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強
常言道,“針尖對麥芒”,所謂的麥芒就是麥子身上那些尖細刺人的東西,跟“芒種”的“芒”一樣,都是指谷類植物種子殼上或草木上的針狀物,常見的長芒的植物有大麥、小麥、水稻、黍子等。
芒種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的表面意思,另一層則是抓緊農忙時間種地的“忙種”的意思。芒種節(jié)氣的到來意味著農事進入最為忙碌的時節(jié),如果錯過這個節(jié)氣種農作物,那么農作物就很難成活、收獲了。因此到了芒種時節(jié),我國南北方廣大地區(qū)都會開啟熱火朝天的農忙模式?!懊⒎N插得是個寶,夏至插得是根草”是江蘇等地人民的智慧總結;“芒種下種、大暑蒔”(蒔指移栽植物)是廣東等地廣為流傳的農諺;陜西、甘肅、寧夏等地則有著“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胎”的農諺。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便是著名的吃粽子、插艾葉的“端午節(jié)”,初五又稱作端五,端是“開端”“初”的意思。端午節(jié)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jié)日,在漢字文化圈諸國廣為流傳?!爸傧亩宋?,烹鶩角黍”(晉朝周處《風土記》)是我國關于“端午”的最早史籍記載。
作為起源于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之所以又叫端陽,跟中國農歷以地支紀月的習慣有關。正月到五月,依次為寅、卯、辰、巳、午,因此五月又叫午月,“五”通“午”,“五”又是陽數(shù),所以端午還有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別稱。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公歷6月6日前后是芒種日,端午節(jié)與芒種節(jié)大致每隔19年會重合一次;每隔兩年,端午節(jié)就能趕在芒種節(jié)氣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