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亮亮
摘 要:本文首先描述了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心理表現(xiàn)與生理表現(xiàn),結合中華茶文化,包括茶詩詞、茶繪畫、茶空間、茶音樂、茶事活動,剖析中華茶文化對大學生心理療愈,包括消除疲倦、振奮精神、提振信心、彌補情感缺失、緩解精神壓力、治愈自我矛盾等方面的建設作用,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提升育人質量。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問題;心理療愈;茶文化
大學是我國的人才庫,是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重要儲備資源。黨的十八大將“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寫入黨章;2021年9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榆林考察時指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字字千金,都是經(jīng)過多年總結摸索才得出來的。孩子們要全面發(fā)展,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國之棟梁。這些都充分說明了人的全面發(fā)展是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學生心理問題關乎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wèi)生。近年,大學生心理問題頻發(fā),自殺已成為大學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1]因此,夯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育人質量勢在必行。高校要本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堅定初心,以強烈的歷史主動性、內(nèi)涵式的高標準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xiàn)高等教育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中華茶文化因其特有的文化屬性,在把握心理育人規(guī)律的前提下,在心理療愈這一領域前景廣闊。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xiàn)
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僅僅作用在心理上,更表現(xiàn)在生理上。心理上的主要表現(xiàn)有過分敏感、過度冷漠、強烈的自我否定、悲觀的預期、雙相情感障礙等;生理上的主要表現(xiàn)有食欲減退、便秘嘔吐、心悸乏力、氣短胸悶、體重下降、記憶力下降、性欲減退、長期失眠、自殘自殺等。
二、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一)生理上的發(fā)病誘因
5-羥色胺含量不足、炎癥與細胞因子、下丘腦垂體促腎上腺(HPA)軸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腸腦軸失調、遺傳因素等是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生理致病因素。
(二)情感的長期缺失
情感的長期缺失是大學生心理問題一大誘因,其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但根源是情感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包括親情、友情,甚至是愛情。消極失衡的家庭關系與社會關系會對大學生產(chǎn)生諸多不良且深遠的影響,例如單親家庭、親子關系緊張、朋友的背叛、情侶關系的破裂等,日積月累后容易使尚未成熟的大學生養(yǎng)成孤僻、偏執(zhí)、易怒的性格,遇到問題更容易采取極端的處理方式,害怕甚至拒絕溝通,進而誘發(fā)心理問題。
(三)應激性的壓力
應激性的壓力是誘發(fā)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另一因素,例如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家人離世或重病、學業(yè)壓力、預期的就業(yè)與生存壓力等。具體來說,有的大學生第一次參與宿舍集體生活,無法自理;家人的突然離世或者重病是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大學生一時無法消化的變故;人格尚未獨立的大學生在社會與父母的高期望下無法自我和解;就業(yè)形勢十分嚴峻的當下,大學生的競爭愈發(fā)內(nèi)卷化。
三、中華茶文化資源對心理療愈的作用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講話強調,我們的教育決不能培養(yǎng)社會主義破壞者和掘墓人,決不能培養(yǎng)出一些“長著中國臉、不是中國心、沒有中國情、缺少中國味”的人。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中國情”,就是對中國這片領土以及領土上的人民保持著最深沉最穩(wěn)固的熱愛,是對中華文化具有高度認同與強烈歸屬感,是對文化自信的積極踐行。中華茶文化資源中有大量可以滿足大學生情感需求的元素,尤其在給大學生振奮精神、提振信心、彌補情感缺失、緩解精神壓力、治愈自我矛盾等方面作用突出。
(一)茶詩詞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一大表現(xiàn)就是空虛,覺得生活沒有意義,甚至悲觀厭世,對預期充滿消極的態(tài)度,進而感到無力。有關茶的詩詞中表達了茶對人的作用,唐宋茶詩詞中有大量描寫是透過茶來表達對親人朋友的情感、人生失意后的傷感與釋然、知恥而近乎勇的奮進。譬如白居易在《山泉煎茶有懷》中寫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北驹姷谝粚用婷鑼懙氖秋嫴璧纳罘绞剑鼫蚀_地說是休閑方式;第二層面詩人通過茶表達對遠方朋友的思念,托物寄情。元稹在《一七令·茶》中寫道:“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后豈堪夸?!痹娙嗽诿鑼懖枞~外形和特定人群對它喜愛之情的同時,更突出了飲茶可以使人暫忘煩惱,消除疲倦,精神飽滿。此外,宋代蘇軾謫居儋州,通過對煎茶過程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在經(jīng)歷人生坎坷后通達不惑、寵辱不驚的處世態(tài)度。
(二)茶繪畫
凡·高的《向日葵》通過對色彩、線條和質感的高超把握,把熾熱的希望傳達給每一位觀賞者。[2]茶繪畫也給人以寧靜或恬適的美好印象。其中最著名的茶百戲,又稱水丹青、分茶,是宋朝皇帝喜愛,官員們也趨之若鶩的一項文化活動。其過程紛繁復雜,大致有炙茶、碎茶、碾茶、羅茶、候湯、燙盞、取茶粉、調膏、注湯、擊拂、分茶等十幾道工序。尤其在茶湯上用簡單的線條描摹出藝術家心中的意境,一筆一畫即成一番天地,這是宋代人慢生活美學的集中表現(xiàn)。茶百戲既是文人墨客修身養(yǎng)性的雅事,也是白丁俗客樂此不疲的趣事,說是修養(yǎng)身心也好,說附庸風雅也罷,都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們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南宋劉松年的《攆茶圖》詳細描繪了宋代點茶的過程:圖中左側是兩位忙碌勞作的茶人,桌上擺滿了點茶所用的器具,其復雜程度可見一斑;右側是儒釋道三人圍桌而坐,正在切磋交流。宋代文人高士喜歡寄情自然,因此點茶選址多依山傍水,以此表達超脫物外的精神追求。茶可養(yǎng)生,清靜無為;茶禪一味,活在當下;茶可中庸,克明峻德。現(xiàn)代社會科技日新月異,大學生為了適應快節(jié)奏的社會生活,容易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茶百戲正是一項合適的文化活動,讓大學生在快節(jié)奏中慢下來,培養(yǎng)難能可貴的專注力。從茶的包容性中,當代大學生可以學會求同存異,悅納異見,禮讓寬容,讓人際關系更加和諧。
(三)茶空間
明代文征明通過《品茶圖》記述了山中茶會景象。畫中重點展示了茶會所處的茶寮,茶寮之地山翠林森、泉流潺潺,整體環(huán)境古樸雅致,賓主暢飲甚歡,好不愜意。對于成長于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大學生,“快餐文化”充斥著他們的視野,他們更容易追求刺激、新奇的事物,對傳統(tǒng)優(yōu)秀作品缺乏感知力,進而缺乏與自我溝通、慎獨自省的機會。在此背景下,當代大學生于喧囂鬧市,可以尋一處別致靜雅的茶空間,伴隨著和緩的音樂,品一杯香茗,唇齒留香,可與古人神交,可打坐冥想,須臾之間,恍若隔世,未嘗不是一次對身體與心靈的洗滌。
(四)茶音樂
音樂是情感的表露,具有調節(jié)呼吸、舒緩情緒、陶冶情操等作用。[3]湘西的《古丈茶歌》,經(jīng)過中國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的演唱而廣為流傳,其韻律優(yōu)美、清幽質樸,聽起來令人心曠神怡,仿佛置身古丈茶園?!妒虏刹韪琛肥橇餍杏诙嗟氐牡胤矫窀?,總體的節(jié)奏歡快,浸潤心扉?!墩埡纫槐钟筒琛肥橇餍杏诟什氐貐^(qū)的熱情洋溢的茶歌,具有強烈的民族感染力,其舒緩的曲調令人心生暖意。
(五)茶事活動
《百丈清規(guī)》的主要內(nèi)容為寺院僧侶的生活規(guī)式,其中包括以茶禮佛,以茶接待信眾。中華茶文化傳到日本形成“日本茶道”,對日本的文化特性、民族性格的形成具有巨大影響。日本茶道通過紛繁復雜的程序來達到修身養(yǎng)性的目的?!栋僬汕逡?guī)》的作者懷海禪師非常推崇茶禮,他將茶與茶禮融入寺院的重要活動,以此作為修行的一部分。當今社會非常流行的一種茶會方式——無我茶會,即人人泡茶、互相敬茶,倡導無尊卑、無得失、無好惡的理念。與會茶人安靜地泡一杯茶,互相分享、互相交流,以達到人茶合一的境界。馬克思說過:我們知道個人是微弱的,但是我們也知道整體就是力量。大學生在無我茶會的集體活動中可以得到交流意見、抒發(fā)情感、感受自我價值和快樂奉獻的機會,同時在寧靜祥和的氣氛中放下心理包袱,卸下心理防備,忘卻疲憊。
四、結 語
中華茶文化資源中的茶詩詞、茶繪畫、茶空間、茶音樂、茶事活動可以幫助大學生消除疲倦,振奮精神,提振信心,撫慰心靈,彌補情感上的缺失,拂去內(nèi)心的陰霾,走出人生的困境,進而改善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現(xiàn)狀,提升育人質量,為高等教育賦能增效。
參考文獻
[1] 李夢婷,秦雪婷.大學生自殺現(xiàn)象的歸因分析及危機干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22,45(4):38-41,53.
[2] 陶晶,伍莉莉.繪畫創(chuàng)作對心理治療的作用探微[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7(4):216-217.
[3] 葉欣,袁蓓.音樂對心理治療的作用[J].藝術評鑒,2020(19):161-16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