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萬林
摘 要:點贊表現(xiàn)為將超出其最初符指意義的贊美拿來表達人們對人、事、物的態(tài)度。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自媒體的興起,使“贊”成為“更常態(tài)化”,出現(xiàn)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微信,作為人們最常用的網(wǎng)絡社交工具,滿足了人們的生活工作的需要,人們通過點擊紅心或者是大拇指就可以在朋友圈短時間內(nèi)完成復雜的情緒表達,完成自己的社交需要,寄托自己的情感。本文劃分出三個問題的研究方向即點贊的類別、點贊行為的心理機制、點贊隱藏著的危機風險。運用符號互動論和馬斯洛需要理論,說明點贊產(chǎn)生的原因,進而從中挖掘點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朋友圈;點贊;自處
一、研究背景
Facebook購買FriendFeed孕育出的“點贊”這個功能并于2009年2月10日上線,“豎起拇指”圖標從Facebook開始正式走入大眾視線。在Facebook之后,其它社交媒體網(wǎng)站在Facebook的基礎上做了各種調(diào)整,有“星星”、“愛心”、“笑臉”等表達相近意義的符號,點贊逐漸地成為社交網(wǎng)絡一種流行,它承著人們的內(nèi)心的情緒表達,滿足了人們“被看見、被關注、被認同”的需要。現(xiàn)如今微信已成為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企鵝智酷在2016年發(fā)布的《微信數(shù)據(jù)化報告》顯示微信用戶有6.97億人,微信朋友圈這一功能的使用比重居第一。微信朋友圈的“點贊”功能使用率隨著微信朋友圈的功能使用也跟著增加,“點贊”越來越成為一種交流方式,也成為了一種流行。
二、理論依據(jù)
圍繞“朋友圈”點贊的前因后果,不少學者對其展開了調(diào)查研究,形成了豐富的理論成果,這些理論或成果對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其成因,提出可行性的對策有啟發(fā)和借鑒作用。本文研究主要運用符號互動論和馬斯洛需要理論進行解釋。
(一)符號互動論
符號互動論是一種社會分析理論和社會心理學理論,主要研究人們在社會互動中確立自己身份的社會化過程,這種互動是基于一定意義的闡釋,并借助語言符號進行溝通的敘事方式[[]]。點贊作為一種“符號”,因為用戶使用時的心情、態(tài)度、心理不同,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有其特定的含義,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點贊“符號”在不同情景下的使用。因為情境的不同,點贊根據(jù)用戶個體和他人的互動過程中賦予了用戶自己對于它的解釋。
(二)馬斯洛需要理論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比較心理學家和人格理論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他1943年出版的《人的動機理論》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根據(jù)馬斯洛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人類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之外,還有歸屬與愛、自尊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2]。社交需求,又稱歸屬和愛的需求,是指個體渴望與他人建立感情的聯(lián)系或關系,并在其中獲得理解、關懷與認同[3]。在用戶發(fā)微信朋友圈時,“點贊”作為一個紅心、大拇指,被外化為一種社會支持,在點擊紅心或大拇指時,你的情感與發(fā)朋友圈的用戶產(chǎn)生了情感共鳴。共同好友可見這一規(guī)則使隱私被一定程度上保護的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被關注、認可,并將其圈屬為一個圈子的人,即是人際關系的體現(xiàn)。
三、點贊有類:點贊行為的不同類別
點贊的不同目的,有情感表達、參與互動、滿足需求等,點贊作為一種“符號”,根據(jù)情境的不同,人們對點贊的理解也會隨著會互動過程的改變而改變。對此,筆者講根據(jù)相關訪談資料按照其目的將點贊分為五大類別:引發(fā)共鳴的贊、表達關懷的贊、拉近關系的贊、刷存在感的贊、營銷手段的贊。
(一)引發(fā)共鳴的贊
贊成指某人事物蘊含的價值觀念、行為活動與“我”相同,得到“我”的認可?!百潯边@一符號的意義被賦予為贊同、認可。“點贊”這一行為動作將“我”的價值觀念展現(xiàn)、與被贊者的觀念糅合,體現(xiàn)出相同的價值觀,有志同道合的意味。
(二)表達關懷的贊
“點贊”是評論的一種方式,但又不同于“評論”,它僅僅是一個符號,且方式簡單,僅僅是動一下手指就能完成,但是它的作用卻是不可忽視的。在情緒低落的時候,發(fā)個朋友圈,渴求得到情感上的安慰,而這時,你的“點贊”就會讓用戶的朋友圈有了反饋,感覺到有人相陪,得到情感上的支持,而你小小的一個“贊”里面包含的關懷、安慰、“摸摸頭”將會促使用戶走出情感低谷。
(三)拉近關系的贊
關系維持是指個體進行認知、行為和交互活動,為了保持人際關系處于期望狀態(tài)。諸多研究證實,建立和維持人際關系是用戶使用社交網(wǎng)絡的主要原因之一。筆者將拉近關系分為分為同級拉近關系和上下級拉近關系。在同級拉近關系中,也就是和朋友、同學的互動中,“點贊”意味著我“關注”著你,你的消息、動態(tài)我都有用心地去留意,相互往來間“點贊”,拉近彼此關系。以下是關于此類似問題的訪談:
(四)刷存在感的贊
許多用戶為了維系社會關系,無論自己內(nèi)心愿意與否,都會去點贊,以此證明自己還屬于這個“圈子”。而選擇“點贊”而不是“評論”的原因大部分是:與發(fā)朋友圈的用戶并不是很熟,或者是相隔已久,熟悉感不再,并且也不了解了,所以也不知道該評論什么,選擇去“點贊”,就是去“刷存在感”,表示自己是一直都在的?;蛘?,用戶與朋友圈動態(tài)的發(fā)起者有層級差,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接觸,但是你自身利益又與其相關,因此選擇去點贊,在其面前“掛上號”。這多體現(xiàn)在上下級關系中,通常是對自己的領導、上級所發(fā)動態(tài)不因為個人情感,僅因為上下級關系而“點贊”,為的是在上級面前露面,“混個臉熟”。
(五)營銷手段的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是會有朋友發(fā)消息說“朋友圈第一條點個贊”,或者打開朋友圈,里面都被“集贊”刷屏。這是商家的一種手段,用小禮品、小優(yōu)惠來當作引子,人本逐利,在有便宜可占的情況下,并且只是動動指頭就能完成的簡單操作,便選擇了轉發(fā)、集贊,以不用承擔消費的姿態(tài)去投入進去。這種情況下,商家僅需要以最小的投資便能達到最快的宣傳效果。
四、點贊有因:點贊背后的復雜心理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了維系人際關系、寄托情感、獲益等等原因,會消耗一定的精力、時間甚至是資金去獲取,而“點贊”不得不說是投資資本最少,但是獲益最大的方式。隨手的一個“點贊”,直觀簡潔地表達了“我在關注你”,以此來維系著人際關系。一個行為的背后,往往有其相應的動機,現(xiàn)“點贊”行為風靡,它的背后也有相應的原因,體現(xiàn)了用戶的心理活動,也滿足了用戶的一些心理需求。
(一)符號互動論下的點贊
1.網(wǎng)絡交往流行,加強社會交往
點贊是一種符號,它是認識和使用該符號的人的共同工具。人們總是在交往中去實現(xiàn)自我,而在交往時又總是會關注自己有沒有被關注到。我們在網(wǎng)上社交的占比數(shù)逐漸提高,而為了加強社會交往,人們總是去追求自己的“關注度”和他人的“被關注度”,以此來確定自己是否是被“圈內(nèi)”人員認同。由于“贊”所表達的涵義豐富,點贊行為方式簡單,使得微信朋友圈的點贊越發(fā)地成為流行。因點贊的便捷性,又能彌補語言文字功底匱乏的缺陷,文字評論越來越少,更多地用點贊來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用“贊”來維系與好友的關系。
符號互動論指出事物本身不存在客觀的意義,它是人在社會互動過程中賦予的,作為社會中的人,我們需要社交、渴求社交,并花費大量時間處理社交,在社交過程中,點贊被賦予符號意義,并在網(wǎng)絡交往流行的今天成為了我們加強社會交往的有效途徑。
2.多數(shù)人群進行,遵循從眾心理
在符號互動理論中,情境是指人們在行動時所面對的情況或場景。商場打折蜂擁而至、排隊排最長的、買東西買銷量最大的、看熱鬧去人最多的......人們的從眾心理總是體現(xiàn)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此情境下,甚至于在朋友圈點贊上也不例外地遵循從眾心理。人們在發(fā)出一條朋友圈的時候是在渴求共同價值,而點贊的朋友也是在追求共同價值,當發(fā)現(xiàn)他發(fā)的內(nèi)容與自己價值觀不同,但是有很多點贊,用戶會想,是不是我的價值觀“不合群”,因而從眾點贊,表示出自己的合群,有時候,有的用戶甚至連內(nèi)容都沒有看,看到點贊數(shù)量多,就跟風“點贊”;如果發(fā)的朋友圈內(nèi)容跟自身價值觀相同,但是其點贊數(shù)少,為了不讓自己成為“另類”,也會選擇不點贊。
3.多種情緒表達,填補語言空白
符號互動論中意義是在互動中產(chǎn)生,并在事件發(fā)生地過程中進行釋義,并且把握和修正。“點贊”是一種表達自身情緒、態(tài)度的方法之一,它包含著諸多情感,這一符號代表有贊同、安慰、支持、鼓勵、吐槽、恭維、看見等等。當我們看見一則朋友圈時,第一反應就是去點贊,因為“贊”這一小小按鈕承載著無數(shù)情感、符號多意,無論這個情感是點贊人有的或者甚至是沒有的,全看發(fā)朋友圈的人去根據(jù)你們的關系去解讀。不僅如此,當你無法用語言去描述你的感受、想法時,我們就可以進行點贊,這樣就不用去斟酌字句,考慮是否合適,只需要點贊,而如何理解,全看發(fā)朋友圈動態(tài)的用戶處于何種情境、會怎么想。
(二)點贊的社交需要心理
1.你來我往交互,形成禮節(jié)互動
社交需要即一個人要求與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聯(lián)系或關系。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強調(diào)你來我往,無論是送禮還是做事兒上都有體現(xiàn),而“點贊”也是一種你來我往的體現(xiàn)。我們可以將微信朋友圈當作是一個社會大舞臺,并在這個舞臺上展示理想化的自我或是更具悲慘特性的角色,亦或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及感想,我們都在這個舞臺上,而怎么在這個社會大舞臺上交往成為我們?nèi)ニ伎嫉膯栴}。這時“贊”就成為了一條維系你來我往互動關系的紐帶,你給我點贊,我也給你點贊,代表著,你關注著我,我也關注著你,你發(fā)朋友圈我“點贊”便成了有效的禮節(jié)性互動?;蛘哂袝r候,我們對于發(fā)朋友圈的人根本不熟悉,但是“人家辛辛苦苦發(fā)圈”,我也“老老實點贊”,獻上我靜默的掌聲。
2.各類群體融入,收獲情緒歸屬
“朋友圈”,顧名思義是一個“圈”,屬于“朋友”之間的“圈”,而人作為社會性動物總是在圈子里,編織著一張社會關系網(wǎng),害怕被孤立于圈子之外。在朋友圈中,我們姑且將里面的人分為自己的上級、平級、下級,不同級層的人,怎么去更多地了解他們——翻看朋友圈,在看朋友圈時并留下一個“贊”,讓他們也看見你,并感覺出你們相合相契。再加之現(xiàn)如今隨著網(wǎng)絡世界的發(fā)展,不管是辦公、生活、學習,都有很大部分在線上進行溝通,通過“點贊”去融入各種群體,再通過互動來編織起你們相互之間的關系網(wǎng),形成緊密程度不一的圈子,從而找到自己的群體歸屬價值。
3.線下關系遵循,進行線上互動
我們在線下的關系是晚輩與長輩、下屬與領導、朋友、同學、同事等等,但是因為距離、身份、時間等原因,我們并不是一直都有線下接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線下關系極易被破壞?!包c贊”是一種交流、聯(lián)系,維系著我們易被破壞的關系,并且在這種維系關系中遵循著線下關系,就像是復制粘貼一樣,將線下的相處挪到線上,這種交往行為是現(xiàn)實社會關系基礎上一種映射,是一定現(xiàn)實社會關系的體現(xiàn),晚輩與長輩、下屬與領導依舊一樣,不會顛倒或變異。
五、點贊有評:點贊行為的危機風險
(一)商業(yè)集贊,陷入“消費阱”
隨著朋友圈的廣泛使用,“點贊送禮”成為了商家的有效營銷手段,往往是為了通過大量的轉發(fā)點贊來達到宣傳效果。其表現(xiàn)形式通常為免費,但是看似免費的背后卻隱藏著消費陷阱。商家發(fā)送精美圖片和“精致”的文字合成給人們,要求發(fā)送或轉發(fā),承諾達到多少個“贊”后會有到店領取禮物、包郵發(fā)放禮物、旅游券、商家券等等。為了獲得這些看似誘人的“餡餅”,卻不知已踏入消費的“陷阱”。商家有的在用戶達到兌獎條件時卻告知活動結束或者禮物已送完、有的拿劣質(zhì)物品替代承諾的精美禮品、有的商家直接關閉公眾號、有的商家在用戶去使用商家券時還增加了隱形消費。因為免費活動吸引眼球,進行轉發(fā)的用戶越來越多,商家也越發(fā)猖狂,消費者受騙幾率提高,導致很多用戶熱情減弱,有的甚至會在轉發(fā)或者評論時附加:不知真假,試試而已。
(二)盲目點贊,甘當“點贊黨”
對于“點贊”,有的用戶已經(jīng)將其“瘋魔化”,不管別人發(fā)的是什么內(nèi)容,只管點贊。別人考研失敗,點贊;別人和男友吵架分手了,點贊;別人被炒魷魚了,點贊;甚至別人家人去世了,也點贊......點贊已經(jīng)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而這樣點贊的人也淪為了“點贊黨”。這樣的“點贊”毫無意義,并不蘊含自身的態(tài)度、看法、價值觀,胡亂“點贊”也使得他人不能正確判斷,不能相信事件是否真實。
(三)虛高點贊,成為“摧毀者”
正如大自然對于一個發(fā)育良好的人的身體給定了一個限度,超過這個限度就只能造成巨人或者侏儒那樣。2015年9月8日,成都市高新區(qū)人民法院宣判,雷楚年因犯詐騙罪、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罪,決定合并執(zhí)行有期徒刑十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四萬元?!般氪拐鹦∮⑿邸睖S為“階下囚”,“點贊”也應當付相當大的一部分責任。太多的“贊”超出雷楚年所能承受的重,使他變得自負:進入拋出橄欖枝的重點學校后,沉溺于賭博;利用特權謀取私利……雷楚年六年里極速沉淪,罪在意志不堅定,地位不準自己的角色,在“點贊”中淪陷?!包c贊”只點出了模范人物的各種有點,將人物美化得幾近完美,卻忽略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竭盡全力地去挖掘優(yōu)秀,忽略甚至掩蓋人性中的缺點,使得缺點在模范的盾牌下飛速滋長,直到缺點無法掩蓋。
六、點贊有法:正確點贊的中道方法
這里的“中道”是需要看清事物本質(zhì),理性與感性結合融洽?!爸械馈笔莾煞N惡即過度與不及的中間。點贊“中道”就是不超過事件的真實含義去“贊”,也不完全忽視事件,視其為無物,它以選取感情與實踐中的那個適度為目的。
(一)點贊需理性
“點贊”最初表達的是對人、事、物的欣賞與贊同,是一種態(tài)度和看法,然而網(wǎng)絡的發(fā)展,“點贊”衍生出來了其他的含義。商業(yè)集贊也是微信“點贊”的重要驅(qū)動力。此時的“點贊”也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點贊”,而是一種逐利,用戶為了免費獲取集贊贏來的禮品,商家為了獲得宣傳效果。但是,通過這種因素“點贊”,容易陷入消費陷阱,因此我們要學會理性“點贊”。
(二)點贊要適度
贊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人稱贊吟詩作畫,我們現(xiàn)今用語言去稱贊也要細細斟酌語言是否得當。點贊不同,只需要點一下按鈕,操作簡單,能表達你所表達的,也能理解成你想理解的。適度的“點贊”有利于關系聯(lián)絡、獲得情感支持、拉近朋友間的關系,過度地去消費“點贊”會讓“點贊”變得廉價、沒有意義,還會讓人反感。學會適度“點贊”,不要他人一發(fā)朋友圈就去“點贊”,要去關注朋友圈所發(fā)內(nèi)容,是否符合你的價值觀、是否正向、是否引起你的共鳴,在此基礎上有選擇地“點贊”才能起到它應有的效果,而不是盲目“點贊”,浪費時間地同時空惹怨懟。
(三)客觀看點贊
“點贊”給我們傳遞了許多正能量,甚至于出現(xiàn)在了習近平主席2015年的新年賀詞中,但是我們要客觀“點贊”,客觀地去看待“點贊”,不要讓雷楚年這樣的人物“成也點贊,敗也點贊”,讓英雄人物在虛高“點贊”的重壓下淪為階下囚。
參考文獻:
[1]李金云.符號互動論述評[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5(04):80-86
[2]符路瑤.馬斯洛需求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2
[3]DAINTON M.Relationship maintenance on Facebook:Development of a measure,relationship to general maintenance,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J].College Student Journal,2013,(47):11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