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靈
盲鰻的外形看起來有些像黃鱔,眼睛已經(jīng)退化,頭部長著4對觸須,嘴巴長得像是個吸盤,上面長著細(xì)密鋒利的牙齒。奇怪的外形讓人一度懷疑它是什么外星生物。它最大的本領(lǐng)就是分泌大量的黏液。
這個看似平常的本領(lǐng)卻讓大部分兇猛的肉食魚類對它們避之不及,即使是鯊魚不慎咬到了盲鰻,也會立馬松口。
柔韌的身軀讓盲鰻不會一下被咬死,相反它還會自己給身體打個結(jié),堵住敵人的喉嚨,使捕食者無法直接將它生吞。在保證自身生存后,就是防御反擊了。
盲鰻身體兩側(cè)長著許多的黏液腺,它們會在受到攻擊的0.4秒中分泌出大約5毫升的黏液。而這些黏液在與水相結(jié)合后,會在瞬間“膨脹”1萬倍,如果敵人不及時撤退,這些像是膠水一樣的黏液就會順著水流鉆進它們的鰓中,把魚鰓堵得嚴(yán)嚴(yán)實實,導(dǎo)致這些魚類窒息而死。
如果只是分泌黏液,也不至于讓海洋霸主鯊魚感到恐懼。但盲鰻的生存方式確實讓人汗毛倒立。它們會游到鯊魚身邊,利用自己的吸盤嘴吸附在鯊魚身上,然后一點點地朝鯊魚的鰓邊移動。等到鯊魚開始捕食,盲鰻察覺到時機已至,便一下鉆進鯊魚的鰓,然后順著鰓鉆入鯊魚柔軟的腹腔之中,這下它可就成了鯊魚的“心腹大患”了。
任何動物的體內(nèi)都是脆弱的。盲鰻會在鯊魚體內(nèi)瘋狂啃食鯊魚的內(nèi)臟,鋒利的牙齒能夠如同刮刀一樣將獵物的內(nèi)臟和肌肉刮下來。盲鰻的食量非常大,一邊吃一邊排泄,能吃掉自身18倍重的魚肉,同時,因為它們的皮膚也能吸收營養(yǎng),盲鰻一邊吃還會一邊瘋狂地扭動身體,這種進食方式無疑會給鯊魚造成更大的痛苦。
等到漫長的六七個小時后,盲鰻吃飽喝足了,它們就會直接咬穿鯊魚的腹部鉆出,整個場面慘不忍睹,因此它們也得名“破腹魚”。
盲鰻是怎么進化成這個樣子的呢?
6億年前,正是地球板塊活動最為劇烈的前震旦紀(jì),一幫原始的脊索動物鉆進了海底溶洞之中,突如其來的地震讓它們困在了漆黑一片的洞穴之中,誰也想不到,千萬年后它們的后代盲鰻,會成為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之一。
在資源極度缺乏的惡劣環(huán)境中,盲鰻進化出了能夠在10℃到35℃的水中生存的本領(lǐng),同時還可以半年不進食依然安然無恙。為了繁衍,它們變成了雌雄同體的動物,能夠自己繁殖后代。最特別的是它們的皮膚,同時具有防御、進食、呼吸幾大功能。它們的皮膚與肌肉的連接并不緊密,顯得松松垮垮,這種特殊的結(jié)構(gòu)讓它們在皮膚下有足夠的空間,能輕松擺脫鯊魚這類動物的撕咬,因為鯊魚的牙齒本質(zhì)上只是劃過皮膚,而無法切斷盲鰻皮膚下的肌肉。
為了獲取更多的營養(yǎng),盲鰻皮膚表面的毛細(xì)血管變得極度發(fā)達,身體中的鹽濃度與自己所在海域的鹽濃度變得一致,能夠吸收可溶解的物質(zhì)。
同時它也能通過皮膚進行呼吸。這讓它們即使鉆進了獵物體內(nèi),也不會被那里的缺氧環(huán)境憋死。而在外界,盲鰻還能通過鼻子進行呼吸,它們也是唯一一種通過鼻子呼吸的魚類。除此以外,它們還擁有4顆心臟,一顆作為主泵,另外三顆作為輔助泵。
等到3億年前,被困在洞穴中的盲鰻們又因為一次地震重回海洋,成了海洋中令無數(shù)魚類聞風(fēng)喪膽的大魔王,根據(jù)化石資料顯示,在這3億年中,它們的身體構(gòu)造基本沒變,靠著吃老本都能縱橫四海。
在生物學(xué)上,盲鰻被認(rèn)為是“原始脊椎動物”,它們的骨骼完全由軟骨組成,對它的研究也許能夠解釋一些脊椎動物特性的由來。
除了盲鰻本身,它的黏液也正在被研究。很多常用的合成纖維,如尼龍、萊卡等其實都來自石油制品,科學(xué)家們也一直在尋找它們的替代品,而盲鰻黏液纖維正是可能之一,它不僅天然環(huán)保,而且經(jīng)濟劃算。
盲鰻黏液纖維的粗細(xì)程度是人類頭發(fā)的百分之一,強度卻是聚氨酯纖維的十多倍,而聚氨酯纖維被廣泛應(yīng)用于衣物、醫(yī)療口罩、繃帶、軍用裝備等一系列領(lǐng)域。
或許很多年后,我們都會穿上由盲鰻黏液纖維制造的衣服也說不定。
(Doreen摘自《故事會·校園版》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