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旋
科幻總是面向未來的,但整理、記錄、保存科幻的過去可以讓我們停下腳步思考科幻未來的道路。在過去的年代里,有一些人保管著我們過去對于未來的想象,或許這是我們得以走到今天的原因之一。這些存留著的想象,以博物館的形式展現(xiàn)在大眾眼前。本期“驚奇檔案”,讓我們走進世界各地的科幻博物館。
第一站要帶大家去的,自然是迄今為止雨果獎唯一“頭號粉絲”獎得主弗雷斯特·阿克曼的家。
阿克曼與他的藏品們
這個“頭號粉絲”可不是吹的,阿克曼不懈努力近七十年,在坐落于洛杉磯的“阿克曼大廈”里收藏了三十多萬件與科幻、奇幻和恐怖相關的書籍報刊及周邊藏品。其中有1926年弗利茨·朗拍攝《大都會》時候的單片眼鏡,他購買的第一本《驚奇故事》,五百多個不同版本的《弗蘭肯斯坦》,H.G.威爾斯和華特·迪士尼的親筆信。即使用一整年“驚奇檔案”的篇幅,也很難把阿克曼的藏品說個七七八八。
當然,這位“科幻先生”的功勞不只是收藏:世界上第一個科幻粉絲團體“科幻男孩俱樂部”就由他創(chuàng)立,科幻的標志性簡稱“Sci-Fi”也是他最先叫出;從1939年第一次參加到2008年去世,他只缺席了兩次世界科幻大會;他為世界上第一本粉絲雜志撰稿,且他主辦的粉絲雜志兩獲雨果回顧獎;作為經(jīng)紀人,他與海因萊茵、杰克·威廉森相熟,并且是阿西莫夫的代理,還培養(yǎng)了雷·布拉德伯里和史蒂芬·金;他自己能創(chuàng)作,也做翻譯——把自己的和別人的作品轉化成各種語言發(fā)表;他創(chuàng)辦了《電影界的著名怪物》雜志,喬治·盧卡斯和斯皮爾伯格都從他那里獲取過靈感,他不辭辛勞地客串了二百多部電影,別人也制作了關于他的紀錄片。
史蒂芬·金寄給阿克曼的投稿信
這樣一位神人跟中國科幻界自然也有聯(lián)系,王逢振先生去過他家不下十次,每次都有新發(fā)現(xiàn)?①?!犊苹檬澜纭返?00期出刊時,阿克曼也曾專門寫文章祝賀?②。科幻世界雜志社前社長楊瀟老師也曾拜訪過阿克曼家,受到了這個老頑童的熱情款待?。③
阿克曼故居現(xiàn)狀,圖片來自2022年5月的谷歌街景.
但是,美好的日子不總是那么美好。2002年,阿克曼官司纏身,又得了場大病,他搬進了一座“迷你豪宅”,變賣家產來抵御生存危機,只給自己留了一小部分重要收藏。2008年,他和他的朋友們給自己辦了場活葬禮,然后與世長辭,他的朋友凱文·伯恩斯負責把他的東西變賣和捐贈。除了賣掉的和丟掉的,這些東西有的去了雪城大學,有的去了西雅圖科幻博物館,還有的在他固定聚餐地點“餡餅之家”的三位女服務生手里。2016年,開發(fā)商打算把阿克曼的房子改建成停車場,遭到了鄰居們的反對。鄰居們認為那是好萊塢的“圣城”,非常珍貴,還向文化遺產委員會申請了保護。但在短暫的拖延之后,開發(fā)商還是成功地推平了“圣城”。
樂觀來說,我們還有之前提到過的西雅圖科幻博物館。早在“2012年世界末日”前夕,《科幻世界》就已經(jīng)帶大家游覽過一番了?④。不過現(xiàn)在,這個地方有了許多變化。
由樂器和電腦組成的雕塑,意在“讓音樂充滿活力”。
以前叫“體驗音樂計劃與科幻博物館及名人堂”⑤,現(xiàn)在被稱為“流行文化博物館”⑥,創(chuàng)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比爾·蓋茨的前合伙人——款爺保羅·艾倫。博物館建筑面積有13000平方米,涵蓋了以搖滾和科幻為主的各種流行文化相關藏品,存放有世界上最多的手寫歌詞、樂手們用過的樂器和演出老照片,有《星際迷航》里柯克船長的椅子、《星球大戰(zhàn)》的死星模型和《終結者》里的T-800。從機器人到噴氣背包再到太空服、鐳射槍,這里應有盡有?;ㄈ涝I張門票,你就可以穿越時空,先扮成搖滾巨星給虛擬觀眾們演奏一曲,在《世界大戰(zhàn)》的世界里擊敗黑衣人,最后駕駛“企業(yè)號”到唐約瑟星門去,一切的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流行文化博物館打造的實景《我的世界》
來到這里,不可不瞻仰科幻與奇幻名人堂。名人堂成立于1996年,于2004年從堪薩斯大學的詹姆斯·岡恩科幻研究中心遷來。除了道格拉斯·亞當斯、托爾金這些科幻奇幻著名人物外,各類作品也是名人堂的組成部分?!渡衩夭┦俊贰逗诳偷蹏返冉?jīng)典作品自然在列,甚至連特攝片《哥斯拉》、桌游《萬智牌》、電子游戲《塞爾達》系列都被收入囊中。博物館運用一系列先進的交互手段,讓科幻迷們打破隔閡,得以近距離感受這些原汁原味的展品中蘊藏的“靈韻”。
第三站,我們來拜見兩位“叔叔”:“雨果叔叔”和“埃德加叔叔”?!皞z人”目前都住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
其實這是兩家書店的名字,前者專賣科幻,后者主營懸疑,店名是在致敬誰,自然無須多言。真正的店主名叫唐·比萊利,1974年,還是法學生的他決定做點有意思的事情,于是用助學貸款租了個小店面,進了些書,當上了書店老板。1980年,他拓展了自己的商業(yè)版圖——售賣懸疑小說。2001年,擔任書店經(jīng)理二十五年之久的斯科特·伊梅斯溘然長逝,他能記住所有顧客的名字和喜好,能給所有顧客推薦最適合他們口味的書。2020年,兩位“叔叔”受到了因喬治·弗洛伊德黑人事件而起的動亂牽連,比萊利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四十六年來收藏的二十萬冊書付之一炬,其中還包括不少已逝作者的簽名本和絕版孤本。?①
阿西莫夫曾使用過的打字機,現(xiàn)收藏于流行文化博物館。
名人堂獎杯——一個精致的金色單筒望遠鏡,或許還有些實用價值。
站在書店廢墟中的比萊利坦然接受了這一無妄之災。在他看來,他所有的藏品都不如一千米外逝去的那個生命重要(指喬治·弗洛伊德)。七十歲的他本可以靠保險公司的賠償金安享晚年,但書店的忠實老粉告訴他:要是你不開店,那我們就真沒地兒買這些東西了。為了“雨果叔叔”的“涅槃重生”,科幻作家們紛紛寄去自己的簽名本,科幻迷們也發(fā)起眾籌來幫助比萊利渡過難關。經(jīng)過兩年的艱難籌備,目前兩家店在距離原址三千多米的地方已重新開張。但時至今日,縱火者仍未找到。
歐美國家的科幻氛圍不可謂不濃,從博物館的密度就可見一斑。
除了剛才介紹的位于美國西海岸和北部的兩個地方,東海岸還有華盛頓科幻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從2013年開始籌辦,參與者都是為愛發(fā)電的志愿者。他們的愿景是做全世界最大的科幻博物館,但到現(xiàn)在都還沒有一塊兒實際存在的場地。最近幾年,他們轉戰(zhàn)開發(fā)線上博物館,希望能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給科幻迷們整點新花樣。
唐·比萊利站在大火后的“雨果叔叔”面前
英國也有著相當悠久的科幻傳統(tǒng),寫出奠基式科幻作品《弗蘭肯斯坦》的瑪麗·雪萊就是英國人,H.G.威爾斯、亞瑟·克拉克和道格拉斯·亞當斯也都是英國作家。時至今日,電影和電視劇等視覺媒介成為科幻迷們愛上科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英國國家電影與科幻博物館應運而生。影迷們可以在這里找到各種各樣出現(xiàn)在影視作品中的原版道具,有達斯·維達的頭盔,《星球大戰(zhàn)》主題曲的管弦樂樂譜,羅慕蘭人、克林貢人和瓦肯人的衣服等等。除了科幻作品,英國國民偶像劇《007》系列和《奪寶奇兵》這些膾炙人口的作品也有一席之地,他們甚至在館內1∶1原模原樣復刻了《神探夏洛克》中的公寓。
新開張的“雨果叔叔”科幻書店
和別的博物館一樣,位于意大利都靈的MUFANT科幻博物館也分為“紙漿雜志專區(qū)”“星際迷航專區(qū)”“星球大戰(zhàn)專區(qū)”“神秘博士專區(qū)”“科幻漫畫專區(qū)”和“奇幻專區(qū)”等,但這里不僅展示物品,館方更愿意稱它為“實驗室”,一個可以讓人們意識到自己僅僅是處于多重宇宙中某個平行時空的實驗室??苹檬澜绲木庉媯冊缭?019年就已經(jīng)帶大家游覽過MUFANT,如有興趣,你可在《科幻世界·譯文版》2019年1月刊文章《小小MUFANT,大大科幻史》中一探究竟。
世界各地與科學相關的展館或多或少也會做一些科幻相關的展覽,比如持續(xù)到2023年5月的英國科學博物館的科幻特展、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的科幻專區(qū)——當然,還有科幻世界不定期辦的各種科幻展。篇幅有限,這里就不一一展開介紹,留個懸念,希望各位讀者有朝一日都可以去實地探訪一番。
最后一站,讓我們回到中國。
有科幻之都美譽的成都,怎么可能沒有一家科幻博物館呢!科幻迷華文大學時就是科幻協(xié)會的會長,又一直在做科幻周邊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他從2018年開始籌建的馬門溪龍科幻圖書館和鸚鵡螺科幻歷史博物館,時至今日已經(jīng)有了一定規(guī)模?!胞W鵡螺”主要用于收集和重現(xiàn)中文科幻發(fā)展史,“馬門溪龍”則向科幻迷借閱書籍,相輔相成。
華文主要收集中文科幻相關的藏品:有民國時期的科幻小說原本,新中國第一部長篇科幻《夢游太陽系》,五六十年代的科幻連環(huán)畫,八十年代的科幻劇本和與科幻相關的剪報,作家們的簽名本、手稿和通訊信件等。中文科幻作品出版的幾乎每一個版本,都能在那里找到,甚至相當多的圖書和雜志是對外借閱的。
英國國家電影與科幻博物館的原版道具藏品
除了日常整理和介紹各種藏品外,華文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接待慕名而來的科幻迷。像筆者這種三天兩頭就要去查閱資料的幻迷,早就開啟“自助模式”,不勞館主費心。如果你來到成都,已經(jīng)在各個科幻“景點”巡游了一圈,最后記得去華文的馬門溪龍圖書館坐一坐,跟他套套近乎,他也許會讓你摸摸那些珍品,讓過去和未來都凝結在此刻。圖書館里還有四只館貓,你也可以帶上貓糧和貓罐頭,這也許是你參觀圖書館的“敲門磚”呢。
MUFANT科幻博物館的雜志藏品
科幻博物館中,除了那些巨大的公共建筑,自建博物館基本與路人無緣,只有狂熱的科幻愛好者才會專程拜訪。這也是科幻博物館的樂趣和魅力所在,館主百分百都是正兒八經(jīng)的科幻迷,他們會毫不吝嗇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藏品,熱情地接待每一位訪客。阿克曼的博物館每周六向科幻迷開放,幾十年間共計接待了五萬余名訪客,包括曾登上月球的巴茲·奧爾德林;“雨果叔叔”書店更是滋潤了幾代科幻迷,店主女兒還開設了“叔叔們的故事”項目,收集和書店有關的故事;就連馬門溪龍科幻圖書館,也是科幻迷成都“科幻尋旅”的必達之地。
科幻世界參與舉辦的
馬門溪龍科幻圖書館
雖然上面說到的這些“文物”對科幻迷來說有著極高的收藏價值,但最重要的是人。收藏者也好,來訪的科幻迷也好,大家能夠聚在一起談天說地、暢聊科幻,或者來場驚險又刺激的跑團?①,才是最有意思的事情。博物館除了留存過去對未來的想象,更重要的是給了大家相聚的機會??苹眯≌f是向前看的小說,科幻迷們也一直在創(chuàng)造著無限可能。
【責任編輯?:尾?巴】
①詳見《科幻世界》1993年5月刊文章《阿克曼和他的科幻博物館》。
②詳見《科幻世界》1994年9月刊文章《Mr.?SF科幻先生》。
③詳見《科幻世界》1997年2月刊文章《科幻先生阿克曼》。
④詳見《科幻世界》2012年10月刊文章《幻想的世界——西雅圖科幻博物館》。
⑤Experience?Music?Project?and?Science?Fiction?Museum?and?Hall?of?Fame,簡稱EMP/SFM。
⑥Museum?of?Pop?Culture,簡稱MoPOP.詳見《科幻世界·譯文版》2020年7月刊文章《雨果叔叔×埃德加叔叔蒙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