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衛(wèi)紅
公元前592年,晉國的郤(xì)克奉命出使齊國。
當時晉國和楚國、秦國的關系不好,隨時面臨著兩頭挨打的風險,因此急于找?guī)褪种?。齊國是東方大國,實力跟楚、秦有一拼,正是晉國心儀的對象。
郤克是個全才,各方面都很厲害,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他的腿有殘疾,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
在半路上,郤克遇到了魯國大夫季孫行父、衛(wèi)國大夫孫良夫、曹國大夫公子首,他們也是去齊國搞公關,為本國“買保險”的。魯、衛(wèi)、曹都是小國,自身的軍事實力較弱,所以只能到處跟大國混關系,在夾縫中尋求生存空間。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這三個國家的使臣跟郤克一樣,都有身體缺陷:季孫行父是禿子,孫良夫是獨眼人,公子首是羅鍋。可想而知,當四人同時出現(xiàn)在齊國朝廷上時,齊國君臣會是什么表情。齊頃公出于禮貌,好不容易才忍住笑,順利完成了接見。
齊頃公回到后宮,將這事當笑話講給母親蕭桐叔子聽。蕭桐叔子馬上有了興趣,這么好玩的事兒,她想親眼去看看。自從夫君去世后,她深居簡出,悶得發(fā)慌,沒事還要找點兒事來干笑幾聲,豈能錯過這個逗樂子的機會?
齊頃公明知不妥,但為了證明自己是個孝子,便爽快地答應了。
為了增加娛樂氣氛,蕭桐叔子別出心裁,親自導演了一出“小品”——派人找來一個跛子、一個禿子、一個獨眼人和一個羅鍋,負責使者的接待工作。
第二天的會見完全按彩排進行:跛子引導郤克,禿子引導季孫行父,獨眼人引導孫良夫,羅鍋引導公子首。蕭桐叔子和嬪妃宮娥們藏在帷幔后面,見了這場景,一個個笑翻了。
四位使臣好意而來,沒想到卻遭到人家惡搞,都氣得不得了。季孫行父、公子首懂得“弱國無外交”的道理,想發(fā)作又怕給祖國惹麻煩,忍了;郤克是大國使臣,腰桿子硬多了,見此情景,掉頭就走;孫良夫是個血性漢子,跟在郤克后面,也向宮外走去。
郤克出門后,回頭指責齊頃公缺少教養(yǎng),不懂禮數(shù)。正說得起勁兒,又一陣笑聲從附近傳來,原來蕭桐叔子覺得還沒笑夠,領著一幫女人,繼續(xù)追著他們偷看。郤克大怒,干脆拂袖而去。
西渡黃河時,郤克與那三位使者約定,回國后聯(lián)兵討伐齊國,還指著河水發(fā)誓:“不報此仇,今生不渡此河!”
郤克回國后,立即向晉景公請兵伐齊。晉景公聽了郤克的陳述,也很生氣,他認為侮辱晉使等于侮辱晉國,侮辱晉國等于皮癢欠揍。但他同時認為,小不忍則亂大謀,晉國目前受楚、秦二強威脅,應該多交朋友少樹敵,跟齊國開戰(zhàn)的時機不妥,報仇的事只好先放一放。
過了不久,楚莊王病逝,楚國內部人心惶惶,一時間無暇顧及外國的事。郤克認為,伐齊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所以積極進行戰(zhàn)爭準備。晉景公此時也支持他的出兵計劃。
公元前589年春,郤克率晉軍主力,會同魯、衛(wèi)、曹三國的軍隊,一舉攻入齊國的腹地。
齊頃公是個好戰(zhàn)分子,見四國聯(lián)軍來犯,一點兒也不犯怵,反倒認為這是一個炫耀武力、圖謀霸權的好機會。他親率主力積極迎戰(zhàn),跟聯(lián)軍相遇于馬鞍山(今山東濟南西)下。
齊頃公寫了一封自以為用詞優(yōu)雅的親筆信,向郤克挑戰(zhàn):“聽說你們要來我國觀光,我?guī)е移H醯能婈犣s來與你們相會。我與你們約定,明天早上決戰(zhàn),誰不來誰是孬種!”
第二天早上,到了開飯時間,齊頃公急于求戰(zhàn),對部下們說:“我們快出發(fā)吧!等打敗了晉軍再吃早飯?!?/p>
戰(zhàn)斗很快便打響了,兩軍都兵強馬壯,打得難解難分。郤克坐在戰(zhàn)車上,親自擂鼓進攻,忽然他身上中了一箭,鮮血一直流到鞋子上,但他還是咬緊牙關,繼續(xù)指揮進攻。
交戰(zhàn)時間長了,省了一頓早飯的齊軍有點兒吃不消了,被打得大敗。
齊頃公率一部敗兵東逃,被晉軍追得繞華不注山跑了三圈,不但沒有擺脫追兵,連部隊都被打散了。眼看在劫難逃,忠臣逢丑父主動站出來救駕,他跟齊頃公換了衣服,坐在齊頃公的位置上,假冒齊頃公。
晉軍小將韓厥率一隊人馬殺到,一瞧逢丑父身上的衣服,高興壞了,但他沒有忘了禮數(shù),于是跳下車,很客氣地讓逢丑父跟他走。
逢丑父不動聲色,對齊頃公說:“去,我太渴了,你給我取些水來喝?!?/p>
齊頃公拿著飲具去取水,跑到河邊,瞅個空子溜走了。
逢丑父被帶到郤克面前,郤克一看就認出對方是個假貨,一怒之下,想殺掉他,但考慮到他舍身救主,忠勇可嘉,又將其釋放了。
齊頃公費了不少勁兒才逃回齊都臨淄。郤克不依不饒,率大軍攻殺而來。
齊頃公無奈,只好派人向郤克求和。
郤克提了兩個苛刻的條件:一、讓蕭桐叔子到晉國做人質,為失禮的行為承擔后果;二、將齊國的壟畝改為東西走向,以方便晉軍出入齊境。
齊國使者反駁說:“頃公和景公同為列侯,如同兄弟,齊侯之母如同晉國國母,晉軍怎么能辱及國母呢?壟畝的走向由地勢決定,人為更改,不合古制,等于不拿齊國當國家了。如果晉國非要欺人太甚,那么,為了維護主權和尊嚴,齊國軍民只好血戰(zhàn)到底!”
郤克自知理虧,加上已經(jīng)打了勝仗,面子都掙回來了,就放棄了不合理的要求,跟齊國簽訂了合約,退兵回國。
此后,晉、齊真正成了盟國,二十多年沒有發(fā)生過戰(zhàn)爭。不過這場由嘲笑他人引發(fā)的沖突,卻讓齊頃公和他的母親蕭桐叔子銘記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