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連云港,有種特別的魚,叫沙光魚。
這魚頭大體長,形似鼓棒,以小魚小蝦為食。從每年五六月份出世,到寒冬臘月,只能長到一尺長。沙光魚的生命像野草一樣,只有一年的壽限。家鄉(xiāng)有首民謠,說的是它在這一年光陰里盛衰轉(zhuǎn)換的過程:正月沙光熬鮮湯,二月沙光軟溜當;三月沙光滿墻撂,四月沙光干豺狼;五月脫胎又還陽,十月沙光賽羊湯。
童年時,父親常帶我到離家不遠的運鹽河釣沙光魚。運鹽河連著鹽場,水是咸的。而與它相隔幾十米的排淡河,卻很少見到沙光魚的蹤影。
父親的釣具是一根長竹竿,系一根尼龍線,線頭上扣著一個錐形的錫墜。釣餌是蚯蚓或沙蠶,串成一圈,系在錫墜下面。父親的釣竿,居然不需要魚鉤!
父親站在河邊,將釣線甩出去,釣餌隨著錫墜的重力迅速沉到河底。他一手拿著舀網(wǎng),一手握住竹竿,慢慢拖動釣線,讓魚餌在水底緩緩地平移;憑著手感,判斷出魚在咬餌,快速拎竿;在魚被提離水面的一剎那,另一手將舀網(wǎng)迅速伸到魚的下方,即使這時候魚松了嘴,它也掉落在舀網(wǎng)里,無處可逃。
我曾好奇地問父親,為什么釣沙光魚不用魚鉤?父親說,你看沙光魚這模樣,是不是頭大嘴闊、特別兇猛?它在水里就是稱王稱霸、專吃魚蝦的主兒。它一般貼在水底活動,看到餌食后,不像有的魚那樣嗅來嗅去,試探再三,而是迫不及待地張開大嘴巴,一口咬住食物。等到它被提到水面上,才發(fā)現(xiàn)上了當,再松口已經(jīng)遲了。釣這樣的大傻子魚,還用得著魚鉤嗎?
父親這一說,我恍然大悟。難怪有人把這有勇無謀、嗜吃如命的沙光魚叫著“傻瓜魚”。 有一次,我親眼看到父親一竿兒釣上來三條沙光。原來這三條魚爭先恐后地搶食,同時咬住了餌食串兒,還都遲遲不肯撒嘴。
沙光魚的壽命很短。傳說很久以前,沙光魚就生活在海州灣沿海。因為吃得多長得快,便自鳴得意,很以為了不起。有一年,東海龍王舉行魚類競長選拔賽,參加競賽的沙光魚狂妄無比,搖頭晃腦地對老龍王說:“我一年長得一尺長,十年趕上你老龍王?!崩淆埻跻宦?,勃然大怒,當即寫下諭旨:“驕傲自滿小狂孩,忘乎所以太輕率,罰你一年一脫胎,十年還是小乖乖?!睆拇?,沙光魚的壽限變成只有一年光陰。每年五六月份破卵出苗,至秋后成魚入窟產(chǎn)卵,來年三四月份便自行消瘦而亡。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意在告誡人們,驕傲自大,就會自取滅亡。其實沙光魚的生存狀態(tài)完全是天然形成的。海州灣地處我國沿海臍部,北方之寒冷,南方之溫濕,皆于此交匯。沙光魚喜溫懼寒,既不能承受南方的炎熱高溫,又不耐北方的嚴寒冰凍。這里的淺海和灘涂最適合它的生息。
初冬時節(jié),寒風乍起,涼意襲人,運鹽河里的沙光魚打洞入窟,不好釣了,父親就帶我去海邊掏沙光。
海里生長的沙光魚,叫海沙光,這個時節(jié)最肥,大多長到七八兩甚至一斤多重。它們不像大多數(shù)海魚一樣,遷徙到大海深處,而是選擇了留守過冬。為了抵御嚴寒,產(chǎn)卵繁衍,這些沙光魚拿出看家本事,在近海淺灘上鉆洞做窩,或單獨居住,或集體群居。
離我家十多里的大板艞閘下游,有一片海灘,因為經(jīng)常開閘放水,加之潮汛的作用,形成了一道道裂溝,沙光魚的洞窟多在這些裂溝里。海潮退去后,裂溝里的水淺淺的,正適合掏沙光。父親將褲腳高高卷起,赤著腳,下到裂溝里去找魚窟,我拎著魚簍在溝邊跟著他。父親走著走著,腳下踩到魚窟,試到有魚了,窟不深,就用手掏,窟深就用腳去掏。有時碰到魚窩子,一個窟里能掏出四五條大沙光!父親掏到魚后,接二連三地扔到溝岸上,讓我朝魚簍里撿。不到半天工夫,魚簍就滿了。此時,太陽西沉,海潮漲起,我們帶著大海的饋贈,滿載而歸。
成年之后,我很少有機會去逮沙光魚,慶幸的是,家鄉(xiāng)的魚市上,一年總有大半年能買到活蹦亂跳的沙光魚。不過,如今的沙光魚野生和海產(chǎn)的很少,大多是養(yǎng)殖戶在對蝦塘里混養(yǎng)的。據(jù)說沙光魚喜愛捕食病蝦,對蝦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很有好處。
《食物本草》記載,沙光魚“暖中益氣,食之主壯陽道,健筋骨,利血脈”。它肉質(zhì)細膩,無鱗少刺,或紅燒或燉湯,味美異常,滋補營養(yǎng),是家鄉(xiāng)人的待客上品。每到秋后,家鄉(xiāng)的餐館、飯店紛紛對外叫賣沙光魚,沙光魚湯的誘人味道開始彌漫,就連空氣里都帶著三分鮮味。
用沙光魚燒湯,可先過一下油,然后做法和普通魚湯無異。做出的湯色白如奶,無腥味,其肥美可與羊肉湯媲美,稍微冷卻后便結(jié)成透明的膠狀魚凍。沙光魚長得龍頭鳳尾,用以紅燒,即為家鄉(xiāng)名菜“燒龍頭”,肥而不膩,鮮嫩可口。另外,清淡素潔的清蒸沙光魚、皮脆肉糯的沙光魚球、味濃肉緊的松子魚米等,也皆膾炙人口。沙光魚還可曬成魚干,四季備用。
到連云港,如果沒吃沙光魚,定是一大遺憾。
李建軍: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簽約作家,連云港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作品散見于多家報刊。獲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花果山文學獎等。
編輯 閆清 14533370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