導致收獲期延遲,玉米穗腐病發(fā)生較常年嚴重(部分品種達到15%),產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2.2 空稈、禿尖率
由表1可以看出,7月中旬至8月中旬為授粉期,連續(xù)遭遇干旱,影響玉米出穗延遲,玉米授粉受到嚴重影響,導致品種的結實率降低、空稈率有所增加,部分品種達到10%以上,玉米產量嚴重下降。
2.3 穗腐病率
由表1可以看出,在玉米生長后期出現(xiàn)陰雨潮濕天氣概率較高,會誘發(fā)玉米部分品種局部發(fā)生霉變、穗腐,另由于收獲期連雨天,導致2021年收獲期較常年偏晚,增加了玉米穗腐病的發(fā)生概率,部分品種穗腐率達到15%左右,從而導致玉米的質量和產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6]。
2.4 抗病性
由表2可以看出,部分玉米品種的抗病性較強,對于大斑病等病害,大部分品種表現(xiàn)為感病輕或未感病,但由于苗期低溫多雨,成株期高溫高濕,導致玉米灰斑病發(fā)生較為普遍,個別品種發(fā)病較嚴重。由于收獲期連雨天,導致2021年收獲期較常年偏晚,使玉米穗腐病的發(fā)生概率有所增加,導致玉米品質下降,產量降低[7-8]。
2.5 抗倒性
由表2可以看出,參試品種抗倒性較強,未遇到災害性天氣,大部分品種未發(fā)生大面積倒折現(xiàn)象,抗倒折性較好[9-11]。
2.6 產量性狀
由表2可以看出,由于參試品種與對照品種比較,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增減產效果,其中耕中2、綏3062、JMS2120、遼110、吉單40、遼科805、通單204均達到不同程度的增產效果,并且增產效果明顯,較適宜當地種植[12]。
3 結論與討論
由于天氣原因,出苗期延后10 d左右。7月高溫、干旱、少雨,玉米出穗延遲,致使生育期延遲,空稈率增加,禿尖嚴重,部分玉米品種局部發(fā)生霉變、穗腐,由于收獲期連雨天,導致2021年收獲期較常年偏晚,增加了玉米穗腐病的發(fā)生概率,導致玉米品質下降。8月末1次強降雨導致部分品種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倒伏,產量有所降低[13-14]。
從表1和表2可知,通過對40個不同玉米品種的抗病性、抗倒性以及產量表現(xiàn)的差異性分析,從而推選出適合當地生態(tài)條件的高抗、高產、穩(wěn)產玉米新品種,其中耕中2、綏3062、JMS2120、遼110、吉單40、遼科805、通單204這7個優(yōu)良品種適宜當地種植。
因此,科學選擇和種植耐密、高產、優(yōu)質、抗逆性強的玉米新品種,對提高東北玉米產量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國宏,王延波,孫成韜,等.遼寧省育種的回顧與思考[J].雜糧作物,2010(6):384-386.
[2]楊海燕,冶曉峰,景志忠,等.全膜雙壟溝播條件下玉米品種比較試驗[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15,43(4):75-76.
[3]海小東,孫成軍.雙壟全膜覆蓋溝播栽培條件下玉米品種比較試驗[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5(13):65,67.
[4]賈曉軍,丁變紅,張曉偉,等.北疆膜下滴灌糯玉米品種篩選比較試驗[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9):73-76.
[5]李風,李建軍,高震,等.鶴壁市玉米新品種的比較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5,43(10):61-62.
[6]羅勇,劉遠倫.玉米雜交新品種的引進與綜合評價[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26):11267-11269.
[7]黃偉,武向良.內蒙古玉米產業(yè)發(fā)展思路和布局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2010(1):42-43.
[8]趙前程,張紅.遼寧省玉米品種選育、試驗審定與推廣概況[J].種子世界,2009(4):6-7.
[9]王巍.遼寧省玉米品種研發(fā)、推廣現(xiàn)狀、問題和建議[J].農業(yè)科技通訊,2009(6):11-12.
[10]趙前程,張紅.遼寧省耐密植玉米的推廣現(xiàn)狀及推廣建議[J].雜糧作物,2009(3):201-202.
[11]李淑蘭.做好玉米品種區(qū)域試驗的關鍵[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8(5):91,107.
[12]王禹,董紅巖.關于玉米新品種推廣的思考與建議[J].農業(yè)與技術,2018,38(14):155.
[13]史振生,王延波,李鳳海,等.密植型玉米品種在遼寧省成功推廣給我們的啟示[J].遼寧農業(yè)科學,2010(1):40-42.
[14]王延波,金君,吳玉群,等.遼寧省玉米育種的現(xiàn)狀、發(fā)展方向與對策[J].玉米科學,2007(4):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