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望月懷遠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②怨遙夜③,竟夕④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⑤,披衣覺露滋⑥。
不堪盈手⑦贈,還寢夢佳期。
【注釋】
①懷遠:懷念遠方的親人。
②情人:多情的人。一說指詩人自己,一說指遠方的親人。
③怨遙夜:因離別心生幽怨導致失眠,以至于抱怨天明遙遙不至。
④竟夕:指通宵達旦,即一整夜。
⑤憐光滿:愛惜滿屋的月光。實指詩人一個人沉浸在月光里。
⑥滋:形容濕漉漉的感覺。
⑦盈手:用雙手捧滿。盈,充盈,滿。
【大意】
蒼茫的海面上升起了一輪明月,天涯兩端的你我都在望月思人。多情之人都在抱怨月夜太漫長,因懷念親人而整夜無法進入夢鄉(xiāng)。我熄滅蠟燭完全沉浸在月光里,披衣徘徊直至感受到夜露微涼。無法用手把滿滿的月光捧給你,只好希望能與你在夢里相見了。
【名句賞析】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這兩句詩意境非常雄渾大氣,第一句照應了詩題中的“望月”, 第二句照應了詩題中的“懷遠”,寫法非常特別。詩人并沒有用特別的字眼,幾乎是平常語,沒有一點渲染的色彩,卻能自然地顯出一種豪壯的氣象,顯得信手拈來,意義卻非同尋常。
【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740),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zhì)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襲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他被譽為“嶺南第一人”。
(摘自《唐詩三百首》,中國言實出版社,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