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杰
中國傳統(tǒng)詩詞,向來被看作“六藝”之首,從《詩經(jīng)》算起,已有3000 多年的歷史。其博大精深,意境美妙,言簡意賅,神韻幽遠,是其他的藝術(shù)形式所無法替代的。作為一個具有詩教傳統(tǒng)的國度。從孔夫子到今天,用詩歌作為人倫教化和情感陶冶的載體,早已深入人心。詩歌,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花朵,是德、智、美的殿堂,特別是一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詩詞佳作,往往體現(xiàn)著高尚的情操和人格的力量。
目前對于中國傳統(tǒng)格律詩的學習,存在著老小兩頭學的現(xiàn)象。所謂老小兩頭學,即大多學齡前的兒童每天在背誦“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以啟蒙與開發(fā)尚未涉世的心智。而許多退休后的老人,整日在琢磨著“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那種歷經(jīng)歲月風雨之后的沉思與淡定。也許,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詩詞的魅力。而每一位讀過書的中國人,他們早期文化學習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詩詞的藝術(shù)熏陶。許多人在年輕時都還有過當詩人的夢想,當然只有少數(shù)人成了詩人,絕大多數(shù)人由于各種原因遠離了詩歌。還有許多人雖因生活、工作離詩歌遠了,而那種詩人的情懷與夢想?yún)s始終蘊藏在心底,相伴終生。而當退休后閑暇下來,又拿起筆書寫著詩意人生,實現(xiàn)詩人的夢想。
胡巖就是一位一生都富有詩人情懷,才華橫溢的詩人。她說:“一個甲子過去了,古典詩詞伴隨著我從少年走到遲暮,我被詩詞的音韻美,詞句美,格律美,意境美深深吸引,它激發(fā)了我的情感?!蔽覀儚乃龝鴮懙倪@本《東籬菊詩草》里,也看到了她那于歲月中流淌的韻律,和詩意的人生。
一個人無論曾經(jīng)是如何的輝煌,當退休以后,地位、名利都漸漸遠去,屬于自己的唯有健康的身體與良好的心態(tài),和聰慧的才智。當然,那一件件遠去的往事,也會在心中留下無法磨滅的詩意的底片。無論是快樂的,還是苦澀的,都永遠不會忘懷。胡巖的母親去世很早,她很小就承擔起繁重家務瑣事,尤其是那段艱難的歲月,深深刻在了她的心底。她在:《鷓鴣天·憶兒時》的詞里是這樣寫的:“猶記聞雞上學堂,誤將月夜作晨光。校門深閉墻邊坐,衣薄天寒四體僵。驚夢醒,滿身霜,悲涼淚水伴饑腸。家徒四壁無鐘表,因疾清貧母早亡?!痹谀莻€艱苦的年代,許多人家連鬧鐘都買不起的,每天早晨只能靠聽雞叫,看月光,來了解時間。而總是怕起遲了誤事,常常半夜從睡夢中驚醒。
我們細看詩人筆下的描述:“猶記聞雞上學堂,誤將月夜作晨光。校門深閉墻邊坐,衣薄天寒四體僵……”一個小女孩半夜里看著月光以為天亮了,匆匆起來吃點飯趕去上學校,天沒亮,校門未開,一個人穿著單薄的衣服,在墻壁下凍得瑟瑟發(fā)抖。這是一個多么令人震撼的場景,像這樣的情景,現(xiàn)在的年輕人是無法體會和理解的。如果沒有親身經(jīng)歷的人,也無法寫出這樣質(zhì)樸生動,情感細膩凄美,震撼人心的詩句。好的詩句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在生活中,點點辛酸苦澀的淚水積累所得的結(jié)晶。這樣的詩句,讀了讓人心酸,想了讓人心痛。當然,這也與她那深厚的文化功底是分不開的。這首詞與詩圣杜甫的《登高》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個寫童年的艱辛,一個寫晚景的凄涼。
我在一首詩里曾說過:“磨難也是人生的一種財富?!蹦ルy磨礪著人們的意志,使人更能看清世事的炎涼與滄桑。未經(jīng)歷磨難,是很難在精神上挺起脊梁的,磨難更能激勵人們奮進。胡巖正是在那種艱難的生活中磨煉出堅強的意志和戰(zhàn)勝困難的毅力。她在學校里刻苦學習,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十八歲參加林場工作,從一名會計當上了分場的場長。這中間歷經(jīng)多少的艱辛和努力,只有她自己最清楚。那個年代的領導,尤其是基層的領導,是真正靠著腳踏實地干出來的,首先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作為一位年輕的女同志,整天翻山越嶺,從事著繁重體力的勞動,其中的艱辛是不言而喻的。她在《山間伐運》一詩中是這樣描述的:“滾滾寒流萬里凝,潺潺澗水漸成冰。霧凇晶掛瓊枝裂,利斧飛旋石木崩。肩扛斷木血痕紫,襖透鹽硝汗氣蒸。晨起雞鳴一片月,歸來犬吠萬家燈?!?/p>
詩情并不都是與情人相擁在花前月下,更多的是生活中風雨交加。而只有具有詩人情懷的人,才能在“肩扛斷木血痕紫,襖透鹽硝汗氣蒸”艱苦的環(huán)境下,心中能夠展現(xiàn)出“雞鳴一片月,犬吠萬家燈”那種情景交融的秀美意境。這正是詩人的豪情與浪漫,讓一個沉重的話題,充滿著詩情畫意。也是由于作者深厚的傳統(tǒng)詩詞文化功底,才能成功、生動地化用了詩仙李白的“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名句,使之成為全詩傳神之筆。
我與胡巖是同齡人,也是老鄉(xiāng)。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我們曾經(jīng)住在同一條巷子里,但有趣的是,我們至今尚未謀面。詩可以穿越時空,與前人對話,詩還可以穿越地域障礙,千里之外相互交流。正是詩歌的情緣讓我們能夠相識和交流。她如今離開家鄉(xiāng)已經(jīng)三十多年了,現(xiàn)住在省城南京。也與古今詩人們一樣,她那種思鄉(xiāng)之情久久縈繞在心底,總想與人們訴說。在《思鄉(xiāng)曲》里她寫道:“掩卷推窗竹影重,云臺山水夢魂中。忽聞《江海》飛《紅葉》,猶見家書慰轉(zhuǎn)蓬?!碑斔凇督T娫~》的詩刊里,讀到了家鄉(xiāng)連云港市《紅葉詩社》女詩人的佳作時,非常驚喜,猶如見家書一樣親切,心情十分激動,那種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這不由讓人想起了杜甫“家書抵萬金”的名言。胡巖這一情感,正是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月是故鄉(xiāng)明”等歷代諸多的名家思鄉(xiāng)詩句中的情愫,在她的心里發(fā)酵所產(chǎn)生強烈的沖擊,這種真摯的情感,讓讀者亦為之感動與共鳴。她的另一首七律《登云臺山》(新韻):“霞映云臺海上山,春風伴我喜登攀。層巒墨染千層浪,大海風揚萬點帆。峭壁穿云松掛月,山花遮徑澗生煙。步移景換天遲暮,夕照峰巔興未闌?!北M管離家多年了,云臺山上那不息的松濤總還在她耳邊回響,滔滔黃海翻滾的浪花亦常在她心底激蕩。故鄉(xiāng)的山海給她太多詩人的靈感與情思,她有太多的語言要對故鄉(xiāng)的山海表達,正是故鄉(xiāng)的青山碧水與她結(jié)下千絲萬縷,揮之不去的情緣,讓她寫下了一首首像《蘇馬灣拾趣》《漁家傲·連島海灣》《鷓鴣天·南山春曉》等家鄉(xiāng)情景交融、精美的山水詩篇。
是的,詩人總是和山水投緣,山水蘊涵著無窮的魅力和深刻的哲理。山水因詩人的親近,便不再孤獨;詩人有了山水的情愫,也不再寂寞。山水因詩人的親近,便多一份情調(diào),一種韻致;詩人眷注山水,則眷注一種風情,一個知音??鬃铀f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強調(diào)是人的精神氣質(zhì)與自然山水精神上的感應和共鳴。
胡巖退休后,帶著詩人的豪情,走遍了祖國大江南北,飽覽名山大川。她曾雨中登上天下奇險第一山的華山,也曾在甘肅鳴沙山月牙泉遇上了沙塵暴,她到訪了像瑤池仙境一樣的新疆天山天池。而當置身于高山峻嶺中,讓清風拂面,白云牽衣,那顆在塵世跋涉中疲憊的靈魂,浸潤在滔滔江河之中,放牧于高山峻嶺上,她意念在綠意中升華。而一首首明朗清新,意境開闊的山水詩也陶然產(chǎn)生。無論是《南岳尋夢》《謁杜甫草堂》,還是《雨中游華山》,一首首意境奇?zhèn)ス妍惖脑娖?,表達了她強烈的感情,抒發(fā)了她對祖國名山大川無限熱愛和眷戀之情。亦得到了一份返璞歸真的通透和心靈的凈化。
胡巖無論格律詩詞還是游記文章,語言并不追求詞藻的華麗,也不苛求字句的精湛,所用的典故也不多,但是在她的詩詞中,處處可見生動鮮明的事物與細致入微的心理感悟。她的語言清新樸素,詞句之間展現(xiàn)出的是她“眼所見而存于心”的鮮活的事物,流露出的是她豐富而細膩的情感。這既傳承古詩詞虛實結(jié)合,雋永清幽的意境,同時也展示當代女性的生活處境和情感,洋溢著當代自由開放的精神風貌。
有人說:年輕時寫詩還算不上真正的詩人,到了七十歲以后還堅持寫詩,那才是真正的詩人。胡巖一生充滿著詩人的情懷,近杖朝之年,仍然擁有一顆年輕的詩心,筆耕不輟,她是真正的詩人。同時,她有一顆善良感恩的心,她在《心存感恩,讓生命充滿陽光》中寫道:“感恩每一縷陽光給我溫暖,感恩它給人間帶來了花的芬芳。感恩每一滴水把我滋養(yǎng),感恩它給大地披上了綠裝……”
宋代大詩人蘇軾在《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之四中寫到:“根塵各清凈,心境兩奇絕?!庇惺裁礃拥男膽B(tài),就有什么樣的人生。胡巖無論是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下,還是在陽光燦爛日子里,總保持著平和的心態(tài),她平生心境的修煉,讓她創(chuàng)造出完美的詩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