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辰 王軍偉
(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 浙江紹興 312000)
隨著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五大戰(zhàn)略任務第四條指出:“推動運動項目文化建設,促進體育文化繁榮發(fā)展,弘揚中華體育精神?!保?]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國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龍舟競渡在我國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群眾基礎深厚,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民間流傳著“劃龍舟,念屈原”的風俗。“龍舟文化”已然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塊瑰寶,高校不僅是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也是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基站。浙江省紹興市作為江南水鄉(xiāng)代表城市之一,有著豐富的天然資源,該地區(qū)高校整合資源開展龍舟運動,一方面,滿足了學生多元化的體育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該文立足于紹興市高校開展龍舟運動現(xiàn)狀的基礎上,探索紹興市高校開展龍舟運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歸納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對策。
該研究以紹興文理學院、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浙江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紹興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農業(yè)商貿職業(yè)學院、浙江樹人大學楊汛橋校區(qū)、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10所高等教育院校的師生為調查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絡查詢和檢索期刊的方式,查閱了有關龍舟運動的研究文獻50 余篇,并對文獻進行梳理和分析,較全面地掌握了我國現(xiàn)代龍舟運動的發(fā)展情況和高校龍舟運動的研究現(xiàn)狀。
1.2.2 問卷調查法
該研究嚴格按照問卷設計原則,科學設計了《紹興市高校開展龍舟運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問卷調查表》,按照辦學性質及比例,隨機抽取10所在紹高校中的5所院校(3所本科院校,2所??圃盒#?,分別是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紹興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每所學校隨機抽取100名在校生、20名教師發(fā)放問卷,共計發(fā)放600份,回收577份,有效問卷549份,有效回收率為91.5%。
1.2.3 專家訪談法
針對研究內容,對紹興市10 所高校體育分管領導、體育部門負責人,以及非體育專業(yè)教師進行訪談。訪談的方式為當面訪談和電話訪談。
1.2.4 數據分析法
采用Excel 2003 軟件對問卷調查數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
龍舟,即龍舟競渡,俗稱賽龍舟、劃龍船,采用單葉槳劃行的水上運動,是我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龍舟競渡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形態(tài),發(fā)展至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關于龍舟競渡起源的說法有很多,總結為圖騰信仰說、祭祀祈福說、紀念英雄說[2]?,F(xiàn)在公認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端午”“龍舟”“屈原”已成為我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符號。
龍舟運動在我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中占有重要位置,作為民俗性水上運動,經歷了原始萌芽祭祀型時期、紀念屈原為主體的紀念性時期,現(xiàn)在成為亞運會正式競賽項目,東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表演項目?,F(xiàn)代龍舟運動是在傳統(tǒng)龍舟運動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現(xiàn)代龍舟不僅將民族精神和傳統(tǒng)文化蘊含其中,還在龍舟的安全、尺寸、人數、運動姿勢、競賽規(guī)則等方面逐漸規(guī)范和現(xiàn)代化?,F(xiàn)代化龍舟運動對國民有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意義,能增強民族認同感。
龍舟運動不僅集娛樂性、健身性于一體,還蘊含著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涵,獨具民族特色魅力,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中國香港于1976年舉辦了世界上第一屆國際龍舟賽,此賽事使龍舟運動由民俗活動發(fā)展成為體育活動。改革開放后,我國龍舟運動發(fā)展迅速,1983 年,我國第一次舉辦了全國正式龍舟比賽;1984年,龍舟運動正式被列為全國體育比賽項目;1985年,成立了中國龍舟協(xié)會,全面負責我國龍舟比賽及其對外交流;2001年,天津舉辦首屆國際大學生龍舟邀請賽;2004 年,中國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賽艇與龍舟分會在天津工業(yè)大學成立[3];2006年,在天津塘沽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大學生龍舟錦標賽,龍舟運動由民間走向高校,由中國走向世界;2010年,龍舟運動成為第十六屆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開啟了龍舟運動的新篇章。
2.4.1 高校龍舟運動開展的現(xiàn)狀
中國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賽艇與龍舟分會已有46 所會員學校,自分會成立以來,成功舉辦了9 屆“國際大學生龍舟邀請賽”和“中國大學生龍舟錦標賽”、4屆“世界大學生龍舟錦標賽”等重要活動,多支高校隊伍赴香港、澳門、臺灣、美國、俄羅斯等地進行比賽交流,有力地推動了龍舟運動在我國高校的開展。國內外龍舟賽事,除了國內最具影響力的“中華龍舟大賽”“中國龍舟公開賽”等,還有兩年一屆的“世界大學生龍舟錦標賽”等。在CCTV-5全程直播中華龍舟大賽中,不乏聊城大學、東北電力大學等高校選派龍舟隊參加高校組別賽事,且高校組參賽隊伍數逐年增加,說明國內高校龍舟運動的開展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
2.4.2 高校龍舟運動發(fā)展的價值
龍舟運動是一項大負荷、高強度的體育項目,該運動能促進人體心血管系統(tǒng)的發(fā)展,具有良好的健身功效。同時,龍舟運動在校園內能充分展現(xiàn)師生積極健康的龍舟精神,如拼搏進取精神、合作競爭精神、團結奮進精神,這些無疑都是形成優(yōu)良學風、校風的催化劑。龍舟運動所蘊含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頑強拼搏的品格[4],匯聚了中華民族的集體智慧和民族精神,是大學生接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熏陶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教材,是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民族情懷最生動的方式,是培養(yǎng)大學生不畏艱險、團結拼搏、勇往直前作風最直接的教育形式。因此,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構建龍舟文化品格是必要的,對青年學子的成長具有深遠意義。
2005年11月,韓國“江陵端午祭”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度在網絡上炒得沸沸揚揚,引得眾議紛紛。雖然“江陵端午祭”并不是我國的傳統(tǒng)“端午節(jié)”,但就文化傳承與發(fā)展角度來看,發(fā)源于中華民族的“端午文化”流入其他國家,并被他國搶先申遺,此事件值得人們深思。是傳承方面重視不夠?還是教育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在各國文化軟實力競爭激烈的今天,歷史和現(xiàn)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fā)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對于“文化自信”,只有樹立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國人才會自覺傳播和弘揚中華文化。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龍舟文化作為一種民俗文化,若失去自主參與性和傳承性,注定走向枯萎與消亡。大學正是青年集聚之地,高校作為培養(yǎng)青年的重要場所,紹興市作為名士把龍舟運動納入高校的課程體系,有利于龍舟文化的普及和傳承,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落到實處。
龍舟運動因其獨特的運動形式和項目特點,對發(fā)展學生身體和心理健康有積極作用,在培養(yǎng)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運動項目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龍舟運動具備的文化傳承價值、觀賞娛樂價值、健心健身價值、教育交流價值[5],在構建校園體育文化中有著無可取代的位置。龍舟運動的大集體項目特點能完美契合體育“五維觀”教學目標,即運動參與、身體健康、運動技術、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符合《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文件精神。在深化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校開設龍舟運動課程有利于校園體育文化的構建。
紹興市水羅密布,素有“水鄉(xiāng)”“橋鄉(xiāng)”之稱,地理資源優(yōu)越,自古有以漁民、農民為主自發(fā)組織劃龍舟的隊伍,群眾基礎較好。但紹興市高校龍舟運動發(fā)展時間短、開展形式單一、競技水平較低、推廣普及度小,反觀國內眾多高校,龍舟運動正作為“金名片”與世界各國大學生組織交流。紹興市高校的龍舟運動發(fā)展滯后,客觀上浪費了該地區(qū)豐富的天然資源以及文化資源。紹興市高校當借著“第十九屆杭州亞運會”的東風,抓住機遇,整合該地區(qū)優(yōu)質資源,大力弘揚龍舟文化,發(fā)展龍舟運動。紹興市高校開展龍舟運動,不僅是教育改革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還是龍舟運動潛在的東方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和運動價值在江南水鄉(xiāng)城市的重要體現(xiàn)。
紹興市江河縱橫,湖泊密布,開門見水,舉步登舟[6],人們自幼與水打交道,其中坐劃“烏篷船”即為該地區(qū)民間特色。這里水上活動得天獨厚,有著極為深厚的群眾基礎,早在南宋時就有民間大型龍舟競渡的記載,每年大小節(jié)日,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都有組織龍舟巡演的習俗,龍舟競渡已不再僅僅是男人的運動,許多女性、孩童也熱衷于看龍舟、坐龍舟、劃龍舟。
紹興市作為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城市,光熱充足,降水豐富,地勢平坦,河網密布,基塘湖泊眾多,無明顯枯水期,水域是群眾體育的“天然運動場”。隨著城市化規(guī)模的發(fā)展,基礎生態(tài)環(huán)境不但未改變,反而因勢利導,水路更加暢通發(fā)達。各大高校更是依傍優(yōu)越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而建,坐落豐富的水域資源周圍,為龍舟運動的發(fā)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有利于該地區(qū)高校龍舟運動的開展。
2020年和2021年,紹興市生產總值分別為6 000.7億元、6 795.26 億元,在全國城市排名均為第36 位,穩(wěn)居我國“百強城市排名榜”前半部分。由表1 發(fā)現(xiàn),縱觀經濟較為發(fā)達的浙江省,2021年和2022年紹興市生產總值以6 795.26 億元、7 351 億元,穩(wěn)居浙江省內前四強。
表1 浙江省各市生產總值排名一覽表
紹興市占地面積為8 256km2,人口為533.7 萬人,素有“名士之鄉(xiāng)”美譽,魯迅、秋瑾、蔡元培、周恩來等名人大家均出自紹興。地理上水路相通的高校分布格局,便于合作交流,良性競爭,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可以有效的促進該地區(qū)內高校龍舟運動的發(fā)展。同時,在良好的人文氛圍熏陶下,也有利于包括龍舟文化在內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和傳承。
2022 年第十九屆亞運會落戶杭州(疫情原因延期至2023年),龍舟賽一直以來是亞運的熱門競賽項目,屆時杭紹兩地將有大批學生志愿者為亞運賽事做服務保障工作,無形中帶動了該地區(qū)高校體育運動的發(fā)展,為該地區(qū)龍舟運動的發(fā)展營造了有利氛圍。這將是浙江省和紹興市體育運動發(fā)展的重要契機。借此東風,勢必會對紹興市龍舟運動的發(fā)展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
據表2 發(fā)現(xiàn),調查高校中,全部師生知曉龍舟運動,92.53%的師生對其起源、特點和價值都較了解,知曉其起源于我國,是歷史久遠、流傳廣泛、文化底蘊濃厚、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72.5%的師生是通過媒體(如電視、網絡、海報、廣播等)了解該運動;18.58%的師生是通過觀摩他人練習了解的;通過現(xiàn)場看龍舟運動比賽的人數占4.55%;通過其他方式了解的人數占4.37%。
表2 師生參與龍舟運動認識與動機表(n=549)
紹興市高校師生對參與龍舟運動的動機有強身健體、感受“龍舟文化”、參加競賽、滿足好奇心,所占比例分別為41.65%、34.78%、12.8%和10.77%??梢姡瑤熒鷮堉圻\動的強身健體功能和文化價值認知深刻。部分師生對龍舟運動存在一定的好奇心,但該群體占比例相對較小,說明紹興市高校師生對龍舟運動比較了解。
訪談中發(fā)現(xiàn),紹興市有2 所高校已開展了龍舟運動,紹興文理學院和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獨立學院)分別以龍舟運動訓練隊和龍舟課程形式開展,且都曾選派學生參加國內龍舟賽事,以及節(jié)日龍舟巡游活動等服務社會的行為,反響甚好,得到了包括學校在內社會各界一致贊揚。這2 所高校體育部門領導均表示,開展該運動能增強師生體質,達到較好的健體效果,重要的是,該運動特有的“同舟共濟,奮勇爭先”的運動特征能夠完美實現(xiàn)《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提出的高校體育課程覆蓋運動參與、身體健康、運動技術、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五維觀”教學目標。
訪談總結如下:師生認為通過龍舟運動可以掌握一定的水上運動知識和技能;使心肺等身體功能得到鍛煉,促進身體健康;克服惰性和磨煉意志,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排遣壓力,提高自我情緒調節(jié)能力。由此可見,已開展龍舟運動的高校,師生對龍舟運動價值有著較高認可度,開展效果較好。
由于龍舟運動訓練隊有參加競賽、爭取佳績的壓力,所以其教學內容以龍舟技術、戰(zhàn)術以及身體練習為主,而對中國龍舟歷史、傳統(tǒng)、文化方面涉及相對較少,不利于龍舟文化內涵的傳承和龍舟運動價值在高校的實現(xiàn)。
龍舟運動課程主要考評學生技術掌握情況和運動成績等,采用競技體育的考核方法對學生進行考核,顯然已經偏離了高校體育教育的目標,致使考核結果并不能完整客觀地反映學生對文化傳承方面的掌握情況。
第一,競賽因素層面。龍舟運動隊的主要目標無疑是通過競技比賽,獲得榮譽,形成品牌效應,但競技運動存在不確定的因素,且大學階段學生在校時間一般為3~4 年,這使得競賽隊員具有較大流動性。由于現(xiàn)代高校龍舟運動競賽競爭非常激烈,一旦運動成績不佳,或領導及相關職能部門重視程度下降,抑或經費支持上的變動,都會從根本上影響到龍舟運動隊的穩(wěn)定性,甚至面臨停賽的窘迫局面,從而影響龍舟運動在高校的發(fā)展。
第二,經濟因素層面。龍舟隊伍一般由24~30 人組成,人員較多,致使該運動是一個高投入的項目,平時訓練和外出參賽開銷較大,經濟基礎決定了龍舟運動的“上層建筑”。運動競賽成績的不穩(wěn)定會打擊學校和一些贊助商的積極性,使得學校龍舟運動的連續(xù)性受影響[7]。筆者曾作為一名高校龍舟運動員,現(xiàn)作為高校龍舟隊主教練,深知隊伍正常開銷(訓練器械、競賽裝備、餐補、差旅等)全年至少需要8萬~15萬元,這對于高校運動隊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花費,致使高校龍舟運動的開展具有不穩(wěn)定性。
高校龍舟運動要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就必須納入體育課程教學體系[8],教學大綱是教學進度的依據,是教師組織教學內容的依據,也是評估教學和課余訓練的依據。教學大綱的內容主要包括:課程及訓練目標、理論知識、教學技能等級;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和體系;教學時間安排、考核辦法以及教學的基本要求等。切實可行的教學大綱對組織教學及訓練活動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系統(tǒng)性的指導作用。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對龍舟運動的重視程度及學生興趣是影響紹興市高校龍舟運動開展的主要因素。目前,紹興市高校龍舟運動發(fā)展處于萌芽階段,若欲龍舟運動在校園中安全廣泛地開展,教育行政部門需下發(fā)相關指導性文件,引導高校開展龍舟教練員培訓、龍舟巡演、龍舟競賽、龍舟主題學術研討會等活動,同時在政策、經費上給予相應傾斜來保障發(fā)展。
學生是高校龍舟運動的直接參與者,是該運動發(fā)展的主體,學生的參與興趣尤為重要。興趣的培養(yǎng)是多方面的:首先,引導學生了解龍舟運動相關知識,加深認識并能應用到實踐,獲得一定的成功體驗,提升自我效能感;其次,通過組織學生觀摩或參與各種形式的龍舟競渡活動,體驗運動樂趣同時,加深對該項目的理解,提高主觀能動性。大學階段,是萬千學子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群體是信息傳播快,接受能力強的知識群體,積極開展龍舟運動競賽,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紹興市高校龍舟運動的影響力和曝光率,是提高學生了解和參與龍舟運動興趣的重要途徑,更是培養(yǎng)其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認同的重要方式[9]。
龍舟運動作為競技體育賽事中單項參與人數最多的集體項目,是一項高投入的體育項目,其在高校的發(fā)展必定依托相應的經費作保障??v觀全國高校龍舟運動的開展依然處于初級階段,很多場地、器械配備不完善,紹興市高校也不例外。進一步推廣龍舟運動的普及,提高龍舟運動競技水平,各高校相關部門應革新觀念,直面問題,重視發(fā)展,應從政策上關注項目發(fā)展,從發(fā)展角度推動龍舟運動,從經費上加大扶持力度。各院校應結合自身實際解決問題。首先,對校園的場館設備等硬件設施加大經費投入,建設專業(yè)的教學訓練場地。其次,對校園內部或周邊水域等自然環(huán)境進行合理的利用。最后,充分利用社區(qū)、公園、文化禮堂等場所合作開展龍舟運動,重視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一定程度上既解決了校內外場地不足的問題,又整合了本地資源,將利用率最大化。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各國文化軟實力競爭激烈,青年樹立本國文化認同感,自覺傳播和弘揚中華文化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舉措。龍舟運動作為典型民俗文化的載體,具備文化傳承、觀賞娛樂、健心健身、教育交流等功能。紹興市高校開展龍舟運動,既能完美契合體育“五維觀”教學目標,進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又能整合優(yōu)質資源,滿足教育改革和傳承優(yōu)秀文化的需要。弘揚龍舟文化是龍舟運動潛在的東方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和運動價值在江南水鄉(xiāng)城市的重要體現(xiàn)。
客觀條件上,紹興市作為江南水鄉(xiāng)的代表城市之一,天然資源豐厚,地理資源極佳,群眾氛圍濃郁,經濟人文條件優(yōu)渥,紹興市高校龍舟運動的開展具有一定可行性。主觀條件上,紹興市高校師生對龍舟運動較了解,參與動機強烈,對運動功能和運動價值認知深刻。同時,在已開展龍舟運動的高校中,開展效果好,社會各界認可度高,使紹興市高校龍舟運動的開展具備一定的可行性。
影響紹興市高校開展龍舟運動的因素有職能部門態(tài)度情況、經費投入金額、場地器材情況、師資力量多少、教學評價體系完善程度等。對策: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提高重視程度,在制度上給予高校龍舟運動指引性支持;高校加大經費投入,加強場地器械建設;完善教學大綱,明確培養(yǎng)目標,統(tǒng)一教材,培養(yǎng)師生興趣,以及加強教師業(yè)務培訓,提升師資力量水平。