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昆言 禹雙雙 彭長城 鄭紹儒 邵元元 羅再興 李宇翔陳 優(yōu) 周 虹 李 浪 禹淞文 豐金玉 晏云華
(1.岳陽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 湖南岳陽 414000;2.湖南蠶桑科學研究所 湖南長沙 410000;3.湖南省平江縣三陽鄉(xiāng)人民政府 湖南平江 414000;4.常德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湖南常德 415000)
南瓜為葫蘆科南瓜屬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地區(qū),目前主要栽培品種有5 個,即中國南瓜(Cucurbita moschataDuch)、美洲南瓜(Cucurbita pepoLinn,又名西葫蘆)、印度南瓜(Cucurbita maximaDuch,又名筍瓜)、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及灰籽南瓜。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FAO)2007 年相關數據統(tǒng)計[1],全球南瓜種植面積超過150 萬hm2,總生產量達2 023 萬t,其中我國種植面積達到32.5 萬hm2, 占當年全球種植面積的21.67%;總產量達625 萬t,占全球總產量的30.68%。同時, 近年來我國南瓜領域育種家育種創(chuàng)新成果豐碩,選育出大量特色、優(yōu)質、高產南瓜品種,申請植物新品種保護的南瓜品種逐年快速增加[2]。
蜜本南瓜是中國南瓜的重要品種類型, 在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qū)栽培種植面積較大, 目前主要集中在海南、湖南、廣東、廣西、云南、四川、重慶、江西、湖北等省市,其中海南和湖南是蜜本南瓜最主要的種植區(qū)。 環(huán)洞庭湖區(qū)是湖南蜜本南瓜主產區(qū),種植面積和產量逐年增加, 創(chuàng)造了較顯著的經濟與社會效益[3]。 筆者根據環(huán)洞庭湖區(qū)氣候環(huán)境條件,結合當地生產實際, 對蜜本南瓜高產栽培種植技術進行了研究和總結, 以期為環(huán)洞庭湖區(qū)域蜜本南瓜推廣種植提供技術支撐。
選用品質優(yōu)、產量高、耐貯運、抗性強、商品性好的蜜本南瓜品種[5],目前適宜在洞庭湖區(qū)種植的蜜本南瓜品種包括金優(yōu)蜜系列蜜本、百蜜系列蜜本、江淮早蜜本、金韓蜜本、興蔬大果蜜本等[4]。 南瓜生產用種要求顆粒相對飽滿、種子規(guī)格均一。
生產用地宜選擇pH 5.5~6.8、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灌良好且2 年內未種植過南瓜的沙壤土、輕壤土地塊。 或通過水旱輪作改良土壤,實現連續(xù)多年種植。 同時種植地塊距離主干道和生產便道縱深不超過150 m 為佳。
洞庭湖區(qū)蜜本南瓜一般于3 月上旬、中旬播種[5-6]。
南瓜種子播種前,選晴天曬種3~4 h,然后將種子置于50%多菌靈500 倍液中浸種15 min 消毒。 再將種子放入55℃熱水中浸種15~20 min,期間不斷攪拌,待水溫降至30℃后浸種4~5 h,后用稀釋石灰水洗凈種皮上黏液,用擰干水濕毛巾包裹種子置于28~32℃,恒溫催芽箱下催芽,一般待80%種子露白發(fā)芽即可播種[7]。
選取疏松肥沃、無污染、無病蟲及前作為非瓜類作物的園土或經凍垡的稻田土, 按照體積比為6 份園土、2 份有機肥、2 份碳化谷殼配方配制營養(yǎng)土,加入適量水充分攪拌均勻至略有濕度堆制10 d 后備用, 或直接使用蔬菜育苗專用基質。 南瓜育苗使用50 孔育苗盤,在播種育苗前1~2 d 裝入營養(yǎng)土,與孔口平齊,整齊擺放于育苗床內,盤間留有一定距離。
蜜本南瓜每畝大田用種量30 g 左右。 播種前一天用水壺灑透營養(yǎng)土,待自然沉降后即可使用。 播種前用筷子將每孔戳一個小洞, 再每孔放入1~2 粒種子,芽眼向下,種子平齊洞口,播后在種子上輕撒一層1 cm 厚細土,淋濕,用白膜覆蓋。
3.5.1 溫度管理 蜜本南瓜苗期溫度應以高溫促齊苗為原則,白天溫度控制在25~33℃之間,夜間溫度不低于15℃,待75%左右種子破土出苗后及時揭除白膜。苗期溫度控制主要依靠白膜及遮陽網,高溫時采用遮陽網覆蓋降溫,低溫依靠白膜小拱棚保溫,根據氣候、苗期質量通風降溫,防止溫度高造成徒長現象[8]。
3.5.2 水分管理 蜜本南瓜苗期水分管理應以盤孔表層土不露白為原則。 種子出土前至子葉微展時保持土壤濕潤,子葉展開后控制營養(yǎng)土濕度,營養(yǎng)土表層露白時適量補水。 定植前1 周先煉苗,控制水分,保持適當干燥,提高幼苗抗性。
3.5.3 其他管理 播種淺或土壤偏干燥時, 南瓜苗容易“戴帽”,應在部分種殼未脫落時在早上種殼較濕潤時對其進行人工“摘帽”,同時苗期晚間有螢火蟲啃食葉片時應注意防治。 整個南瓜苗期一般不進行施肥管理。
3.5.4 壯苗標準 蜜本南瓜定植一般以大苗為主。苗期20~30 d,2~3 葉1 心,子葉肥大完好,無病蟲害南瓜苗為宜。
定植前大田每畝平均施腐熟有機肥1 000 kg 左右、復合肥50 kg 左右,再深翻20~30 cm,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勻。 蜜本南瓜種植要求畦兩邊雙行定植對爬,畦寬6 m,溝寬0.4 m,定植行蓋0.8 m 寬銀灰色地膜,能有效防蚜防草保濕。
洞庭湖區(qū)蜜本南瓜一般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定植。 定植應選擇在晴天傍晚或陰天進行。
為提高蜜本南瓜產量可適當采用密植栽培,每畝栽植400 株左右。
移栽前一天用50%多菌靈500 倍液噴施幼苗,采用雙行定植對爬, 定植于畦邊緣30 cm 處, 株距40 cm 左右,栽植深度以子葉節(jié)與地面相平為準。 栽后及時澆定根水,用細土將種植孔周圍地膜蓋嚴。
早熟蜜本南瓜品種可采用單蔓或雙蔓整枝,單蔓整枝只保留主蔓,側蔓都摘除;雙蔓整枝為保留主蔓和一根側蔓,側蔓為靠近主蔓基部的強健側蔓,去掉其他側蔓。 中晚熟品種一般不需整枝。
注意適時壓蔓,防止風大出現滾蔓現象;同時在壓蔓時,將瓜蔓分布均勻,促進瓜葉光合作用,提高產量。
露地栽培蜜本南瓜以昆蟲授粉為主, 開花期遇連續(xù)陰雨天,為提高南瓜果實的商品性和產量,可在上午6:00-10:00 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將剛開放雄花花瓣摘下,用花粉柱在雌花柱頭上輕輕涂抹,雨天授粉后需用瓜葉蓋住雌花,防止雨水將花粉沖洗掉,提升授粉效果。
南瓜單株第一個瓜一般質量較輕, 出現畸形果概率大,應及時摘除;同時根據生長及當地土壤肥力情況進行疏花疏果,每株留3~4 個商品果,適時摘除弱小果或畸形果[9]。
瓜苗定植后1 周左右追施一次發(fā)棵肥,一般采用稀薄肥水。 在植株坐穩(wěn)第一個幼瓜時追施果實膨大肥,一般每畝追施15 kg 左右的三元復合肥;夏瓜采收后,每畝追施25 kg 左右三元復合肥,促進秋瓜產量。 南瓜坐果后需較多水分,充足水分供應可提高南瓜產量和商品性,同時減少南瓜病害。 南瓜不耐澇,陰雨天雨水過多時應及時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10]。
5.4.1 查苗補缺 定植南瓜苗后, 注意檢查是否缺苗及苗長勢弱、葉子發(fā)黃等各類發(fā)育不良的表現,及時拔除發(fā)育不良苗株,保證植株齊全。
5.4.2 中耕除草 瓜苗開始伸蔓前, 及時在畦面未鋪地膜中間區(qū)域和廂溝中噴灑封閉除草劑, 不可噴到瓜蔓,以免傷害瓜蔓。 瓜蔓發(fā)育到封壟前進行中耕除草1~2 次,封壟后不再除草。
蜜本南瓜以采收老瓜為主,同時可以采摘嫩瓜。采摘嫩瓜以開花授粉后10~15 d 采收。采摘老瓜因品種而異, 從開花授粉至成熟一般需40~45 d 采收,以南瓜果皮蠟粉層明顯加厚, 顏色從綠色變成黃色或橙色,外皮變硬為準。 采摘前20 d 不再澆水,有助于提高南瓜品質。
采摘時應分類采摘,采摘后將瓜蒂剪平整,保留3~5 cm 瓜蒂,輕摘輕放,避免機械損傷,同時盡可能在晴天露水蒸發(fā)后時段采收。
蜜本南瓜應選擇干燥、通風、背光和陰涼的室內貯藏。 不超過5 層碼放,完整無損傷的南瓜果實貯藏時間可達3 個月[11]。
蜜本南瓜主要病害是猝倒病、立枯病、白粉病、疫病、病毒病、根結線蟲病等[12]。
7.1.1 猝倒病 南瓜猝倒病是南瓜苗期的主要病害, 從地上部可見幼苗露出土表的根部或莖基部染病后呈水漬狀病斑,隨后變?yōu)榛液稚煽菔湛s成線狀,子葉尚未凋萎幼苗已猝倒。
防治方法:①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浸種1 h 進行種子消毒;②加強苗床管理,及時放風、 降濕; ③發(fā)病前或發(fā)病初期可噴施65%多菌靈500 倍液防治。
7.1.2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侵害南瓜葉片, 是南瓜上發(fā)生的常見病害,被害葉片表面被白粉狀物覆蓋,阻礙南瓜葉片光合作用的進行, 嚴重時導致葉片枯黃,影響南瓜結實,且結瓜弱小而稀少。
防治方法:①適時早播;②采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或77%可殺得500 倍液藥物噴施防治;③采取及時清潔田園的方法,清除田間的病殘葉、老葉。
7.1.3 疫病 疫病主要為害南瓜幼苗、莖葉和果實,在整個生育期內均可發(fā)生。 莖蔓部染病呈水浸狀軟腐,病部凹陷,嚴重時致病部以上枯死,常造成苗株倒伏。 葉片染病呈圓形水漬狀暗色病斑,病部軟腐、下垂,干燥時表現為灰褐色,容易脆裂。 南瓜果實染病,初始出現水漬狀暗色到暗綠色小斑,后迅速擴大并出現白色霉狀物,短時間內南瓜果實軟腐,最終導致果實局部或全部腐爛。
防治方法:①實行2 年以上輪作或水旱輪作;②控制土壤溫度和濕度; ③采用25%甲霜靈600 倍液或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藥劑噴灑防治。
7.1.4 病毒病 南瓜病毒病又名花葉病, 主要由黃瓜花葉病毒、 甜瓜花葉病毒和煙草環(huán)斑病毒等多種病毒侵染所致。 癥狀表現分為花葉型、皺葉型、蕨葉型3 種類型。 花葉型為葉片上出現黃綠相間的花葉斑駁,葉片成熟后葉小、皺縮、邊緣卷曲;果實上表現為瓜條出現深淺綠色相間的花斑。 皺葉型多出現在成株期, 葉片出現皺縮, 病部出現隆起綠黃相間斑駁,葉片邊緣難于展開,同時葉片變厚、葉色變濃。 蕨葉型為南瓜植株生長點新葉變成蕨葉呈雞爪狀,果實受害后果面出現凹凸不平、顏色不一致的色斑,而且果實膨大不正常。
防治方法: ①避蚜或及時防治蚜蟲, 銀灰膜覆蓋, 噴施吡蟲啉防治; ②采用5%菌毒清可濕性粉劑400 倍液或20%病毒寧水溶性粉劑500 倍液噴施防治。
7.1.5 根結線蟲病 根結線蟲病侵害植株后, 病株生長發(fā)育不良、矮小,葉片小且黃,影響結實,嚴重時后期病株枯死。 拔出根部有許多瘤狀蟲癭,多似油菜籽,表面粗糙,多在側根、須根上。
防治方法:①實行2 年以上的輪作,最好的方式是水旱輪作; ②播種或定植前用98%必速滅微粒劑防治,但是藥劑防治成本過高,且效果不理想,不推薦使用。
蜜本南瓜主要蟲害有蚜蟲、地老虎、黃守瓜、潛葉蠅等。
7.2.1 蚜蟲 蚜蟲侵害南瓜株的主要種類為瓜蚜,通常群居在南瓜葉背面和嫩莖、嫩梢上吸食汁液,傳染病毒病,使植株生長停滯,葉片斑點狀褪色,葉片卷縮,甚至引起植株萎焉死亡。
防治方法:①覆蓋銀灰色地膜驅蚜;②采用懸掛黃板方式誘殺;③噴施吡蟲啉防治。
7.2.2 黃守瓜 黃守瓜的成蟲和幼蟲均可對南瓜株進行為害。 成蟲主要為害葉片、花、幼果,影響瓜果產量和質量,引起死苗。 幼蟲主要為害南瓜嫩根,導致幼苗枯死。
防治方法:①選用40%氰戊菊酯乳油8 000 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 000 倍液噴霧防治成蟲;②采用90%敵百蟲晶體1 500~2 000 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 000 倍液灌根防治幼蟲。
7.2.3 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主要侵害南瓜幼苗,咬斷幼苗近地面根莖部,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斷壟甚至絕收。
防治方法:①實行2 年以上輪作或水旱輪作;②采用90%晶體敵百蟲或50%辛硫磷毒餌誘殺; ③用黑光燈誘殺; ④用90%晶體敵百蟲800~1 000 倍液藥劑噴霧防治。
7.2.4 美洲斑潛蠅 美洲斑潛蠅主要侵害南瓜葉片,以幼蟲為害為主。 幼蟲在瓜葉內取食葉肉,在葉片中形成不規(guī)則蛇形白色蟲道, 使葉片失去光合作用的功能。 防治不及時葉片逐漸萎蔫、枯黃脫落,后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①懸掛黃板誘殺;②用60%的蠅螟凈800 倍液和阿維菌素2 000 倍液噴霧防治;③釋放姬小蜂、潛蠅繭蜂等寄生蜂進行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