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運用黃煌“方-病-人”經方診療體系結合腹診治療腦卒中昏迷的臨床體會

      2023-08-21 02:52:34武士勇畢禮明
      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2023年7期
      關鍵詞:經方柴胡半夏

      武士勇,畢禮明,黃 煌

      1.宿遷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康復科(江蘇 宿遷 223800);2.無錫市中醫(yī)醫(yī)院黃煌經方工作室(江蘇 無錫 214071);3.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黃煌教授系全國名中醫(yī)、國家中醫(yī)傳承流派龍砂醫(yī)派代表性傳承人、現(xiàn)代經方大家,其提出的“方-病-人”經方診療體系,將晦澀難懂的經典方證轉化為疾病方證和體質方證,使臨床后學更易步入經方之門[1]。黃煌教授臨床應用經方時尤其重視腹診,認為腹證能客觀反映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等方面的變化,有助于判斷病邪之部位、性質,以及患者的正氣強弱和體質類型。

      腦卒中昏迷是中醫(yī)康復臨床的常見病種,患者一般無法和醫(yī)生進行語言交流,從而導致辨證難度增加。筆者在參加全國中醫(yī)臨床特色技術傳承骨干人才培訓項目期間,有幸跟師黃煌教授,受益匪淺。通過系統(tǒng)學習“方-病-人”經方診療體系和中醫(yī)腹診等多種經方的臨床應用模式,發(fā)現(xiàn)腹診對于腦卒中昏迷的辨治很有價值,現(xiàn)將有關臨床體會總結如下。

      1 中醫(yī)腹診的淵源

      腹診是醫(yī)者運用望、聞、問、切等方法診察患者胸腹部的脹、痛、滿、悸、痞、硬、急、結等病變征象,以判斷內在臟腑、經脈、氣血津液等方面的病理變化,從而指導臨床治療的一種診斷方法[2]。中醫(yī)腹診的相關記載最早見于《黃帝內經》,在病機十九條中有云“諸脹腹大,皆屬于熱”?!峨y經》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對腹部進行了五臟分區(qū)。漢代張仲景《傷寒論》將腹診廣泛應用于疾病診治,其原文中涉及腹診的條文有114 條,記載了如“胸脅苦滿”“心下痞”“少腹硬滿”“少腹急結”等諸多經典腹證,開創(chuàng)了中醫(yī)腹診的先河[3]。至唐代,隨著《傷寒論》的傳入,腹診在日本得以推廣并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4]。

      黃煌教授應用經方時倡導方證相應,并創(chuàng)建“方-病-人”經方診療體系。黃煌教授早年留學日本,將日本傷寒派的腹診和經方應用相結合,在國內逐漸形成了特有的腹診流派,其中的腹證也成為使用經方的客觀指征。筆者臨證運用黃煌教授“方-病-人”經方診療體系結合腹診診治腦卒中昏迷患者,取得了顯著的療效。

      2 腦卒中昏迷治療的挑戰(zhàn)

      腦卒中昏迷為中風最嚴重的一種類型,屬于中醫(yī)學“中臟腑”范疇。中臟腑又分為閉證與脫證,閉證屬實,因邪氣內閉清竅所致;脫證屬虛,為五臟真陽散脫,陰陽即將離決之候[5]。腦卒中昏迷在古代為死癥,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患者早期可以在重癥監(jiān)護室度過危險期,病情緩解后進入后遺癥期,后續(xù)則轉入康復科繼續(xù)接受治療。

      腦卒中昏迷患者一般通過留置胃管、氣管切開、保留導尿等措施配合臨床治療,但目前護士鼻飼??浦R不足,鼻飼相關護理存在不規(guī)范現(xiàn)象,使得如反流、誤吸、肺部感染、腹瀉、胃潴留等鼻飼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嚴重影響疾病的轉歸和預后[6]?;杳曰颊呱畈荒茏岳?,無法進行溝通,沒有主動咳痰能力,被動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弱,因此其肺部感染發(fā)生率高,容易造成多重耐藥菌感染[7]。同時,長期保留尿管容易導致泌尿系統(tǒng)多重耐藥菌感染[8]。諸多原因造成腦卒中昏迷病情復雜,所以控制感染、預防并發(fā)癥、恢復機體功能、促進蘇醒、去除各種管道是患者早期康復的重點。

      3 中醫(yī)腹診對辨治腦卒中昏迷的意義

      腦卒中昏迷患者無法言語,沒有主訴,醫(yī)者只能通過望診、聞診、切診進行辨證。臨床發(fā)現(xiàn),腦卒中昏迷患者往往會出現(xiàn)各種典型的中醫(yī)腹診證型,可以通過望診和切診獲得腹部的臨床體征。根據(jù)腹部不同區(qū)域的診查結果,結合全身情況辨證,有利于方證對應,使遣方用藥更具針對性[9]。

      清代醫(yī)家俞根初《重訂通俗傷寒論·按胸腹》中,依據(jù)心下疼痛、硬痛拒按、按之痛劇判斷病機為食積,依據(jù)臍旁小腹疼痛、可觸及包塊判斷病機為血瘀,依據(jù)腹痛向兩脅放射、腹軟、吐水痛減判斷病機為水氣[10]。由此可知,腹診可用于辨別燥屎、水飲、瘀血、腎虛、食積等病證的病因病機,而腦卒中昏迷患者因長期臥床會導致燥屎內結、瘀血內阻、腎虛氣虛,飲食不當則容易誘發(fā)水飲內停、食積。所以,腹診對此類患者的辨證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4 腦卒中昏迷臨床常見腹證及方證類型

      黃煌教授臨證以經方為本,明辨方證、藥證,強調根據(jù)疾病特點和患者的體質進行辨證,有是證則用是方[11]?,F(xiàn)將腦卒中昏迷患者臨床常見的腹證及方證介紹如下。

      4.1 心下支飲(胃內振水音) 心下支飲為心下及中脘部快速按壓時可聽到“汩汩”的液體振蕩的聲音(振水音),在患者流質飲食胃管注入2 h 以上仍有振水音即可診斷[12]。此類患者的胃內振水音多由胃部輕癱加上喂水不當造成,兼見的口水較多、嘴角流涎等容易造成反流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

      參照條文:“邪入于腑,即不識人;邪入于臟,舌即難言,口吐涎”(《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并治》)。

      以上論述均符合心下支飲證。黃煌教授一般多用《外臺秘要》中的茯苓飲治療此類病證。

      4.2 心下硬 心下硬為心下部位肌肉緊張僵硬、平如木板,同時腹力不強,為長期的消化系統(tǒng)機能不足的表現(xiàn),多責之于脾胃氣虛、陽虛,在臨床中較為常見[13]。胃管留置位置不當或長期的胃管刺激可導致胃部不適,伴泛吐酸水或胃內容物,若誤吸則容易阻塞氣道而危及生命[14]。

      參照條文:“傷寒中風,醫(y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shù)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醫(y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傷寒論》158條);“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傷寒論》164條)。

      心下痞硬為瀉心湯類方的腹診主癥,觸診時患者會有面部表情痛苦表現(xiàn),兼見舌紅、苔厚膩,選方可使用瀉心湯類方。同時要控制患者每次鼻飼的進食量,避免肥甘厚膩,保持大便通暢。

      4.3 心下石硬 心下石硬為上腹部抵抗較心下硬強,按之充實而硬滿(腹力增強),為腹實證體征,為大小陷胸湯及其類方的使用指征。

      參照條文:“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傷寒論》135條)。

      心下石硬多見于痰熱腹實證型患者,一般是剛從重癥監(jiān)護室轉出,在氣管切開早期痰多,伴多重耐藥菌感染,長期臥床、便秘。用藥時可合用大柴胡湯或大承氣湯,采用鼻飼和灌腸二者結合的方法用藥,保證患者大便至少兩日排解一次。

      4.4 心下濡 心下濡為心下部位按之濡軟無力,腹皮松弛無底力[15]。黃煌教授認為腹部松軟是黃芪體質的表現(xiàn)。

      參照條文:“虛勞里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

      素體氣虛或病程日久,虛證明顯者可見此證型,方選黃芪建中湯。但在康復科一般多用補陽還五湯,這提示我們康復科醫(yī)師不能只會用補陽還五湯,還要根據(jù)患者病情隨癥治之,而腹診是選擇方劑的重要依據(jù)。

      4.5 腹部積氣 腹部積氣又稱腹部氣聲、腹部叩擊鼓音,是指腹部氣體脹滿,叩診呈明顯鼓音。

      參照條文:“發(fā)汗后,腹脹滿者,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傷寒論》66條)。

      筆者認為此腹證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虛滿,腹部脹滿但按之濡,適用方劑為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另一種是實滿,腹部脹滿按之如鼓,宜選用大柴胡湯。同時,根據(jù)大便秘結情況可選用大承氣湯或小承氣湯或兩方合用。中風患者由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調控障礙、臥床后腸道蠕動減弱等,容易出現(xiàn)腹部積氣。

      4.6 少腹急結 少腹急結時,由臍區(qū)向骼前上棘方向輕壓,可觸及少腹腹直肌緊張,臍下腹部有抵抗感,甚則如觸及條索,左右少腹均可出現(xiàn),是嚴重瘀血的腹證表現(xiàn),多在桃核承氣湯、抵擋湯的方證中出現(xiàn)[16]。

      參照條文:“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傷寒論》106條);“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fā)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里故也,抵當湯主之”(《傷寒論》124條)。

      中風恢復期,部分患者伴有癲狂的癥狀,此為瘀熱結于膀胱的表現(xiàn),常伴見急性面容、舌底靜脈瘀曲或伴有下肢靜脈血栓等,可選用桃核承氣湯治之。

      4.7 全腹脹 全腹脹表現(xiàn)為全腹脹滿隆起,按之有抵抗感,伴大便秘結,此為大柴胡湯的主癥[17]。

      參照條文:“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金匱要略·腹?jié)M寒疝宿食病脈證并治》)。

      黃煌教授認為,很多中風病是由“三高”[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脂血癥]引起,患者肥胖,腹部隆起,此為大柴胡湯體質。針對此類患者臨床應用大柴胡湯較多,長期臥床致下肢靜脈血栓者可以合用桂枝茯苓丸。

      4.8 正中芯 在腹壁前正中線上可以觸及如鉛筆芯樣的條索狀物,此為正中芯。如臍上出現(xiàn)正中芯為脾胃虛損,常用小建中湯;如臍下出現(xiàn)正中芯為下焦虛損(腎虛),可選擇腎氣丸、真武湯等。

      參照條文:“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小建中湯主之”《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傷寒論》316條)。

      正中芯多出現(xiàn)在中風后遺癥期,經過前期治療,患者的病情以虛為主,常表現(xiàn)為下焦虛損之小便頻數(shù),或中焦不足之乏力倦怠,可選用腎氣丸類方或建中湯類方治療。

      4.9 舟狀腹 仰臥時前腹壁水平明顯低下,嚴重時前腹壁凹陷幾乎貼近脊柱,肋弓、髂嵴和恥骨聯(lián)合顯露,腹外形如舟狀,稱為舟狀腹。此為長期臥床慢性消耗、嚴重消瘦所導致。

      參照條文:“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

      黃煌教授一般將薯蕷丸應用于癌癥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對于腦卒中昏迷致消瘦者,臨床應用薯蕷丸可以增加體質量,提高機體免疫力。

      5 驗案舉隅

      病案1于某,男,58 歲。初診日期:2020 年10 月22日。

      主訴:右側肢體偏癱伴言語不利3 個月?,F(xiàn)病史:患者于3 個月前突發(fā)頭暈頭痛、言語不清、右側肢體偏癱,就診于當?shù)蒯t(yī)院。查頭顱CT 示:左側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腦干、兩側額葉及基底節(jié)區(qū)多發(fā)性腦梗死;腦白質脫髓鞘病變。住院后予減輕腦水腫、補液、營養(yǎng)腦神經、護胃等治療,因早期腦水腫而顱內壓增高行氣管切開術,經鼻胃管置入?;颊呓浿委熀笊w征較平穩(wěn),轉我院接受康復治療。

      刻下:嗜睡,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評分12 分,無法言語,認知理解可;體胖,右側肢體痿軟無力;氣管切開術后狀態(tài),保留鼻胃管;咳痰,痰白質黏,每晚吸痰4~6 次;發(fā)熱,汗出;小便自解,大便干結,4~5 日一行;飲食可,睡眠欠佳;舌紅、苔白厚膩,脈弦數(shù)。腹診:全腹部隆起,腹溫高,伴汗出;腹脹滿,叩之呈鼓音。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壓病史20余年,血壓最高達220/135 mmHg,口服硝苯地平緩釋片后,血壓控制平穩(wěn);既往有2 型糖尿病病史20 余年,口服二甲雙胍緩釋片及格列美脲降糖,血糖控制可。

      西醫(yī)診斷:腦出血恢復期,偏癱,氣管切開術后;中醫(yī)診斷:中風?。ㄖ信K腑);辨證:痰熱腑實;治法:清熱化痰通腹;方予大柴胡湯合竹葉石膏湯加減。

      處方:柴胡24 g,清半夏10 g,黃芩15 g,白芍10 g,生姜6 g,炒枳實10 g,姜厚樸10 g,生大黃6 g,甘草10 g,石膏30 g,淡竹葉10 g,麥冬10 g,天花粉10 g,連翹10 g,梔子10 g,桑白皮10 g 。上述選用中藥顆粒劑,3劑。每日1劑,早晚飯后溫水沖服。

      二診(10 月25 日):無發(fā)熱,汗出減少;咳痰明顯減少,每晚吸痰1~2 次;大便兩日一行,小便自解;吞咽功能恢復尚可,可從口中飲水,無嗆咳。擬試堵管,為封管做準備。腹診:仍有腹大脹滿。中藥以祛痰通腹為主,前方稍作調整,繼續(xù)服用。處方:柴胡12 g,清半夏10 g,黃芩15 g,白芍10 g,生姜6 g,大棗20 g,甘草10 g,炒枳實15 g,姜厚樸15 g,生大黃8 g,炒紫蘇子20 g,炒萊菔子20 g 。服法同前。

      三診(11 月1 日):咳痰明顯減少,夜間不需要吸痰;吞咽功能可,可以從口中進食;小便自解,大便每日一行。已進重癥監(jiān)護室行氣管切開口封管,傷口愈合好。復查D-二聚體水平升高(報危急值)。調整方劑,予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加減。處方:柴胡12 g,清半夏10 g,黃芩15 g,白芍10 g,生姜6 g,大棗20 g,甘草10 g,炒枳實15 g,姜厚樸15 g,生大黃6 g,桂枝15 g,茯苓20 g,桃仁10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太子參20 g。服法同前。

      經過1 個月余的調理,患者體質量下降5 kg,精神好;仍有言語不清,但可表達意愿;輔助下可自主站立,仍有小便頻數(shù)。腹診:腹部膨隆較前明顯減輕,無腹脹,下腹部軟。予濟生腎氣丸調理善后。

      按本例患者的疾病特點:腦出血,腦梗死,高血壓,糖尿病。人的特點:體胖,嗜睡,無法言語;氣管切開術后狀態(tài),保留鼻胃管,右側肢體痿軟無力;咳痰,痰白質黏;發(fā)熱,汗出;大便干結,4~5 日一行,睡眠欠佳;舌紅、苔白厚膩,脈弦數(shù)。腹診特點:全腹部隆起,皮溫高伴汗出;腹脹滿,叩之呈鼓音。根據(jù)黃煌教授的“方-病-人”經方診療體系描述,大柴胡湯人的特點包括壯實、易怒、腹?jié)M、舌苔厚、胃食管反流。大柴胡湯腹證已在《金匱要略》中描述:“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币虼耍纠颊叻宵S煌經方醫(yī)學體系中描述的大柴胡湯證,而且大柴胡湯的腹證也有其特殊性。

      病案2邵某,女,75 歲。初診日期:2021 年11 月12日。

      主訴:四肢活動不利,伴吞咽、言語障礙1 個月余?,F(xiàn)病史:患者于1 個月前突發(fā)四肢活動不利,伴意識障礙、言語不清。查頭顱CT 示:腦干梗死,多發(fā)性腦梗死。住院給予氣管切開,鼻空腸喂養(yǎng)管置入,經治療生命指征較平穩(wěn),轉至我院康復科繼續(xù)治療。

      刻下:患者昏迷,精神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評分8分;消瘦,面色蒼白,無法言語,認知障礙;氣管切開術后狀態(tài),保留鼻空腸喂養(yǎng)管,四肢癱,肌張力低;咳痰無力,痰白質黏,間斷吸痰;無發(fā)熱,無汗出;保留導尿,大便兩日一行,睡眠欠佳;舌紅、苔少,脈濡數(shù)。腹診:腹軟,腹部凹陷,腹溫正常,無汗出,無腹脹滿。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0余年,血壓最高達160/100 mmHg,當前未服藥;有2 型糖尿病病史10 余年,目前注射胰島素治療,血糖控制可。

      西醫(yī)診斷:腦干梗死恢復期,四肢癱,氣管切開術后,吞咽言語障礙;中醫(yī)診斷:中風?。ㄖ信K腑);辨證:元氣敗脫;治法:溫中補虛,理氣和胃;方予黃芪建中湯合二陳湯加減。

      處方:黃芪10 g,白芍15 g,桂枝10 g,肉桂6 g,生姜10 g,炙甘草10 g,大棗20 g,陳皮10 g,清半夏10 g,茯苓10 g,黨參10 g,炒白術10 g,烏梅10 g,木香10 g 。上述選用中藥顆粒劑,3 劑。每日1 劑,早晚飯后溫水沖服。目前患者以鼻飼營養(yǎng)液為主,故以恢復患者胃腸功能為主,拔除鼻空腸喂養(yǎng)管,給予鼻胃管置入。

      二診(11 月15 日):癥狀如前,白黏痰,痰量尚可,每晚吸痰2 次;大便兩日一行,夜間睡眠差。腹診:腹軟,胃內振水音。中藥以恢復胃腸功能為主,調整處方為外臺茯苓飲合二陳湯加減。處方:茯苓15 g,黨參10 g,炒白術15 g,生姜15 g,枳實10 g,陳皮10 g,姜半夏10 g,烏梅10 g,雞內金6 g,麥芽20 g,山藥10 g,黃芪10 g。服法同前。

      三診(11 月22 日):面色好轉,胃內振水音減輕,進食可(飯量較前增加);白黏痰,痰量稍增多,每晚吸痰3~4次;大便兩日一行,夜間稍有煩躁。腹診:腹軟,心下部位可觸及脹滿,按之面部表情痛苦??紤]為飲食過多而心下痞滿,調整處方為半夏瀉心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處方:姜半夏10 g,黃連6 g,黃芩10 g,干姜6 g,炙甘草6 g,黨參10 g,大棗10 g,瓜蔞皮10 g,瓜蔞子10 g,薤白10 g,蘆根20 g,天花粉20 g。服法同前。

      患者服藥后神志好轉,可睜眼,認知理解可,精神好轉;體質量上升,痰量變少(因氣管切開拔管困難,保留氣管切開狀態(tài))。后期根據(jù)飲食情況和痰量,隨癥調整用方,患者病情穩(wěn)定。

      按本例患者的疾病特點:腦干梗死恢復期,四肢癱,氣管切開術后,吞咽言語障礙,高血壓,糖尿病。人的特點:輕度昏迷,精神差,消瘦,面色蒼白,無法言語,認知障礙;氣管切開術后狀態(tài),保留鼻空腸喂養(yǎng)管;四肢癱,肌張力低;咳痰無力,痰白質黏;保留導尿,大便兩日一行,睡眠欠佳;舌紅、苔少,脈濡數(shù)。腹診特點:腹軟,腹部凹陷,腹溫正常,無汗出,無腹脹滿。根據(jù)黃煌教授的“方-病-人”經方診療體系描述,該患者形體消瘦、面色蒼白、肢體癱瘓、咳痰無力,提示虛證,但是初診使用黃芪建中湯合二陳湯加減效果不顯;二診時再次腹診發(fā)現(xiàn)胃中有振水音,考慮水飲內停,結合患者處于虛證狀態(tài),予以《外臺秘要》茯苓飲合二陳湯加減;三診時癥狀改善,腹部脹滿,但振水音已經減輕,方劑再調整為半夏瀉心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后而取效。

      6 結語

      腦卒中昏迷有虛證、實證、虛實夾雜證,發(fā)病早期以邪實為主,后遺癥期以正虛為主。黃煌教授在臨床示教時反復強調“腹診辨虛實”。通過腹診,本病一般可辨為氣虛、脾胃虛、腎虛等虛證,可見水飲、瘀血、燥屎、食積等實證,也常見虛實夾雜之痞證。臨床可以結合患者的全身癥狀,綜合辨證,隨證治之。筆者在跟師黃煌教授學習“方-病-人”經方診療體系后收獲頗多:一方面豐富了診療手段,接觸腹診后通過學習及不斷臨床實踐,解決了腦卒中昏迷患者四診中無法問診的問題;另一方面在腹診基礎上應用《傷寒論》等經典古籍中的經方,顯著提高了治療此類疾病的療效,縮短了患者的氣管拔管時間,加快了患者的康復進程,解決了重癥患者康復過程中常見的疑難問題。

      腹診為中醫(yī)四診之切診的范疇,通過歷代醫(yī)家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其已經形成獨立的診療體系,對指導經方的臨床應用有很大幫助。腹診與舌診、脈診一樣對臨床具有重要意義,可用于指導對腦卒中昏迷患者的診斷、辨證、治療。相信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腹證對腦卒中昏迷診療的幫助會越來越大,腹證理論也將愈發(fā)豐富,從而更好地指導和服務于臨床。

      猜你喜歡
      經方柴胡半夏
      對經方薯蕷丸的認識及臨床思考
      不同溫度對半夏倒苗的影響
      核桃柴胡間作技術
      河北果樹(2020年4期)2020-11-26 06:05:18
      張仲景:經方善用姜
      HPLC法同時測定柴胡桂枝湯中6種成分
      中成藥(2018年10期)2018-10-26 03:41:02
      花開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Coco薇(2017年7期)2017-07-21 11:02:42
      10 種中藥制劑中柴胡的定量測定
      中成藥(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柴胡治療豬感冒癥的臨床觀察
      經方治療急癥3例
      卷卷當?shù)乐ㄩ_半夏
      浪卡子县| 西乌| 铜梁县| 临邑县| 嘉善县| 达拉特旗| 阳春市| 新竹县| 临武县| 荃湾区| 华容县| 丹棱县| 平潭县| 会宁县| 樟树市| 五峰| 丰县| 西平县| 防城港市| 宁南县| 南江县| 隆子县| 南木林县| 砚山县| 达尔| 钟祥市| 资溪县| 伊宁县| 孟村| 邓州市| 宝丰县| 井冈山市| 青州市| 长垣县| 阿荣旗| 柏乡县| 酉阳| 伊吾县| 儋州市| 贵州省| 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