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穎
(景谷縣鳳山鎮(zhèn)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wù)中心,云南 景谷 666400)
重樓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之功效,臨床上用于治療疔瘡癰腫、咽喉腫痛、毒蛇咬傷、跌撲傷痛及驚風(fēng)抽搐等癥。云南民間常用于外傷出血、骨折、扁桃腺炎、腮腺炎、乳腺炎、腸胃炎、肺炎、瘧疾、痢疾等多種疾病。
重樓喜歡陰涼蔭蔽環(huán)境,長期生長在野外叢林中,由于野生資源已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制約了云南相關(guān)制藥產(chǎn)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人工種植成為解決重樓資源匱乏的必然選擇。通過野生種源繁育或馴化,林下仿野生種植和規(guī)范化種植規(guī)模逐年擴大,產(chǎn)量也不斷提高。鳳山鎮(zhèn)國土面積520.6 km2,海拔950~2 527 m,立體氣候適宜發(fā)展中草藥,有林地面積4.03萬 hm2,森林覆蓋率達78.6%,目前林下種植中藥材303.07 hm2,林下資源開發(fā)利用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yōu)勢。
選擇地勢平坦、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含腐殖質(zhì)較多、有機質(zhì)含量較高的疏松肥沃沙質(zhì)壤土或紅壤土林地種植。認真清理干凈林下雜質(zhì)、殘渣,每畝均勻撒施腐熟羊糞1 500~2 000 kg,牛犁或人工深挖30 cm以上后暴曬1個月,消滅蟲卵和病菌,翻耕耙平,細碎土壤。依地塊坡向、山勢理墑以利于雨季排水,為便于管理按寬1.2 m、高35 cm開墑,墑面不宜太寬,溝和圍溝寬40 cm,做到溝溝相通并設(shè)有出水口。
重樓喜陰忌強光直射,應(yīng)在播種或移栽前搭建好遮陰棚,灌木林蔭蔽度50%上地塊不用搭棚,蔭蔽度不足50%的按4 m×4 m打穴栽樁(木樁或水泥樁),樁長2.5 m,直徑10~12 cm,栽樁深度50 cm,樁與樁的頂部用12號不銹鋼鐵絲固定,邊緣的樁子都要用鐵絲拴牢,并將鐵絲的另一端拴在小木樁上斜拉打入土中固定。在拉好鐵絲的樁子上,鋪蓋遮陰度70%的遮陽網(wǎng)。
重樓可種子繁殖和根莖繁殖,應(yīng)選擇滇重樓作種源,最好選擇野外大山中的野果種子繁育優(yōu)選出來的野生重樓種子作種源,選擇飽滿、成熟、無病害、無霉變、無損傷的重樓種子,不能曬干或風(fēng)干。禁用莖稈低矮的重樓作種源,也不能買已加工處理好的種子,難以辨別真假,更不能網(wǎng)購。
重樓種子大多9—10月成熟,11月采收,為增進種子萌發(fā)力,待蒴果開裂后種皮變成醬紅色時采收。采收的果實洗去果肉,稍晾水分后用濕沙或壤土層積催芽。種子與沙土比例1∶5,用種子重量1%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勻后裝入催苗框,置于室內(nèi),催芽溫度18~22 ℃,隔15 d檢查1次,保持沙土濕度30%~40%(手抓成團,松開即散)。第二年5月有超過50%的種子胚根萌發(fā)時便可播種。處理好的種子按5 cm×5 cm的株行距播于做好的苗床上,苗床寬1.2 m、高20 cm、溝寬30 cm。播后覆蓋1∶1的腐殖土和草木灰,覆土厚約1.5 cm,墑面上再蓋一層松針或碎草,以不露土為宜,澆透水,保持濕潤。第二年8月至第三年5月出苗,種子繁育種苗生長緩慢,3年后滇重樓幼苗形成明顯的根莖時方可移栽。
根莖切塊繁殖分為帶頂芽切塊和不帶頂芽切塊。帶頂芽切塊繁殖于滇重樓倒苗后,取其根莖按垂直根莖主軸方向,在帶頂芽部分節(jié)長2 cm處切割,傷口蘸草木灰或生氧化鈣粉,隨后按大田種植標(biāo)準栽培,第二年春便可出苗,其余部分可曬干作商品出售,不帶頂芽的切塊按株行距20 cm×25 cm栽種。
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移栽滇重樓根系生長較快,花、葉等器官在芽鞘內(nèi)發(fā)育完全,出苗后生長旺盛。種子苗出苗2年后即可移栽,株行距15 cm×20 cm。帶頂芽切塊按株行距15 cm ×20 cm栽種;不帶頂芽切塊于第二年冬天不定芽形成后挖出,按株行距20 cm×25 cm栽種,移栽后覆蓋松毛。宜在秋冬季地上莖倒苗后、根莖休眠時移栽,注意保護頂芽和須根不受損傷,每畝種植密度1.8萬~2萬株。
在墑面橫向開溝,溝深4~5 cm,按種植規(guī)格放置種苗,頂芽芽尖向上,用開第2溝的土覆蓋第1溝,如此類推。栽完后用松針或稻草覆蓋墑面,以不露土為宜,可起到保溫、保濕和防雜草的作用。栽后澆透定根水,以后根據(jù)土壤墑情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由于鳳山鎮(zhèn)春夏干旱,滇重樓移栽后隔15~20 d應(yīng)及時澆水1次,土壤水分保持30%~40%。出苗后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噴灌,增加空氣濕度,促進滇重樓生長。雨季來臨前注意理溝保持排水暢通,多雨季節(jié)注意排水,切忌墑面積水。遭水澇的滇重樓根莖易腐爛,導(dǎo)致植株死亡,產(chǎn)量下降。
移栽后應(yīng)抓緊時機見草就除。先用手拔除滇重樓植株周圍雜草,再用專用小鋤輕輕除去其他雜草。鋤草時不能傷及滇重樓的地上部分與須根,一般是中耕除草和松土結(jié)合進行。每年要求施肥2次,即冬肥和春肥。冬肥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 月上旬,先將表土輕輕中耕1次,選晴天每施復(fù)合肥 15~20 kg。春肥在苗出齊后畝施腐熟農(nóng)家肥1 000~1 500 kg,苗高3 cm左右畝追施復(fù)合肥 20 kg。
在營養(yǎng)生長結(jié)束時,對不留種的植株摘除子房,但要保留萼片,以保證有機物質(zhì)向根莖轉(zhuǎn)移,促進滇重樓的根莖生長。
根腐病主要為害地下莖,造成地下莖腐爛,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0倍氧化鈣溶液澆灌。葉枯病主要為害葉片,其次為害莖、花梗和蒴果以及地下莖,造成地下莖糜爛,及時排水、松土,發(fā)病初期可用200倍波爾多液噴霧防治。地老虎、蠐螬為害根部,畝用90%晶體敵百蟲180~200 g拌炒香的米糠 8~10 kg,撒于田間誘殺。
滇重樓移栽后第三年10~11月地上莖枯萎后晴天采收最佳。采收前先清除雜草及枯枝殘葉,從淺至深開挖,用潔凈鋤頭先在墑旁開挖 40 cm深溝,順序向前刨挖,盡量避免損傷根莖,保證滇重樓根莖的完好無損,不要漏挖。采收的重樓不要暴曬,應(yīng)及時運至室內(nèi)攤開,不宜堆積過高以免發(fā)熱。分級過篩除去須根,揀去泥塊、石塊、雜草后洗凈濾干。滇重樓去凈泥土和莖葉,帶頂芽部分切下留作種苗,其余部分作新品出售或晾曬干燥或烘干,打包或裝麻袋貯藏。
滇重樓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