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在京組織召開了“面向月球資源利用的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總結會”。鄒志剛院士、汪衛(wèi)華院士、楊孟飛院士出席本次會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發(fā)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陳泓總工程師、研發(fā)部相關領導,以及來自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南京大學等合作研究單位的研究人員代表參加會議。
會議主要針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獲批申領的第一批月球科研樣品(重量8000mg,樣品編號CE5C0400)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本次月球科研樣品于2021年7月12日申領,以月球資源利用為目標,圍繞“月壤的物性研究及綜合利用”開展研究。聯(lián)合研究團隊經(jīng)過一年多的努力,獲得了月壤基礎物理化學性質(zhì)、月壤中的氦3 氣泡、地外人工光合、玻璃相形成機制、原位資源利用基礎等方面的重要進展,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團隊已完成了規(guī)定的全部研究內(nèi)容,并于2023年4月17日歸還樣品。
會議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參研單位集中匯報了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研究整體情況,以及各子任務的進展和完成情況。第二階段由研究人員詳細介紹了具體研究成果,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討論。
本次月球科研樣品相關研究成果獲得了與會專家和領導的高度認可。三位院士對后續(xù)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楊孟飛院士認為,月球科研樣品的基礎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之后應該結合國家探月后續(xù)工程,考慮與工程實施息息相關的瓶頸難題,為月壤制造、月面建造、航天器防塵等具體需求提供技術支撐。汪衛(wèi)華院士表示,月壤研究意義重大,目前已經(jīng)獲得了較前沿的科學成果,要注重科普教育,以多種形式將月球樣品的研究成果向公眾宣傳,激發(fā)更多的研究熱情。鄒志剛院士表示,本次研究獲得的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可加速相關成果向航天工程及民用領域轉(zhuǎn)化。
開展月球探測和月面資源利用,是航天領域未來發(fā)展的重點方向,本次交流向國內(nèi)外學者介紹了研究團隊所取得的最新進展,也為后續(xù)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對未來月球探測和月面資源利用具體任務的開展,提供了相關月壤信息、奠定了理論基礎。后續(xù),研究團隊將進一步總結成果,牽引更多科學任務,為后續(xù)國家重大工程實施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