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茂活
摘 要 《漢語大字典》中,有些難字、疑義,可以通過同源證解的方法予以解釋。文章選取該字典月部形義有疑的難字10例,主要通過同見于該部的讀音及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字,以證明原有釋義的信實(shí)或偏誤。對(duì)此類字際關(guān)系的揭示,或?qū)⒀a(bǔ)益于相關(guān)漢字形義源流的探析,對(duì)字典修訂亦有小助。
關(guān)鍵詞 《漢語大字典》 月部 難字 異體字 同源字
《漢語大字典》(以下簡稱《大字典》)收錄的許多難字,其實(shí)是其相應(yīng)“正字”的俗寫或訛寫。限于體例、篇幅及對(duì)相關(guān)字際關(guān)系的認(rèn)識(shí),《大字典》對(duì)相關(guān)異體字、古今字等關(guān)系的揭示是有限的。我們?cè)谑褂米值鋾r(shí),如果孤立地看某字某義,很可能會(huì)對(duì)其形音義關(guān)系產(chǎn)生懷疑,但如果將其和其他字形相關(guān)、字音字義相同或相近的字相互比證,就有可能廓清迷霧,見其真容。本文選擇《大字典》月部形義可疑的10個(gè)難字,主要通過見于本部的相關(guān)異體字、古今字等予以解證,從而考實(shí)或補(bǔ)正原有釋義。這10例難字是:、肷、、胒、、腂、腟、()、?、?。以下逐一討論。
一、
wǎ 《改并四聲篇海》引《類篇》音瓦。
斷足?!陡牟⑺穆暺!と獠俊芬额惼罚骸埃瑪嘧阋??!保?192)[1]
按:此字當(dāng)同“?!??!肚f子·德充符》:“魯有兀者王駘?!标懙旅鳌督?jīng)典釋文》引李頤云:“刖足曰兀?!庇帧兜鲁浞罚骸棒斢胸U呤迳綗o趾,踵見仲尼……曰:‘吾唯不知?jiǎng)?wù)而輕用吾身。吾是以亡足?!背尚⑹瑁骸半疽蛔阍回??!彪咀慵磾嘧恪4恕啊弊之?dāng)為“兀”的加旁區(qū)別字“”的形訛。限于文獻(xiàn),我們未能獲見“”的實(shí)證,但有“”“”二形可為旁證。
,同“跀”?!墩f文·足部》:“跀,斷足也。從足,月聲。,或從兀。”從字理來說,“跀”是形聲字,“”是會(huì)意兼形聲字。字又作“”?!洱堼愂昼R·兀部》:“,音兀,同刖?!保?]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龍龕手鏡》中的“”“?!狈謩e作、。與“瓦”頗相似,因此《四聲篇海》謂“”音瓦,“瓦”應(yīng)為“?!敝`。《字匯》說“此字似訛,宜從瓦”,如此則愈行愈遠(yuǎn)矣。
“兀”“”“”與“跀”“刖”為同源詞。王力(1982)以“刖(跀)”與“兀”為同源字組,其間語音關(guān)系為疑母雙聲,月物對(duì)轉(zhuǎn)。
綜上,“”是“?!奔优詤^(qū)別字的訛字,與、、跀、刖同源?!耙敉摺碑?dāng)為“音兀”。
二、 肷
肷 (二)qiǎn ②身體兩旁肋骨和胯骨之間的部分(多指獸類的)。如:肷窩。(2199)
按:此義之“肷”同“膁”。二者音同?!洞笞值洹ぴ虏俊丰尅澳d”為:“牲畜腰兩旁肋與胯之間的軟凹處?!队衿と獠俊罚骸d,腰左右虛肉處?!笨梢姟澳d”是正字,“肷”是改換聲旁而成的俗字。《大字典》“肷”字頭下可予指明。另外,《玉篇·肉部》許律切:“肷,牛肉也?!贝藶榱硪涣x,與“膁”無涉。
三、
hè 《字匯》呼合切。
肥?!蹲謪R·肉部》:“,肥也?!保?200)
按:此字字形不確,不當(dāng)立目。查《字匯·肉部》,字實(shí)作,一本作,實(shí)即“?”字。《集韻·合韻》呼合切:“?,肥也。”述古堂本作,明州本作?!蹲謪R》所見字形與此相近,不必另立“”字之目。
四、 胒
胒 nì 《篇海類編》女至切。
②肥;脂肪多。《篇海類編·身體類·肉部》:“胒,肥也?!薄侗静菥V目·菜部·姜皮》:“刮老生姜皮一大升,于久用油胒鍋內(nèi),不須洗刷。”(2213)
按:此義之“胒”同“膩”?!洱堼愂昼R·肉部》:“、胒,二俗;膩,正。女至反。肥也?!?/p>
五、
(一)zhuǎn 《集韻》豎兗切,上狝禪。
②脛腸?!蹲謪R補(bǔ)·肉部》:“,脛腸?!保?236)
按:此字同“膞”?!懊勀c”意為小腿肚?!额惼と獠俊罚骸澳x,豎兗切,腓腸也?!弊钟肿鳌澳Y”“”。《說文·肉部》:“腨,腓腸也?!薄都崱おA韻》豎兗切:“腨,《說文》:‘腓腸也。或作?!薄墩滞āと獠俊罚骸澳Y,俗曰腳肚?!薄洞笞值洹ぴ虏俊罚骸澳Y,脛肉。小腿肚?!?/p>
關(guān)于“脛腸”“腓腸”,《漢語大詞典》未收前者,但收有后者,釋為“小腿肚”,并引《說文》及段注為證?!墩f文·肉部》:“腓,脛腨也。”段玉裁注:“諸書或言膞腸,或言腓腸,謂脛骨后之肉也。腓之言肥,似中有腸者然,故曰腓腸?!?/p>
脛腸,亦即“脛骨后之肉”,故與“腓腸”義同?!洞笞值洹丰尅啊弊?,不應(yīng)照錄故訓(xùn)“脛腸”,而應(yīng)改為今語。
另需討論的是《大字典》為“”所標(biāo)的第一音項(xiàng)zhuǎn,古音依據(jù)是《集韻·狝韻》豎兗切;而“”亦音豎兗切,所標(biāo)今音卻是shuàn。二者音切相同,今音亦應(yīng)一致,當(dāng)以后者為是?!澳Y”亦音shuàn,依據(jù)為《廣韻·狝韻》市兗切。
此外,“膞”的腓腸義,見于《類篇·肉部》:“膞,豎兗切,腓腸也?!钡洞笞值洹肺磽?jù)此設(shè)立相應(yīng)音項(xiàng)、義項(xiàng),而是將此書證放在“(三)chún 古代祭祀所用牲后體的一部分”下。其實(shí)《類篇》之證與此音義及其他書證未合,當(dāng)予分設(shè)。
六、 腂
腂 (一)lěi 《玉篇》力水切。
皮起?!队衿と獠俊罚骸澳B,皮起也。”(2238)
按:此義之“腂”,亦作“?”“”?!队衿と獠俊罚骸澳B,又作?,皮起也。”《重訂直音篇》:“腂,音壘,皮起。,同上。?,同上?!薄洞笞值洹贰啊毕伦ⅲ骸巴B。《直音篇·肉部》:‘,同‘腂。”如此則“”與“腂”做了關(guān)聯(lián),而“?”未與“腂”關(guān)聯(lián)。今后修訂時(shí),應(yīng)據(jù)《玉篇》指明“?”與“腂”同。
關(guān)于“皮起”,《大字典》“?”字頭下釋義為“皮膚隆起”,近是。故訓(xùn)為“皮起”者如“?”“?”“”“”“”“趼”等,其義大體相同,不過有的指因打擊而皮膚腫脹;有的則指因勞作而磨起老繭。
七、 腟
腟 chì 《玉篇》丑一切。
肉生。《玉篇·肉部》:“腟,肉生?!保?251)
按:此字又作“膣”?!陡牟⑺穆暺!芬洞ㄆ罚骸半?,音窒,肉生也?!迸c此同訓(xùn)的還有“?”?!陡牟⑺穆暺!芬洞ㄆ罚骸?,音視,肉生也?!?/p>
上三字均從“月(肉)”,讀音相近,釋義相同,當(dāng)為一詞之音轉(zhuǎn)。“肉生”何意?因無文獻(xiàn)證明,難獲確證,從形旁推擬,當(dāng)指肌肉滋生,如傷口愈合之類。又疑與“胝”同。胝,指生出老繭。
八、 ()
《大字典·月部》有“”“”二字:
同“”?!队衿と獠俊罚骸?,尻也。亦作?!保?264)
jué 《玉篇》渠月切。尻。《玉篇·肉部》:“,尻也?!保?264)
按:此二字當(dāng)同“?”?!墩f文·肉部》:“?,孔也?!倍斡癫米ⅲ骸懊擅熝詣t謂孔也。俗謂之?!毙鞛⒐{:“俗謂臀孔為窟,即?之聲轉(zhuǎn)也?!敝祢E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泰部》謂“?”為“尻空也,蘇俗語曰孔,亦曰”。可見所謂“臀孔”即今所謂肛門。
從字音上看,“?”屬《廣韻·屑韻》古穴切,與“”的音注“渠月切”相近,折合今音相同。二者實(shí)同一詞。
反觀“”之釋義“尻”,“尻”有臀部義,亦有肛門義。參照“?”的釋義,“()”之釋義“尻”或當(dāng)指肛門。
與上述諸字相關(guān)的還有“()”字?!墩f文·骨部》:“,臀骨也?!薄队衿す遣俊纷鳌啊??!埃ǎ迸c“()”當(dāng)同源,所指臀、臀孔、臀骨,意義相近。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肉部》“脽,也”下辨析說:“渾言則尻為一……析言則統(tǒng)之,尻乃近穢處,今北方俗云溝子是也?!备鶕?jù)這樣的分析,“()”的釋義“尻”也就不必深究其具體是指臀部還是肛門了。
九、 ?
? (一)huò 《廣韻》呼麥切,入麥曉。
曲腳中。《廣韻·麥韻》:“?,曲腳中?!?/p>
(二)ɡuó同“腘”?!墩滞āと獠俊罚骸?,俗腘字?!保?268)
按:正如音項(xiàng)(二)下所言,“?”同“腘”。而“腘”又作“”“”,其義為“曲腳中”。所謂“曲腳中”,指膝蓋后面的腿彎?!澳_”指小腿,與今所謂“腳”不同?!洞笞值洹ぴ虏俊贰啊毕箩屃x為:“膝蓋后面的腳彎。《改并四聲篇?!と獠俊芬洞ㄆ罚骸?,腳曲也?!?“腳曲”與“曲腳中”同義?!洞笞值洹丰尅啊睘椤跋ドw后面的腳彎”,大體不誤,但是應(yīng)把“腳彎”改為今語“腿彎”,否則令人費(fèi)解。
《大字典》“?”下所列兩個(gè)音項(xiàng)下的釋義,其實(shí)是同一意義,應(yīng)予合并,同時(shí)應(yīng)將書證前的“曲腳中”轉(zhuǎn)換為今語“膝蓋后面的腿彎”。
順帶要說的是,《大字典·月部》“朏”(二)③據(jù)《廣雅·釋親》“朏,曲腳也”及《集韻·沒韻》“朏,一曰腘朏,曲腳也”等,釋義為“腳彎曲”。這一釋義未妥,“朏”不是指腳彎曲,而是指小腿彎曲。
十、 ?
? luó 《篇海類編》力戈切。
谷積?!镀n惥帯な池涱悺っ撞俊罚骸?,谷積。”(2275)
按:“谷積”之釋,承襲故訓(xùn),語意不甚明了?!吨腥A字海·月部》該字頭下釋為“谷物堆積”,意義大體正確,但詞性不合。“谷積”實(shí)即“谷堆”。“積”為名詞,指堆積起來的糧垛?!侗阕印さ巧妗罚骸巴ㄌ煜怯幸怀嗬砣缃灐源讼侵确e上,百鳥不敢集?!薄睹魇贰さ乩碇径ど轿鳌罚骸皷|有谷積山,下有石窟村,東川河出焉。”谷積山,猶谷堆山。今甘肅天水之麥積山,亦因形似麥垛而得名。因此“谷積”應(yīng)解釋為“谷堆”。
?,同“”,也作“”?!稄V韻·戈韻》落戈切:“,谷積也?;蜃鳌!薄洞笞值洹ず滩俊贰啊毕箩尀椤肮榷选保?。?,又作“”?!陡牟⑺穆暺!っ撞俊芬洞ㄆ罚骸埃蜃?。”
通過以上系聯(lián),可知“?”“”“”三者為同字之異體。建議在“?”字條下指明同“”,并將釋義改為“谷堆”。
十一、 結(jié)語
以上試對(duì)“、肷、、胒、、腂、腟、()、?、?”等10例難字疑義,從系聯(lián)字際關(guān)系的角度做了考辨論析。其中大部分利用同見于月部的相關(guān)字目及其釋義予以解證,只有“”字,用見于他部的同源字予以解釋。通過上述字際關(guān)系的揭示,可進(jìn)一步考實(shí)難字的形音義聯(lián)系,認(rèn)清字形變異(如“”“”)、語音訛舛(如“”“”)以及釋義的確切含義(如“”的“脛腸”義和“?”的“曲腳中”義)。
本文之所以主要采取同部字互證的方法,是因?yàn)椤洞笞值洹贩植烤帉?,?duì)字間關(guān)系的揭示多限于同部之內(nèi)。如果各部相互關(guān)聯(lián),勢(shì)必交叉往復(fù),密如蛛網(wǎng),此非字典容量所堪承受。因此本文所做字際關(guān)系的系聯(lián)也主要著眼于月部之內(nèi),當(dāng)然也有個(gè)別超出該部者。以上考辨,愿對(duì)相關(guān)研究和字典修訂略有助益。
附 注
[1]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huì)編《漢語大字典》(湖北辭書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1986—1990年第一版;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年第二版),原書古代書證使用繁體字,本文改為簡化字。括號(hào)內(nèi)數(shù)字為第二版(九卷本)中的頁次。下仿此。
[2] 四部叢刊續(xù)編所見宋刊本《龍龕手鏡·兀部》作“,音兀,同則”?!皠t”為“刖”之誤。
參考文獻(xiàn)
1. 丁度(宋). 集韻.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 丁福保. 說文解字詁林. 北京:中華書局,1988.
3. 段玉裁(清). 說文解字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 葛洪(晉)著. 王明校釋. 抱樸子內(nèi)篇校釋. 北京:中華書局,1985.
5. 顧野王(梁). 大廣益會(huì)玉篇. 北京:中華書局,1987.
6. 郭慶藩(清)撰. 王孝魚點(diǎn)校. 莊子集釋. 北京:中華書局,2012.
7. 韓孝彥(金),韓道昭(金). 改并五音類聚四聲篇海. //《續(xù)修四庫全書》編委會(huì)編.續(xù)修四庫全書(第229冊(c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8.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huì),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1994.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huì)編.漢語大字典(第一版).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6-1990.
10.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huì)編.漢語大字典(第二版).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武漢:崇文書局,2010.
11. 冷玉龍. 中華字海. 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4.
12. 陸德明(唐). 經(jīng)典釋文. 北京:中華書局,1983.
13. 梅膺祚(明). 字匯.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
14. 釋行均(遼). 龍龕手鏡. 北京:中華書局,1985.
15. 司馬光(宋). 類篇. 北京:中華書局,1984.
16. 王力. 同源字典. 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2.
17. 許慎(漢). 說文解字. 北京:中華書局,1963.
18. 余迺永. 新?;プ⑺伪緩V韻(定稿本).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9. 張廷玉(清)等撰. 中華書局編輯部點(diǎn)校. 明史. 北京:中華書局,1974.
20. 張自烈(明),廖文英(清). 正字通. 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6.
21. 章黼(明)撰. 吳道長(明)重訂. 重訂直音篇. //《續(xù)修四庫全書》編委會(huì)編.續(xù)修四庫全書(第231冊(c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責(zé)任編輯 馬 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