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會敏?王芬
摘要:二維碼樹牌可以有效助推生態(tài)校園建設和宣傳生態(tài)文明思想,將其運用于大學校園園林綠化苗木信息化管理是大勢所趨。介紹了二維碼樹牌的制作流程和應用價值,并通過問卷調查獲取二維碼樹牌在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的應用現狀。結果顯示,大學生對身邊花草苗木的關注度較高,但二維碼樹牌的科普價值有待向更標準化和人性化開發(fā)。最后對二維碼樹牌的優(yōu)化和功能擴展提出4點建議:采用適宜的材質及掛制方式;完善二維碼數據系統(tǒng);合理應用校園林木智能化養(yǎng)護;作為弘揚優(yōu)秀文化的載體。
關鍵詞:二維碼樹牌;生態(tài)校園;植物科普
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23)03-0082-03
收稿日期:2022-09-19
修回日期:2023-01-31
Abstract:Two-dimensional(2D) code tree sign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ampus and publicize the idea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t is a general trend to apply 2D code tree sign to th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of landscaping seedlings in campu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2D code tree sign, and obtain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2D code tree sign in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 stud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lants around them, but th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value of 2D code tree sign needs to be developed towards more standardized and humanized. Four suggestions on the optimization and function expansion of 2D code tree sign are put forward. The first is to adopt appropriate materials and hanging methods, the second is to improve the 2D code data system, the third is to reasonably apply the intelligent maintenance of campus trees, and the fourth is to serve as a carrier to promote excellent culture.
Key words:2D code tree sign; Ecological campus; Plant science popularization
生態(tài)校園建設是各級各類學校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教育實現高質量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生態(tài)校園研究有助于推動和影響社會生態(tài)實踐,提高全民生態(tài)思想[1]。《普通高等學校生態(tài)校園建設規(guī)范》(DB43/T 1383-2018)中指出,為校園內植物加掛(插)標識牌是生態(tài)文化宣傳的重要途徑。植物標識牌(以下統(tǒng)稱為“樹牌”)是智慧校園和生態(tài)校園建設的一張名片,于細微之處體現著校園的文化建設。
傳統(tǒng)樹牌傳達的信息有限[2~3],將二維碼技術應用于樹牌上可改善現有條件,激發(fā)師生的探索興趣和學習熱情,使校園的環(huán)境教育功能得以充分發(fā)揮。二維碼樹牌將植物與信息系統(tǒng)相連,建立起植物科普教育平臺,不僅可以展示豐富的文字介紹,還能鏈接圖片、聲音、視頻等,甚至能提供互動體驗。同時,其信息獲取方式便捷。二維碼樹牌既可以提高師生對樹木的認識,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生物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①。
在生態(tài)校園建設進程中,如何將二維碼樹牌功能拓展到生態(tài)文明建設之中,成為重要研究課題。本文從樹牌的制作流程和應用價值出發(fā),探究二維碼樹牌如何助力生態(tài)校園建設,引導師生關注和熱愛大自然,從而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模式和良性循環(huán)。
1 二維碼樹牌的制作流程
二維碼樹牌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專業(yè)性和科普性,在開發(fā)過程中需要遵循“看得到、看得清、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友好”原則。校園二維碼樹牌制作需要經歷實地開展植物分類學鑒定、植物相關信息收集、二維碼轉化、樹牌圖文設計、材料選擇、加工刻牌、現場懸掛等步驟。第一步是收集校園中各區(qū)域植物信息,分門別類錄入后臺數據庫;第二步是利用計算機軟件將圖文信息轉化為二維碼;第三步是樹牌圖文設計,包括牌的外觀設計和牌上的語言內容設計,每一個樹種的標識牌上均包括了其學名、別名、科屬、樹齡、主要形態(tài)特征、生態(tài)習性、價值用途、蘊含的文化精神等信息,并將二維碼展示在設計的模板上;第四步是在預算范圍內因地制宜選擇木質、金屬、合成材料等樹牌材質;第五步是委托生產商批量制作;第六步是以合適的高度、方式懸掛樹牌,以吸引師生的注意。
2 二維碼樹牌的應用價值
2.1 校園植物認知教學
二維碼技術可以擴大樹牌的科普內容范圍,展示植物的具體信息,如其生長習性、形狀形態(tài)、繁殖養(yǎng)護等花卉苗木知識。通過二維碼技術還可以鏈接到“植物智”網站(http://www.iplant.cn/),瀏覽更多相關圖文信息。
在大學開發(fā)校園植物認知教學的手機應用軟件過程中,二維碼樹牌可作為重要的媒介發(fā)揮作用[4],其既有識別查詢功能,還可以作為校園植物認知教學用具。師生通過對植物的觀察、觸摸、聞香等,與二維碼樹牌中信息進行比對識別,不斷提高植物認知水平。
2.2 校園植物導覽和導航
目前國內多所高校都已經完成720°全景數字校園和三維校園模型建設,對主要樓宇、道路、附屬設施、校園綠化、特色景點等做了詳細的標注及說明[5]。師生在數字校園的基礎上開發(fā)手機客戶端“校園植物導覽系統(tǒng)”,實現用戶當前位置顯示、校園全局植物展示、植物個體追蹤導航、植物查詢、感興趣植物個體收藏和評論等功能,如北京林業(yè)大學校園已上線“北林植物導覽”小程序。在二維碼樹牌中嵌入“校園植物導覽系統(tǒng)”并引導用戶訪問,就可以實現校園植物的導覽、導航及查詢,為廣大師生及游客游覽校園、觀賞植物提供便利,也為學校經典旅游路線的開發(fā),及校園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提升奠定基礎。
2.3 校園苗木智能化養(yǎng)護管理
植物達到最佳的生長狀況和觀賞性,需要維護人員對植物長期管護。二維碼的存儲與記錄功能可以讓養(yǎng)護人員隨時跟蹤、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養(yǎng)護措施等,在園林綠化管理中的應用前景廣闊。校園樹牌應用二維碼技術,可實現樹木信息查詢便捷化、樹木狀態(tài)管理遠程化。園林綠化工程部門建立電子數據庫系統(tǒng),在基本信息采集完畢后,生成相對應的二維碼,導入到模板中生成二維碼樹牌。校園師生通過智能手機掃描,便可查看植物的養(yǎng)護情況、特性、管理電話等信息,同時也能通過二維碼上傳反饋意見或苗木異常情況等,參與到校園的建設和保護中。這有利于學生愛綠護綠意識的提高。此外,二維碼能存儲更多、更具體的位置、圖像等信息,有利于養(yǎng)護人員、技術人員縮短定位苗木的時間,達到專樹專治的效果[6]。
3 實例分析
3.1 研究對象和區(qū)域
2017年4月,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首次在校園中將傳統(tǒng)樹牌更換為二維碼樹牌,其材質為PVC泡沫材料,面板上除文字介紹,還有采用彩色印刷的該物種代表性的花或葉,二維碼鏈接內容為“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微信公眾號。樹牌采用麻繩繞樹徑一周的方式懸掛到樹上。2019年8月,黔南民族師范學院二次設計校內二維碼樹牌,其面板內容涵蓋植物拉丁名、別稱、生活習性和關聯(lián)詩詞等相關信息,二維碼鏈接內容為“生態(tài)人family”微信公眾號。二維碼樹牌主體采用更加環(huán)保的竹制板材,樹牌外層有涂料,起到防氧化等保護作用。
筆者通過“問卷星”調查問卷系統(tǒng),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120名生物科學專業(yè)在校學生發(fā)放問卷,調查的內容包括受訪者的基本信息,受訪者對二維碼樹牌從內容到版式的滿意程度及相關建議等。經統(tǒng)計,共收集到76份有效樣本問卷,有效問卷率為63.3%。
3.2 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4.47%的受訪者了解校內大多數植物的種類,57.89%的受訪者了解部分,還有27.64%的受訪者完全不了解。可知學生對花草樹木關注度較高,但了解程度偏低。二維碼樹牌的科普作用和話題氛圍有待進一步發(fā)揮。
有86.84%的受訪學生表示看過二維碼樹牌,但僅有32.89%表示對二維碼樹牌有興趣,知道校園樹木的供給、調節(jié)、文化和支持等四大類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價值(表1)。超過六成的受訪者對二維碼樹牌興趣不大,通過深入訪談得知其原因有:樹牌表達的信息量不足,樹木本身的觀賞性、實用性及人文價值在表面上不突出,樹牌背后的拓展閱讀未體現“黔地無閑草,處處皆靈藥”,未包含著名科學家、教育家、知名校友與樹木的人文故事,未宣傳三線建設者、“南下干部”捐贈樹種背后的紅色故事等。
僅有不足一半的受訪者了解二維碼樹牌,53.95%的受訪者并不了解什么是二維碼樹牌。結果一方面表明了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力和興趣不足,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二維碼樹牌的普及程度還不夠高。掛制不夠合理,數據庫不夠規(guī)范,不能充分體現校園文化和人文精神,都會影響二維碼樹牌的普及。
綜上,大學生對身邊花草苗木的關注度較高,超過七成的學生了解部分花草苗木的種類;二維碼樹牌的科普價值有待向更標準化和人性化開發(fā),可通過嵌入人文故事、專業(yè)數據庫等,使內容豐富、有趣、易懂,不斷提高其使用效率。
4 改進建議
4.1 采用適宜的材質及掛制方式
現實生活中,許多校園的二維碼樹牌因管護不到位,出現發(fā)霉、掉色、損壞等現象。因此,樹牌材質應當選擇能夠長期使用,不易被氧化的不銹鋼或新型材料等,實現樹牌的可持續(xù)利用。其掛牌方式應不影響植物的生長,也不用隨其生長更換掛牌位置及方式。對于生長高度及生長習性不同的植物,要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套繩式、支柱式等適宜的方式。在外觀設計上,除了方形以外,樹牌還可以采用愛心、花朵、葉片、云朵等形狀,搭配顏色設計,顯得生動有活力,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和記憶點。
4.2 完善二維碼數據系統(tǒng)
由于采用的二維碼數據系統(tǒng)不同,有的二維碼信息出現在部分系統(tǒng)的移動設備上無法查看的不兼容現象。此外,部分二維碼樹牌在掃描后展示的信息與牌面上相差無幾,并未起到信息擴展的作用。以上2個問題都會挫傷對植物感興趣人群的積極性。
應當對樹牌上二維碼的制作系統(tǒng)進一步完善,使得不同系統(tǒng)的移動設備都能夠識別出二維碼的數據信息。同時,數據庫可繼續(xù)完善,不斷豐富內容,盡可能滿足所有用戶的了解需求。
4.3 合理應用校園林木智能化養(yǎng)護
借助樹牌載體建立智能化養(yǎng)護系統(tǒng),并利用移動終端等物聯(lián)網智能設備,對校園內的苗木進行全程動態(tài)監(jiān)測,能讓養(yǎng)護過程更加簡單化、標準化、流程化、自動化、智能化。園林綠化管理部門通過智能化養(yǎng)護系統(tǒng),降低了養(yǎng)護工人的學習成本、學習時間和工作量,達到了對人力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提高管理效率。園林工人需要重視對樹牌的后期評估和維護,包括檢查損壞程度、可見性、清晰度和外觀以及逆反射性能等,適時開展打蠟、涂漆、更換、回收等工作。
4.4 作為弘揚優(yōu)秀文化的載體
除了植物信息,還可將相關古詩文、歷史故事以及植物與學校的故事一同編輯進二維碼的信息庫中,使學生在學習了解過程中激發(fā)對校園文化的認同感,傳承校訓,弘揚優(yōu)秀文化及品質,以達到“生態(tài)育人”的目的。此外,可通過二維碼樹牌建立起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與校園樹木之間的聯(lián)系[7~8],如組織學生開展校園二維碼樹牌制作等活動,既有利于植物學知識學習更加立體化,還能將國學文化同校園環(huán)境相融合,促進師生了解古代傳統(tǒng)詩詞,以“校園花香”傳遞“書香之氣”。
5 結語
體系合理、內容完善的二維碼樹牌是人們認識、了解校園樹木的基礎信息平臺,也是影響師生游覽體驗的重要因素,更是校園苗木智能化養(yǎng)護管理的有效助手。在校園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應當積極發(fā)揮二維碼樹牌高效、合理、清晰的宣傳、告知、警示作用,通過改進材質及掛制方式,完善二維碼數據系統(tǒng),合理應用校園樹木智能化養(yǎng)護,作為弘揚優(yōu)秀文化的載體等措施,可以不斷優(yōu)化二維碼樹牌,將其功能和影響繼續(xù)擴大。未來,二維碼技術將給國內外植物科普以及生態(tài)校園建設帶來更多的便利。
① 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4個領域目標。
參考文獻:
[1]胡子靈,資惠宇,佘美萱. 基于CiteSpace的生態(tài)校園脈絡研究與趨勢分析[J].廣東園林,2022,44(5):44-49.
[2]黃紅焰. 建設生態(tài)校園 提升高校品位[J]. 林業(yè)與生態(tài),2018(2):39.
[3]徐冰心. 大學校園植物標識牌設計研究[D]. 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9.
[4]鐘茜,任玉鋒,周立彪. 基于植物認知的信息化實踐教學平臺設計與教學探究[J]. 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8,39(12):103-106.
[5]蔡偉達.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園林植物造景應用研究[D]. 廣州:華南農業(yè)大學,2018.
[6]王杰,張長青,徐法奓,等. 二維碼植物標牌的應用探討[J]. 中國園藝文摘,2016,32(5):77-79.
[7]馬小明,攔生發(fā),馬建琴,等. 以“二維碼”樹牌為載體 弘揚國學文化[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8,34(6):34-36.
[8]張元燕,周蘭平,楊勛,等. 基于二維碼技術的植物科普系統(tǒng)[J]. 廣東園林,2014,36(3):62-64.
*項目支持:黔南州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黔南州初中生態(tài)美學教育現狀和對策研究(2018A025);黔南民族師范學院2019年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20195201802)的階段性成果。黔南州科技計劃項目[黔南科合學科建設農字(2018)2號]
作者簡介:
裴會敏/1984年生/男/山西運城人/碩士/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貴州 558000)/講師/研究方向為生態(tài)文明教育
王芬/1984年生/女/山西運城人/博士/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貴州 558000)/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生物信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