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尤佳
每座城市都有一條河,因河而生,因河而興。城市與河流,相生相伴終成傳奇。
“走!”一聲號令,我麻利地背上水壺,穿上運動鞋,站在門口,整裝待發(fā)。
你一定好奇——我出門要干什么呢?其實這是我家每天晚飯后的保留節(jié)目——蘇州河騎行。
這要從我剛學(xué)會騎車時候說起。那時我的個子不矮也不高,騎童車有點局促,放不開手腳;換成人車又似乎力不從心,腳踮不到地。即便如此尷尬,仍無法打消我的熱情與積極性。每天我都要騎上一會兒,跨上車,用力一踩,兩個輪子便乖乖地旋轉(zhuǎn)起來。從鎮(zhèn)坪路橋到江寧路橋是我的固定路線,看著行人一個個被甩在后面,窨井蓋被壓出咚咚咚的聲響,心中的興奮感和成就感簡直無以言表。
當(dāng)車技漸漸成熟后,我便不再滿足于直線路徑了,武寧路、新會路、昌化路與蘇州河組成了我的騎行矩陣。在這塊區(qū)域騎上一圈,大約需要半小時時間。這三十分鐘,不僅鍛煉了身體,更對我家周邊的地理環(huán)境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見證了莫干山路涂鴉墻的拆除、千樹天安的綠植栽種、創(chuàng)想塔園區(qū)轉(zhuǎn)型改造、北橫通道高架橋開挖竣工……每當(dāng)我和爺爺奶奶聊天時,話題也越來越豐富:蘇州河步道連通了,長壽路橋重建通車了、泰來坊拆了、旭輝里開張了。騎車的所見所聞,讓我們?nèi)叶几惺艿搅梭@喜和驕傲。
兩年過去了,我的騎行范圍也愈發(fā)寬廣了。北至大寧綠地,南及黃浦濱江、西起長風(fēng)公園、東到北外灘,甚至徐浦大橋到楊浦大橋的浦東濱江沿線都被我征服了。在這些繽紛多彩各具特色的路線中,我最鐘意的,是蘇州河騎行。
從家出發(fā),沿蘇州河一路往東可以直至外灘,單程約8 公里,有南與北兩條路線選擇。
我把北蘇州河路線比作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這一路會經(jīng)過福新面粉廠、四行倉庫、上海總商會舊址、S 形河濱大樓、中國郵政博物館、上海大廈等眾多優(yōu)秀歷史建筑。每當(dāng)我放慢車速,經(jīng)過這些老房子,有的殘垣斷壁、有的洗盡鉛華、有的華彩熠熠,經(jīng)過百年的風(fēng)卷云涌,她們?nèi)匀灰倭⒃谔K河畔,見證了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歷史,向人們訴說著悠久的故事。
南蘇州河路,更像是一條華美飄逸的絲帶,孕育了市井百態(tài)的煙火氣息,成為了人們新的生活記憶。貫通的濱水步道蜿蜒在綠化帶中錯落有致,人們可以在親水平臺上駐足休憩;九子公園里的弄堂游戲充滿童趣;八號橋藝術(shù)空間為老倉庫帶來了新的氣息;中石化第一加油站華麗轉(zhuǎn)身成為“最美加油站”;初夏時節(jié),一朵朵圓潤飽滿的繡球花海更是讓我流連忘返……
在我這條騎行線路中,蘇州河上的橋景也是一絕。武寧路橋中西合璧,寶城路橋雙曲拱梁,江寧路橋最長引橋,長壽路橋三橋并列,昌平路橋蘇河之眼……繼續(xù)前行,最年輕的烏鎮(zhèn)路橋,電影《八佰》中連接生死的西藏路橋,銀色魚骨般的浙江路橋……福建路橋、河南路橋、四川路橋、乍浦路橋座座都是歷史悠久赫赫有名。最后,蘇州河入江口的外白渡橋,如今早已成為了上海地標(biāo)性建筑了,將她作為我的騎行的終點,實至名歸。
聽完我這一番如數(shù)家珍般的介紹,你是否也被蘇州河的美景深深吸引,迫不及待地想騎上一程呢?
走!終點見,不見不散!
(題圖/葉旦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