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現代林業(yè)管理的理念下,加強森林撫育是提高現代林業(yè)管理水平的前提。探究了森林撫育的價值,分析了森林撫育面臨的困境,并對森林撫育的關鍵技術進行了總結分析,包括撫育對象的選擇、地塊的設置、林地的管理以及撫育間伐措施,旨在為提高現代林業(yè)管理水平提供技術和理論支持。
關鍵詞 森林撫育;現代林業(yè);林木
中圖分類號:S7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6–0179-03
森林撫育是指對未成熟的樹木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生長的措施,從而促進樹木的生長發(fā)育,保護森林生物多樣性。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相應的提高,但也伴隨著對環(huán)境的破壞。人們在生產和建設過程中會利用森林資源,造成森林資源被過度開發(fā)、使用,長時間砍伐森林會直接導致森林面積快速縮小,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1]。因此,在森林防護過程中應用相應的森林撫育經營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類活動造成的損失,加快林木增長的速度,優(yōu)化環(huán)境,這對促進我國森林資源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我國森林撫育經營技術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予以不斷完善和改進,從而確保生態(tài)建設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隨著林業(yè)管理的理念的不斷變化,現階段不僅需要注重森林保護,還需要采取多元化措施提高林業(yè)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林業(yè)主要管理部門需要重視加強森林撫育。
1 森林撫育的價值
1.1 優(yōu)化林分結構
森林撫育是優(yōu)化林分結構、提升森林樹種分布均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條件。森林群落具有較強的個體差異性,不同森林群落的生長需求不同,采伐森林撫育可以進一步保證森林群落結構的清晰度和合理性,促進樹種的多元化發(fā)展,實現科學造林的培育目標。
1.2 縮短栽培周期
在林業(yè)生長期間,為保證優(yōu)勢木材能有更充足的養(yǎng)分和水分供應,降低林分密度,增加林木材料和碳匯的用量,需要開展間伐工作。間伐主要分為自然間伐和森林撫育間伐,自然間伐是指樹木在自然生長過程中占用較大的養(yǎng)分空間,抑制其他樹種生長的現象,雖然自然間伐可以為優(yōu)勢樹木提供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但這種方法周期相對較長,難以滿足現代林業(yè)管理的需要。在森林撫育間伐工作開展過程中,可以采用人工干預的方式,割掉病木、弱木、死木等,為優(yōu)勢林木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和資源支撐。
1.3 為森林的正常生長提供保障
森林在防風防沙、涵養(yǎng)水源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開展森林撫育工作可以有效優(yōu)化森林樹種結構布局,為樹種的健康成長提供重要保障。例如:工作人員可以采取合理的間伐措施,有效調節(jié)森林不同區(qū)域樹種的密度,避免因樹種密度過大造成陽光需求量大的低株死亡,加強樹木的光合作用。同時,可以有效保證樹木之間的空氣流通,確保樹木水分和養(yǎng)分的平衡協調。林木撫育時,工作人員結合樹木生長情況和病蟲害情況開展相關工作,不僅可以有效減輕病蟲害對樹木的不利影響,還可以為樹種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1.4 促進生態(tài)效益的提高
在森林撫育的作用下,樹木可以健康生長,趨勢更加旺盛活躍。森林撫育在優(yōu)化森林群落結構、提高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不僅可以為樹木提供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還可以滿足森林各種動植物的生存需求。此外,森林撫育還可以提高森林水源涵養(yǎng),避免水土流失的發(fā)生,促進生態(tài)環(huán)境進入良性循環(huán),顯著提高森林的生態(tài)效益。
2 森林撫育面臨的問題
隨著人們生態(tài)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采取了各種積極有效的治理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的措施,但是仍舊存在部分人對生態(tài)保護的意識不足,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得不到有效的治理,給森林撫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此外,許多人的環(huán)保意識僅僅體現在“喊口號”上,并未真正付諸行動,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護和修復,從而對生態(tài)建設造成嚴重的阻礙,不利于森林撫育工作的長期開展。
2.1 森林撫育技術滯后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林業(yè)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新型森林撫育技術對優(yōu)化森林結構和保持水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從實際應用來看,我國部分林場和林區(qū)仍應用傳統(tǒng)的森林撫育技術開展相關工作,傳統(tǒng)的森林撫育技術已經難以滿足現代林業(yè)建設發(fā)展的需要,傳統(tǒng)經驗、設施設備等已無法滿足新形勢下森林撫育的更高要求。工作人員難以發(fā)揮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在林業(y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無法提高現代林業(yè)管理水平,極大地影響了森林撫育的有效性。
2.2 森林撫育缺少高素質人才
隨著現代農業(yè)管理理念的不斷變化,在森林撫育工作期間,不僅需要工作人員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還需要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能夠結合當前森林撫育工作存在的困難,優(yōu)化原有工作形式或明確質量控制要點。但從實踐來看,我國部分林場和林區(qū)缺少高素質人才,偏遠城市的林業(yè)工作者缺乏必要的森林撫育專業(yè)知識儲備。
2.3 森林撫育的管理體制尚不完善
森林撫育具有周期性長、時間跨度大的特點,要求管理者不僅在森林撫育前期從宏觀角度進行長期規(guī)劃,還要結合森林撫育過程中樹木生長產生的各種問題,從微觀角度進行優(yōu)化與調整。因此,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森林撫育管理制度,為各項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但是,從實踐應用來看,我國部分林場和林區(qū)并沒有建立健全森林撫育工作的管理制度,無法為工作人員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參考和數據支持。在森林撫育發(fā)展過程中,難以在質量管理體系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導致出現森林撫育質量差、病蟲害嚴重、結構不合理等現象。
3 加強森林撫育,提高現代林業(yè)管理水平的策略
3.1 做好多樣化的前期準備工作
3.1.1 選擇森林撫育對象 森林撫育可以提高森林質量。為了充分保證森林撫育的有效性,工作人員需要合理選擇森林撫育對象。撫育對象需要以幼林為主,林間密度大但年齡結構不合理。若針對水土保持林,應選擇郁閉度高、環(huán)境衛(wèi)生條件差的幼林。在中年森林中,如果林冠密度較大,樹木分化明顯,需要選擇病蟲害嚴重或因氣象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破壞嚴重的樹木。明確林木撫育對象后,工作人員需要進一步分析林分數據類型,有針對性地采取撫育措施。初步使用紙張標記林班號,并繪制草圖,返回辦公地點后,使用繪圖軟件進行輪廓描繪,確保誤差控制在5%以內。
3.1.2 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實地調查 工作人員需要全面調查要孕育的森林,結合森林的各種數據,為后續(xù)森林撫育計劃的實施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然后,工作人員需要對小班的邊界進行細化,從林分起源、林木樹種類型、林木密度、場地條件等維度綜合考慮并準確勾勒小班的面積。為了進一步保證森林趨于精細化發(fā)展,需要工作人員嚴格控制小班的面積。例如:若小班的面積超過20 hm2,需要認真劃分班組。測量小班面積的地圖尺寸參數為1∶10 000,選用GPS纏繞方式。在實際測量時,需要從小班中選取4個控制點,并在圖中繪制。工作人員需要使用專業(yè)的攝像設備拍攝并保存本期的機位狀態(tài)。
3.1.3 設立撫育標準 一般整體小班的平均水平可以滿足參考標準用地的實際需要,要保證單個標準用地面積>666.67 m2,單個標準用地面積需要占總面積的1%。標準地形為正方形,并在正方形的4個角處詳細標注。嚴格遵循標線過程,依次標出要切割的樹木。
3.1.4 確定目標樹 由于樹木內部結構特征具有較強的個體差異性,不同的林分分類方法有各自的異同。如果是同齡人工純幼林,則可分為5個等級。如果不是同一年齡的單一人工純幼林,則可分為目標樹、輔助樹、干擾樹等類型。工作人員需要合理規(guī)劃樹木生長和林間綠地的工作重點,逐漸培育出更加穩(wěn)定的林分。
3.2 加強林地管理
3.2.1 松土除草 幼林洼地之前,雜草灌木一般生長旺盛或雜草灌木在森林洼地之后高于幼樹,影響幼樹的光照。工作人員需要使用灌溉機,將影響幼樹生長的灌木雜草徹底分離。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保證生物多樣性,避免破壞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只需要剪掉影響幼樹生長的雜草和灌木。針對生長潛力巨大的幼樹,需要加強保護。在除草的同時,工作人員要配合松土,利用旋耕機等各種農具清理土壤中的雜草和土壤,便于幼苗的根系生長。一年需要進行3次松土除草,深耕時,深耕深度需要控制在10 cm以內,同時需要結合不同樹種和幼樹的生長情況進行調整。
3.2.2 合理間作 在保證樹種生長高度的前提下,需要充分發(fā)揮林下空間的優(yōu)勢。工作人員要結合不同樹種的生長習性和發(fā)育階段選擇間作植物。這不僅能增強生物多樣性,還能為樹木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長條件。工作人員可以種植固氮植物或糧油作物,提高土壤肥力和林業(yè)經濟效益。
3.2.3 補植 造林、移植完成后,應及時檢測人工林區(qū)幼林的郁閉度和幼林數量。必要時,要選擇補植對目標樹種有利的其他樹種。補植時,要減少對土壤的擾動,避免幼樹根莖受到損傷,影響成活率。
3.2.4 澆水灌溉 澆灌時,需要結合幼樹生長的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以擴大幼葉面積,加強光合作用。工作人員需要應用滴灌技術滿足人工林的需水量。為了進一步減少水資源浪費,需要在森林中設置智能灌溉系統(tǒng)。智能灌溉系統(tǒng)中的傳感器可以實時監(jiān)測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和幼樹的生長情況。如果土壤量和含水量低于目標值,PLC將對滴灌的灌溉裝置進行調整。
3.2.5 修剪、去除藤條 如果人工林木透光通風不良,樹枝阻礙了其他樹木的生長,工作人員需要使用平切法或留樁法修枝。在處理不符合條件的枝條時,要保證中、青年林冠層高度分別約為樹高的2/3和1/2。修剪完成后,需要清理樹干周圍纏繞的藤蔓,并涂上藥劑,避免細菌影響樹木的健康成長。
3.2.6 森林排水 如果人工林處于積水、沼澤等地區(qū),需要做好排水減澇工作。針對沼澤地,可以采用地下管排水處理方式,工作人員需要結合林地的實際情況開挖管道,然后需要將吸水管埋在預定的位置,然后回填土壤。若人工林位于非長期積水區(qū),可設置明溝,排凈人工林內的積水。
3.3 實施有針對性的撫育間伐措施
3.3.1 生長伐 針對郁閉度>0.8,胸徑
逐年遞減的樹木,需要進行扦插處理,縮短樹木的生長周期,培育優(yōu)良樹干。生長切削主要包括上下間伐、綜合間伐、機械間伐等,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如果該地區(qū)樹木的生長一般較差,則可選用較低的減薄法。工作人員需要剪去枯樹、壓樹、瀕危樹,然后淘汰長大的金樹。針對樹冠過大、干形差的樹木,應對上層進行減薄??蓪⒕C合間伐用于復層混交林。
3.3.2 透光伐 幼林停滯后,受其他樹木的壓制,光照條件往往較差,影響了幼樹的健康成長。工作人員需要遵循空間密集、空間稀疏的原則,切斷影響幼樹生長的樹或上層幼樹。如果樹木互相影響,工作人員需要剪掉樹干細長、樹干性狀差的幼樹。
3.3.3 衛(wèi)生伐 如果人工林受到不可抗力因素,如森林疾病、火災、暴雪等的嚴重影響,導致樹木損失超過10%,可采取衛(wèi)生切割措施。工作人員要剪掉生長緩慢、易遭受病蟲害的樹木。若受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有些地區(qū)受到嚴重破壞的樹木比例較大,可以采用多種切割的方式。首先,切割有病菌、有卵的病毒;其次,依次切割破壞程度比較嚴重的樹木,最終達到預期的切割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員在第一次砍伐樹木后,需要及時空補,避免樹木過度采伐,影響森林的生態(tài)平衡。此外,工作人員還需要保證每次切割后林分的郁閉度>0.6。
3.3.4 生態(tài)間伐 針對生態(tài)保護人工林,在坡度<25°,場地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工作人員可以將樹木分成多個樹組,從而實現梯度林冠。在實際應用時,樹群中的樹木需要分為有害樹、有益樹和優(yōu)良樹3個等級,需要及時清除有害樹。需要保護其他樹木,營造良好的生產環(huán)境,確保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能夠更加完善。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有害木材切割后可以作為生產加工領域的木材資源,因此生態(tài)減薄可以進一步實現林業(yè)經濟效益。但每次生態(tài)間伐不能超過植物總數的20%,否則將破壞生態(tài)平衡。
3.3.5 剩余處理 森林撫育殘渣在多個領域都能發(fā)揮重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表1),粉碎還田進行掩埋是處理森林撫育殘渣的主要方式,其次是粉碎堆肥、在建筑材料或木制品加工領域的應用等。
3.3.6 對森林撫育管理的重視程度提高 為了提高森林撫育管理的實施效率,要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加強對林業(yè)工作人員工作的管理,協調區(qū)域間森林撫育的責任區(qū)域,從而提高森林撫育管理的整體水平。森林撫育管理的關注度不僅要體現在表面,還要解決撫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使撫育管理發(fā)揮出真正的作用。同時,要隨時關注新技術的研發(fā),不斷加強對撫育管理技術的研究,并將其作為重點建設工作,使林區(qū)工作人員熟練掌握新技術的使用,以促進林區(qū)撫育管理形成更好的氛圍[2]。
3.3.7 增強生態(tài)保護意識 要想使森林撫育管理工作發(fā)揮出真正的作用,有效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就要轉變工作人員的想法,正確認識到森林撫育管理技術對森林管理的重要意義,多角度、全方位地將這些技術運用于林業(yè)管理工作,充分發(fā)揮出真正的作用。此外,還應注意對森林撫育管理的宣傳,相關部門應加大對森林撫育管理技術的推廣宣傳力度,設立森林撫育管理技術和相關產品應用的示范點,用以點帶面的方式增強推廣效果,豐富宣傳渠道,增強人們的生態(tài)環(huán)保意識,以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3]。
3.3.8 加大對林業(yè)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 林業(yè)工作人員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能夠解決林業(y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同時,還需要對新技術有良好的接受度,能夠適應不同的地理條件和艱苦的環(huán)境,具備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林業(yè)部門在招聘或考核工作人員的同時,需要對這些基本能力有一定的考核標準,符合標準才能錄用。
林業(yè)部門需要建立相關崗位的考核制度,定期對林業(yè)工作人員進行考核,將優(yōu)勝劣汰作為提高森林撫育管理效率的手段。除了管理制度的建設,激勵機制的建設也是重點內容,獎懲結合可以進一步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為森林撫育管理的建設提供更好的實施環(huán)境,保證森林撫育管理的穩(wěn)定進行。
4 結束語
新時期,森林撫育經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需要引起重視。森林撫育是提高物種多樣性、促進樹木健康成長、提高現代林業(y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在實際應用期間,需要從前期準備、林地管理、撫育間伐等維度采取針對性措施,全面提高森林撫育工作質量,達到理想的森林撫育效果,充分實現樹木重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高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 劉登攀,張麗梅.新時期森林撫育經營技術與措施探究[J].花卉,2018(18):238 -239.
[2] 張廣峰,謝靜.新時期森林撫育經營技術與措施[J].種子科技,2020,38(9):57-58.
[3] 岳朝旭.新時期森林撫育經營技術與措施[J].現代農業(yè)科技,2020(5):144,149.
責任編輯:黃艷飛
Strengthen Forest Tending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Modern Forestry
Hai Sha (Gansu Diebu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Center, Diebu, Gansu 747400)
Abstract Under the concept of modern forestry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forest tending was the prerequisit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odern forestry management. Explored the value of forest tending, put forward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of forest tending, and then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forest tending,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tending objects, the setting of plots, the management of forest land and tending thinning measures. Aim to provide technical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modern forestry management.
Key words Forest tending; Modern forestry; Forest
作者簡介 海莎(1988—),女,甘肅迭部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經營、森林撫育、人工造林、林業(yè)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
收稿日期 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