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格里芬紋樣在中國的傳播與會通

      2023-08-10 16:37:00儀德剛錢怡
      絲綢 2023年7期
      關鍵詞:格里芬

      儀德剛 錢怡

      摘要:作為在世界文化藝術交流史中頗具影響的格里芬紋樣的起源和在中國本土的傳入、傳播與發(fā)展,是紡織服飾史和絲路交流史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學術問題。結合新近出土的文物和史料發(fā)現(xiàn),文章認為格里芬起源于公元前三千紀的古埃及,隨后傳播至兩河流域和古希臘,并伴隨歐洲大陸的“羅馬化進程”向東傳播,通過北方草原民族傳入中國西北地區(qū)。元代以格里芬為主題的納石矢織金錦,從藝術和織造技術上綜合反映出了這一歷史時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盛況。對格里芬紋樣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對中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的路徑和范圍理解更加細化,對中國絲織品紋樣史也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關鍵詞:格里芬;有翼神獸;紡織品紋樣;納石矢;中西交流;傳播與會通

      中圖分類號:TS941.12;K865.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17003(2023)070124

      作者簡介:

      儀德剛(1971),教授,博導,主要從事技術史、物理學史及科技戰(zhàn)略的研究。

      格里芬(Griffin)是西方神話傳說中鷹首獅身的有翼神獸,它在世界文化藝術交流史占有突出地位,中國學者對有翼神獸的研究始于20世紀30年代對南北朝陵墓石獸的發(fā)掘[1]。近百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研究者對有翼神獸的關注及新的田野考古成果不斷涌現(xiàn),學術界對有翼神獸的認識也在逐步深入,從研究的年代、研究的地域和研究的范圍均有所擴展[2-7]。有翼神獸崇拜是遠古先民動物崇拜現(xiàn)象的一種普適表征,世界上許多古老文明的神話傳說都存在有翼神獸的形象,中國本土也有著深厚久遠的翼獸文化及本土化的翼獸形象。先秦時期的《山海經·海內北經》中對窮奇描述為“窮奇狀如虎,有翼”,《史記》和《后漢書》等古代典籍中也有諸多關于有翼神獸如“飛廉”“應龍”“龍馬”“天祿”“辟邪”“扶拔”等形象的文字記述。近代中國田野考古中也出土了一些有翼神獸實物,其中最早的證據(jù)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8-9]。一些廣泛傳播的有翼神獸形象從遠古流傳至今,其已脫離了原始動物崇拜而內化為各民族文化內核的一部分,比如在中國瑞獸形象是天祿和辟邪,而在西方則有象征力量與勇氣的格里芬和雙頭鷹等。

      圖騰文化是古人對現(xiàn)實世界的觀察與想象,格里芬是人類主觀創(chuàng)造的產物,是多種客觀實體形象的組合,它和中國的龍鳳紋等均是史前狩獵時期古人自然崇拜心理的一種反映。鑒于前期文獻和互補文物材料的缺失,前代學者尚未梳理清楚格里芬沿草原傳播路線和在中國的傳播與發(fā)展歷程?!耙粠б宦贰背h的提出使得研究者的目光重新聚焦歐亞大陸,格里芬起源于人類最古老的古埃及和兩河流域文明,并且在歐洲和中亞地區(qū)廣為流傳,其作為“一帶一路”上中西文明交融的典型藝術話題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新時代對格里芬紋樣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對中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的路徑和范圍理解更加細化。本文從時間演變的角度出發(fā),對格里芬紋樣的概念做出了清晰的界定,對格里芬紋樣的起源、傳入中國可能的路線及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做了深入探討。通過立足于中西文化雙向交流的研究視角,結合紋樣造型特征及紋樣織造技術的深入分析,可以讓人們更加全面和客觀地了解中西方之間文化交流的盛況。

      1格里芬紋樣的概念、起源與傳入路線

      1.1格里芬紋樣的概念

      最初意義上的格里芬紋樣指的就是鷹首(鳥首或有喙)獅身并且長有雙翼的神獸形象,但是格里芬在隨后的傳播過程中,與其他各民族文化產生交流融合出現(xiàn)了諸多形象變種,一部分仍然保留其部分造型特點,一部分與當?shù)匚幕诤闲纬尚碌男蜗螅?0]。在此種背景下,學者在對不同文化系統(tǒng)中的格里芬形象進行研究時,會采用不同的格里芬概念,容易造成混

      亂。根據(jù)目前的研究,筆者認為格里芬紋樣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的概念,分別是狹義上的格里芬、廣義上的格里芬和泛意義上的格里芬(有翼神獸),如圖1所示。狹義上的格里芬即格里芬最初的形象,鷹首(鳥首或有喙)獅身并且長有雙翼,引自古埃及雕刻調色盤局部(藏于英國牛津大學阿什莫爾博物館),如圖1中①所示。廣義上的格里芬為狹義格里芬的變種,主要為其頭部特征改變,包括獅首、獸首和人首等,圖1中②為蒙元時期織金錦袍局部線描稿,內蒙古達茂旗地區(qū)前蒙古汪古部墓地遺址出土;圖1中③為巴澤雷克墓出土氈制鞍墊圖案局部;圖1中④為蒙元時織金錦局部(藏于克利夫蘭博物館)。泛意義上的格里芬(實為在自然界并不存在生物實體)則擴大到一切非鳥類的有翼神獸,圖1中⑤為神獸金飾(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圖1中⑥為蒙元龜甲地瓣窠彩錦局部線描稿,內蒙古集寧路遺址出土;圖1中⑦為北朝天馬連珠紋錦局部;圖1中⑧為蒙元織金錦局部(藏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圖1中⑨為戰(zhàn)國青銅翼獸(藏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本文中格里芬采用廣義格里芬概念,包括狹義格里芬及其變種,泛意義格里芬在本文中則用有翼神獸指稱。

      1.2格里芬的起源

      翼獸崇拜作為遠古先民動物崇拜現(xiàn)象的一種普適表征,存在于世界上許多古老文明中,如古埃及的斯芬克斯(Sphinx)、古希臘的齊美拉(Chimera)、波斯的拉馬蘇(Lamassu)和森莫夫(Senmurv)等。格里芬是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西方翼獸之一,具有鮮明的造型特征及文化融合象征。公元前三千紀左右格里芬就已經出現(xiàn)在尼羅河流域。圖2為古埃及(NaqadaⅢ,公元前3300—前3100年)希拉孔波利斯(Hierakonpolis)神廟區(qū)出土的雕刻調色盤及局部放大[11],可以看到上面刻有的神獸形象,結合了鷹(“百鳥之王”)和獅子(“百獸之王”)的最佳特征。該造型奠定了日后格里芬的典型特征,鷹首獅身及巨大的雙翼。值得一提的是,希拉孔波利斯又被稱為鷹之城,因在其遺址挖掘出大量鷹隼遺骸而得名,在遺址中還發(fā)現(xiàn)有獅子和老虎等珍稀獸類動物遺骸,這也部分印證了格里芬形象源于遠古人類動物崇拜的猜想。

      1.3格里芬的傳入路線

      東周時期中國至少存在兩種類型的翼獸形象,一種是中國本土化翼獸形象,如圖3[12-14]所示幾種典型的翼獸形象;另一種則是外來的格里芬形象,基本保留了格里芬的造型特征,如圖4[15-17]所示。將圖3與圖4對比可以看出,該兩種類型翼獸具有明顯不同的造型特點,因此推測其同源的可能性較低,應有著其各自獨立的演化發(fā)展路線?;诖耍P者將通過一些出土實物對格里芬傳入中國的可能路線進行探討。

      根據(jù)目前查找到的格里芬實物考古資料并參考標準地圖(審圖號GS(2016)1567號),筆者對其傳播路線進行了推測,如圖5所示。公元前3000年左右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最早出現(xiàn)格里芬形象,隨后在公元前2400年左右兩河流域地區(qū)也出現(xiàn)了格里芬的形象,古埃及與兩河流域成為格里芬對外傳播的中心。格里芬紋樣跨越地中海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到達古希臘,在古希臘傳播發(fā)展并深度融入古希臘文化中,在古希臘地區(qū)考古發(fā)掘中有大量格里芬形象實物出土。隨著古羅馬的崛起與擴展,希臘文化中的格里芬形象也隨之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傳遍歐洲,并對歐洲圖騰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斯基泰民族為中亞細亞區(qū)域的草原游牧民族,具有很強烈的動物崇拜文化,其在地理上分布的地區(qū)也很廣,西自黑海以北,東至伊犁河下游,南達古波斯的北部邊疆,在其與古亞述、古希臘和古伊朗等民族發(fā)生接觸交流的同時,格里芬紋樣也傳入斯基泰文化中。位于南西伯利亞的巴澤雷克墓出土了公元前5—前4世紀的格里芬紋樣羊毛氈制鞍墊,蒙古國諾彥烏拉山谷也出土了公元前1世紀—1世紀的格里芬紋樣絲絨氈毯,說明此時期斯基泰文化與東亞文化已有交流。通過對以上分析進行推測,格里芬傳入中國本土可能存在兩種路線:其一是通過古絲綢之路路線,經由中西亞地區(qū)傳入中國;其二是通過北方草原民族路線,經由北方的斯基泰和蒙古國等草原民族傳入中國。國內許多學者[3,18-20]認為,格里芬主要通過中國北部的斯基泰草原民族傳入中國,筆者也基本同意這一觀點,并補充更多實物佐證進行詳細討論。

      圖5中各小圖樣分別引自:1)雕刻調色盤(局部),希拉孔波利斯神廟區(qū)出土;2)圓筒印章(局部),藏于大英博物館;3)格里芬金屬板(局部),藏于大英博物館;4)牌匾(局部),藏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5)格里芬金屬牌(局部),藏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6)氈制鞍墊圖案(局部);7)鎏金青銅皮帶扣,藏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8)格里芬的頭飾,藏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9)格里芬石牌(局部),藏于大英博物館;10)鳥形格里芬圖案的中國絲織品(局部),蒙古國境內諾彥烏拉山谷匈奴墓葬群出土。

      鹿是北方草原民族重要的動物主題,S形卷曲的巨大鹿角是典型的斯基泰藝術特征,圖6(a)[21]、圖6(b)[22]是中國北方地區(qū)出土的戰(zhàn)國晚期飾品,圖6(c)[23]是哈薩克斯坦出土的銅牌,鷹首神獸頭部有著夸張的由多個鷹首構成的彎曲長角,身體為馬的造型,刻有裝飾云紋。該造型與俄羅斯南烏拉爾山區(qū)菲利波夫卡1號庫爾干出土的格里芬形金器柄和俄羅斯戈諾阿爾泰巴澤雷克2號冢墓出土的頭飾造型風格相似,具有濃厚的草原斯基泰藝術風格。因此據(jù)此推測,東周時期中國北方已經與北方草原民族產生了較為深入的文化交流活動,此為格里芬通過北方草原民族路線傳入中國的推測提供了可能的時代文化背景。內蒙古出土的格里芬石牌和蒙古國境內諾彥烏拉山谷匈奴墓葬群出土的格里芬圖案絲織品均繪有格里芬與動物的戰(zhàn)斗場景,兩者的構圖及動物造型具有較高的一致性,是格里芬通過北方草原民族傳入中國的有力佐證,如圖7[24-25]所示。

      圖7與圖4均為東周時期出現(xiàn)于中國北方草原的格里芬紋樣,但是兩者卻有著明顯的造型差異。圖4中的格里芬與古希臘的格里芬造型更為接近,如圖8[26-30]所示。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筆者推測其可能是經由斯基泰民族傳入中國。公元前7世紀左右,斯基泰人占領古亞述和古巴比倫地區(qū),并成為古希臘密切的軍事和貿易伙伴,希臘人為斯基泰人提供其制作精良的手工藝品和武器等,斯基泰人則提供其戰(zhàn)斗力強悍的奴隸、木材、糧食和其他農牧業(yè)產品。黑海沿海地區(qū)甚至出現(xiàn)了希臘裔斯基泰的混血部族,可見當時兩者文化融合之密切。公元前5世紀之后斯基泰迎來了其繁榮時期,由于貿易和統(tǒng)治,其希臘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在此背景下,中國于公元前4—前3世紀左右出現(xiàn)了具有希臘風格的工藝品,其經由斯基泰傳入的可能性就非常大。那么經由中亞傳入是否也有可能?如圖9[31-36]所示為公元前8—前5世紀左右中西亞地區(qū)的格里芬紋飾,可以看出其造型特征基本保持一致且穩(wěn)定,彼此之間具有連續(xù)性,基本保留了古亞述公元前2400年左右的造型特征。與此同時,其與中國地區(qū)出現(xiàn)的格里芬具有明顯的不同特征,據(jù)此推斷格里芬經由中西亞地區(qū)傳入中國的可能性不大。

      2格里芬紋樣在中國的傳播與發(fā)展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格里芬紋樣至遲在東周時期已經通過北方草原民族路線傳入中國。下面將對格里芬紋樣傳入后在中國的傳播與發(fā)展做一個概括的梳理。

      2.1秦漢時期

      圖10[37-38]為河南洛陽孫旗屯出土的一對有翼神獸石雕,由于該造型廣泛出現(xiàn)于南北朝和兩漢時期的墓葬石刻中,諸多學者對其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并對該造型給予了專門的命名:頭上長有雙角的為辟邪,頭上長有單角的為天祿。圖11[39-40]為漢錦中的翼獸文紋樣,可以看出其形象與鷹首獅身的格里芬及戰(zhàn)國時期的格里芬造型均差異較大,雖然仍為翼獸造型,但軀干部更接近于中國牛羊虎犬等本土動物[41]。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格里芬紋樣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傳入中國,但是秦漢以后并未在中國廣泛傳播開來。秦漢至元朝這段歷史時期,中國廣泛傳播的翼獸紋樣更多的是本土化有翼神獸造型[6,20],并非來自西方的格里芬。

      2.2魏晉南北朝與隋唐五代時期

      魏晉南北朝與隋唐五代時期是中國古代對外文化交流的高峰時期,其王朝統(tǒng)治者具有少數(shù)民族血統(tǒng),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玄奘求經、絲綢之路等中西文化交流的大事件均發(fā)生在這一時期。翼馬紋是這一時期最具特色的翼獸紋[42],出土了較多翼馬紋的紡織品(圖12)[43-45]。

      2.3兩宋及元朝

      兩宋時期是中國古代美學的巔峰時期,陳寅恪曾評論道“華夏民族的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宋朝是一個典型的文人社會,崇尚淡雅簡約的理性之美,因此兩宋時期的紋樣多以植物花鳥與幾何紋樣為主,翼獸紋主題的紋樣主要以體現(xiàn)等級地位的龍鳳紋等為主。

      狹義和廣義意義上的格里芬紋樣繼戰(zhàn)國之后于蒙元時期盛行。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大一統(tǒng)王朝,元帝國的疆域版圖橫跨歐亞大陸,從遼東一直到東歐,基本涵蓋了今天所謂的遠東、中亞、西亞和歐洲東部。元朝時期中原漢民族和中亞等民族同為蒙古人管轄,雙方在日常的交流中發(fā)生接觸和影響,彼此的文化也在碰撞中融合和發(fā)展,格里芬紋樣也在這種中西文化大交融的時代背景下再次于中國傳播開來?,F(xiàn)存元朝時期的紡織品中有較多具有格里芬主題,因此本文后續(xù)將重點以元朝時期的格里芬紋樣紡織品為例,從紋樣造型與織造技術兩個角度來分析其背后折射出的中西文化交流盛況。

      2.4明清時期

      元朝之后明朝恢復漢族統(tǒng)治,因此具有濃烈西方特點的格里芬紋樣再次淡化,龍紋等本土化翼獸成為漢民族持久的經典紋樣,一直流傳至今。清朝雖然也是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但是清朝的漢化程度較高,在紋樣上多繼承明朝傳統(tǒng),其比較有特色的翼獸紋如翼虎形象,經常出現(xiàn)在軍旗上。

      縱觀中國的翼獸紋樣演變歷程,歷史上每一次對外交往的高峰期,文化上都會有相應體現(xiàn)。戰(zhàn)國后期格里芬造型逐漸淡化,中國則出現(xiàn)了更多本土化的翼獸。這種變化反映出不同民族間的文化差異。鷹和獅作為草原動物,更為中亞北亞等草原民族所喜愛和崇拜。戰(zhàn)國時期出土的幾件鷹首造型的文物也均是偏中國北部的三晉地區(qū),其與北方草原民族接觸交流較密切,更容易受到斯基泰西伯利亞草原藝術風格的影響。蒙元時期特殊的民族融合大背景為格里芬紋樣在中國的再次流行提供了文化土壤。

      3元代格里芬紋樣紡織品反映出來的中西文化交流

      格里芬是元代紡織品紋樣中最具中西文化融合特征的紋樣,現(xiàn)有的研究多從藝術角度出發(fā),僅對格里芬的造型特征進行研究,本文則從紡織品的角度出發(fā),結合紋樣造型特征與紡織品的織造技術來探討其背后的中西文化交流現(xiàn)象。另外,在探討格里芬紋樣背后的中西文化交流現(xiàn)象時,現(xiàn)有的研究更側重格里芬紋樣的傳入及其本土化,本文則從雙向交流的角度出發(fā),探討了中國龍鳳紋輸出到西方后與其格里芬紋樣的融合現(xiàn)象。

      3.1格里芬紋樣所反映出來的中西文化交融

      圖13[46]為中國內蒙古達茂旗地區(qū)前蒙古汪古部墓地遺址出土的織金錦袍。錦袍的右衽底襟和左下擺夾層及兩個袖口處均采用變形格里芬紋樣的織金錦制作。該織金錦上的格里芬紋樣為團窠構圖形式,《宋本玉篇》中記載道“穴中曰窠”,其中“窠”是指圖案元素呈圓形閉合組合的排列樣式,每個團窠具有相對的獨立性,相當于一個大的組合紋樣主體。

      團窠的構圖形式在唐代絲織品中多見,其經常與具有典型波斯風格的聯(lián)珠紋結合構成聯(lián)珠團窠樣式,以增加對中亞和西亞地區(qū)的絲織品出口[47]。兩宋時期文人畫和自然寫實主義風格盛行,其紋樣主題多為植物花鳥類,因此其構圖上多為連續(xù)紋樣。蒙元時期少數(shù)民族文化進入中原地區(qū)使得團窠的構圖形式再次興起。

      圖13團窠內為對稱人面獅身格里芬紋樣,人面頭頂王冠并長有卷曲的鬃毛,獅身呈S形扭曲的腳踩尾造型,其翅膀上裝飾有云紋,兩翅相接頂端生蓮,在團窠空白處和團窠外裝飾卷草紋。云紋在中國歷史悠久,商代就已經出現(xiàn),是一個包含中國古人“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裝飾紋樣。元代格里芬的翅膀上裝飾有卷云紋具有商周時期青銅器鳥類翅膀紋樣的特征[8],這是來自西域的格里芬與中國本土文化融合的一個較好的例證。

      圖14[48]為現(xiàn)藏于克利夫蘭博物館的蒙元織金錦紡織品,長124.00cm、寬48.80cm,其團窠內和團窠外分別裝飾有不同的格里芬紋樣。團窠內為一對人面獅身格里芬,團窠外有一對鷹首獅身格里芬,團窠內人面細密的卷曲鬃發(fā)具有很強烈的希臘化藝術特點。這件絲織品中格里芬的翅膀上均裝飾有云紋,獅尾分別裝飾有龍首和獸首,由此可見中國本土的云紋和龍的造型特征已經被吸收融入,具有較強的中西文化融合特征。

      圖15[49-50]為三件不同地區(qū)的格里芬紋樣織金錦,均為團窠構圖,團窠內為一對鷹首獅身格里芬,團窠外裝飾織物紋樣。其中圖15(a)的元代織金錦紋樣為雙層團窠內寫有阿拉伯文字;圖15(c)伊朗織金錦的團窠則具有濃郁的伊斯蘭紋樣特征。三對格里芬紋樣造型特征基本一致,鷹首為橢圓尖尖的樹立長耳、卷曲的鬃發(fā),及眼下水滴型裝飾,翅膀上均具有中國云紋特征,這與圖14中的格里芬造型特征相符。由此可見,三對不同地區(qū)的格里芬紋樣造型特征既具有較大的共性,且均融入了中國的云紋特征,同時又結合了不同民族的造型特點,具有濃郁的文化融合特征。

      龍、鳳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更是中華文明的象征,龍紋和鳳紋除了本身蘊含的吉祥寓意,更象征著皇權和地位。圖16[48,50]中三件中亞和意大利的織金錦中龍紋和鳳紋分別與有翼神獸組合出現(xiàn),空白處裝飾有蓮花和佩茲利紋樣,意大利的織金錦上面還出現(xiàn)了變形龍紋的有趣形象,具有非常濃烈的中西融合風格,反映出這一時期中國傳統(tǒng)紋樣也對西方的紡織品紋樣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3.2元代織金錦技術所反映出來的中西文化交融

      織物是紋樣的載體,紋樣的表現(xiàn)離不開織造技術的進步。經錦是中國傳統(tǒng)的絲織品,紋樣采用經線起花,唐朝之前中國主要采用多綜多躡式提花織機,雖然可以實現(xiàn)寬幅絲織品的織造,但是也限制了其經向花型的大小。隋唐時期中國和西域地區(qū)交流頻繁,來自西亞的織金緯錦開始傳入中國,文獻記載中有:隋開皇中波斯獻“金線錦袍”;開元四年大食獻“金線織袍”。織金錦是典型的緯錦絲織品,以金線作為緯線顯花,上述元代格里芬紋樣的紡織品均為織金錦且為元代最重要的絲織品種[51]。

      元朝時期織金錦的風靡一方面是由于其尚金風氣盛行[52],另一方面還源于其受伊斯蘭文明的影響[16]。因此織錦金不僅是精美的紡織品,更代表了財富、權利和地位[53]。《馬可波羅游記》中多次對元代貴族穿著奢華精美的織金服飾有過詳細的描述,除了供貴族使用,大汗(元代皇帝)還經常以織金錦作為賞賜贈與百官和外邦[54-55]。蒙古國貴族對于織金錦的喜愛使得其不僅生前極盡享用,還要作為陪葬品,這也讓今人有機會一睹其風采。

      元朝時期的織金錦有兩種,一種是源自西亞地區(qū)的納石矢(Nasij),織物組織結構多為特結型;另一種是中國傳統(tǒng)的織金織物,也被稱為金段子,織物組織結構多為單插合的地絡類[51]。納石矢的紋樣仍然保留有濃郁的西域紋樣特點,如格里芬等;而金段子的紋樣則更多為中國傳統(tǒng)紋樣,如龍鳳紋等[51]。在元朝時期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外來的納石矢和本土的金段子不可避免地會發(fā)生交流和融合,表現(xiàn)在織造技術和紋樣題材上兩者互有借鑒。從前文對格里芬紋樣的分析中,就可以明顯看出這種中西融合的紋樣特點。明清時期流行的中國本土特結錦,據(jù)學者推測其很有可能也是吸取了元代納石矢的織造工藝特點發(fā)展而來[20]。在納石矢技術的影響下,中國工匠還創(chuàng)造出了束綜提花織機,可以織造更大尺寸、紋樣更精細的絲織品,從而促進了中國絲織技術的巨大進步[56-57]。

      4結論

      格里芬起源于公元前三千紀的古埃及,隨后傳播至兩河流域和古希臘,并伴隨歐洲大陸的“羅馬化進程”向東傳播開來。格里芬文化通過北方草原于公元前4—前3世紀的戰(zhàn)國時期進入中國西北地區(qū),北方草原民族則一直承擔著格里芬傳入中國的重要媒介。秦漢以后至蒙元的一段歷史時間內,鷹首獅身的格里芬形象逐漸淡出漢文化,本土翼獸造型更加受到中國人的喜愛。元代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建立及其貫穿亞歐大陸的遼闊疆域再次開啟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高潮,來自西方的紡織品工匠和中國本土從事絲綢生產的工匠得以有機會一起進行絲織品的生產,創(chuàng)造出了具有中西方文化交融特征的格里芬紋樣紡織品。元朝時期以格里芬為主題的納石矢織金錦從造型藝術和織造技術上綜合反映出了這一歷史時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盛況,外來的格里芬紋樣融合了本土紋樣的特點,伴隨而生的中國絲織品織造技術也吸收了來自中西亞地區(qū)的緯錦技術,從而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格里芬紋樣的研究背后折射出的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盛況,鑒古知今使得人們能更深刻的理解習總書記“一帶一路”倡議的精神內核,用更加自信、更加包容、更加開放的態(tài)度來看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世界各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

      [1]朱偰.建康蘭陵六朝陵墓圖考[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

      ZHUQi.StudyoftheTombsoftheSixDynastiesinJiankangLanling[M].Beijing:TheCommercialPress,1936.

      [2]沈琍.中國有翼神獸淵源問題探討[J].美術研究,2007(4):59-67.

      SHENLi.DiscussionontheoriginofwingedbeastsinChina[J].ArtResearch,2007(4):59-67.

      [3]李零.入山與出塞[J].文物,2000(2):87-95.

      LILing.Enteringthemountains,crossingtheborders[J].CulturalRelics,2000(2):87-95.

      [4]趙洋.中古絲路上文化的傳與承:以墓葬所見有翼神獸為例[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45(3):87-91.

      ZHAOYang.TheculturalinheritanceandspreadalongthesilkroadinmedievaltimesofChina’shistory:Simurghasanexample[J].JournalofXinjiang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2017,45(3):87-91.

      [5]郭靜云.從歷史“世界化”的過程思考中國翼獸的萌生[J].民族藝術,2020(3):38-53.

      GUOJingyun.ThinkingabouttheemergenceofChinesemythicalanimalswithwingsfromtheprocessofhistorical“globalization”[J].NationalArt,2020(3):38-53.

      [6]林通雁.從長安銅飛廉到洛陽石翼獸:對中國古代有翼神獸問題的一個討論[J].美術研究,2010(3):47-54.

      LINTongyan.FromChang’antongfeiliantoLuoyangstonewingedbeast:AdiscussionontheproblemofwingedbeastsinancientChina[J].ArtResearch,2010(3):47-54.

      [7]張成渝,張乃翥.洛陽“格里芬”美術遺跡與西域文明之東漸[J].形象史學研究,2016(2):140-172.

      ZHANGChengyu,ZHANGNaizhu.Luoyang“Griffin”artrelicsandtheeastwardspreadofwesterncivilization[J].ImageHistoricalStudies,2016(2):140-172.

      [8]耿孝臣,張樵鶴.中國早期翼獸雕塑的翅膀造型設計探源[J].雕塑,2015(2):56-57.

      GENGXiaochen,ZHANGQiaohe.ExplorationofthewingsmodelingdesignaboutthewingbeastsculptureintheearlyperiodofChina[J].Sculpture,2015(2):56-57.

      [9]龔良.陵墓有翼神獸石刻的發(fā)展及其藝術源流[J].華夏考古,1994(1):85-92.

      GONGLiang.Developmentandartisticoriginofatonecarvingsofwingedanimalsinthemausoleum[J].HuaxiaArchaeology,1994(1):85-92.

      [10]郭靜云,王鴻洋.探討中國翼獸問題之要點[J].中國美術研究,2019(3):40-46.

      GUOJingyun.WANGHongyang.KeypointsofexploringtheproblemofwingedanimalsinChina[J].ResearchofChineseFineArts,2019(3):40-46.

      [11]DIANACP.DawnofEgyptianArt[M].NewYork: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2011:139.

      [12]MetropolitanMuseumofArt.Fantasticwingedfeline[EB/OL].[2023-03-08].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49497?ft=1985.214.11&offset=0&rpp=40&pos=1.

      [13]故宮博物院.戰(zhàn)國早期鳥首獸尊[EB/OL].[2023-03-08].https://theme.npm.edu.tw/opendata/DigitImageSets.aspx?sNo=04015577.

      ThePalaceMuseum.Zunwinevesselintheshapeofabird-headedanimal,earlyWarringStatePeriod[EB/OL].[2023-03-08].https://theme.npm.edu.tw/opendata/DigitImageSets.aspx?sNo=04015577.

      [14]甘肅博物館.春秋翼獸形銅提梁[EB/OL].[2023-03-08].http://www.gansumuseum.com/dc/show-188.html.

      GansuMuseum.Winged-beasthewithloophandle,SpringandAutumnperiod.[EB/OL].[2023-03-08].http://www.gansumuseum.com/dc/show-188.html.

      [15]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格里芬頭飾[EB/OL].[2023-03-08].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59508.

      MetropolitanMuseumofArt.Griffin’sheadfinial[EB/OL].[2023-03-08].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59508.

      [16]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鎏金青銅皮帶扣[EB/OL].[2023-03-08].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61285.

      MetropolitanMuseumofArt.Belthook[EB/OL].[2023-03-08].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61285.

      [17]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格里芬飾品[EB/OL].[2023-03-08].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61343.

      MetropolitanMuseumofArt.Bird-headfinial[EB/OL].[2023-03-08].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61343.

      [18]張龍海.早期歐亞草原翼獸造型探源:以格里芬為主要線索[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8(1):88-98.

      ZHANGLonghai.TheoriginofthewingedchimeraintheearlyEurasiansteppe:Griffinbeingthemainclue[J].JournalofXinjiang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2020,48(1):88-98.

      [19]鄺楊華,顧春華.諾因烏拉出土刺繡毛毯動物紋和植物紋考釋[J].考古與文物,2017(3):110-115.

      KUANGYanghua.GUChunhua,AstudyoftheembroiderediconographyonacarpetunearthedfromNoin-ula[J].ArchaeologyandCulturalRelics,2017(3):110-115.

      [20]郭靜云,王鴻洋.從西亞到東亞:翼獸形象之原義及本土化[J].民族藝術,2019(3):49-64.

      GUOJingyun,WANGHongyang,F(xiàn)romWestAsiatoEastAsia:Theoriginalmeaningandlocalizationofwingedanimalimage[J].NationalArt,2019(3):49-64.

      [21]王紅梅.高兔村戰(zhàn)國墓出土神獸金鑄像造型蠡測[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5(8):64-72.

      WANGHongmei.ApreliminarystudyontheformofagoldmysticalbeastofWarringStatesperiod[J].JournalofNationalMuseumofChina,2015(8):64-72.

      [22]MetropolitanMuseumofArt.Beltbucklewithanimal-combatscene[EB/OL].[2023-03-08].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59515.

      [23]MetropolitanMuseumofArt.Garmentplaqueintheshapeofastag[EB/OL].[2023-03-08].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59561.

      [24]BritishMuseum.Plaque[EB/OL].[2023-03-08].https://www.britishmuseum.org/collection/object/A_1950-1116-1.

      [25]CHRISTOPHERS.Mongolia’s‘SuttonHoo’threatenedbyCanadianmine[EB/OL].(2015-01-21)[2023-03-08].https://mongolia.gogo.mn/r/yxx50.

      [26]GEHRING,ULRICH.DieGreifenprotomenAusDemHeraionVonSamos[M].Bonn:Habelt,2004:61.

      [27]HEMINGWAY,SEN.HowtoReadGreekSculpture[M].NewYork: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2021:26-55.

      [28]ARUZ,JOAN,SARAHB,etal.AssyriatoIberiaattheDawnoftheClassicalAgeNo.177[M].NewYork: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2014:305.

      [29]MetropolitanMuseumofArt.Onehundredthirty-firstannualreportofthetrusteesforthefiscalyearJuly1,2000throughJune30,2001[R].NewYork:AnnualReportoftheTrusteesof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2001:19.

      [30]DEP,RICHARDD.EtruscanArtin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M].NewHavenandLondon: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2013:25.

      [31]HERRMANN,GEORGINA,STUARTL.IvoriesfromRoomsSW11/12andT10FortShalmaneser,IvoriesfromNimrud(1949-1963),F(xiàn)asc.Ⅶ[M].London:TheBritishSchoolofArchaeologyinIraq,2013:165.

      [32]MetropolitanMuseumofArt.Stampseal(scarab)withmonster[EB/OL].[2023-03-08].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324013.

      [33]MetropolitanMuseumofArt.AnnualReportoftheTrusteesof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105[R].NewYork:AnnualReportoftheTrusteesof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1974:42.

      [34]ARUZ,JOAN,ANNF,etal.TheGoldenDeerofEurasia:ScythianandSarmatianTreasuresfromtheRussianSteppes,Exh.Cat[M].NewYork: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2000:14-15.

      [35]KOCH,HEIDEMARIE.EsKündetDareiosderKnig:VomLebenimPersischenGroreich[M].Mainz:PhilippVonZabern,1992:256-257.

      [36]DALTON.TheTreasureoftheOxuswithOtherExamplesofEarlyOrientalMetal-Work[M].NewYork: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1964:29.

      [37]胡開祥.古代石獸造型及其思想內涵淺析[J].四川文物,1994(5):29-33.

      HUKaixiang.Analysisofancientstoneanimalmodelinganditsideologicalconnotation[J].SichuanCulturalRelics,1994(5):29-33.

      [38]邱敬媛.新疆地區(qū)漢晉絲織品中的翼獸形象分析[J].藝術與民俗,2021(2):89-97.

      QIUJingyuan.AnalysisontheimageofwingedbeastinsilkfabricsofHanandJinDynastiesinXinjiang[J].ArtandFolklore,2021(2):89-97.

      [39]復興手工藝.神秘消失的漢代文字錦[EB/OL].(2017-06-20)[2023-03-08].http://mt.sohu.com/20170620/n497823216.shtml.

      RevivingHandicrafts.ThemysteriouslydisappearingHanDynastyChinesecharactersbrocade[EB/OL].(2017-06-20)[2023-03-08].http://mt.sohu.com/20170620/n497823216.shtml.

      [40]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大長樂明光承福受右”錦[EB/OL].[2023-03-08].http://www.biftmuseum.com/ancient/detail?sid=7332&nationSid=58&colCatSid=10#atHere.

      BeijingInstituteofFashionTechnology.BrocadewithChinesecharacters“DaChangleMingguangChengFuYou”[EB/OL].[2023-03-08].http://www.biftmuseum.com/ancient/detail?sid=7332&nationSid=58&colCatSid=10#atHere.

      [41]李重蓉.一九五四年洛陽孫旗屯出土石獸的定名與年代[J].故宮博物院院刊,2019(4):32-44.

      LIChongrong.OntheprinciplesofnaminganddatingthestonebeastsculpturesunearthedinSungitunvillage,Luoyangin1954[J].PalaceMuseumJournal,2019(4):32-44.

      [42]李光宗.唐代所見有翼馬與東西方文明互動[J].唐史論叢,2017(2):193-204.

      LIGuangzong.TheinteractionbetweenwingedhorsesandeasternandwesterncivilizationsseenintheTangDynasty[J].TangShiLunCong,2017(2):193-204.

      [43]SplendidChina—TheancientsilkcultureexhibitonNo.2,WujiZhaisharing,CapitalMuseum[EB/OL].(2019-12-27)[2023-03-08].https://www.sohu.com/a/363034021_772510?scm=1002.44003c.fe0183.pc_article_rec.

      [44]QinghaiPath,thesilkroadsinthe6th-8thcenturies[EB/OL].(2022-13-20)[2023-03-08].https://iidos.cn/Exhibit2063/info.aspx?itemid=9003&parent.

      [45]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聯(lián)珠四天王狩獵紋錦[EB/OL].[2023-03-08].http://www.sjzxmuseum.com/collection/collectionList/1.

      ChengduShuBrocadeandEmbroideryMuseum.Sichuanbrocade,Sasanianhorsemenhuntingscene[EB/OL].[2023-03-08].http://www.sjzxmuseum.com/collection/collectionList/1.

      [46]夏荷秀,趙豐.達茂旗大蘇吉鄉(xiāng)明水墓地出土的絲織品[J].內蒙古文物考古,1992(增1):113-120.

      XIAHexiu.ZHAOFeng.SilkfabricsunearthedfromMingshuicemeteryinDasujitownship,Damaobanner[J].InnerMongolia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1992(S1):113-120.

      [47]王樂,趙豐.敦煌絲綢中的團窠圖案[J].絲綢,2009(1):45-47.

      WANGLe.ZHAOFeng.TuankepatterninDunhuangsilk[J].JournalofSilk,2009(1):45-47.

      [48]JAMESCY,WATT.TheWorldofKhubilaiKhan:ChineseArtintheYuanDynasty[M].NewYork:YaleUniversityPress,2010:7.

      [49]趙豐.中國絲綢通史[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5:372.

      ZHAOFeng.TheGeneralHistoryofChinesSilk[M].Suzhou:SoochowUniversityPress,2005:372.

      [50]JAMESCY,WATTAW.WhenSilkWasGoldCentralAsianandChineseTextiles[M].NewYork:MetropolitanMuseumofArt,1998:156.

      [51]尚剛.納石矢在中國[J].東南文化,2003(8):54-64.

      SHANGGang.NasisherinChina[J].SoutheastCulture,2003(8):54-64.

      [52]張蓓蓓,束霞平.元代服飾面料織造中的尚金之俗[J].絲綢,2012,49(12):65-71.

      ZHANGBeibei,SHUXiaping.GoldfashioninapparelfabricweavinginYuanDynasty[J].JournalofSilk,2012,49(12):65-71.

      [53]趙旭東.侈糜、奢華與支配:圍繞十三世紀蒙古游牧帝國服飾偏好與政治風俗的札記[J].民俗研究,2010(2):22-51.

      ZHAOXudong.Extravagance,luxuryanddomination:NotesonthedresspreferenceandpoliticalcustomsoftheMongoliannomadicempireinthe13thcentury[J].FolkloreStudies,2010(2):22-51.

      [54]馬建春.元代西域紡織技藝的引進[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73-75.

      MAJianchun.TheintroductionoftextiletechnologiesofthewestregionintheYuanDynasty[J].JournalofXinjiang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2005(2):73-75.

      [55]茅惠偉.蒙元織金錦之納石矢與金段子的比較研究[J].絲綢,2014,51(8):45-50.

      MAOHuiwei.ComparativestudyofNasijandJinduanziofMongolandYuanDynasty[J].JournalofSilk,2014,51(8):45-50.

      [56]郝思德,李硯鐵,劉曉東.黑龍江省阿城金代齊國王墓出土織金錦的初步研究[J].北方文物,1997(4):32-42.

      HAOSide,LIYantie,LIUXiaodong.PreliminarystudyonthegoldbrocadeunearthedfromthetombofKingQiofJinDynastyinAcheng,Heilongjiangprovince[J].NorthernCulturalRelics,1997(4):32-42.

      [57]羅群.元明清的“特結錦”[J].絲綢,2013,50(8):70-74.

      LUOQun.“Specialsamite”inYuan,MingandQingDynasties[J].JournalofSilk,2013,50(8):70-74.

      猜你喜歡
      格里芬
      改造扣籃王
      扣籃(2019年9期)2019-12-02 05:12:01
      布雷克·格里芬 怒晴底特律
      扣籃(2019年4期)2019-05-07 07:51:02
      曾被捧上天也被踩到底!是時候為格里芬正名了
      灌籃(2019年7期)2019-04-08 05:16:04
      幽默不打烊
      扣籃(2018年1期)2018-04-16 15:30:12
      布雷克·格里芬 2017年11月26日 薩克拉門托國王 95-97洛杉機快船
      NBA特刊(2017年24期)2017-04-10 08:50:16
      布雷克·格里芬壞小孩
      NBA特刊(2016年4期)2016-09-10 01:23:29
      不止于天空
      逆轉未來
      斗破蒼穹
      暴力美學之外格里芬需要再進化
      海外星云 (2012年9期)2012-04-29 00:44:03
      师宗县| 保山市| 杂多县| 永济市| 日照市| 建昌县| 巩义市| 广平县| 昌宁县| 北海市| 青田县| 静海县| 浦县| 济南市| 二手房| 五华县| 平定县| 高州市| 克拉玛依市| 赫章县| 顺昌县| 化隆| 苏尼特左旗| 南川市| 和静县| 威信县| 泽州县| 南丰县| 叙永县| 五家渠市| 辽阳市| 龙南县| 内黄县| 珠海市| 墨江| 水城县| 五指山市| 富民县| 安新县| 花莲县| 嘉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