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偉
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的教書人,還應是學生心田的守望者。像《麥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那樣,教師守望在學生的心田深處。當學生在心靈的十字路口迷路時,教師把他們引向正確的道路,避免其誤入歧途。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要能準確繪制出學生心靈的“全景圖”。
情感:設身處地的人文關懷,幫助學生走出迷茫
有的學生因受到不良的成長環(huán)境影響,內(nèi)心充斥著擔憂等負面情緒,很容易迷失自我。要成為此類學生心田的守望者,教師需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使其感受到濃厚的人文關懷。
學生阿涵高二時因車禍住院,腿部手術后,醫(yī)生囑咐她靜養(yǎng)三個月。阿涵心思細膩,雖然努力地讓自己表現(xiàn)得堅強,心中卻始終壓著一塊大石頭:她擔心落下的功課和打上鋼釘?shù)耐?,更擔心不確定的未來。畢竟,一個16歲的女孩還不知該如何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重傷。因此,我決定仿寫名句,將一些問候通過微信發(fā)給她,表達我的牽掛,鼓勵她驅散內(nèi)心的陰霾。
元宵節(jié)前,我仿用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送給她這句話:“我寄微笑與祝福,隨風直到你床頭??纯创巴獾膱A月,那是我送給你的問候?!蔽蚁M?,老師隨時在關注她。每隔三天我都會給她發(fā)微信。如驚蟄那天,我發(fā)給她“今日驚蟄,大地春回,桃紅柳綠。我之美意,化作春景。春風相隨,與卿共賞”這句話,希望她多關注自然美景,生發(fā)蓬勃向上之心。我化用“頻聞遣使問平安,幾時鸞輅還”,將“頻聞飛奴報平安,幾時愛徒還”贈予她,祈盼她配合治療,早日回歸校園。慢慢地,學生被我的用心感動。返校那天,見面時我們相視一笑,她明朗如初,一掃康復初期的陰霾。
理性:家校協(xié)同的正向反饋,引導學生悅納自我
有的學生因為自卑,自我否定感很強。要成為這類學生心田的守望者,教師需要聯(lián)合家長共同引導學生,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其正向反饋,使他們感受到自我價值。
學生阿苒不善與人溝通,學習也很吃力,她常覺得自己是班里多余的人,平時靠涂鴉來宣泄情緒,還經(jīng)常請假。通過家訪,我了解到該生從小與嚴厲的爺爺一起生活,因而逐漸形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我與阿苒的家長達成一致意見,幫助阿苒改善不良的心境。我找阿苒談心,幫她分析不擅長與人溝通的原因,使她明確這與她幼年時監(jiān)護人不恰當?shù)慕甜B(yǎng)方式有關,樹立“內(nèi)向是我的特質,而不是過錯”的觀念。
阿苒喜歡涂鴉,我便鼓勵她參加班級宣傳組,讓她負責宣傳欄配圖的繪制工作,同時為班級活動提供繪圖支持。例如,在老師或學生生日前一天,她會在我的鼓勵下為即將過生日的人畫可愛的卡通造型畫,并在其生日當天作為班級禮物贈給對方。此舉深受師生歡迎,于是我趁機表揚了她。在這一過程中,她逐漸找到了價值感和歸屬感,逐漸走出了心理桎梏。
可見,教師要善于運用教育智慧,引導學生樂觀地看待自身,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才能,使其在進步的過程中悅納自我,擁抱世界。
精神:潤物無聲的率先垂范,激勵學生重塑自我
有的學生因成長過程中長期缺乏關愛,在校表現(xiàn)不佳,經(jīng)常讓教師感到頭痛。要成為這類學生心田的守望者,教師需要發(fā)揚“不拋棄,不放棄”精神,盡心盡力地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耐心等待學生重塑自我。
阿富是一名“小錯不斷”的學生,有些懶散,經(jīng)常遲到,還在上課時睡覺。通過周末家訪,我了解到阿富的父母都是快遞員,早出晚歸,對孩子疏于關照。阿富的父親說:“孩子也不是讀書的料,我讓他熬上兩年,撈個中學文憑,之后就讓他回家?guī)兔?。老師您不用太操心。”我試探地問阿富:“你想不想拼一把,走出小縣城,見識更廣闊的世界?”阿富不說話,但眼神亮了一下。我說:“要不,我每天過來接你到學校上學怎樣?”阿富依舊不說話,他的父親插話說:“老師,你不要費這個力氣了。”在我的堅持游說下,阿富的父親勉強同意阿富再努力試試。
此后,除了節(jié)假日,我每天早晨都用電動車載著阿富上學,有時在路上還能和他聊幾句。過了一個月,他交作業(yè)的次數(shù)多了,尤其是我教的學科。正當我感到欣慰時,寒假前一天,阿富找到我,說他下學期不想返校了。
我驚訝地問:“這幾個月你的學習狀態(tài)越來越好了啊,怎么會有這個想法?”
“老師,我爸那個快遞店缺人手,而我學習上落下的東西太多了,我看自己也不是考大學的料?!卑⒏灰荒槦o奈。
我沒有灰心,與他的家長多次交流,然而終究沒有改變結果,阿富離開了校園。
再遇到阿富已是五年后的學生聚會,阿富看上去滄桑不少,但目光更堅毅了。
“你還在跟著父母干快遞嗎?”我問道。
“是,還在干?,F(xiàn)在店面擴大了,父母年紀也大了,工作主要由我負責。”
阿富向我簡單講述了他這幾年的所見所感??吹贸?,踏上社會的阿富吃過不少苦,不過眼下已經(jīng)熬過來了。
“你還記得高中的事嗎?”我笑著問阿富。
“學過的東西老早就忘了,但您那時天天騎著電動車載我上學的回憶,我是不會忘記的。那時,我每天都很怕聽到您的敲門聲,但我又打心眼里佩服您,是您讓我感受到堅持的力量。”
聚會結束后,我收到阿富發(fā)來的信息:“感謝老師五年前那三個半月的相伴!”在此之前,我以為對于阿富這名學生,我的堅持是失敗的,我的付出是無用功。直到那天我才明白,教師的長期付出就如春雨般潤物無聲,甚至能喚醒靈魂,讓懶散的學生重塑自我,變成一個肯吃苦、有擔當?shù)娜恕?/p>
教師以自身的言行給學生作表率,雖然未必能立竿見影,但至少會在學生心中播下一粒向善向好的種子,給予其足夠的時間,這粒種子就能發(fā)芽、展枝、舒葉、開花,最終結出碩果。
作為學生的關鍵引路人、心田的守望者,我們能做的不過是在情感上,總是安慰;在理性上,經(jīng)常幫助;在精神上,有時治愈。哪怕學生的心靈沒有被喚醒也沒關系,教師依然在那里,永遠守望著學生的心田,無怨無悔地為他們指引前進的方向。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