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家旭
不知何時起,春日的陽光已經(jīng)悄然照遍了金陵城的大街小巷,幾乎是一夜間,輕柔的風(fēng)便吹開了萬紫千紅。綠葉很知趣地躲在枝條里不敢冒頭,任憑紅的、黃的、白的、粉的,千樹萬樹,爭奇斗艷。春天就應(yīng)該是花的主場,這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花就是春天里無可爭議的主角。
1
在這絢爛的花的盛宴里,有一種花顯得格外清新脫俗、純潔高雅,那便是玉蘭,看那絳壁黃瓦的宮墻邊,碧水蕩漾的池塘畔,車水馬龍的行道旁,書香四溢的校園中,甚至無人問津的角落里,都出人意料地挺立著那么一兩株。
每當(dāng)春回大地的時節(jié),玉蘭總會在悄無聲息間給我們一份大大的驚喜,為這冬霜凋敝下單調(diào)的世界平添一份跳脫和驚艷,開得正逢其時。它不及桃花的嬌艷灼灼,亦不似梨花的凄冷慘淡,多一分則媚,減一分則俗,開得恰到好處?;ㄎ撮_時,猶稚嬰初胎,形如筆立;繁盛時,宛如白蓮綻放、素蝶飛舞,靈動而純潔;風(fēng)起處,瓊英羽落,宛若仙臨。其花正如其名,凝脂蘭香,溫婉如玉。古文曰:“千干萬蕊,不葉而花,當(dāng)其盛時,可稱玉樹?!彼^“玉樹臨風(fēng)”,說的也許就是玉蘭吧。
玉蘭是我國特有的園林美化花木,因其“色白微碧、香味似蘭”而得名,廣泛分布于我國江西、浙江、湖南、貴州、江蘇等地。玉蘭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古稱“木蘭”,有多種顏色,白曰玉蘭,紫曰辛夷。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培植玉蘭的記載,屈原在《離騷》中說:“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睂τ裉m的愛慕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其在《九歌·湘夫人》中亦有“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之句。玉蘭花苞外形獨特,“花苞有毛,尖長如筆”,故而別名“木筆花”,得到萬千文人的垂青。唐代詩人盧肇詩曰:“軟如新竹管初齊,粉膩紅輕樣可攜?!毙蜗蟮孛鑼懗鲇裉m花苞俏麗似筆的特點。明代陳繼儒《辛夷》曰:“春雨濕窗紗,辛夷弄影斜。曾窺江夢彩,筆筆忽生花?!币苍S每個心中有夢的讀書人,都渴望擁有一支能夠改變命運的生花之筆吧。
2
由于玉蘭獨特的氣質(zhì)和美好的寓意,民間常將玉蘭植于庭前院后或樓臺周圍。其與海棠、牡丹同植寓意“玉堂富貴”;與桂花同植則寓意金玉滿堂。據(jù)《大明一統(tǒng)志》載:“五代時,南湖中建煙雨樓,樓前玉蘭花瑩潔清麗,與翠柏相掩映,挺出樓外,亦是奇觀。”
悠悠歲月,滾滾江濤,歷史的年輪里從來就沒有缺少過這位花中的玉人。歷朝歷代,無數(shù)達官顯貴、文人雅士嘆服于玉蘭的高雅脫俗,對其青睞有加。白居易在《題令狐家木蘭花》一詩中贊曰:“膩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北M顯玉蘭花的溫潤細(xì)膩、光彩照人。宋朝吳文英《鎖窗寒·玉蘭》中的“紺縷堆云,清腮潤玉,汜人初見”,更是將玉蘭比作一位散發(fā)著陣陣蘭香的“清水出芙蓉”般的少女,極盡溢美。
明清時期,玉蘭更是常常見諸文人墨客的筆端,華彩文章、詩詞歌賦、妙筆丹青、碑碣石刻,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懊魉募摇敝坏奈尼缑髟凇对佊裉m》中說:“綽約新妝玉有輝,素娥千隊雪成圍。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試羽衣。”同為“明四家”之一的沈周作《題玉蘭》曰:“翠條多力引風(fēng)長,點破銀花玉雪香。韻友自知人意好,隔簾輕解白霓裳?!鼻宕娙瞬樯餍信R雪觀花,寫下《雪中玉蘭花盛開》:“閬苑移根巧耐寒,此花端合雪中看。羽衣仙女紛紛下,齊戴華陽玉道冠。”
3
關(guān)于玉蘭的畫作佳品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世無玉樹,請以此花當(dāng)之?!惫屎笕顺R杂裉m迎著春風(fēng)而開的形象,繪為吉祥畫,名為《玉樹臨風(fēng)圖》。五代徐熙的《玉堂富貴圖》、明代文徵明的《白玉蘭圖卷》、明代沈周的《玉蘭寫生》皆是傳世珍品。此外許多名家都曾以玉蘭入畫,如清代的惲壽平、虞沅、鄒一桂,近現(xiàn)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
玉蘭對溫度較敏感,初春時節(jié)便早早地結(jié)苞開花,故而又被稱為望春、應(yīng)春花、玉堂春等。南京作為六朝煙雨之地,人文薈萃之都,自然少不了玉蘭的襯托。每到玉蘭花期,超然孑立的玉蘭樹下總會聚集大批的攝影愛好者駐足流連。朝天宮的崇圣殿旁,身著霓裳羽衣仙氣飄飄的少女們隨意地擺拍,與玉蘭一起享受著鏡頭下的萬眾矚目;靈谷寺大雄寶殿前的千年玉蘭見證著古都金陵的滄桑巨變;中山陵水榭路旁的玉蘭花道令無數(shù)游春者流連忘返;雨花臺的梅崗上,孤俊桀驁的梅花與高潔儒雅的玉蘭如高山流水般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另外清涼山崇正書院、1865創(chuàng)意園、明城墻邊、愚園、熙南里都是絕佳的觀賞玉蘭勝地。當(dāng)然,那些悄悄生長在古都某個不為人們關(guān)注的角落里的玉蘭,也在默默地為人們報曉著春天的來臨,讓這座文化古城始終散發(fā)著幽幽的木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