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
有讀者來信說:我是個三胎媽媽,老大老二是女兒,老三是兒子。三胎是為了要兒子,公婆和父母都是這個想法。老公很少參與育兒,沒有幫手和支援,仿佛養(yǎng)大兒子是我一個人的任務(wù)。現(xiàn)在我連女兒也顧不上了,每天就是一個字——熬,實在忍不住了,只能到走廊里哭一哭。
這位讀者最后說,可能別人會說,孩子是她決定要生的,老公是她自己選的,但她真的好累啊,什么時候能好點呢?
雖然中國人講究“多子多福”,但還有一句俗話叫:兒多母苦。可見第一句話,是針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及爸爸說的,他們勸你生,大概是為了享受多子多福的樂趣。后面的那句話,才是大多數(shù)媽媽的真實寫照。
生小孩這個事很有意思,一般盡力照顧小孩的人,提起“再生一個”這種話題,都會言辭拒絕:不要不要,不能再生了。我媽的鄰居,女兒先后生下一兒一女,都是她在照顧,好不容易等到外孫女上了幼兒園,她終于可以回家了,女兒跟她說:“要不我再生一個吧?”她搖頭如撥浪鼓,“千萬不要,我還想過幾年快活日子”,就差沒把“求放過”三個字貼在腦門上。
生養(yǎng)之苦,沒經(jīng)歷過的人大概很難感受,經(jīng)歷過的,才知道“熬”這個字的真實分量,把生病的日子熬過、把鬧覺吐奶的日子熬過……小孩大一點,日子總會好過一點。
只有沒經(jīng)歷過、沒參與過育兒的人,才會輕飄飄地說出:再生一個吧?;叵肫鹞倚『⒊錾囊粌赡?,我就像那個永遠不下班的人,第一年,我?guī)缀鯖]出過遠門。
這種難熬的歲月,得有個人一起支撐,才會覺得沒那么苦。如果只是一個人,那是真苦,因為難熬的時候,旁邊的人竟然沒感知。有些男人還覺得,帶小孩不就是這樣嗎?有什么好抱怨的?甚至還有更過分的丈夫,回來看小孩哭個不停,就覺得妻子天生不是當(dāng)媽的料——小孩怎么老是哭,一定是你沒有帶好。
這位讀者問我這種日子應(yīng)該怎么辦?我覺得,媽媽還是要反抗一把。哪有男人出去喝大酒,女人一個人在家苦熬的道理?婚姻生活中,過得最慘的,往往都是最“懂事”的女人;過得最舒服的,是別人眼中的“潑婦”。
有的女人做不到“潑”,旁人勸她,她反而說:“算了,老公也不容易?!焙孟袼目啵碾y熬,是她在為自己寫功勞薄,希望所有人能夸她:你真是個偉大的女人,老公三生有幸才碰到你。
我個人認為,還是不要做這樣的女人比較好。丈夫在外面吃飯喝酒,要直接沖到飯店,把小孩遞到他手上;小孩夜里哭,要把爸爸也叫起來,讓他一起分擔(dān)。否則,憑什么?
不過最讓我沒辦法接受的是:前面兩個是女兒,所以必須生個兒子。
什么時代了,家里還必須要個兒子才算圓滿?你一直在強調(diào)自己養(yǎng)兒子有多難,那兩個顧不上的女兒呢?我覺得她們倆聽起來過得更難:家里有不管事的爸爸,每天抱怨流眼淚忙著照顧弟弟的媽媽。
你讓你的女兒怎么想?她們是不是在想:當(dāng)女人,怎么就這么不開心?當(dāng)女人,就要犧牲奉獻這么多嗎?當(dāng)女人,就活該沒有人過問嗎?一想到她們在弟弟出生后,就明白自己不過是家庭中的不太重要的一員,這滋味真是不好受。做媽媽的,千萬別忽視了她們,讓她們寒了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