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雨晴
雞蛋從外面打破是食物,從內(nèi)部打破卻是生命。每個孩子都有不服輸?shù)囊幻?,蘊藏著強大的內(nèi)驅(qū)力。內(nèi)驅(qū)力如同一頭沉睡的獅子,關(guān)鍵在我們?nèi)绾螁拘选⒓せ?,一旦激活便會煥發(fā)出無窮的潛力,無論阻力多大,他們都會勇往無前,自覺主動去學習。
期中考試成績揭曉后,我滿意極了,全班同學都過了及格線成功“脫貧”,而且大部分同學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連一向都不及格的凱凱,也破天荒地考到63分。
美中不足的是,我的課代表小剛卻敗走麥城,剛過班級平均線,要知道他可是我的“種子選手”。是的,成績固然重要,關(guān)鍵是他的學習態(tài)度出現(xiàn)了問題。了解情況后,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治治”這位得意門生的傲氣呢?我想到了“激將法”。
要想激勵孩子,就給他找個水平相當或者低于他卻敢挑戰(zhàn)的對手,讓他們相互挑戰(zhàn),繼而激發(fā)出他們的好勝心,形成比學趕幫超的競爭態(tài)勢。
根據(jù)考試成績,我想到了小剛的同桌凱凱,本次考試中的一匹“黑馬”。
在隨后的試卷講評課上,我大大地表揚了凱凱,全班孩子都為其豎起了大拇指。而同桌小剛只是呆呆地坐在位置上,默默無語,毫無表情。我想可能我的言行舉動觸動了他的內(nèi)心。這便是激將法的第一步。
我的激將法第二步是挑起“戰(zhàn)火”。當天的晚自修,我把他倆叫到教室外談心,我對小剛說:“這次期中考試,你的語文成績,有所退步。凱凱都提高了12分!”我故意把“退步”說得很重。小剛的臉“唰”一下紅了,眼里寫滿了不甘。我繼續(xù)說:“凱凱向我表示將繼續(xù)努力,下次考試爭取更好,你敢挑戰(zhàn)凱凱嗎?”
“我敢挑戰(zhàn)!我一定會贏他的!”沒等我說完,小剛堅定地回答道,信心爆棚。他倆同桌一年多,彼此知根知底,說完,他望了望凱凱,煞是得意。凱凱剛受到表揚,也不服氣,鼻子輕輕“哼”了一聲,儼然接受了他的挑戰(zhàn)。
日子如流水,波瀾不驚地走過。開始的兩周,小剛和凱凱都很努力學習著,根本不需要提醒,他倆相互較著勁兒用功,誰也不服誰。
然而,孩子畢竟還是孩子,沒有記性,忘事快。當小剛“好了傷疤忘了疼”、凱凱一時“樂不思蜀”時,我時時提醒,揭揭“傷疤”,最后,我又引導他倆寫了“挑戰(zhàn)書”和“應戰(zhàn)書”,貼在了各自的課桌上,用來警示自己。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學習沒有長性也不可避免,教育有時就是“搖動”,就是不斷喚醒。這也算是我的激將法運用的第三步。
兩個月后,期末考試了,小凱又有提升,考到了68分,而小剛考到87分,重回第一梯隊。
我巧用的對比激將法成功了!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泵课焕蠋煻际菍W生心靈成長的重要他人,我們要善于找到撬動學生成長的那個“支點”,助力學生改變、成長。
激將法是利用孩子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積極的一面,從相反的角度來刺激孩子,進而激發(fā)出孩子的潛能,促使孩子向上向善。腦科學研究表明,如果獲得及時、持續(xù)的提醒反饋,就能給予個體將事情堅持下去的欲望并激發(fā)個體積極的情緒力量。
事實上,激將法并非是萬能的鑰匙,班主任首先要因材施教,清楚教育對象、環(huán)境及條件,不能濫用;還要掌握分寸,不能過急,也不能過緩。小剛一向有上進心,不甘人后,只是偶爾思想開小差,用對比激將法,使其猛醒,回頭是岸,確實有效。反之,班主任的言行如果太直接、具有攻擊性,并不能讓一些孩子悔悟和覺醒,只會讓孩子與其拉開距離,產(chǎn)生逆反心。有時不當?shù)拇碳尯⒆幼宰鹦摹笆軅?,而回避目標。多次失敗、回避,變成習得性無助??梢姸旧?、嘲諷激將法等,對膽小內(nèi)向、自尊心強孩子將是一種殺人不見血的“軟刀子”傷害。
教育很復雜,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然而教育也很簡單,承認每個鮮活個體的差異,看到他們的不同,就能幫助他們找到自我。最好的教育,莫過于自我教育,最好的成長,莫過于自我成長。面對考試失利的小剛,我并沒有一味批評、指責,而是巧用對比激將法,喚醒孩子內(nèi)驅(qū)力,點燃他們性格里不服輸?shù)囊幻?,同時教他們學習策略,尋找學習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進而培養(yǎng)孩子自主學習、自我成長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