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14 日是母親節(jié),西方通常將康乃馨作為獻給母親的母親花。那么在中國,5 月盛開的母親花是什么,你知道嗎?其實早在《詩經(jīng)》中,就曾提到它......
萱草是歷史名花,后來又被用來代指母親,是中國的母親花(有別于西方的康乃馨)?!缎l(wèi)風·伯兮》中提到了萱草:“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薄爸X草”即萱草,古人將其稱為“忘憂草”。萱草屬于百合科萱草屬的植物,花朵很大,呈橘黃或橙紅色,非常艷麗。在浙江寧波,5 月底6 月初乃是野生萱草的盛花期,在溪流邊比較容易見到它們。除了萱草,《詩經(jīng)》里還提到了多種在春末夏初開放的花朵,其中常見的有飛蓬、荇菜、綬草、荷花、凌霄花等。
《衛(wèi)風·伯兮》是反映妻子思念出征遠方丈夫的詩,其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詩中提到了飛蓬:“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這里的“飛蓬”,就是指菊科飛蓬屬的植物。它有很多種,其花序的造型被稱為“頭狀花序”,就像未經(jīng)梳理的頭發(fā),向四周擴散,故曰“首如飛蓬”。
不過,如今在國內(nèi)很多省份最為常見的飛蓬屬植物,當屬春飛蓬與一年蓬,它們都是原產(chǎn)于美洲的外來物種,而且長得很像。若說花的區(qū)別,那就是春飛蓬的“頭發(fā)”(即花的外圍的那圈舌狀花)看上去很亂,而一年蓬顯得比較整齊。
《詩經(jīng)》第一首《周南·關雎》,就提到了一種5 月盛開的植物,那便是荇菜:“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避舨藢儆邶埬懣栖舨藢俚闹参铮矚g生活在水流平穩(wěn),且比較淺的池沼、湖泊、河流等環(huán)境中,在國內(nèi)分布很廣。荇菜花期很長,5、6 月份為盛花期。開花時,荇菜金黃的小花成片挺立在水面上,非常漂亮。
詩中所說的荇菜,是指野生植物,在古代,淑女們是將其當野菜采摘的。如今,真正野生的荇菜在很多地方均已難得一見,我們在公園或人工濕地環(huán)境中所見到的,均是人工栽培的荇菜。
《陳風·防有鵲巢》中提到了一種野生蘭花:“中唐有甓,邛有旨鹝。誰侜予美?心焉惕惕?!痹娋渲猩ё州^多,先解釋一下。中唐,中庭之路也;甓(音同“辟”),磚瓦;邛(音同“窮”),高丘也;鹝(音同“益”),綬草;侜(音同“舟”),欺誑。鹝,原為鳥名,稱“綬鳥”,但在這里指綬草——一種野生的蘭科植物。“鹝”從鳥名到用來指草名,關鍵詞就是“綬”,共性是鮮艷的色彩。見過綬草的人都知道,它那一朵朵粉紫的小花呈螺旋形,沿花葶依次盤旋而上,非常獨特,故綬草有個俗名叫“盤龍參”。說來有趣,如今的綬草是一種喜歡生長在人工草坪上的蘭科植物,其在華南的花期很早,早春就已開放,在江南一帶則要到初夏才開。
《詩經(jīng)》里有多處提到了荷花:“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為,輾轉伏枕?!保ā蛾愶L·澤陂》)“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鄭風·山有扶蘇》)
以上兩首詩里面提到的荷、菡萏(音同“漢但”)與荷華,都是指“荷花”。陂(音同“坡”),池岸;隰(音同“習”),低濕之地。這兩首都是講相思之情的詩,且都以亭亭玉立的、美麗的荷花等植物來“起興”,引出下文的“美人”。如今的荷花,基本上都是人工種植的,早一點的,6 月即已開花。至于詩中提到的,則屬于野生的荷花。
“綻放”于《詩經(jīng)》里的還有一種野花,如今也成了公園等綠化帶里的常見“家花”?!败嬷A,蕓其黃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苕之華,其葉青青。知我如此,不如無生!”(《小雅·苕之華》)這是一首先人在饑荒之年詠唱的民歌,以生機勃勃的凌霄花“起興”,反襯人生現(xiàn)狀的悲慘。苕(音同“調(diào)”),即當時所稱之“陵苕”,也就是現(xiàn)在的凌霄花。
凌霄花是紫葳科凌霄屬的藤本植物,善攀援,如今是著名的園藝植物,通常由雜交培育而成。花期很長,從初夏開始,可以持續(xù)幾個月。其花鮮紅色,花冠漏斗形,通常好幾朵花簇生在一起,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